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星座号护卫舰在那时候造完,美国星座号战列巡洋舰
1941年美国航母数量
八艘,分别是:1、兰利”号(CV-1 Langley)【简史】“兰利”号航空母舰(CV-1)是美国的第一艘航母,在美海军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它的出现,对此后的美国海军有着巨大的影响,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时代的来临。而正是航空母舰使得美国海军得以雄霸天下至今。一战后期,航空母舰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舰种出现在海洋上,英国皇家海军作为先驱者,已经改装和正在建造“暴怒”号、“百眼巨人”号和“竞技神”号三艘航母;日本海军不甘人后,也开始建造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凤翔”号。1920年3月,美国海军选中5500吨的海军运煤船“木星”号来改装它自己的第一艘航母。“木星”号于1913年服役,虽然航速相对较慢,但其深船舱却有利于建造机库。诺福克海军船厂承担了改造任务,于1922年3月改装完毕,重命名为“兰利”号,编号CV-1。此时的“兰利”号标准排水量11050吨,满载排水量14700吨,最大航速15节,其上铺设有长165.3米、宽19.8米的全通式飞行甲板,载机34架。同当时英国的“百眼巨人”号一样,“兰利”号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舰体最上方是全通式飞行甲板,舰桥则位于飞行甲板的前下方,舰体左舷装有两个可收放的烟囱。飞行甲板由13个单柱绗架支撑着,中部装有一部飞机升降机,下面为敞开式机库,由原来的6个煤舱中的4个改装而成。“兰利”/“木星”号也是美国最早的电力舰船之一。由于这种怪模怪样的军舰是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海军的舰队中,所以被送了一个绰号:“带篷马车”。“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后1936年,由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数量的增多,“兰利”号被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1937年4月改装完毕。此次改装将前半部飞行甲板拆除,并重定级为AV-3。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兰利号被用作飞机运输舰,负责美国本土到南太平洋美军战区的补给。1942年2月27日在运送P-40战斗机支援东南亚盟军作战时,于爪洼海遭到日本海军岸基飞机攻击,被命中数弹失去动力,后被美国驱逐舰自行击沉。这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性能诸元】 排 水 量 11,050吨/14,700吨(1922年) 尺寸 舰长165米,舰宽20米,吃水5米 动 力 3台锅炉,2台电动机,最大输出7,000马力(1922年) 飞行甲板 长165.3米,宽19.8米 航 速 15.5节 火 炮 127mm×4 舰 载 机 35架 编制 468人 2、列克星顿号(Lexington) 舰船简介 美国海军1916年的海军大扩军计划以建造6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43,200,406mm炮12门)为核心,当时列强只有日、英、德拥有战列巡洋舰,在1916年的日德兰大海战中,英、德战列巡洋舰展开激烈炮战,英舰的不堪一击的德舰强大的生存力给美国海军留下了深刻印象。6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1920年8月到1921年6月陆续开工。由于华盛顿条约的签订,1922年2月全部停工。当时,建造进度最快的两舰为纽约船厂的“列克星敦”(进度为29.4%)和昆西船厂的“萨拉托加”(进度为26.7%),美国海军保留了它们的肩挑,改建成标准排水量3.3万吨的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两艘列克星敦级航母于1927年完工,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采用了封闭舰首,飞行甲板长270.8米,右侧为高大的舰塔和巨大扁平的烟囱,4座203mm双联装炮塔分装在岛上建筑前后,12门单联127mm高射炮则安排在飞行甲板的前后两舷。