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变易是什么意思,女人学易经有什么后果
易经的易有三个含义
易经的易含义有三个“变易”、“简易”、“不易”。
易安【yì,ān】:安适,舒服 。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易带【yì,dài】:解带 遂易带。——李朝威《柳毅传》。 易经【Yì,jīng】: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384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今本《易经》通过释经表达哲学观点,包含世界观、学说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从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如反掌【yì,rú,fǎn,zhǎng】: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极容易做。易如反掌,何往不至。——《裴陀传附裴矩》。 易手【yì,shǒu】:某物的占有者发生更换。阵地多次易手 。易易【yì,yì】:很容易。 荣禄固操、莽之才……待之恐不易易。——梁启超《谭嗣同传》 易于【yì,yú】:可能性很大;容易。这种酷热的天气人易于中暑。易箦【yì,kuì】:更换床席,指人将死。 易箦之际(临终的时候)。 易帜【yì,zhì】: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指改变方向、宗旨或投向对方。
易经:
《易经》是古人为预测未来发展变化而作的著作。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周易相传为周文王姬昌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所作,包含《经》、《传》两部分。《经》由卦辞和爻辞组成,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共约5000字。爻是组成卦的基本符号,卦是由多个爻组成的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供推演事物变化使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易经被称为诸经之首,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易经》中“易”的三义
听书摘录:(有书) 《易经》以“易”命名,“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曾仕强教授认为,“易”有三义: 第一个是简易。 第二个是变易。 第三个是不易。什么叫“简易”?以筷子为例。我们天天都用筷子,但却未必知道筷子中蕴含着的《易经》道理。筷子,必须成双入对,两根筷子正代表了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太极。想想我们用筷子,往往是一根不动一根动,看准目标后,两根筷子两相配合,不动的那根是支点,动的那根来发力,轻轻一夹,美味佳肴就到手了,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 很多初学筷子的老外用不好筷子,要么两根筷子都动,要么两根都不动,就是因为不懂得一动一静、一阴一阳的道理,最后自然也与美味无缘了。 筷子简单明了,方便携带,也没有如西方刀叉文化一般的繁琐规矩。我们用筷子吃东西,夹得起来就夹,夹不起来就用筷子叉,这两招都不奏效,那就把盘子端起来,往自己的碗里拨一点。这样的三部曲,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就是“简易”,就是不要把问题搞得太复杂。“简易”的道理在古代应用的非常广,比如古人用的笔——毛笔,结构简单,功能却幻化无穷。毛笔只需一只,用起来可粗可细、可书可画、变化无穷。“变易”和“不易”是相对而言的。“变易”就是瞬息万变。“不易”就是永远不变。世界上有变就有不变,它们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变中有不变,不变中也有变,但变只是现象,变的背后一定有个不变,那就是自然规律。 而我们在生活里怎么应对这种变与不变呢?曾仕强先生认为,唯有站在不变的立场上来变,才不会乱变。关于变,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第一,我们会觉得世事无常,无力把握。但是《易经》告诉我们,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宇宙再怎么变,它还是宇宙。我们在想到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不变,想到不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变,这才叫作“一阴一阳谓之道”。变与不变两者是合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 第二,我们总是更加重视“变”,轻视“不变”。身处“变”之中,我们不禁疑惑,“不变”真的一无是处吗?《易经》告诉我们,不是的!家是不应该常变的,否则你会不安定;规则是不应该常变的,否则这个社会会乱了套;世道是不应该常变的,否则就没有人为我们个体的努力保驾护航了。所以,当我们在变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变化背后那个不变的原则,这个原则或者是自然规律,或者是社会准则。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能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可以“拥抱变化”,但这个价值观应该有一个前提,在合适的尺度里去拥抱积极的变化。 第三,我们倾向于用“善恶分明”、“好坏对立”的绝对视角来看问题。小孩看电视,最喜欢问大人一个问题,这是好人还是坏人?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太极,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可变阴、阴可变阳。所以我们要明白,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当下的困难应对地好,就可能变成成功的机会。某一个犯人改造的好,就可能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学着用变化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思考人生。
《易经的智慧》读书笔记之一一一易经中的,变易,不易,简易思想_百 ...
