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星命与朱文光的关系,易经的星命与朱文光的关系
周易与易经的区别
不是一回事。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3)不易 第三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它”是不变的。 这是《易经》的三个原则,先要懂得。 ——————————————————详细资料见南怀瑾《周易杂说》,书店都有卖。
怎么理解易经?
这问题范围好大。简单讲易经就是一部卜噬方面的书,但是影响了中国五千年文化,什么厚德载物飞龙在天之类都是易经里面的。南怀瑾有多本书介绍易经,比市面上的垃圾书要好的多。再讲多一点周易是玄学,玄学就是说神秘和不能理解,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没法证明或证伪。拿来算命或勘於,有可能泄露天机也有可能就是个神棍。不过多看看总是没有坏处。不当做卜噬的书,它也是中国文化的祖宗
易经和佛教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易经是中国上古时期文明的缩影,佛教是佛陀对于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同的是,佛教内容有着更好的传承,那么在 易经入门 中易经和佛教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还想要了解》》 易经和道德经的关系由来 一、易经是广义的 易经包括天文、历法、星占、星命、河洛、八卦、连山、归藏、周易、五行、干支、奇门、太乙、玄空、六壬、堪舆、中医、相法等诸多法门,太虚认为周易是世间法之极至者,“周易者,孔宗之出世法也。”周易者,文王以64卦演人事也,八卦者,伏羲宗万物之原也,与佛家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相应。四象,金刚经四相也。太极阴阳,一念无明生对待也。故易经阐述的是宇宙人生的起源、生长、发展、变化、消亡的发展规律,并用数学方式做出准确的推算,此即“世间解”也。世间解,乃佛十号之一。世间人不能完全解世间,唯有佛能为之。所以易经是佛法。 二、源于古印度的佛法为什么会在中国兴盛 易经为群经之首,《周易》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论断,因为易经彻底明了万物之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实际就是觉。“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宗密语) 易经属人天声闻缘觉乘佛法,正因为中国有易经的基础,源于古印度的佛法才会在中国兴盛起来,而印度佛法几近于消失。易经实为文殊菩萨所传,伏羲、黄帝、文王、孔子皆文殊化身也。 三、印证佛法的方法: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易经阐述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无穷无尽,变化无穷此乃无常;念念迁灭、无有主宰、皆有阴阳此为无我。太极乃是生灭法,无极则为不生不灭法,无极而太极,此是一而不是二也,故合涅盘寂静。 四、佛法不一定须由佛说 佛法的法性,本来如此,永远公开,不是由佛出世而重新创造。佛法是宇宙人生的原理,证此原理者,便能解脱。若能将其所证的宇宙人生原理说圆满,即是佛法。 若其所证的程度与释尊相同,此人便是佛。因此,凡是真修实学而有了心得的佛子,均可将自己的心得,提出向大众报告,即是讲佛法。佛在佛经中宣称,佛法系由五种人所说:佛陀、佛门弟子、天仙、变化的人。 佛陀常劝弟子们代佛说法。佛也曾说;已说之法如爪上尘,未说之法如大地土。这是说明了佛陀不是思想的专断者,思想乃为众生的公器,岂能搞“一言堂”,只许自己发明而不准他人创造?易经和周易
