关羽为什么是财神,关羽的财神是谁封的

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为什么会被奉为财神?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关羽,本是汉末时期的名将,曾经斩杀颜良、庞德,活捉于禁,水淹七军,连曹操都差点迁都来避其锋芒。然而,到明清时期,关羽却在民间被老百姓奉为财神。

为什么关羽会从名将变成财神呢?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从汉末关羽身死,到明代中期他正式成为财神,中间足足跨越了一千二百多年,中间无数人参与,才最终完成。

第一部分:关羽为何能成神?

关羽早期是厉鬼形象,后来才慢慢封神,并进一步成为财神。

从汉末到隋唐南北朝时期,关羽并没有被神化,只是在蜀地和荆州,人们会立庙祭祀他。在关羽的遇害之地,即湖北当阳,人们也建了一个小土坟,年年凭吊关羽。

此时的祭祀,人们更多是因为害怕。因为关羽之死,并不正常。他是兵败后,被孙权枭首而死。此时,关羽还属于“厉鬼”,这种对恶神厉鬼的祭祀,叫“祀厉”。这是关羽形象变化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正式成神

从隋唐开始,关羽开始被佛教收编,正式成为佛教护法神。

《佛祖统记》记载,智顗(音同椅)禅师到湖北当阳山传教,并建立。一天晚上,智顗做了个梦,梦到一位长须长者,说自己是山主,但愿意帮禅师平山建庙,并护持庙宇佛法。这个长须长者,就是关羽。智顗大师听说后,当即收关羽为弟子,并奏报晋王杨广,封关羽为伽蓝护法神。

这个故事,目的是为了宣扬佛法,表面佛法高深,可以化解厉鬼。当地老百姓当然也希望让厉鬼变正神,于是民间便欣然接受。

从此,关羽不再是厉鬼,转为成为佛教神了。只有先成神,才有可能成为财神,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第三阶段:继续光芒

宋代开始,由于当时形势、周围战争等原因,人们渴望有一位集“忠、勇、义”于一身的大神,来护佑大宋,护佑个人,正好关羽是合适人选,于是道家、儒家也开始尊崇关羽。

我们来看看宋代元代皇帝对关羽的加封,就知道了,因为很多,我不一一列举了,只挑几个说。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封关帝为“昭烈武安王”封关平“武灵侯”;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徽宗加封关帝为“义勇武安王”从祀于武成王庙。而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三月二十五日封关帝“壮缪义勇武安王”。到元天历元年(1328年),元文宗图帖睦尔改关羽封号中的“壮缪”为“显灵”,称“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代皇帝除继续封关羽为王外,还“遣使祠其庙”,以至于各处都有很多关羽庙,城乡遍布。

在庙堂和民间,有着广泛的信徒,为关羽成为财神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关羽为何成为财神

其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老百姓祈求神仙保佑,能保佑什么呢?无非就是健康长寿,升官发财,姻缘婚嫁,生儿生女、子孙满堂。

健康长寿,这个是寿翁或者其他神仙负责;生儿生女自有女仙如送子娘娘、观音菩萨负责;而姻缘方面又有月老来负责,那么老百姓求关羽保佑,也就只剩下升官发财了。

在南宋以前,中国民间几乎不信奉财神。

因为古代商人地位很低,在“士农工商”中排最后。直到明清时期,依然有这种思想,很多人宁愿苦学读书,也不愿意从商,觉得很丢人。

从南宋开始,一些人开始通过做生意发财,人们才慢慢信奉财神。这种情况,到明代时就更普遍了,所以明代以后中国很多地方都信奉财神了。

南宋时期,已经有“财神纸马”,算是中国财神的源头;元代出现祭祀财神的习俗,当时刘君锡的杂剧《来生债》中提到“谁待要祭那财神, 我则待送那魔君。”

到了明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手工业的兴起,商人也越来越多了。

商人重什么?除了钱还有忠、诚和义,这正是关羽的亮点。关羽忠义和义气自不必说,他过五关斩六将,和曹操约三事,都能体现他的诚信。所以,明代开始商人就拜关羽了。

同时,手工业很多人也拜关羽,很多行业甚至以关羽为祖师爷。

相传关羽年轻时曾以贩卖豆腐为生,于是豆腐行业以他为祖师;也有传说认为关羽早年打铁为生,于是铁匠业拜他为祖师;甚至连理发业、屠宰业、刀剪铺业、兵器行等,都以关羽为祖师,理由是他们都用刀,和关羽一样。李乔《行业神崇拜》一书中统计,有23 个行业以关羽为祖师。

明清时期,徽商、晋商天下闻名,还有很多地方性的商帮、商会,他们也需要精神偶像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位精神偶像非关羽莫属,毕竟他忠心、义气、诚信。

各行各业的商人都拜关羽,但他们共同的目标,还是希望赚大钱发财,于是,已经被民间普遍祭祀的大神关羽,就这样成了财神,并在民间迅速流行。

明代关羽庙中有不少供奉的器具,比如弘治年间的青花双兽耳瓶、崇祯年间的青花云龙三足炉,上面都刻着“合家清吉,买卖亨通”以及“买卖亨通,万事如意”。这充分说明,明代时关羽已经成为财神。

补充:为什么关羽是武财神?

