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自己的日支,怎么查月支日支

八字日支怎么看

生辰八字的日支月支就八字中的第四个字和第六个字.

例如:某男于公历1996年2月19日9时18分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出生,使用在线排盘工具查出他的生辰八字是: 丙子 庚寅 丙戌 壬辰.日支是戌, 月支是寅.八字格局是时上七杀局,以月支寅木偏印为用神,但被月干天干克制,难于出头号,格局难成. 日支是戌土食神也是格局之用神,但日时地支相冲,食神也难以为用.

干支历查询

万年历日干支查询 戊午年 庚申月 甲寅日 9点前甲戌时 9点后乙亥时 万年历天干地支表查询 1987年5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六日 丁卯年 乙巳月 壬戌日 怎样查时辰的干支 1.干支计时法是以地支为主。从每天的23点开始为子时,而后依次是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每个计时单位的名称是“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循环一次正是二十四小时。天干的作用在于扩展计数规模以及统一干、支两个系统。 干支不仅可用于计时,还可用来计年、月、日。其中年和日传说中是从轩辕黄帝时代的起始点一直流传下来的。而月和时则分别可以用口诀从年和日推算。 口诀是:“甲已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始,壬子是真途。”意思是每个甲年和已年,其子月必是甲子月,而甲日和已日的子时也必定是甲子时,其余以此类推。 子月是夏太阴历十一月,也叫冬月,(但在周太阴历中是首月。)冬至通常在每年的这个月,而按前面提到的那个传说,干支计时系统的原点就规定在一个冬至的子时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每年冬月,不是指某一年当年的冬月,而是指上一年的,这是由于过去王朝更迭,将历法首月改来改去造成的,后来不再改了,但首月已变为正月,而干支计时系统又不能断开以适应改变了的首月,所以就成了这个样子。 另外,干、支还有另外的叫法,即岁阳和岁阴,但不是甲子乙丑什么的,而是象外国语译音一样,比如昭阳赤奋若,商横君傩什么的,古里古怪,却也挺好玩的说。:) 2.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万年历天干地支查询 1987年5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六日 丁卯年 乙巳月 壬戌日 万年历怎么查月的天干地支 宝宝ND28M :你好。 月份干支: 一年从【立春】开始。 年上起月口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当头,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位顺水流。 若言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干支历的每月计时是按二十四节气的“节”开始。 每年正月地支“寅”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年正月的干支历:年是“甲午”年,根据上面的口诀:甲己之年丙作首,则正月为【丙寅】。正月是从立春开始:阳历02月04日【立春】,开始计正月,实际阴历已经到了正月初五。 其余类推。 日子的,天干地支怎么查找 30分 怎么查出生日干支 1981年――5月――12日――12点35分 辛酉年 甲午月 壬申日 丙午时【石榴木命】 正印 食神 日主 偏财 沐浴 胎 长生 胎 阴历怎么查所在日期的天干地支 hao123/rili 看其右上角就得出当时的天干地支了。

怎样查自己的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怎么算

怎样查自己的天干地支 用一公式计算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不出一二分钟就能计算出一九00年到二一00年间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且非常准确,比流星赶月法不知要省事多少倍。 1、1900—-2100年之年干:年尾数-3 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已; 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是壬(2不足减就补十成12)。 2、1900—-1999年之年支:年尾二位数+1;2000—-2099年之年支:年尾二位数+5。 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60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2012年年支=12+5=17,去掉12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那么1969年干支就是已酉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 3、月干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2+月份 例:1969年(已酉)年八月(酉月)的天干=6×2+8=20,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天干第十位为癸,则此月干支为癸酉。 4、日干支公式: 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4 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2008年月日10月18日: 日干支基数=(8+7)×5+15+(8+19)/4=36(已去掉60的倍数)这数就是1月1号的干支数。 从1月1号到10月5日按满60去之后数为36+31(1月下类推)+29+31+30+31+30+31+31+30+18=7+0+1+1+1+18=28 则天干去10的倍数余8为辛,地支去12的倍数余4为卯。今天干支就是辛卯 注:2月份要么是28天,要么是29天,每隔4年为29天的,其他均为28天。比如:2000、2004、2008年等年份的2月份均为29天。 5、时干公式=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自己推巧去吧,这样你可以排任何一天的四柱了哦。 注:此处的日支序数应为时支序数,可能是笔误。 6、还有,叫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算出任何年龄的干支,但只能推算出年干支不能推出日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十的倍数为倒推天干数,去掉十二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如今年为戊子40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40岁去30余10天干从戊倒推10位是已,地支40去36余4从子倒推4位是酉生年就是已酉。62岁生年余2从今年的天干戊倒推2位是丁,从今年的地支子倒推2位是亥。 从此每年每日的干支不用去翻皇历了,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你都知道,人家还以为你记性如此了得呢,你就省点时间多悟道吧。 以上就是与怎样查自己的天干地支相关内容,是关于天干地支的分享。看完天干地支怎么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黄历怎样查年月日,万年历查询日干支