动力为涡炉——电力推动,功率184,000马力,航速34节,可载机90-120架。与英、日同期几艘由主力舰体改建的航母相比,列克星敦级更具有现代航母的特征,也是最强的航母。 二战战果 列克星顿 1927年12月正式服役。1941年秋转入夏威夷珍珠港。12月5日,“列克星顿”号从珍珠港出发向中途岛运送飞机,从而逃过12月7日一劫。12月18日,“列克星顿”才返回面目全非的珍珠港。随后“列克星顿”号与“萨拉托加”号被派出增援威克岛。1942年4月15日,作为第11特混舰队旗舰的“列克星顿”号离开珍珠港。5月1日,与17特混舰队的“约克城”号在珊瑚海汇合。5月7日,“列克星顿”号与“约克城”号共同击沉了“祥凤”号轻型航母,5月8日,在与联合舰队第五航空战队的一场势均力敌的决斗中,“列克星顿”号至少中了两条鱼雷和三颗炸弹,尽管火势一度得到控制,但燃油蒸汽还是引爆了“列克星顿”号,随后“列克星顿”号被放弃,于当日20时左右沉没。同时“列克星顿”号与“约克城”号的舰载机合力击伤了“翔鹤”号,并且“瑞鹤”号也严重减员,致使第五航空战队无法参加中途岛战役。珊瑚海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航母决斗。3、 萨拉托加号 1927年11月7日正式服役。1941年4月28日转入夏威夷珍珠港,并参加了5月和6月之间的夏威夷演习,12月7日珍珠港事件,“萨拉托加”并不在港内。稍后驶入圣地亚哥与“列克星顿”号一起参加了防止日本攻占威克岛的任务。 1942年1月11日当与“企业”在欧胡(Oahu)西南500英里航行时,被日军潜艇伊-6发现,并向“萨拉托加”号发射鱼雷,命中一条鱼雷。造成6名船员阵亡,几十人受伤。之后驶入附近的军港中抢修(错过了中途岛海战),拆除4座203mm炮(该炮用作岸炮使用),换上了4座双联127mm Mk12炮,并加装了不少的20mm机关炮。7月4日,美军收到情报:日军在瓜岛隆格地区修建了野战机场,于是抽调刚改装后“萨拉托加”号掩护23艘运兵船到瓜岛,并负责登陆部队空中支援,一举夺取日军刚建成的机场,对日后控制所罗门起到关键作用。 8月4日,航空母舰特混编队司令 F. J.弗莱彻,借口飞机损失和油料不足,没经上级批准,就擅自把“萨拉托加”号为主的3艘航空母舰撤出瓜岛水域,使在担任巡逻舰队在9日的凌晨遭到日本巡洋舰编队袭击,共造成美澳联军损失巡洋舰4艘(注1)。为此军方下令“萨拉托加”号返回了瓜岛海域,参加了所罗门以东的海战,在8月23日,一举击沉了日军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重创“千岁”号水上飞机母舰。24日,在海上补给燃料后,第二次遭到伊-16潜艇的攻击,造成一号锅炉仓大量入水,失去动力,由巡洋舰“明尼阿波利斯”号(CA-36 Minneapolis)拖出危险区域。在修理工不懈的努力下,“萨拉托加”号终于恢复动力,并以10节的速度驶回珍珠港修理。 1942年12月经过修理后,“萨拉托加”号重返所罗门群岛保护美国在那里所取得的利益。随后返回美国西岸进行加装对空武器和雷达设施。1943年11月5日,与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CVL-23 Princeton)号一起空袭太平洋日本占据的拉抱尔海军基地,重创日军4艘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注2)。 1944年1月7日,回到珍珠港,进行简短的几日训练后。负责运输一批飞机到前线。3月27日,经过澳大利绕过日本基地驶向印度洋与英国远东舰队汇合,随后4月里和英国舰队进行训练新飞行员的活动。4月27日与英军航空母舰编队偷袭了苏门达腊的日本海军设施和油库。5月离开印度洋,经过好望角返回华盛顿。经过短暂的休息后返回太平洋,与“突击者”号( CV-4 Ranger)一起负责训练飞行员夜间升降任务,因此错过了莱特湾海战。直到1945年1月,才编入快速航空母舰对日本的战斗,参加了1945年的硫磺岛和冲绳岛的攻占任务,经受过日本飞机的攻击。 战后,“萨拉托加”号实行“魔毯”(Magic Carpet)计划,负责运输军队返回美国的任务(“魔毯”计划中“萨拉托加”号共运走了29,204名军人回国)。1946年,由于大量埃塞克斯级(Essex Class)入役,使“萨拉托加”号成为战后裁军的必要条件。军方决定将“萨拉托加”号用作比基尼岛核试验。1946年7月25日,“萨拉托加”号核试后迅速沉没。 