周易与易经的区别 不是一回事。易经有三本,周易是传世的一本。 按照南怀瑾的说法: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说到这里,我们要有一个概念,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1)变易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没有一情况、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由这一点,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佛学中的一个名词“无常”。这个名词被一些佛教徒把它慢慢地变成的色彩,城隍庙里塑一个鬼,高高瘦瘦,穿白袍,戴高帽,舌头吐得很长,名“白无常”,而说这个“无常鬼”来了,人就要死亡,这是。实际上“无常”这名词,是一种佛理,意思是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永恒存在的,所以名为“无常”,这就是《易经》中变易的道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是讲原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变的,非变不可,这是原则。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看见人生下来,也一定会病、会老、会死,这是看现象而名之为“无常”。 (2)简易 第二简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都在变,尽......>>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三者不同之处为: 第一,相传出现的时代不同。《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第二,始卦不同,《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 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所以通常所说的《易经》就是指《周易》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 狭义上说,亥经就是周易,是同一本书。 广义上说,《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易经讲的是64卦每一卦的卦辞和爻辞。易传讲的是对每一卦或者是对整体易经的解释和进一步的说明。 《易》和《易经》的区别 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 ,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这三者不同之处为: 第一,这三者始卦不同,《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 第二,这三者相传出现的时代不同。《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但是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所以通常所说的《易经》就是 指《周易》。 周易或易经是儒家学说还是道家的学说? 《周易》名列五经之首,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华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海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于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D)、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露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书而辛免于难。 周易的周指周文王,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是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易经和佛经的区别是什么? 易经与佛学比较 作者:李守力 天地未分,阴阳未判,混沌一体是为太极。太极生两仪,轻清上浮者为天,混浊下凝者为地,自此始有阴阳,定天地,名日月,分昼夜,辩男女。两仪生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后有年分四季,位有四方。