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故坛萃卦,子夏故坛贲卦

甲骨文中有河洛建立八卦的最新记载?

一: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古今认识不一。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 (1)伏羲受河图,画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2)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 (3)帝尧得龙马图。《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 (4)帝舜得黄龙负河图。《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 (5)大禹受洛书。《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6)成汤至洛得赤文。《宋书·符瑞志》:“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 (7)文王受洛书、应河图。 (8)成王观河、洛,得龙图、龟书。然河图、洛书究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献一直未载,至宋陈抟始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对此历代均有争议。围绕其来源,后世还有以下观点:①来源于道家炼丹养生术。②来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③来源于对古气候、方位的观测。④来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历法。⑤洛书起源彗星的气体尾巴轨迹。⑥河图数导源于《周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以上诸说尚属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认。 三: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散见于各种史籍上,但说法不一,见解各异。这里介绍几种较为普遍的说法。 传说之一: 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这就是《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后人在伏羲氏龙马负图处修建了负图寺。以纪念伏羲氏开拓文明的功绩。 传说之二: 据传在黄帝时,黄帝体察民情,亲自劳动,受到人民的爱戴。同时也感动了天神,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一天,天神告诉黄帝说,洛水里有龙图龟书,你如果得到它,将会把天下治理的更好,于是黄帝便带领众头领,巡游于洛水之上。一日,时值大雾,隐约看见一条大鱼被困于河滩上,黄帝非常同情这条大鱼的遭遇,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便命人杀五牲、祭天帝,并亲自跪下向天帝求助。天帝感动,连下大雨七天七夜,致使洛水暴涨,大鱼得以解救。大鱼走后,黄帝在洛水岸边得到了河图洛书,即《河图视萌篇》,上面用象形文字记载着人类所需的各种知识。这就是传说的“洛书鱼献”。据传,得书的地点在洛阳汉魏故城南,旧伊洛河汇流处。 传说之三: 唐尧时,尧带领众酋长东游于洛水。在太阳偏西时,偶然把玉璧沉入洛水,忽见洛水上光芒四起,有灵龟出而复隐。于是,尧便在洛水边修了一个祭坛,选择吉日良辰郑重其事的将璧玉沉入河底。稍倾,河底便光芒四射,接着又飞起一团云雾,在云雾中有喷气吐水之声。一阵大风过后,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水上漂过一个大龟壳,广袤九尺,绿色赤文。壳上平坦处文理清晰,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并记录着各代帝王兴亡之数。此后,易理文字便在人间传开。这就是传说的“灵龟”。 传说之四: 传说虞舜时,舜习尧礼,沉璧于洛水,水中有赤光忽起,有龟负图书而出。接着一卷甲黄龙,舒图书于云畔,将赤文篆字以授舜。这就是传说的“黄龙负书”。 传说之五: 传说禹时,禹治水来到洛河,见神龟负文,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册府元龟*帝王部》也说“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者也”。这是说,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万民称颂,上天赐瑞。洛河出神龟,龟长1.2尺,龟背上有65个赤文篆字。有的说,此即《尚书》里的《洪范》篇,是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 唐代诗人李矫在《咏洛》诗中有:“神龟方锡瑞,绿字重来臻”之句,一歌颂洛龟负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龟书,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 【真伪考—图书之争】 亦称“河洛之争”。宋以来围绕河图洛书真伪、八卦是否据河洛而画等问题的论争。