注1:击沉美澳联军重巡洋舰“堪培拉”(澳舰)、“阿斯托里亚”(CA-34 Astoria)、“昆西”(CA-39 Quincy)、“文森斯”(CA-44 Vincennes);重创重巡洋舰“芝加哥”(CA-29 Chicago)和两艘驱逐舰。 注2:重巡洋舰“摩耶”命中1弹,暂时失去动力;“高雄”命中2弹,水线炸开一个大洞,不能远航;“爱宕”命中3弹,舰长战死;“最上”命中1弹,舰艉被炸开一个大洞。轻型巡洋舰“阿武隈”命中1弹,部分防空火炮被毁坏;“能代”中雷1条,造成大量进水。驱逐舰“藤波”和“若月”都被炸弹命中。 1944年“萨拉托加”号性能表: 标准排水量(吨) 33,000 主炮口径(毫米) 4x2x127 满载排水量(吨) 50,000 副炮口径(毫米) 舰长/宽/吃水(米) 270.84/32.33/7.35 高射炮口径(毫米) 12x1x127 动力装置 16x锅炉 4x叶轮机 高射机炮口径(毫米) 64x40 轴数(轴) 4 52x20 动力输出(马力) 184,000 鱼雷发射管口径(毫米) 航 速(节) 34 载机(架) 90~120 舰载燃油量 - 舰载雷达 SG/SC 续航力(海里/节) - 舰员(人) 1,899 备注 舰名 舷号 中文译名 建造时间 服役时间 最终使用情况 Lexington CV-2 列克星敦 1921.1.8 1927.12.14 1942.5.8被日本航空母舰编队击沉。 Saratoga CV-3 萨拉托加 1920.9.25 1927.11.16 1946.7.25比基尼岛核试验中沉没。4、突击者号(Ranger) 该级航母是美国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航母。计划是建成为小型多用途航母。能携带和列克星敦级航母数量相当的飞机,在排水量上尽可能小。突击者号在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31年9月26日开工,1933年2月24日下水,1934年6月4日服役。设计时没有岛式上建,但在下水后添加了小型的岛式上建。两舷各有三个可倒烟囱。该级航母的设计是不成功的——航速太慢,在恶劣的天气下不能起降飞机。1941年9月在诺福克海军船厂进行了换装,火炮变为8座127mm防空炮,6组28mm防空炮,24门12.7mm机枪。1944年前在大西洋服役,主要用作运输和护卫航母。1943年1月在偌福克船厂进行了第二次换装,火炮变为8座127mm防空炮,6组40mm防空炮,46门20mm防空炮。1943年与英国舰队一起服役。1944年5-6月再次进行了换装,拆除了所有的127mm火炮。1946年10月18日退役,1947年1月28日被卖出拆毁。突击者号未参与太平洋战争。 满载排水量 17,577吨 动 力 53,500马力 飞行甲板长度 234.4米 航 速 29.25节 火 炮 8英寸火炮8座,12.7mm高射机枪40座 标准舰载机 86架 舰 员 2,000人 5. 约克城号(Yorktown CV-5) CV-5是第三艘以约克城命名的舰只,于1934年5月开工,1936年4月下水,1937年9月开始服役。服役后至1938年间,约克城号与其舰载机在东海岸和加勒比海进行着各种服役之初的训练。1939年2月,约克城号与其姊妹舰企业号在加勒比海进行了其第一次演习,演习的目标是控制海岸,驱除假象从加勒比海登陆的敌人。罗斯福总统曾在修斯顿号巡洋舰上观看了部分演习。 1940年4月,约克城号参加了在太平洋进行的另一次演习,演习中对航空母舰可能未来战争产生的影响有了充分的认识。由于太平洋局势的紧张,演习之后,参加演习的大部分舰只留在了珍珠港。 1941年初,由于德国的狼群潜艇对大西洋的运输线产生了重大威胁,约克城号与华盛顿号巡洋舰等护卫舰被派往大西洋加强大西洋的护航力量。1941年4月到12月间,约克城号在东海岸和英国之间共往返了四次,并与德国潜艇有少量接触。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约克城号刚好完成一次护航而在诺福克(Norfolk)港补给。太平洋舰队战列舰几乎全部报销,航母还有企业号、列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为补充太平洋舰队,约克城号于12月16日调往太平洋,并成为新的第17特混舰队的旗舰,由弗莱切(Fletcher)指挥。 1942年1月,17特混舰队从圣迭哥出发驶往珍珠港。在珍珠港短暂休整后,1月25日,以企业号为中心的第8特混舰队以及以约克城号为中心的第17特混舰队驶离珍珠港,2月1日,两只舰队成功完成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首次攻击任务:袭击马绍尔-吉尔伯特群岛。