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天一地二,易经天一什么意思

在易经中1到9代表什么

易经中1-6为水,2一7为火,3一8为木,4一9为金,5,0为土。《易》学中的数字奇偶是“阳奇阴偶”: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并且特以九、六为阴阳的代表,凡阳爻皆称为九,凡阴爻皆称为六。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字代表了“日、月”。即是说“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

扩展资料:易经的核心

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连山)

《易经》每一句开头“九五”、“六二”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呢?回答好...

九,谓阳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五为奇数,为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所谓“大中”,一般是指每卦中的“六二”爻辞和“九五”爻辞。大概就是说这两卦都是好卦,没有不利

教你算卦的方法-易经·系辞第九章的解读

人类对未来总是充满好奇,总想知道未来的事,这里讲一下易经起卦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易经》本身是不包含起卦的方法的。易经只有卦象和卦词,但没有讲到如何得到某个特定的卦词。就好象抽签,易经只是竹签,但没有记载怎么抽出这一签的方法。当然,随便一抽很简单,却没有那种仪式感了。古代人很讲究仪式感的,所以把这个问题弄各得很复杂,比如你看梅花易数,河图洛书,那些大师为了提高入门难度,加进了大量的其它东西,什么五行、九宫、天干、地支等等,一开始看这些肯定找不到北。所以要看最权威的《易经》最早的解释书:《易传》。 《易传》应该是春秋战国时的人对易经的阐述,有道家和阴阳家的观点,也有儒家思想,肯定不是一个人所作,但也是对《易经》研究最老的文献和成果了。 这篇文章只看其中起卦的方法。 《易经·系辞上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 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一段不难,无非是说从一到十,奇数5个,偶数5个,加起来一共55。小学水平应该能懂吧。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抟以象闰,故再抟而后挂。 这一段就有难度了。其实是讲述了起卦规则。 先找到50根蓍草(我也不知道这是种什么草,但如果只是练习,用50根小木棍也是可以的)。取一根放边上,不用它,这就叫“遁去的一”。实际用到49根木棍。如果要仪式感,起卦前洗手,念几句谁也不懂的语言。 第一步:把这49根分成两部分。随机乱分,这就叫分两仪。注意!奥妙就在这里了。你不知道某一堆具体是多少。把左手边叫天,右手边叫地。然后从右边拿一根出来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间,这根草象征人。天地人就三才,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第二步:把左边的草四根四根的数(就是用四整除),余数挂在无名指和中指间。肯定是1、2、3、4中的一种。再把右手边的草同样数一下,余数挂在中指和食指间。注意仪式感,左手挂着一把草棍,还是挺有感觉的。 第三步:再数数你左手上总共的签数,一定是5或者9。如果不是,肯定是你数错了。这个其实也不神秘,因为先拿出了一根,实际用到的是48根,48是能被4整除的,如果你把48分成两个数,不管两个数是多少,余数再相加肯定是4或者8,再加上先拿走的一根,一定会是5或9。这就叫一变,就是“再扐而挂”。把这5或9根放到一边去。 然后开始二变:把一变剩下的木棍左右两组混到一起,重新按步骤1、2、3来一遍。因为都是用四整除的,剩下的不是40根就是44根。经过步骤3之后,左手中的一定会是4或8根。 三变:把剩下的草棍再按步骤123来一遍。三变完成,剩下的草棍只会有四种情况:24、28、32、36。 这里其实就已经完成了一爻的推算。24是老阴,28是少阳,32是少阴,36是老阳。 我们把它记下来。按照上面的一变二变三变再来一次,得第二爻。如此反复六次,就得到一个卦象了。注意,卦是从下往上数的,第一爻在最下面。 最后,我们根据这个卦象去《易经》里查查它的卦词是什么,特别留意老阳、老阴所在的那一爻卦词。如果老阳老阴太多,具体看什么,朱熹和他的学生蔡元定有些论述,但也不一定准确,这时就主要看灵感了。 看起来很麻烦吧。算一卦估计得数草棍数个把钟头。但这样才有仪式感嘛。其实周易已经是周文王大量简化了商朝的甲骨算法了。甲骨算法要钻孔,要烧,最后看纹路,占辞都得专业人士才能做,一套做下来估计得一天功夫。周文王这套系统主要是给平民用的,毕竟平民没办法弄那么多乌龟壳,也不会用。 后世还是嫌它麻烦,改用三个铜钱扔一下起卦了。三个全朝上就是老阳,有两个朝上是少阳,全朝下是老阴,有两个朝下是少阴。这下子就简单了。但实际上这个从数学上来看是不一样的,一爻出现老阳和老阴的概率是八分之一,少阴和少阳则是八分之三。而用蓍草来算,老阴出现的概率只有十六分之一,老阳是十六分之三,少阳是十六分之五,少阴是十六分之七。这里面是不是蕴含什么深刻数学哲学道理我就不知道了。实际上现代数学的概率论也主要是探讨几率问题,用在预测某个事物未来出现的几率,甚至用来解释量子,这是一脉相承啊。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就不要纠结八卦了,去学好概率论吧。 再往下发展,就出现了抽签,这个就更简单了。现在有了电脑,情况就更简单,随便点一下就有了,但也没多少人信它了,只能作为娱乐了。