变易:指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中的,就像是一条充满水的河流,没有人能踏入同样一条河流两次,因为每一次踏入这条河流时,它的组成都已经变化了。不易:指世间上万事万物的变化所遵循的规律。同样举这条河流的例子,组成它的水是变化了,但水的结构,都是H2O,水的冰点沸点在不同气压下的温度值都是定值。这些都是不变的。 简易:我们不一定要通晓变易和不易的全部才能开展我们的生活。同样举这条河流的意思,我们不一定非要通晓它的每一滴水是怎么变化的,也不一定非要通晓它的化学成分,或者是更微观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我们要渡过这条河流,只需要把握水文条件层次上面的事情,还有就是一艘船,或者是一座桥。这一点是实用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信息是海量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考验的既是人们的智慧,又是人们的品格。关注变易,可以让我们主动发现这个世界的变化,从而做出应对。有一种人的生活是可怕的,他认识不到这个世界是变化的,而非常幼稚的认为所有对他的好,所有他拥有的一切都是不变的,都是无条件的,这样的人,以后的生活是很难有指望的。 关注不易,可以让我们把握这个世界变化的规律,应对起来更加从容。有一种人的生活是可怕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他找不到其中的关联点,不知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于是或者是囿于自己的小圈子,失去了太多成长的机会,或者是低质量勤奋,疲于奔命,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崩溃掉。 关注简易,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对于现实更加尊重,从而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既充实又有余裕。三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能认识到世间的事情是会发生变化的,是一种智慧,能认识到世间的事物发生的变化,其中是有规律的,是一种智慧,能认识到把这种变化和其中的规律应用到生活里面,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生活,是一种智慧。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在应用一种智慧的时候,也要同时考虑另外两种智慧,这样才能不偏不倚,才能不以偏概全。这三种智慧与老子的知常不妄的关系 知常不妄更加强调自我的观察效应,即通过观察获得事物或者是自己最根本的本性,找到他们变换的上限和下限,并把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变化都称之为常。或者突破了上限,或者是下限的,它所能到达的程度也可以有一个预估,也称之为常。这种预估是要有现实依据的,不能妄。它的运用也必须符合我们的生活,也就是我们的常态,这也是常。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总之,对于生活要抱着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感知变化,应对变化,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并在生活当中,实际上去运转自己的解决方案,做到知常不妄,守正初心,这样就可以迎来一个很好的生活。请问《易经》中的易有三义作何解释?
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扩展资料: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周易的易的意思有三个变异简易
周易的易的意思有三个变异简易:“变易”、“简易”、“不易”。
《易》:是《易经》的简称。《易经》基于河图洛书,历经上古(伏羲先天八卦)、中古(文王后天八卦)和下古(孔子注释)而成书。《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易”字由日月组成,上面是“日”代表阳,下面的“勿”是月的变异代表阴,合在一起指阴阳更替。
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有说“易”的甲骨文为 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
(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变易的其它含义
1、变易是指《易经》里“易”的三种含义之一。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人事也是如此,在《易经》里叫变易。语出《易纬·乾凿度》 及郑玄《易赞》 、《易论》。指宇宙、天地运动的变化,是比拟、象征宇宙万物实相的原理,也是《易》的最大特色。《周易·系辞上》“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周易·系辞下》:“易之为常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系辞上》:“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神无方而易无体。”论述了易的变易性。《周易》 卦交干变万化,六十四卦即由阴爻、阳爻的不同变化组合而成。易之占筮注重变爻、变卦;以变艾、变卦而论吉凶,体现易的变易思想,《易纬·乾凿度》:“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巨取象,变节相移,能消思者,不专者败。此其变易者也。”孔颖达《周易正义》 :“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程颐《易传序》:“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张湛《列子·天瑞篇》:“易者,不穷滞之称。”言其变易之义。2、一称“生成”。反映事物运动、发展、发生、变化与消灭的哲学范畴。为历史上许多哲学家所使用,但观点不一。黑格尔作了系统论述。黑格尔在《逻辑学》从纯粹的“有”(存在)这一抽象概念(正题)开始,“有”的否定(反题)是纯粹的“无”(非存在),而“变易”就是“无”的否定或“有”的否定之否定(合题)。“变易”是在逻辑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把矛盾的双方统一起来的具体概念。黑格尔猜测到普遍发展变化的原则,指出“变易”是“有”与“无”的统一,“有”可以过渡到“无”,“无”可以过渡到“有”,这是他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之一。但他所说的“变易”只是指绝对观念的发展变化,因而是一个唯心辩证法的范畴。[变易与变异]二者都与变化有关,但所指的对象不同。“变易”指改变,变化,如“这里的情况并无多大变易”。“变异”指同性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如“物种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