尽管作为争取战略平衡的任务,这些袭击对日军造成的损失不大,但无疑为1942年初黯淡的太平洋注入了一些生气,在珍珠港许多水兵挥舞着包着绷带的胳膊迎接两只特混舰队的归来。 1942年2月14日,约克城号再次离开珍珠港,并于3月6日与以列克星顿号为中心的第11特混舰队在珊瑚海汇合,准备抑制日本联合舰队在新几内亚岛的行动。当时拉包尔、莱城和萨拉莫阿已被日军占领。3月10日,从约克城号和列克星顿号上起飞的共104架飞机轰炸了莱城和萨拉莫阿的设施和舰只。这些攻击使日军被迫推迟了在南太平洋的行动,直至联合舰队第5航战队返回特鲁克,日军才在继续执行莫尔兹比港的登陆行动。 美国海军已决心阻止日军在南太平洋的进攻,这一任务又落在17特混舰队和第11特混舰队上。由弗莱切指挥的约克城号和列克星顿号于5月1日进入珊瑚海。5月7日,两舰起飞的93架飞机击沉了轻型护航航母祥凤号。5月8日,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约克城号和列克星顿号与联合舰队第5航空战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进行了决斗。列克星顿遭到袭击后由于燃油爆炸而沉没,约克城号也受到了损伤。同时翔鹤号也遭到重创,瑞鹤号严重减员。珊瑚海是日美之间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航母之间的战斗。日本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美国取得了战略的胜利,因为这阻止了日本在南太平洋的行动并使第5航空战队不能参加中途岛行动。 1942年5月27日,约克城号拖着10英里长的油膜返回珍珠港,经过3天不间断的修理5月30日约克城再次驶离珍珠港,与企业号、大黄蜂号一起执行成为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中途岛任务。6月4日,8时30分,17架无畏俯冲轰炸机、12架蹂躏者鱼雷机和6架野猫战队机组成攻击队从约克城号上起飞。由于缺乏配合12架速度较慢的鱼雷机中只有两架返航,但17架俯冲轰炸机迅速结果了苍龙�跚崆阈钡男卸�鸭�尚А5?月5日日上午,一架日本巡洋舰上的水上侦察机发现了约克城号,6月6日下午,负责警戒的日本伊168号潜艇终于发现了约克城号,其发射的鱼雷再次击中约克城号并击沉了护航的哈曼号。随夜晚的降临,拯救约克城行动被迫终止,但约克城号没能坚持到第二天天明,于6月7日5时30分倾覆沉没,她的沉没为中途岛战役留下了些许遗憾,但她在珊瑚海和中途岛日美前两次的航母交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约克城号(CV-5)共获得3枚战队之星勋章。 6.企业号(Enterprise CV-6) 二战中的企业号是第7艘以企业命名的舰只,她是约克城级航母中的第2艘,于1934年7月动工建造,1936年10月下水,1938年5月在东海岸开始服役,1939年4月转入太平洋服役。 企业号绰号“大企(Big E)”,几乎参加了太平洋的所有重要战役。大企是个幸运儿,在对手是崇尚武士道的日本人的情况下,能够看到战争的结束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 1941年12月2日,哈尔西率领企业号向威克岛运送海军陆战队的飞机。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时,刚好是企业号按原计划到达之日,只因航途中突然遇到狂风巨浪,只好改变航向,结果耽误一天,逃过了厄运。在随后劫机日海军攻击舰队过程中,又与支援威克岛登陆的日本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飞龙号)擦肩而过,如果相遇决对凶多吉少。 随后,企业号参与的一系列的寻求战略平衡的袭击任务。1942年2月1日,哈尔西率领企业号和约克城号袭击中太平洋日基地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当时南云第一、五航空战队4艘航母正在支援拉包尔登陆,得知马绍尔群岛遭袭击后,立即高速向东追击。追了一整天后,得到听到美国广播“袭击马绍尔群岛成功,舰队返航”的消息后,才知追不上了。2月14日,企业号又袭击日本占领的威克岛。4月中旬,企业号为大黄蜂号护航,成功空袭东京。 1942年6月2日,斯普鲁恩斯率领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在中途岛东北埋伏。6月4日晨,33架轰炸机、14架鱼雷机和10架战斗机于企业号起飞。到达预定目标上空后,日本舰队已北撤。