四象生八卦而定天地宇宙大道,八卦继而演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揭示宇宙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 《山海经》云: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三易之中《连山》《归藏》失传,后人见到的只是现在的易经《周易》。 可见,易经已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所揭示的天地之道,做人之道,吉凶悔吝之理,事物发展的无定性之法,无一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理。故而当今学术界评《周易》为中国人民古老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始宝藏。孔子学易作《十翼》,五十知天命而创儒家学说;老子读《周易》心有所得著五千言《道德经》,始有道家理论而成为道教鼻祖。 严格地讲,《道藏》经典及儒家“四书五经”之精髓,是道教鼻祖老子与至圣先师孔子学习易经心性彻悟后所写出的心得报告。考证中国文化史,唐代以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以儒道两家为主流的,凡帝王们的治国盛世,无一不是外示儒术,内用黄老。 而佛学自纪元初期从印度传入中土以来,经历代高僧贤哲的解悟行证,至唐宋时期发展到我国佛学史上的最高峰,由原来的道儒两教成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佛学虽由释迦牟尼创建于印度,可到了唐宋时期,具有中国浓厚品味的佛学文化已经形成,佛法在中国已形成了宠大而完整的佛学体系――中国佛学。 迄今中国佛学已成为世界各国佛学文化的向导,要修学佛法,若不流览中华佛学经典,即不能展现佛法之原貌。佛学发展到今天,随着儒释道三教的相互交融,佛学自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若不研究佛学,要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取得造诣是不可能的。 我们从儒、释、道三教的基本教义来看:儒家是偏重于入世的,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而道家是既讲积极入世,又讲出世养生。南怀瑾先生把三教比做三店,佛家象百货店样样具全,进去一游必有所得;道家象药店,有病非去不可;儒家象粮店,是必须要去的,实在有其一定道理。 然而,其三教是如何融汇一处,密不可分,从而领导中国文化向前发展呢?我们知道,道儒两家起源于《易》,其核心内容及主体精神皆是《易》之精华,所以要探讨佛教与道、儒两教内在的联系就必须从《佛学》与《周易》谈起。 太极乃一,是宇宙万物究竟之本源,是形而上的道体与形而下物理世界的和合,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故老子名之曰“道”,孔子名之曰“仁”,释迦名之曰“佛”。 在修学行证上,儒家修学的最高境界为圣,次者为贤;道家的最高境界为神,次者为仙;佛家的最高境界为佛,为如来,次者为菩萨。可见三教修学的最高境界在儒为圣贤,在道为神仙,在释为佛菩萨。 儒家讲唯精惟一,道家讲抱朴守一,佛家讲万法归一。而所谓儒家的圣、道家的神、释家的佛,即都是把握了宇宙究竟的本源,认识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亦即《周易》中之太极,亦即“道”,亦即“仁”,亦即“佛”,亦即“一”。 一即太极,太极即一。然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与佛学中哪些内容相连相通呢?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本意是让芸芸众生破迷开悟,明性见性,通过修学佛法,增长智慧,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断除人们的各种痛苦烦恼,净化心灵,使人们的精神意识升华到清净快乐美好的境界。所以,原始的佛教并非,它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方法是首先明心,次地见性,继而成佛。以性为体,以心为用,证悟后可达到心性一......>> 周易和易经是一本书吗? 很多人认为易经就是周易,其实易经不等于周易。 如果按形成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连山易,然后是归藏易,最后是周易。 