《周易·系辞下》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先秦两汉至唐代文献基本持此观点。然河洛图式早已失传,至少唐末已不可见。宋初陈抟以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世,于是引起肯定派(图书派)与否定派(疑古派)的论争。图书派内部针对何谓河图、何谓洛书,有“图九书十”与“图十书九”的分歧,前者以刘牧为代表,王湜、朱震、郑樵、朱元升、李简、薛季宣、张理袭其说。后者以朱熹、蔡元定为代表。前者在宋元影响很大,后者则为后世通行说法。两者均坚信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画卦。疑古派则视河、洛为怪妄,并大肆攻击。其先驱为北宋欧阳修,其《易童子问》否定伏羲授河图画八卦,认为河图不在《易》之前。元钱义方《周易图说》认为图、书之书,是因《周易》而造易数,绝不是因图、书而出《周易》。元陈应润《周易爻变义蕴》指出,先天之图为道家假借《易》理以为修炼之术,不是《周易》本旨。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黄宗炎《图书辨惑》亦认为图书之说,实由道家而来,与作《易》无关。胡渭《易图明辨》认为洛书来源于《乾凿度》郑玄注及其九宫图,而河图亦为发挥《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出。另明刘濂《易象解》、清毛奇龄《河图洛书原篇》、张惠言《易图条辨》等均以为《易》未遭秦火,图书亦不当失,其中或认为河洛为道家炼丹养生之图,或认为只是画卦中一事,并非则之而画卦。众难纷然。与此同时,肯定派则极力崇尚河洛,不仅反驳疑古派言论,而且在河洛研究、破释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宋图书派坚持自己立场,并为此宏扬。另王安石、苏轼亦不赞成欧阳修观点。元胡一桂、吴澄等力驳疑古之论,并作有益分析。清代解析河洛著作甚多。李光地《周易折中》、胡煦《周易函书》、江永《河洛精蕴》均为上乘之作。民国至解放后,两派斗争依然持续不断。杭辛斋、黄元炳阐述河洛之意,多前人所未发。近代疑古派则顾颉刚为代表,其《三皇考·河图洛书的倒坠》彻底否定河洛。一九七七年春,在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发掘的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文物中,发现“太乙九宫占盘”,其图式与洛书完全相符,说明宋人图书,绝非臆造。一般认为洛书至迟于西汉初年已经存在,然对河图的来源及图书与《周易》谁先谁后等问题仍有争议。 [概要]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图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如图所示。 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当审视、梳理河图洛书的历史踪迹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共识: ——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杨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有提及。 至于河图洛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各书上都没有明言。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的,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洛书与汉初著作《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明堂九室,与西汉未年著作《乾凿度》中的九宫说,在9个数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明堂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礼义兼祭祀作用的建筑物,深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总之,从现存的有关史料来看,河图洛书的来源古老悠久,扑朔迷离,没有一个明确可靠的答案。 怎样来正确认识河图洛书呢? 一、解析河图洛书 直观地考察河图洛书,不难发现,这两幅图具有数字性和结构对称性这两个明显特点: 第一,数字性。数的概念直接而又形象地包含在图书之中。“ ○ ”表示1;“● ●”表示2;……依次类推,河图含有1~10共10个自然数,洛书含有1~9共9个自然数。其中,由黑点构成的数为偶数,由白点构成的数为奇数,表达了数的奇偶观念。因此,数字性是河图洛书的基本内容之一。 第二,对称性。两幅图式的结构分布形态对称,具体表现在二个层面:其一,由黑点或白点构成的每一个数的结构形态是对称的;其二,整体结构分布对称。河图,以二个数字为一组,分成五组,以[5,10]居中,其余四组[7,2]、[9,4]、[6,1]、[8,3]依次均匀分布在四周。洛书,以数5居中,其余8个数均匀分布在八个方位。

求 乙巳占 的注解~