古代黄历怎样查年月日 在很多人眼里古代历法和天文学一样,高深莫测。所以,看见古代历法就是一脸懵。尤其是我们在读历史古籍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天文历法,比如《书·高祖本纪》:“武德九年,七月辛亥,太白昼见。甲寅,太白昼见。八月丙辰,请和。丁巳,太白昼见。壬戌,吐谷浑请和。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文中的“辛亥”是干支,如果不懂历法我相信你不知道干支代表是意思是什么,为了弄懂一起来学习一下。 古代教育 古代的年,一个“春秋”就是一年! 在古代每一次改朝换代就会出现“受天命,改正朔。”正,指的是一年之首。朔,指的是一月 之首。“正朔”代指历法。所以,古代的历法,也是不断的更改,经过数次才定型。 在古代“年”和“岁”是同义,因此在古代“岁”就是“年”的意思。古人常以播种到收成这一个过程,称之为一年。所以《说文》当中就有:“年,熟谷也。”按稻子成熟的周期来算,就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在称之为“阳历”,还有一种以“朔”为单位,叫“阴历”。其实古代的历法,既不历也不是单纯的阳历,而阳合一。 在古代,平年12个月,有6个大月各30天,6个小月各29天,全年也就354天。按照现在的平年来说,少了11天,相隔3年就要少一个月,所以古代三年一闰月,使平均的年份等于一个太阳年(365)。其实,三年一润也不正确,所以《说文》说:“五年再闰”。如果,5年闰两次,其实又多了,后来规定19年共闰7个月。总之,古代的计算年月,需要专业的天官去计算,一般人还真的难以弄懂。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平年是365天,闰年366 天,每4年一润就可以了。 在商朝和西周,一年分为春秋两个时节,就是种庄稼时所说的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以表示一年四季。所以,如果“春秋”出现在这两个朝代之前出现,就指的是一年四季。在《庄子·》中有:“蟪蛄(huìgū)不知春秋 。”文中的“蟪蛄”指的是“蝉”,“春秋”指的是一年,翻译过来就是,蝉的生命短促不知道一年有四季。 孔子编的《春秋》意思是指“春天”到“冬天”一年中发生的事情,并非只记录春天和秋天。因为春秋时期,用“春秋”两个时节表示一年,所以《左传》当中常以“春”开头纪年。比如《左传·隐公元年》开篇就记载:“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文中采用的是帝王纪年法,有年、季节、月,一般没有精确到某一日。 计时日晷 古代月和季节,很多雅称! 古代一年分为四季,这个不用说,都知道。不过在四季节里面又分为,12个月。古代的夏历将12月分为“孟春(1月)、仲春(2月)、季春(三月),孟夏(4月)、仲夏(5月)、季夏(6月),孟秋(7月)、仲秋(8月) 、季秋(9月),孟冬(10月)、仲冬(11月)、季冬(12月)。”其实里面的“孟、仲、季”和古代兄弟排行次序差不多,“孟”指老大,“仲”指,“季”指老三。 陆游的诗《箕卜》中有:“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 。诗中的“孟春”就是一月,按照古代习俗迎紫姑(厕神)。所以,在古文当中,如果出现仲春就是2月份,季春就是3月份。如果,你不懂古代的历法和称谓,估计一时难搞懂。 在古代“春季”的雅称有“发生或青阳”,“夏季”的雅称有“朱明或长嬴”,“秋季”的雅称有“金素或白商”,“冬季”的雅称有“玄英”。知道这些雅称对我们阅读古文,还是很有帮助。 24节气 古代季节中的24节气,掌握农事耕作必知! 古代在长期的耕种掌握了四季的变化,然后又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可以用来纪月。二十四节气是怎么算的呢?通俗的说,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又分为二个节气,一共二十四节气。这些节气都固定的,比如春季有三个月,正月(立春、雨水,各十五天);二月(惊蛰、春分各十五天);三月(清明、谷雨各十五天)。 精细一点的说法,立春就是春天的之一天,15天2时5刻过后,就是雨水意思是雨水很多。再过15天2时5刻,就是惊蛰(古称“启蛰”为避汉景帝刘启的讳,改名“惊蛰”)等等。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夏(夏天来临)、立秋(秋天来临)、立冬(冬天来临)。 掌握了二十四节气,在农村种地就不用发愁了,春天该种什么,秋天种什么,农民伯伯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种地,所以不知道24节气,到底有什么作用。 古代的纪年,看古籍必备! 我国古代的纪年方式大概有三种,分为帝王纪年、岁星纪年和干支纪年。在古籍当中,一般采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 我国最早的帝王纪年,从“国人”这一年开始的。时间是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因为昏庸无道被国人赶出了首都镐京,周公(周定公)与召公(召穆公)共同摄政,这一年称之为“元年”。 此后,就是2年、3年、4年到了14年,周厉王驾崩。如果,要换算称公元纪年,就用元年减去周厉王的在位年限(841-14=827),那么周厉王去世那一年就是公元前827年。