连山易,开头的第一卦是艮。艮为山,这也说明了远古时期,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远离洪水、野兽之害,所以选择生活在高处,因此,连山易体现了远古时期人对山的崇拜。 归藏易,是以坤卦开头。坤代表收藏,远古的人们,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产品开始有了剩余,所以需要收藏,因此这个时候产生的归藏易。 目前连山锭归藏易已失传,传说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烧了。 周易的成书时间应该在商末,周易,以乾卦为第一卦,以未济卦为最后一卦,未济是未完结,周而复始,周流不息的意思。 所以,易经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由于前二部已失传,所以一般情况下,易经就指周易了 周易和易经有什么区别? 不是同一本书, 易经分为,《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前两种失传户,现在通常说易经,就是指《周易》。这个回答基本正确 如果我要专门研究八卦之类的,是看周易还是易经? 先看周易,但是估计一开始你看也看不明白,如果想学,主要看你想学哪一方面的,是六爻还是梅花,还是八字,建议先看看梅花,然后六爻,期间可以看看周易这本书,当然周易也不是一看就能看懂的,最少也要50遍以上吧! 周易和易经 他们有什么区别没有? 易经是有三本的,周易只是其中一本。 易经分: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易经和周易有什么区别?哪个内容更丰富? 《易经》出自西周,后来孔子为它做了注解,孔子的注解称为《易传》,后世为方便研究《易经》,把《哗经》、《易传》合录为一本,就是《周易》了。 不过想提醒这位兄弟,《易经》不是玄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易经》原本不是为而设计,只不过后来的术士,在中引用了《易经》的架构而已。南怀瑾先生谈人体的秘密--灵蛇
内观 巫娜 - 茶界 II 我们人身背脊骨的二十四节,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也等于十二个月。所以当“冬至一阳生”时,尾闾发胀,一路上来,二十四对神经等于一个天梯接起来。这个阳气发动在身上,一消一息“应钟律”,意思是对应十二律历的十二个月,或者十二个时辰,像过气节一样,一节有一节的作用。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血脉等于长江、黄河、溪流样样都有。宇宙间所有的一切,身体内部都有,当然也有很多众生,有细胞也有寄生虫。 譬如天体有北斗七星,我们身上有没有北斗七星呢?有!但是你不要著相,真的北斗七星是什么?就在人的内心、念头、七情六欲。讲有形的人体北斗七星,你看脸上有七个。而且人体很妙的,都是三角形的,密宗有时候画坛城是三角形的,现在我把密宗也给你们公开了。 密宗所谓生法宫,是生命来源的地方,普通叫做海底。海底在哪里?男女都一样,在前阴后阴的中间,就是前面生殖器和后面肛门的中间的三角形地带,不过这么一点点大。这个地方是生命来源的根本,瑜珈把这个地方叫做灵蛇的窟穴,像龙蛇潜伏在那里。没有修道的人,死后它就跟地、火、水、风四大一起化掉了。如果经过修道把握得住,生法宫升起的生命能,可以修成不死不漏之果。所谓不漏之果,是绝对无欲念,由欲界天升华到色界天去了。 我们人体上,外表两个眼睛到鼻孔,两个乳房到肚脐,都是三角形,对不对?这是人体的奥秘,还有七角形、八 角形的。懂了人体这个奥秘,气脉的转动就会很清楚了。所以密宗不告诉你,只画图案三角形。那么密宗这个图案怎么来的呢?《易经》和《河图洛书》怎么来的呢?归根结底,应该说是来自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类。以佛教来说,上一个佛,迦叶佛的末法时代,人类文化已经达到了最高峰,生命的科学也到了最高峰,可是天地毁坏,留下这些图案给下一个时代的人,慢慢再去研究恢复。所以在人类文化达到最高峰的时候,这个地球又崩掉了,这也就是成、住、坏、空的法则。所以佛道两家要我们赶快修,跳出来这个循环。 我曾经做了一个科学的实验,这里有一位科学家朱文光博士,他把金字塔的图案尺码弄来,用金纸做了一个金字塔模型,完全依照尺度比例制作,差一点都不行。如果戴在头上打坐,身心都特别定,是真的。他说国外曾经做过实验,把这个纸做的金字塔做得小小的,夏天最热时把一块新鲜的猪肉放在金字塔中,不要冰,一个礼拜后猪肉拿出来也不会臭。