当然,由于很多大神都和金钱有关,所以中国的财神有很多,比干、赵公明、关羽、范蠡、刘海蟾、沈万三,乃至于蔡京、严嵩都成了财神。

由于财神太多,于是人们又把他们进行分类,大约可以分为正财神、偏财神、准财神和活财神四大类,其中正财神又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武财神有两位,关羽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赵公明。

凭啥把关羽划分为武财神呢?这主要是根据他们本身的定位和形象划分的。

关羽本身就是猛将,从宋代开始,随着帝王的加封,关羽逐渐成为军神、武圣,他武艺高强,自然就是武财神了。

总结来看:关羽是先从厉鬼变成正神、财神,又因为本身是武将,被尊为武圣,所以成为了武财神。

关公是财神爷吗?

关羽被称为"武财神"。

一种说法是关公生前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经发明计簿法,设计日清簿,清楚明白。另一种说法是关公死后真神常回到人间助战,商人在生意受挫后若能得到关公相助,就会东山再起。

关羽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将,流传最多的就是他的忠义无双,商人选择关公当财神,看重的是他的忠义、有担当责任等精神特质和惩恶扬善、祐民护民的万能神格,很符合商业活动的道德要求,关羽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保佑商人生意兴隆的财神。

关羽不会经商 为什么还是财神?

现如今很多供奉着的“神”,很多都是后来人给古人安上的一个“头衔”,将他们视为某一个神,后世一直都在供奉他们,不过一般而言都是会选择这个人生前最擅长的领域,比如如果他文采极其出众,就可能会是“文曲星”,武功特别高强,就可能是“武曲星”之类的。但是,关羽生前也不是会经商的材料,为什么死后会被人们尊为财神爷呢?

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到底谁是正财神?

人们拜财神往往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升官发财,家宅平安。 古代的财神不止这四位,还有什么子贡,白圭,管仲,李诡祖,善财童子红孩儿,多闻天王都曾经被尊为财神,财神甚至能肉身成圣。 比如,前些日子提倡998的马云,因为长相清奇,更因为掌握着能让很多中小企业起死回生的神奇平台,很早就被当成财神拜了,尤其是每年的11月11日,很多商家都是凌晨起来拜他,祈求好运。 其实有些财神也不是一开始就顺利上岗成为财神爷的,比如赵公明。 赵公明本职工作是瘟神,主管是让人拉痢疾。 他有个同事也很有名,就是灭了蜀汉的魏国大将钟会,在瘟神里钟会用的是他的字,钟士季,有的时候人们抄书抄错了,写成了钟士贵。 《搜神记》曾写道: 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鬼下取人。 同样晋朝成书的《太上洞渊神咒经》,写明了赵公明等五人是主管温病疫病的神,每人手下有25万鬼卒。 赵公明这个瘟神很资深。 这时候到公明的身世还很神秘,好像突然就出现了。 后来有人开始给他编造身份,一开始说他是秦朝人,秦末为了避乱躲到山中修炼。 后来又有人给他加光环,说赵公明是后羿射日射下来的第九个太阳,修炼成了人形。 还有人因为赵公明姓赵,把它编排成赵子龙的本家兄弟,赵云死后赵公明伤心异常拔剑自刎,魂魄不散,成了神仙。 这身份从秦朝到三国蛮穿越的。 如果赵公明是赵子龙的兄弟。对蜀汉政权赤胆忠心,那么日后赵公明将如何和同事钟士季相处呢? 钟会可是灭蜀的主帅。 不知道两人之间会不会因为政见不合而大打出手。还是会相逢一笑泯恩仇。 赵公明的同事都很奇葩,在《封神演义》中他的同事中有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这俩人生前也和赵公明是死对头。 萧升是被赵公明杀死的,曹宝用赵公明的法宝作为进献礼送给了燃灯,获得入西岐阵营的资格。 赵公明的,同事关系一直很有趣啊。 到了《封神演义》中赵公明的身份终于被固定下来,他在峨嵋山罗浮洞修炼,商周大战时赵公明为闻太师的助拳出山,大虐十二金仙。 赵公明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没有明确说他是财神,但是他手下统领的四个人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这绝对都是财神干的事情。 所以赵公明算是正牌的财神。 同样是《封神榜》上有名人,比干在《封神榜》上被封为文曲星。 文曲星和财神好像八竿子打不着,古代的福禄寿三星中,禄星就是比干,因为他是文曲星,主管文脉,只有官员才有俸禄。 比干被纣王挖去了七窍玲珑心,民间认为因为他无心,所以主事公正,不偏不倚。他这文曲星算兼职文财神。 一笔写不出俩“文“字来。 比干被挖心这件事情,很早就在历史上有记载,比如《史记.殷本记》写道: 纣王淫乱止,比千曰:为人臣君,不冉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曰:谏纣。纣曰:吾闻圣人有七窍玲珑心,乃剖比下观其心。 范蠡这个财神和马财神有一拼,因为太会挣钱了。 范蠡早年间帮助越王勾践。 越王10年生聚,10年教训,卧薪尝胆灭了吴国。 范蠡会看相,知道勾践这人: 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越国胜利后毅然辞官。 泛舟五湖的范蠡改名陶朱公,开始经商,他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聚拢财富,是经商置业的天才。 人们拜范蠡为财神,大约看中的不是他辅助越王建功立业,而是他经商致富,持家有道的商业能力。 关羽能成为财神,和他山西人的身份有关。 明清之际山西出过很多大商人,他们的生意遍布全国。 经商的人在外面跑,除了想发财,更想的是平安,当年人们交易用的是金银,这东西如果想要运回老家很费事,商人们拜神祈求财富平安。 他们发现自己的老乡关二爷,不但武功高强,而且为人最重诚信和义气。 诚信和。一起证实。山西商人所看重的,关羽不贪财,重信义,武功还高,这是被很多商贾看中的品质。 由于历代帝王对关羽的追捧加封,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关羽在民间的名气越来。 人们把关财神请回家供奉。 很有意思的是,在供奉关帝圣君的,有黑社会也有警察,不过警察供的是红衣关公,而黑帮贡的事绿衣关公。 关公像有横刀立刀之分,立刀是为了抗煞招财之用,适用于安保公司或者和司法相关的地方。 横刀关公,是保护财产和进财用的,适用于企业。 另外还有关公坐像,坐像关公手里拿的《春秋》也有讲究,书分卷轴书卷和展开册页两种。 卷轴适合经商坐贾的门店,展开的书适合于教育,印刷等行业。 和红火的后来者关公相比另外几位财神则略显落寞。 尤其是赵公明,他是熬了很多年才当上正牌财神的,但是后来者关公比他还红。 看来二爷都有毒。。。 文:薛白袍