周厉王去世这一年,他的儿子周宣王即位,即周宣王元年。而周宣王即位46年驾崩,(827-46=781)那么周宣王驾崩的年份是公元前781年,这一年周幽王即位,即周幽王元年。这种算话,我相信大家已经秒懂了。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创立年号以后,在史书当中就开始用年号纪年。比如汉武帝始创的之一个年号为“建元”,史书里面就开始采用建元元年、建元二年、建元三年依次。“建元”年号,使用了六年,改为“建光”,又开始采用新年号重新纪年。 60甲子 干支纪年起源于西汉,东汉开始通行! “天干”分为10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分为12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天干”配“地支”组合为60个单位,称之为“六十个甲子”。 “六十甲子”又称“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 60个甲子是如何组合的呢?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再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此外,“干支”的组合是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其实,搭配非常的简单,仔细看看就懂了。 比如,1984年是甲子年,那么1985年就是乙丑年,1986年就是丙寅年,然后以此类推直到60个甲子循环完毕,又开始从甲子开始纪年,所以“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如果说1984年是甲子年,60年后又是一个甲子,那么就是1984+60=2044。也就是说,2044年是甲子年,2045年是乙丑年。无论向前推算,还是向后推算,用干支都可以算出是哪一年。比如现在是2023 年(己亥年),那么60年后(2079年)又是一个己亥年。 古代纪月以5年为一个周期,5年即60个月,纪日以60天一个周期。比如“武德九年,七月辛亥,太白昼见。甲寅,太白昼见。八月丙 辰,请和。丁巳,太白昼见。壬戌,吐谷浑请和。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 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6)七月二十五日,白天出现太白星。二十八日,白天出现太白星。八月初一,求和。初二,白天出现太白星。初七,吐谷浑求和。初九,皇太子李世民登基。 干支纪月,用干支搭配地支,比较好换算。但是,纪日就不好换算成现在的日期。必须借助黄历,单凭口头计算,我看很少人能算得出。所以,这里就不说详细了。 古代时辰 古代的纪时 古代测定时间采用的是“日晷”,在皇宫当中,有专门的记录时间。古代计时的时候采用的“十二地支”又叫“十二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代表两小时,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卯时(5点至7点)、辰时(7点至9点)、已时(9点至11点)、午时(11点至)、未时(至15点)、申时 (15点至17点)、酉时 (17点至19点)、戌时(19点至21点)、亥时(21点至23点)。 此外,每个时辰代表两小时外,他们还有相对应的动物,称之为“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一日有十二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古代能掌握具体时辰的一般只有皇宫和贵族家庭,普通老百姓白天靠太阳,晚上鸡鸣来判断时间。所以,古代的老百姓往往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代二十四节气,其实都是劳动总结出来的,可见古人的智慧令人钦佩。 以上就是与古代黄历怎样查年月日相关内容,是关于干支纪日的分享。看完万年历查询日干支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么看自己的日支是什么,怎么看日支为喜还是忌

提起怎么看自己的日支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怎么看日支为喜还是忌,另外,还有人想问如何看自己的日柱星,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谁帮我看看我的八字四柱?日支又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怎么看日支为喜还是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么看生辰八字的日支月支?

看 日支月支,日支必须的从万年历里查,月支也口决“甲己之年丙做初,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年寻庚上,丁壬壬寅顺先行。”例如,今年就是丁壬壬寅顺先行,正月就是壬寅月,二月是癸卯月,一直往下排。供你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