这个是什么道理?很难讲。假使刮胡子的刀钝了,刮不动了,把它摆在金字塔的正中间,一个礼拜拿出来,刀又可以刮了。所以我跟朱博士讲,你做些帽子卖,专门卖给人家打坐的 (众笑),一打坐就“得道”。他光说不练,到现在一顶帽子也没做出来。这个事就是说明宇宙间的自然法则同人体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身体也怪,到处都是三角形,你看密宗画的坛场,生法宫就是三角形。我们人体上很多啊,你们懂了就晓得修道。脸上三角形,两个眼睛到口鼻三角形,两个乳房到肚脐三角形,两个乳房到上面喉结三角形,到处是三角形!下面下去也是三角形。在身躯的底部,肛门与前阴之间有个三角地带,叫做会阴穴,在密宗称为海底,印度的瑜珈术叫做灵蛇穴,是这个生命的灵力活动所在。 所以中国的东西也是根据这个来的,连香炉也是三脚香炉。可是你们现在工夫不到,认为道家守在三角形,自己搞得心痛,胃气不通。所谓“神室中间”,有些道书说“中黄神室”,“中黄”就是中宫,“神室”中间方圆恰好一寸,这个寸不是现在的寸,真正的一寸,学针灸的人知道,有些部位是以自己中指中间一段为标准,道家称这个为一寸三分,每个人身体不同。譬如说喉管三寸也是这样一个量法。 头顶穴叫百会穴,下面叫会阴穴。在密宗这个会阴就叫海底,海底就是会阴。学瑜珈的就不叫海底,叫灵蛇,也叫做灵热,也叫做灵能,有时候这个地方发暖的。据说这个生命的能是深深埋藏在下面,没有一个人真正能发动。上天给了我们一个身体,我们没有把这个身体的功用发挥出来,做人几十年,都是用一层假的外表。这个身体的生命的功能,它的会阴和百会,上下这一消一息、一升一降之间,有无比的功能在内。一个人活一辈子没有把它发动,真发动起来这叫阳气发动,要把握住。把握住做什么呢? “校度神明”,一步有一步的效验、效果。这个生命的威力大得很,功用也大得很,所以能够修到袪病延年 “坎中之金,本伏处而在内”,这完全是用阴阳五行八卦来解说的。学过《易经》就晓得,“离中虚,坎中满”,坎卦上爻、下爻都是阴,中间一爻是阳,所以叫“坎中满”。所谓“坎中之金”又怎么讲呢?按照五行的道理,金生水,所以坎中之金是水中金。你们学过算命的晓得除了纳甲,还有纳音,甲子、乙丑是海中金,所以六十纳甲以及纳音,并不是偶然的,大家如果把它参透了,那是最好的一部生命科学,包括了物理、化学。把这些所谓阴阳变化弄清楚了,你算八字差不多有点把握了。 我们世界上有水里金、沙中金、矿中金,还有别的各种金。坎水里有金,这是什么道理呢?在我们身体上坎中之金,为水中的金,就是说腰部以下,因为下部生命属坎卦。不管男女,这个里头有金,这个金是坚固、颠扑不破的,不死之药就在里头。因为我们欲界的生命,譬如人,是从人体下部出生,下部属于海、属于水。密宗、瑜珈也那么讲,这个生命在海底。普通人没有经过修炼,这个海中金永远没有发起过,只是跟着爱欲两性关系向下流走了。就是所谓进入阴门去了,进入地界去了,不能上升到阳门,不能升天,不能升华。至于这个里头的金,人死了就没有了。 说金“本伏处而在内”,这个“伏”字注意呀,埋伏在那里,始终没有抬起头来过。所以印度的瑜珈画一条蛇叫做灵蛇。中国道家则画一只乌龟一条蛇。这条灵蛇永远埋伏在那里,昏沉在那里,如果抬起头来,这个生命就变了。所以坎中之金,“本伏处而在内”,“然内者不可不出”,我们修道就是把本身里头本有之药引发出来,就叫还丹。可惜我们普通人,佛家叫凡夫,平凡地活着,平凡地死去,一生未能把本身的药引发出来。还丹就是要把坎中之金引出来,自己必须要把海底这个东西钓出来,就是“然内者不可不出”。钓出的方法很多,道家、密宗就是用尽办法,要把生命这个东西钓出来。平常它伏在海底,有时做坏事,其实做坏事它也在睡觉,它始终没有清醒过,它一清醒你就长生不死,进而成仙成佛了。 摘编自《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先生谈人体的秘密--灵蛇 背脊骨为主叫督脉,一切生命都是这里先发展。譬如我们的神经,以背脊骨为中心左右交叉,过去晓得是交叉,与量子力学的变是一样,是一个变化的形态;还有一个变化形态在神经。所以密宗画了很多的图案叫做曼达拉,曼达拉梵文翻译过来就是道场。反正是图腾的标记,是图案。有些三角形,有些四方形。 譬如我们生命的关系到处都有三角,你看自己身上画一画,我们三角多得很。我们两只眼睛下来这样叫三角,到处是三角。整个三角兜拢来是四角方的,整个方的变成圆的这么一个身体。你们画的图,一条线这样交叉也是一个图案。密宗很多的画很好看,这是科学的,科学的图案,但是他们当成崇拜。 密宗讲三脉是三条气脉,即中脉、左脉及右脉。最重要的一条为中脉,是蓝色,似乎是在脊髓的中间,由顶下至海底。