易经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怎么解读

六二爻是遁卦之姤卦。姤是遇合。遁之姤是说隐退时必然要与敌对方相遇合,告诫你要把对方牢牢地掌控起来,所以爻辞说:“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脱。”要用黄牛皮带把敌人牢牢地捆起来,绝不能让他逃脱。艮为执,巽为用,艮为牛为皮为革,艮为土,其色黄,故为执之用黄牛之革。巽为股为趋为逃脱,乾为勿为莫,又为胜,故为莫之胜脱。上下互卦和重卦皆为乾卦,象征要强健地掌控局势。六二爻本来为柔中而正,变为阳爻则为刚中而不正,是说这种强势地控制敌对方有违自然之道,还是应当及时隐退。

易经的方法论

易经的核心是方法论,观象取义,触类旁通,是易经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易经自己描述的产生过程和其中的玄妙: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由此可见,易经的产生过程,是圣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体悟出来的认知表达预测的方法体系。由奇偶,而阴阳,而虚实,而动静,而刚柔,而男女。 一  一      一一一 偶            奇 阴            阳 虚            实 静            动 柔            刚 女            男 阴阳是世界的根本,阴阳相互作用是世界变化的根本力量。阴阳相生相克,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阴阳三重而生八卦: 八卦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对应1: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对应2:    健顺动逊险明止悦 对应3:    父母长子长女中子中女少子少女 对应4:    马牛龙鸡豕雉狗羊 对应5:    首腹足股耳目手口 对应6:    西北西南东方东南北方南方东北西方 对应7:    立冬立秋春分立夏冬至夏至立春秋分 八卦是符号,是象征,也是特性。象征既是有规则的,又是多样化的。 阴阳六重而生六十四卦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遯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六十四卦是符号,是象征,是事态,是特性。初二三四五上六爻,既有进程之时义,也有内外上下之位义,有中不中,有当不当,阴爻阳爻乘承比应,都包含在每一卦之中。 阴阳十二重而生4096易林 4096易林是符号,是象征,是事态,是事态变化。 以上这些就形成了易经的方法论体系的基本构架,数,象,义,理,是易经的基本理念和表现形式,事态的象征和变化,是理解和诠释的基本依据。 关于易经的具体运用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易经无事则隐,遇事则显。心中无事,可以玩味其中的数象义理,训练人的思维,理解天地之道人情世故;心中有事,可以付之于。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以上是易经说明卜筮的操作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 易经是用来解决疑问的: 疑问,就是打开易经的那把关键的钥匙; 卜筮,就是建立问卜者与具体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过程; 卦解,就是易经可以给问卜之人的建议和启发。 易经的卦解 因人而异:是谁在问? 因事而异:所问何事? 因时而异:问卜的时间? 因地而异:问卜的地点? 人/事/时/地,这四点与具体的卦象匹配结合,就会产生独一无二的卦解。问卜的人疑点越具体越明确,易经的启发也就会越生动越清晰。 很多人怀疑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西方喜欢易经的荣格博士把这种匹配映射归为神奇的共时性),从我个人对易经的理解,就其本质而言,六十四卦都是一卦:乾,之所以会有六十四卦4096易林,只是为了更形象具体直接,更有各自的侧重点。融会贯通的易经的大师可以随意设卦取象,而不必局限于易经的六十四卦。人/事/时/地这四个要素定了,易经只是提供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并不依赖特定的某一卦,有了某一卦,可以变得更明晰更具体更生动。 易经内含时间之箭,过去了的事情就是过去了,双盲实验对于易经是无效的,从易经的角度看,实验本身就是干预,一切都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 易经认知的前提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未知,要对未知之事的疑虑做出判断和选择。 易经的具体实践都是不可重复的,但是可以检验,可以分析。 在讨论易经之时,经常会面对科学的挑战,甚至会被人斥之为伪科学,封建,玄学。 易经的确与科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属于不同的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科学方法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不可废弃,更不可神化,变成唯科学主义。没有科学方法是不行的,只有科学方法是万万不行的。科学方法越吃香,易经方法的互补价值就越突出,多样化的思维模式就越必要。