关羽为何成为“关财神”?

“关财神”这个称呼是不准确的,严格来说,关羽应该是被称为“武财神”,而不是“关财神”,关羽之所以会成为“武财神”,是一个长期不断被神化的过程。关羽是三国前期的人物,其一生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是武艺高强,勇猛过人,不仅被称“万人敌”,而且是三国史上唯一“威震华夏”的武将。二是关羽忠义,一生只追随刘备,即使曹操高官厚䘵留关羽,关羽也不为所动,仍然追随一无所有的刘备。

由于关羽这两个显著的特点,在关羽被杀后,官方及民间为了纪念关羽,在河南洛阳,曹操为关羽修建了陵墓和祠庙,这就是日后的“关林”;在湖北当阳,孙权为关羽修建了陵墓,这就是日后的“关陵”,在四川成都,蜀汉为关羽修建了衣冠冢;在山西运城,关羽的家乡人为他修建了衣冠冢,成为了日后的全国最大的“关帝庙”。而在全国各地为纪念关羽而修建的“关羽庙”更是不计其数,由于官方和民间的这种纪念,时间一长就转化为对关羽的信仰,于是关羽的形象就逐渐开始神化起来。

到了北宋时期,关羽被朝廷封为“义勇武安王”,元朝时期关羽被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朝时期关羽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时期关羽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不仅各朝各代不断对关羽加封,在民间也不断对关羽进行神化,首先是对关羽出身的神化,据说关羽的前生是一条龙,被称为“解梁老龙”,相传在东汉桓帝时期,关羽家乡所在的河东地区大旱,有一条老龙为了怜悯百姓,因此连夜吸了黄河水到河东地区降雨,玉皇大帝见老龙违抗天命,令天将带剑斩杀老龙,将龙头掷于地上,在河东解县有一个僧人叫普静,他在一条小溪边发现了龙头,将龙头带回诵经9天,结果龙头不见了,而在小溪东边的一村子中叫关毅的人家里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羽,字云长,这就是关羽神话的出生。

然后,关羽在佛教中被尊称为“伽蓝菩萨”和“护法神将”,在道教中被称为“关帝圣君”,是道教护法四帅之一。在民间,由于关羽形象威武、忠义勇敢,以是正义的化身,于是被当成“武圣”、“门神”、“武财神”,有镇宅避邪、保佑平安、招财进宝的信仰,之后关羽逐渐被商人当成财神,又因为关羽尚武,因此被称为“武财神”。

关羽之所以被称为武财神,主要有三个原因:1、关羽生前非常善于理财,据说发明了一种记帐方法,被后世商人所推崇。2、关羽非常重义气、讲信用,这成为商人信奉的教义。3、据说关羽战死后,化身为神,常常回来助战得胜,商人们希望自已也能像关羽一样,挫败后能东山再起。

在明清时期,还流行一种“接财神”的风俗,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商店开业都要大肆燃放鞭炮、烧金纸、拜关公像,以显示迎接财神进门,象征生意红火,这一天也被称为“接财神日”,直到现在,某些地区还有这种风俗呢。关羽就这样一步一步被神化,最终成为“武财神”。

关羽作为骁勇善战的战将,在今天怎么就成了财神呢?

这是由于关羽是一个非常有诚信的人,而且很多商人从商,最重要的就是诚信,所以关羽才会逐渐成为财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