海底即肛门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带;密宗又称之为生法宫,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子宫。在中脉的两边,有左脉及右脉,与中脉平行,距离约牛毛的十分之一。左脉为红色,右脉为白色。左脉下通右睾丸,右脉下通左睾丸,女性则通子宫。因为气脉是交叉的,它的路线与神经有关,所以右边病时左边痛;左边病时右边痛。不要认为中脉有颜色,有距离,就认为三脉是肉眼可见的具体事物了,那是不正确的。生理解剖的观点上来说,三脉是看不见的。只有在作静定的功夫时,气脉通了,自己才会见到它们。 南怀瑾先生谈人体的秘密--灵蛇 中脉,由头顶的囟门,中间靠后脑一点点的地方,与虚空连下来,一直下来通到海底。男性的海底,位置在生殖器和肛门之间,这里有个三角形的地带。所以密宗的“曼荼罗”,画个三角形,四角形,都是身上气脉要点。这时与中脉连起来,从左边下来,同左边的鼻孔有关系,一直下来,通到人体右边的睾丸,这是左脉。右边的头顶一路下来,通到人体左边的睾丸,这是右脉。右脉同肝、胆、肠、胃,有绝对的关联。大便不通啊,肠胃问题,这个右脉是重点;漏丹、遗精啊,同左脉有绝对的关联。 有没有人问,这是讲男的还是女的呢?一样的,没有男女的差别。女性修持到某一个阶段完整了,是一样的,外形没有变,看起来是女性,里头气脉走的路线是一样。女性海底跟男性长得不同,可是那个三角带海底的作用还是一样。 打坐结手印,对生理会产生什么影响?根据物理,万物皆在放射,静坐时结三昧印,则人体神经左右放射能量相互回旋作用,自身即得阴阳交流,导致身体放射的能量减少,自然精神饱满。又如初习静坐者,开始结三昧印,亦有一旦工夫到了某一情况,自然变成三角形的生法官,这是什么道理,因为人体生命的根元位于下部位(两睾丸后肛门前)的三角地带,密宗称三角形的图记为曼荼罗之一种,曼荼罗意译为道场。人体的生法宫虽然有很多处,但这三角地带的海底轮是很重要的一点。 印度的瑜伽把生命的功能形容成一条灵蛇,这个中脉的根根像一条灵蛇一样,比喻生命灵魂活动像一条蛇,每个人的生命都带着有这个灵蛇。中国道家把它比成灵龟,北方玄武大帝脚下踏的一个乌龟,它这个头都缩进来了,就是说我们的生命,父母所生的胎儿带来就有这个功能,可是一出娘胎的时候,这条蛇好像躲在洞里死掉了一样不敢出来。所以打坐入定慢慢地修到那个时候,这一条灵蛇就重新上来化龙了,就直接引发生命的功能出来了。那么普通男女的这条灵蛇,有时候也要出洞来玩玩,等到自己这个灵蛇一出洞了以后,你就完了,男人想女人,女人想男人,一个欲念一来,把它又打昏了又回去了,又软了,又躲进洞里去了,他永远是死的,活不起来。 这个灵蛇所发动的那一步功能呢?密宗翻译叫“拙火”,就是生命的功能发动了,由海底发动一上来,所以你打坐坐好了以后,定力中自然有一股力量撑持你,那个快乐安详的乐感就出来了。你说学禅的学密的,修了一辈子这一点都没有发动,你不要讲禅了,那同我的“馋”一样,嘴馋,不是禅哦。 南怀瑾先生谈人体的秘密--灵蛇 附:人的能量系统 工夫到达“奇经八脉”完全打通,有了“冲气以为和”的境界时,那便有庄子所谓的:“堕肢体(没有身体四肢的感觉),黜聪明(绝对没有妄想),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此时“中脉”的功能发动,首先便有引伸上下通于无际的觉受,自然而然便呈现“万里青天无片云”的晴空境界。甚至,无论白天黑夜,满天繁星呈现眼前,犹如“掌中观庵摩罗果”一般。平常所有的知觉和感觉状态,一起忘却无遗,所有人我是非等等世俗观念,完全远离消散。 为什么东方世界的净土呈现青琉璃色?青色是深蓝色,佛经上有两个重点须注意。当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时,为何天空也是蓝色的?因为欲界天有四大天王天,南天王天的天庭玉阶颜色是青色的,而我们居住在四大洲的南赡部洲。因此,当阳光普照,空气明净时,天空的蔚蓝色就是反映了南天王天庭玉阶的颜色,这个颜色也就是东方净琉璃光的颜色。 其次,如果以修持道理讲,现在许多外道、密宗、其他宗派,都流行讲气脉;其实真正气脉通的话,无论开眼闭眼,随时都在净琉璃光的蓝天色中,修行能到达这个境界,就有像了。别以为身体上有东西东转西转,像老鼠在身上东爬西爬,这里感觉、那里感觉的就是气脉,玩了半天都在玩神经,还不是精神呢! 真正到了时候,十方三世诸大菩萨都要经历这个净琉璃光世界,都要有药师佛的加庇才能成就。 目前,佛教经典普及,显教也好,密教也好,已无所谓秘密,大家乱讲气脉,乱讲功夫,几乎都走入魔道。如果你们听了这个佛法最高的奥秘,也去假想蓝天,那么你也入魔道了。呈现净琉璃蓝天色,那是自然的,并非假想而来。 药师佛像大多绘成蓝色、天青色,为什么?这就是密,因为一个人修道学佛,修到气脉、中脉完全通了,父母所生肉身转化了,他的境界永远是天青色,所以佛像是蓝色的。 