企业号进攻编队均向北搜索,但以缺乏配合的方式发动了进攻:战斗机在高空一直没有下来;14架鱼雷机在低空大部分被击落,无一雷命中;但企业号的俯冲轰炸机却得到了最好的机会:33架分4编队向最大的两个目标赤城号和加贺号俯冲,这两艘航母的甲板上摆满了正待起飞的战机。赤城和加贺号的沉没均应记在企业号的帐上。 1942年7月,企业号又参加了瓜岛的一系列海空战,支援美军两栖登陆。同年8月24日,它跟萨拉托加号航母一起,击沉了日本轻型航母龙骧号以及2艘运输船,重创了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一艘。但企业号自己被命中7颗炸弹,使它受了重伤,舰员74人被炸死,95人受伤。由于抢险方式得当,及时控制住大火,企业号艰难地返回珍珠港修理。 1942年10月26日,企业号与大黄蜂号又参加了瓜岛的圣克鲁斯海战。企业号最初躲在暴雨下免受了第一轮的攻击,同时其舰载机会同大黄蜂号的舰载机多次对日本舰队发起攻击,击伤日本第五航空战队的两艘航母,击沉一艘巡洋舰,击毁日本飞机100多架。但在日舰随后的进攻中,企业号也受重伤,死44人,伤75人。大黄蜂号被日机击沉。企业号带伤收回大黄蜂号上的舰载机后撤离战区。 可是局势不允许企业号返回美国修理,美国已经有3艘航母被日方击沉,主兵力当时只有企业号,附近就有一支日本舰队随时都会发起新的攻击。企业号只好一边航行,一边抢修。 1942年11月11日,企业号带伤风风火火赶到战场,舰载机发起对日舰队的攻击,击伤了一艘日本战列舰。14日企业号的舰载机又击沉日本战列巡洋舰,直到11月16日它才返回美国修理。 1943年1月企业号又重返前线参战,在所罗门群岛海域,为美国舰队提供空中保护,时间长达3个月。5月27日,企业号获得“总统嘉奖”,这是美国航空母舰首次获得这项荣誉。1944年1月至2月间,企业号与其它航母又参加了一系列战斗,击沉敌舰船达60万吨。3月至6月间,企业号又参加了一系列海岛和支援登陆战。它在马里亚纳与日本航母展开的大战,日本3艘航母被击沉,426架飞机被摧毁,从此日本海军大伤元气。在这次大战中,企业号又立下新功。 1944年10月企业号又参加了莱特湾海战,日军损失航母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9艘。1945年2月,企业号又支援美军在硫黄岛的登陆作战,企业号舰载机曾不间断地在岛上为美军担任空中警戒巡逻。 1945年3月以后,企业号又参加对日本岛作战,这时的威胁主要来自神风的进攻。5月14日晨,一架日方神风飞机突然撞击企业号,前部升降机被击毁,死14人,伤34人,这是它在二战中最后一次受损伤,6月返回美国修理。 企业号在二战中共获20枚战役之星勋章,她于1947年退出现役。第8艘以企业号命名的舰只就是1959年的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的战斗精神与其名字一样将一直延续下去。 7、黄蜂号(Hornet CV-8) CV-8是第7艘以大黄蜂号命名的舰只,也是约克城级航母的第三艘。与约克城首舰相比,舰体和航速稍有增大,同时加大了水面和水下防护。她有3部升降机,首部是开放式机库,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连为一体,形成了美国航母的基本型。1940年11月下水,1941年10月正式服役,珍珠港事件爆发时,大黄蜂号还正在诺福克港外进行训练。 作为当时最大最新的航母,大黄蜂号自然被选中参加空袭东京的任务,经过短期的特殊改装后,1942年4月2日,大黄蜂号载着16架B-25轰炸机在哈尔西的企业号护航下突入日本近海。4月18日清晨,特混舰队在离日本东京还有600多海里时,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飞机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起飞,成功地空袭了东京和附近的城市。这一行动对美国和日本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罗斯福总统开玩笑说,飞机是从“香格里拉”起飞的,这个“香格里拉”也就是大黄蜂号。 1942年4月30日,大黄蜂号从珍珠港赶赴珊瑚海,但在她到达前,珊瑚海战已经结束了。1942年6月初,约克城号、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在中途岛东北350海里处会合,准备伏击日本大舰队。6月4日晨,斯普鲁恩斯在估计空袭中途岛的日机返航时,决定出击。大黄蜂号上有35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0架野猫战斗机和15架蹂躏者鱼雷机出动,并在不同的高度上扑向日本航空母舰舰队。