易经告诉你,应该住第几层楼?老祖宗的经验到底有没有道理?

《易经》被誉为是诸经之首,大道之源,可以说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易经是老祖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易学更是国人千年的智慧结晶。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阴阳是易的核心本质。在汉代之前,易学被概括为阴阳,而汉代之后,易学发展出了五行思想。很多人认为易学和五行,是传统文化中的两种思维模式,但是易学家邓立光则说“易学和阴阳本来就是同源而异构的两组思想”。而事实上,无论是五行,还是阴阳,都是我国最早的思想文化之一,易学也很难不受到其影响。 《周易·系辞》中讲“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东汉末年的学者郑玄曾经对这句话有过这样的解释“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而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为后。木生数三,成数八。”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之数,都会对应五行之数,郑玄以“木”为例,三是木的生数,而八是木的成数。按照郑玄的说法,五行中水对应数字一,火对应数字二,木对应数字三,金对应数字四,土对应数字五。这些数字是五行的“生数”,而在这个数字上加上“五”,就生成了五行所对应的另一种数字“成数”。即水的成数为六,火的成数为七,木的成数为八,金的成数为九,土的成数为十。 到了现在,人们用易学的思想,将五行对应上了楼层,即一楼、六楼为水;二楼、七楼为火;三楼、八楼为木;四楼、九楼为金;五楼、十楼为土等等。 传统文化中,除了阴阳、五行之外,还有个重要的概念便是“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易经中天地阴阳之数都会对应五行,而天干地支也不例外,也会对应五行。 于是便有了:“子属水、丑属土、寅为木、卯属木、辰属土、巳属火、午属火、未属土、申属金、酉属金、戌属土、亥属水”的说法。 地支还对应了十二种动物,就成为了十二生肖。所以,人们认为鼠、猪属水;牛、龙、羊、狗属土;虎、兔属木;蛇、马属火;猴、鸡属金。 有些人认为楼层数可以对应五行,而生肖也可以对应五行,所以楼层数自然也就能够对应上生肖了。于是便有了一、六楼对应鼠、猪;二、七楼对应蛇、马;三、八楼对应虎、兔;四、九楼对应猴、鸡;五、十层对应牛、龙、羊、狗。 因为五行相生相克,因为水可以生木,所以一六层,也可以对应上虎、兔;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火生土,所以二、七楼也可以对应牛、龙、羊、狗;木可以生火,所以三、八层亦可以对应蛇、马;金可以生水,所以四九楼也可以对应鼠、猪;由于土生金,所以五层、十层也可以对应猴、鸡。 易学可以说是国学的根基,而五行又是传统文化中最根本且最深入人心的思想,易学和五行思想的相互融合,更加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包容万象的特质!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易学以及五行思想的痕迹,这些思想文化已经根植到我们的血液中了!这正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