不过,如果真有一尊天青色、内外透明的活佛站在你面前,你怕不怕?我看你吓都吓昏了,夜里黑漆漆地坐在那里,一看,一定吓死。平常药师佛啊!药师佛!这个时候就是“我的妈呀!我的妈!” 实际上,修持到家,气脉通了,就是非常庄严、清净的颜色。研究科学的人就知道,你们在中学大约也作过实验,七色的变化是有程式的:红、橙、黄、绿、蓝、靛、紫。 藏密的药师佛像,不是天蓝色的吗?修成功了就是天青色,像晴天,一点浮云都没有。真正修到色身报身成就了,气脉通了,随时都在万里晴空无云中,不是在白光、金光中,始终内外都是万里无云,绝对的清净、干净,蓝色代表绝对的清净、干净。 我不晓得有没有这样的地方,我没有多走,本地同学应该知道。我们江南,尤其江浙一带,杭州以下,一直到金华,所谓万里云山入眼中,山青水绿。我们小时候看水是绿色的,青山绿水。水不流动,死的,也是绿的,但绿得可怕。我们那里的水是清的,一清到底,溪水下有多少鱼在游,多少沙子,都看得一清二楚,清澈见底,那真是水绿山青,典型的江南风景。 山青水碧,青色表示内外通体透明。有些人拼命讲密宗,讲气脉,讲任督二脉通了。人的任督二脉通了,已经无病了;中脉通了,昼夜都在水绿山青境界。 像这样内外清净透明,无杂念,无妄想,才真正称得上是净信的善男子、善女人。同时还要自己供养药师佛。 --《药师经的济世观》 南怀瑾先生谈人体的秘密--灵蛇 梵天是什么天?我告诉诸位,根据佛法,是青天,是蓝色,是密宗画的药师佛那个青色,像碧海一样。我干脆把密宗的秘密都告诉你们,气脉真通了的人,自己身体的内部,一天到晚都在梵天的青天中,同药师佛那个身体一样的。那就是中脉通了,中脉无脉,不是有形的血管。到了这个境界当然祛病延年。当然不是人变成了蓝色的,你看了怕都怕死了,还可能有肝病。那境界是万里青天,一点云都没有,那当然无念。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南怀瑾先生谈人体的秘密--灵蛇 任脉和中脉很接近,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张纸那么薄。印度讲的左、中、右三脉是在一个平面上,而中国道家讲的任脉在前面,督脉在后面。其实道家也讲左右脉,就是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只是一般不太注重而已。心脉如果完全打开了,自己静坐的时候,会听到像爆炸打雷一样的声音,很可怕的。海底轮和脐轮打开的时候都不会有这种声音。 中脉的气是蓝色的。那个蓝色就是“万里青天无片云”的那个青色,几乎接近于黑了,但也不是黑色,也不是偏绿色的蓝。那个颜色,就像你站在喜马拉雅山顶上看到的那个天,或者云南西边夜里的那个青天。 中脉真正打通的人,顶轮一定都打通了,自己会觉得空了,看见的现象是青青的天,满天星斗,天上的太阳月亮的运动都能“看”得很清楚。这个看不是用眼睛看,而是说你有那么个境界。 中脉没有真正打开的人,也可以观想到蓝色,而且那个观想的蓝色可以扩大可以缩小。比如我们现在观想北京城,有的人想的是大的景象,有的人心很细,想的是家里桌子上的一支笔。观想到的蓝色也是一样的,都是意识状态,是假象。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若是真气脉来,则一身融化,清净圆明,光明一片,始为真拙火、真气脉。真正中脉通了,真可以气住脉停,身体无丝毫觉受;如果还有身体有觉受,则还不是真的通;到真通时,观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如梦如幻,自性清净。 --《习禅录影》 南怀瑾先生谈人体的秘密--灵蛇 有一派学密宗的人,攻击中国的道家是外道,只有密宗才是正的。我这个人素来喜欢打抱不平,当着西医我就说中医好,当着中医我说西医对;当着密宗我说道家比你们高明,当着道家说密宗比你们完整。所以我一辈子四方八面都挨骂,反正不讨好。我觉得偏见很可怕,因为各家有各家的道理,是你没有融会贯通。这个三脉七轮是以中脉为主,有的学密宗的,认为中国奇经八脉没有中脉;我说奇经八脉有中脉,中脉在《黄帝内经》叫冲脉,《内经》上这个“冲”,实际上也就是这个“中”。 瑜珈密宗所讲的中脉是由海底起,通头顶梵穴轮,打通了就和宇宙相通,等于庄子的话,“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很多人,不论学佛学道的,都认为自己的中脉已经通了,这是不能开玩笑随便说的,现在我先把学理根据告诉诸位。我必须要先声明,我没有通哦!真正脉轮一节一节通了,一定有一节一节的象征,有一节一节的作用。脉轮通了他本身的神通智能一定具备,那不是开玩笑的。你身上发胀了,不要自认为气脉通了,这是个科学,不是凭你自己的想象。 