编队到达预定的目标海区后,日舰队已向西北撤离躲避,而后编队失散。35架俯冲轰炸机向中途岛方向搜索,最后21架返航母舰,其余在中途岛降落。但15架鱼雷机组成的第8中队在低空向北搜索,发现了日本舰队,在没有战斗机护航、没有俯冲轰炸机配合情况下,速度较慢的第8中队仍然决定发动进攻,结果全被零式战机和防空炮火击落,并且一雷未中,飞行员也只有盖伊少尉一人幸存。但各机队的牺牲精神终于为企业号的俯冲轰炸机创造了一个最好的时机,日舰队的4艘航母先后被击沉。大黄蜂号的俯冲轰炸机再次起飞时,也只有驱逐舰可以攻击了。 随后,大黄蜂号安装了新式雷达并继续其训练。在8月下旬,瓜达卡纳尔岛的争夺战中,美航母舰队与日本第五航空战队在东所罗门群岛对垒,企业号、萨拉托加号先后受伤返港,黄蜂号(WASP)战沉。随后的近一个月间,大黄蜂号是可以运行的唯一航母,为支援登陆战立下了功勋。 1942年10月26日晨,在瓜岛附近的圣克鲁斯海域,大黄蜂号和刚刚维修完毕的企业号与日航母再次对垒,日方是第五航空战队航母翔鹤、瑞鹤号和瑞凤号。双方的实力和机会均很接近。但企业号躲避在暴雨下,结果全部日机集中突击大黄蜂号,而大黄蜂号的护卫战队机配置得太近,没能起到有效的保护。大黄蜂号至少中了两条鱼雷和3颗炸掉,又有一架燃烧的日机撞在舰上。受伤后的大黄蜂号只能由驱逐舰拖带以8节的速度前进。下午,大黄蜂号又受到4次日机袭击,舰体倾斜14度,梅森舰长下令弃舰。17时许,随日舰队的邻近,护卫的驱逐舰麦斯挺号和安德森号向大黄蜂号发射了9条鱼雷和400多发炮弹而后撤离,但顽强的大黄蜂号还是拒绝由战友的炮火结束自己的命运。20时,日战列舰队驶近大黄蜂号,后者还不断发出爆炸声。日军见无法拖带,又向大黄蜂号发射了4条鱼雷,大黄蜂号终于在第二天沉没。在突击日舰过程中,大黄蜂号的轰炸机重创了翔鹤号和其护卫舰只。 大黄蜂号从服役到战沉只有1年的时间,她没有其姊妹舰企业号那么幸运,在太平洋的黎明即将来临时消失在海面上,但她在美国海军最艰难的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精神,这一点就足以令她骄傲。正象梅森舰长在最后一个离舰时所说的,“新的大黄蜂号上见!”。 1943年8月,大黄蜂这只火凤凰在第4艘埃斯克斯级航母(CV-12)上得到了新生,CV-12成为第8艘以大黄蜂命名的舰只。 大黄蜂号(Cv-8)在二战中共获得4枚战斗之星勋章。 【性能诸元】标准排水量 19900吨、25000吨(满载) 动 力 120,400马力 飞行甲板长度 750英尺 航 速 最大34节 火 炮 5英寸火炮5座,40mm高射炮30座,20mm高射炮最多60座 标准舰载机 80-90架 舰 员 2700人 8、黄蜂号(Wasp) 建造黄蜂号的目的原先只是用光在华盛顿条约限制下的剩余吨位,以取代老旧不堪的“兰利”号航母。设计上类似比例缩小的约克城级,并不令人满意,水下防护比约克城号的还少。 黄蜂号在Blehem Fore River船厂建造。1936年4月1日开工,1939年4月4日下水,1940年4月25日服役。1942年1月在诺福克海军船厂进行换装,火炮变为8座127mm两用炮,1组40mm防空炮,4组28mm防空炮,32门20mm防空炮,6门12.7mm机枪。最初在大西洋服役,用作护航和运输航母。后来由于太平洋舰队航母缺乏,作为舰队航母进入太平洋作战。 1942年9月15日瓜岛海战中被伊-16号潜艇击中三条鱼雷,随后发生了不可控制的大火,弃船后被驱逐舰的鱼雷击沉,它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沉没的最后一艘大型舰队航母。满载排水量 17,577吨 动 力 53,500马力 飞行甲板长度 234.4米 航 速 29.25节 火 炮 8英寸火炮8座,12.7mm高射机枪40座 标准舰载机 86架 舰 员 2,000人
战舰少女r星座怎么样 星座属性曝光
在认识到高速主力舰的价值后,美国海军设计了本级战列巡洋舰,星座号是本级2号舰,编号CC-2。由于年代的不同,列克星敦级战巡的设计规格一直在变化。最终本级确定使用4座双联16英寸主炮,防护较为薄弱并有着33节的高速。由于华盛顿条约的签订。本级全部6艘停工,并只有列克星敦(原CC-1)和萨拉托加号(原CC-3)改造为了航母完工。
由于星座是一艘战列巡洋舰,所以建造的时候可以使用500钢的大炮变种公式来专门狙击战巡。从面板数据上来看,星座有76点血量和33节的航速,基础火力107,其他各项属性基本上和同时期的舰船差不多。这样的属性虽然算不上是什么主力,但起码是可用的。再说好用的战巡本来不多,所以可以练练。再加上星座本身是美系的战巡,在美系舰队各种buff光环的笼罩下,也不至于太过于拖后腿。退一万步讲,没改造的阿拉斯加和关岛你都用了,有技能的星座为什么不用呢?
美国海军现役有多少艘护卫舰
美国 海军 规模 现役319,950人预备役109,686人舰船284艘飞机3,700余架 其中:航空母舰10艘两栖攻击舰9艘船坞运输舰8艘船坞登陆舰12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62艘巡防舰23艘(即中国大型护卫舰)潜艇74艘濒海战斗舰3艘谁能给一些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资料?
1917(注:有说1916年)-1919年海军建造计划授权设计建造了这6艘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海军编号CC1-CC6),它们是美国海军中唯一的一级战列巡洋舰。美国人坚持将其任务定义为在主力交战前作为主力舰队的高速前卫侦查力量。这级战舰的设计过程被严重的拖长了。1916年最初的计划为一级标准排水量34300T并装备356MM舰炮的战巡,它的装甲相对薄弱,但拥有35节的高速(补充,该计划拥有7座烟囱和大量的锅炉,这些锅炉的相当一部分被布置在了装甲甲板之上,1919年的计划修正了这一危险的设计)。在1919年这一计划根据一战的教训作了改动,新的计划更大更重,装备了16英寸舰炮,改进了的防护,不过航速略低。如果列克星敦级完工,那么它们将像期待的那样拥有异常高的航速以及重型的武装,防护较于超高速的战巡也有略微的优势(注:怀疑此处指1916计划)。该级舰最终计划搭载8门16英寸MK2舰炮,以双联形式装载于4座炮塔之上。但其舷侧主装甲带仅有178MM厚,这样的庄家对巡洋舰的火炮拥有足够的防御力但却无法防御任何一型可能装载于其对S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上的主炮。这种设计思路更像是传统的“超级巡洋舰”概念的终极产物,类似英国的勇敢级,而不是那些拥有重防护的战巡(被称作快速战列舰)如英国的胡德,G3和日本的天城级。一些人认为即使在装甲上是很小的一点削减都将使其在敌人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的主炮攻击面前变得毫无用处,而如果彻底的把多余的装甲全部削减掉(注:此处“多余的”指的是防御战列舰主炮和巡洋舰主炮的装甲之差)则可以节省大量的重量和造价。但是反对者指出:这种“侦查巡洋舰”的概念毫无实际意义,因其搭载的16英寸主炮对于敌人的巡洋舰或者小型舰只显得过大了,而其缺乏对主力舰火炮的保护意味着它们将无法安全的接近敌人的主力舰并使用自己的武器攻击它们。不过无论如何,它们33节的高速(设计航速)使得将它们改装为快速灵活的航空母舰时有了较大的余地附1:1919最终计划排水量:标准43,500吨,满载44,638吨长度:全长874英尺(266米)型宽:104.3英尺(31.8米)吃水:31英尺(9米)动力:蒸气轮机-电力传动,四轴四桨推进,16台锅炉,180,000shp:航速:33.5节(62km/h)续航力:12,000海里(22,000km)/10节(19km/h)定员:12972武备:8×16英寸(406mm)/50舰炮(4×2),16×6英寸(152mm)/53舰炮,4×3英寸(76mm)/50舰炮,8×21英寸(533mm)鱼雷发S器,水下4个装甲:主装甲带7英寸(178mm),炮座5-9英寸(130-230mm),指挥塔12英寸(305mm),炮塔正面11英寸(280mm),炮塔侧面6英寸(152mm)附2:1916计划的概况排水量:34,300吨,尺度:874'(全长),90'11"(型宽)动力系统:180,000马力(注:疑为轴马力)电力传动蒸汽轮机,最大航速35节武备(主炮):10门14"/50火炮,装备于2座三联炮塔(1&4号炮塔)和两座双联炮塔中(2&3号炮塔)武备(副炮):18门单装5"/51(舷侧布置,每侧9门)在一战中,列克星敦级的建造被更多更紧急的任务所取代,直到1920年中期该级舰才陆续开始建造。