现在很流行讲气脉,气脉怎么样才是真正的通呢?许多人是在身上搞感觉状态,认为气走到那里,像虫爬一样,有股东西在动,或者发烧等等是气脉通了,但都不是,那只能叫“凡气通”。这个名称是我创造的,意思就是感觉状态,比普通感觉加强了一些,但不是真正的气脉通。 我们打坐还觉得有身体在,还有气脉的感觉,就说奇经八脉都在通啊!放光动地啊!证明你还没有忘身。就算是你忘掉了身体,还只是初步,这个肉身还没有脱胎换骨。能脱胎换骨变化了以后,就算是老人的身体,也会骨节柔软得像婴儿。 有些学密的人,不承认督脉与中脉的关系,但是瑜珈术不同,瑜珈术认为中脉在背脊骨这个骨髓的中心,细如牛毛,讲得有形有象。真正脉轮通了的人,不要闭眼,自己身体内部都看得清清楚楚,那叫做内照形躯,也叫内视。内视就是反转来看自己,透视自己的血液流动,以及内部各个地方,都看得清楚。 关于这个气脉的通畅,三脉七轮如何打开,七轮打开以后就是中脉通了,密宗认为中脉通了是第一步成功,不算是道哦!今天就是给你小周天、大周天、奇经八脉、三脉七轮,都搞通了,也不算道,这只是助道品的初步,才有个基础而已。换一句话说,学禅学佛的人这样才可以进一步谈禅定了。不然你定不了,你身体的障碍化不掉,不能脱胎换骨。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随喜转发
《奇门遁甲》和《易经》的关系
中国人在知命、测命的历史之路上有着辉煌精湛的表现,出现了《周易》、《六壬》、《奇门遁甲》、《渊海子平》、《三命通会》、《麻衣神相》等博大精深的著作,出现了诸葛亮,邵康节,等神奇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自百姓走卒,对命运预测无不趋之若鹜。 传统预测术历史悠久,典籍浩瀚,鱼龙混杂,其中的荒谬与睿智,先验与经验,迷惘与清醒,非理性与理性,诡辩与巧智,世俗与神秘,卑微与崇高,执迷与超脱,往往交织在一处。然而它们毕竟存在了数千年之久,而且至今仍有生命力,这就不能不从它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及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上寻找原因了。因此,巧合论,概率论,模糊论,操术论是这一方面涉及的话题。 预测通常有三大类方法。 一类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现象推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如象占。 另一类是由直观外象测内里事物的方法,如相术。 再一类是根据因果关系推测事物的方法,即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四柱预测是一门特殊的预测法,它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以人出生的时间为依据而进行命运预测的。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一方术的发展情况: 四柱预测俗称算命。 作为俗文化的一种,算命术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做了深入浅出的运用,从而使命理扎根于汉民族的心灵深处。 算命术是命理学家对传统文化、命理、民众心理综合运用而形成的一种民间技艺。 由于人们思维的精密和演算经验的丰富,算命术逐渐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系统,这个系统逐渐也复杂化,以致于只有职业算命家才能掌握。 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关心自己的前程,加上占主导意识的天命意识的熏陶,人们认定人一生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以及生死寿夭,穷通得失,乃至考场中榜,商场盈利等,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的某种力量,这就是命运。 算命术能预示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还可以趋吉避凶,这样,相信算命术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古代似乎还没有哪一种思想能象算命术那样普及和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