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于华盛顿召开的限制海军军备会议宣判了他们的死刑,当然,也包括它的英国和日本对S们。由于《华盛顿条约》的通过,所有6 艘舰在1922年6月停止建造,根据条约,其中两艘舰被允许改装为航空母舰,它们就是后来的列克星敦号(CV2)和萨拉托加号(CV3)。其他的4艘战巡则在1923年8月正式取消建造,并在船厂解体。6艘列克星敦级分别在4家船厂建造:列克星敦(CC1):1921年1月在麻萨诸塞州昆西海军船厂铺设龙骨。后来改建为航空母舰(CV2),1942年在珊瑚海战沉。.星座(CC2):1920年8月在弗吉尼亚州新港纽斯船厂铺设龙骨。后取消并解体。萨拉托加(CC3):1920年9月在新泽州卡姆登铺设龙骨。后来改建为航空母舰(CV3);由于其工程进度要高于星座号,因此取代它被改造为航母。突击者(CC4):1921年6月在弗吉尼亚州新港纽斯船厂铺设龙骨。后取消并解体。宪法(CC5):1920年9月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海军船厂铺设龙骨。后取消并解体。星座级护卫舰和052D驱逐舰谁先进?
星座级护卫舰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实际上采用的是伯克3级的简配高效版系统,简配是为了压缩成本,高效是新技术带来的提升,举个例子,十几年前的神盾技术还是比不上现在的神盾技术,星座级护卫舰的综合性能不比一般的驱逐舰差,排水量也有7000吨,叫护卫舰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国会拨款,毕竟建造同样数量的伯克级很难,去申请,国会大佬一看已经有六十多艘,不批不批,新建10艘“护卫舰”还行还行,变相扩军。至于星座级护卫舰和052D相比,估计半斤八两,为啥,因为虽然美国的盾和整体作战系统更先进一些,但是它硬件简配的厉害,全靠新技术撑着,靠不靠谱不知道,要是能达到理论的数值基本和052D在同一档次,但是新技术也有代价的,比如英国的新航母会漏水,不说了,你细品。
美国佩里级护卫舰是怎样产生的?
“佩里”级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的各类战斗舰艇近900艘,多数都已超过20年以上的舰龄,虽然从5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的“舰队更新和现代化改装计划”。但是经现代化改装的老驱逐舰延长的舰龄仍然有限,迫切需要一大批新舰替换老驱逐舰和老护卫舰。
70年代初美海军开始实行“高低档舰艇结合”的造舰政策。这一时期陆续建造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核动力巡洋舰、DD963级驱逐舰属于高档的舰艇,同时也需要一级能大量迅速建造的、造价较低的护卫舰,用以代替将大批退役的老驱逐舰和老护卫舰,这级舰就是“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它属于大量建造的低档舰艇之一。
FFG7原称巡逻护卫舰PF,1970年9月开始可行性研究;1971年5月完成概念设计,并开始初步设计;1971年12月完成初步设计1972年4月海军指定巴斯为首舰建造厂,确定Gibbs&Cox公司为分包设计,参加舰船的系统设计;1973年5月由首舰建造厂开始进行施工设计;1973年12月开始下料,1975年6月上船台,1976年9月下水,1977年11月完工服役。从可行性研究到完工服役,历时共7年零2个月。
建造计划
FFG7级护卫舰美国海军订购51艘,澳大利亚海军订购6艘,西班牙海军订购4艘。美国海军的FFG7级绝大部分都在80年代服役,多的时候每年完工服役近10艘。
以1982财政年度的造价为例,每艘造价3.239亿美元。目前现役保留27艘,预备役10艘,余下的转让给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