《乙巳占》李淳风重刻《乙巳占》序《乙巳占》十卷,唐李淳风撰。《新唐书•艺文志》著于录,作十二卷。陈直斋《书录解题》、马贵兴《文献通考》、王伯厚《玉海》皆作十卷,与今本合。每卷约万余言,惟第十卷几及三万言。或后人合三卷为一卷,故与唐志不符,未可知也。乾隆中采访遗书,未经储藏家进呈,阮文达亦未之见,朱竹垞所见只残本七卷,惟《敏求记》有全书,其书之罕见可知矣。余所藏,为门人抄本,得之金匮蔡氏。卷三、卷六后有题名三行:一曰太史局直长、主管刻漏、臣成衍书;一曰太史局中官正、太史局提点历书、赐绯鱼袋、臣李维宗校;宁海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博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二百户、提举臣邵谔。考《玉海》,建炎三年三月二日诏,《纪元历经》送太史局中,载《乙巳占》计十册。今本十卷,又有太史局诸人题名,或即从建炎本传抄欤?上元乙巳之岁,十一月甲子朔,冬至夜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故以为名。其书杂采黄帝、巫咸、甘氏、石氏、郄萌、韩杨、祖暅、孙僧化、刘表、《天镜》、《白虎》、《海中》、《列宿》、《五官》诸占及刘向《洪范》、张衡《灵宪》、《五经图纬》,参以经传,排比成书。始于天象,终于风气,凡分一百篇。今缺《辨惑》一篇,余皆完具。唐人遗籍传世日稀,亟为雠校,付之手民。其有讹脱,概从缺疑。夫灾异占候之说原不足凭。然《易》言:“天垂象,见凶吉”,《周礼•保章氏》以日月、星辰、五云、十二风辨吉凶、祲祥、丰荒,其所由来者久矣。淳风虽以方技名,《修德》篇屡引经传,以改过迁善为戒,《司天》篇深箸隋氏之失,谆谆于纳谏远佞,不失为儒者之言,非后世术士所能及也。《玉海》引书目序云:五十卷,今合为十卷。今序云:合为十卷。与《玉海》不符,盖合并后人所妄改耳。光绪三年,岁在强圉赤奋若,仲秋之月,归安陆心源叙。《乙巳占》序李淳风 撰夫神功造化,大易无以测其源;玄运自然,阴阳不可推其末。故乾元资始,通变之理不穷;坤元资生,利用之途无尽。无源无末,众妙之门大矣;无穷无尽,圣人之道备矣。昔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可以探赜索引,钩深致远,幽潜之状不藏,鬼神之情可见。允符至理,尽性穷源。断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冒天下之道。可大可久,通远逾深,明本其宗,致在于兹矣。故曰:天垂象、见凶吉,圣人则之,天生变化,圣人效之。法象莫大乎天地,通变莫大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是知天地符观,日月耀明,圣人备法,致用远矣。昔在唐尧,则历象日月,敬授人时,爱及虞舜,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暨乎三王五霸,克念在兹,先后从顺,则鼎祚永隆;悖逆庸违,乃社稷颠覆;是非利害,岂不然矣!斯道实天地之宏纲,帝王之壮事也。至于天道神教,福善祸淫,谴告多方,鉴戒非一。故列三光以垂照,布六气以效祥,候鸟兽以通灵,因谣歌而表异。同声相应,鸣鹤闻于九皋;同气相求,飞龙吟乎千里。兼复日亏麟斗,月减珠消,晕逐灰移,慧因鱼出。门之所召,随类毕臻;应之所授,待感斯发;无情尚尔,况在人乎?余幼纂斯文,颇经研习,古书遗记,近数十家,而遭大业昏凶,多致残缺,泛观归旨,请略言焉。夫神妙无方,义该万品,阴阳不测,事同百虑。故景星夜焕,庆云朝集,二明合于北陆,五纬聚于东井,此乃表帝皇之盛德,顺天下之嘉瑞也。孛气见于夏终,慧星著于秦末,或狗象而东坠,或蛇行而西流,此则呈执政之酷暴,逆生民之祸应也。殷帝翦发,沃泽润乎千里;宋公请殃,荧惑退移三舍;此则修善之庆,至德可以穰灾也。刘裕作逆,以长星为纪瑞;毋丘起乱,以蚩尤为我祥;此则覆宋之咎,逆招天殃者也。唐尧钦明,镇还水府;殷汤圣政,焦金流石;此犹日在北陆而沍寒,日行南陆而炎暑;月丽箕而多风,从毕而多雨;此运数之大期,非关治乱者也。荆轲谋秦,白虹贯日;卫生设策,长庚食昴;鲁阳麾指,而曜灵回驾;苟公道高,而德星爱聚;此则精诚所感,而上灵悬著也。黄星出汉,表当涂揖让之符;紫气见秦,呈典午南迁之应也。祅象著而殃钟齐晋,蛇乘龙而祸连周楚;荧惑守心,始皇以终;流光坠地,公孙遂隙;此则先形以设兆也。使流入蜀,李邰辩其象;客气逼座,严陵当其占;芒砀之异气常存,舂陵之火光不绝;或稷星侵楚,气兆晋军,此则当时旌象也。周衰夜明,常星不见;汉失其德,日晕昼昏;女主摄政,遂使纪纲分析;权臣擅威,乃令至柔震动;景藏飞燕,地裂鸣雉,此则后事而星验也。是乃或前事以告祥,或后攻而示罚,莫不若影随形,如声召音。凶谪时至,谴过无差,休应若臻,福善非谬,居远察迩,天高听卑,圣人之言,信其然矣。是故圣人宝之,君子勤之,将有兴也,咨焉而已,从事受命,而莫之违。然垂景之象,所由非一,占人管见,异短别规。至如开基阐业,以济民俗,因河洛而表法,择贤达以授官,则轩辕、唐虞、重黎、羲和,其上也;畴人习业,世传常数,不失其所守,妙赜可称,巫咸、石氏、甘公、唐昧、梓慎、裨灶,其隆也;博物达理,通于彝训,综覈根源,明其大体,箕子、子产,其高也;抽秘思,述轨模,探幽冥,改弦调,张平子、王兴元,其枝也;沉思通幽,曲穷情状,缘枝反干,寻源达流,谯周、管辂、吴范、崔浩,其最也;托神设教,因变敦奖,亡身达节,尽理辅谏,谷永、刘向、京房、郎顗之,其盛也;短书小记,偏执一途,多说游言,获其半体,王朔、东方朔、焦贡、唐都、陈卓、刘表、郄萌,其次也;委巷常情,人间小惠,意唯财谷,志在米盐,韩杨、钱乐,其末也,参同异、会殊途,触类而长,拾遗补缺,蔡邕、祖暅、孙僧化、庾季才,其博也;窃人之才,掩蔽胜己,谄谀先意,谗害忠良,袁充,其酷也;妙赜幽微,反招嫌忌,忠告善道,致被伤残,郭璞,其命也。自古及今,异人代有,精穷数象,咸司厥职,或取骚一时,或传书千载,或竭诚奉国,或嘉遯相时,隐显之迹既殊,详略之差未等。余不揆末学,集某所记,以类相聚,编而次之。采摭英华,删除繁伪,小大之间,折衷而已。始自天象,终于风气。凡为十卷,赐名《乙巳》。每于篇首,各陈体例,书云尽意,岂及多陈?文外幽情,寄于轮邓,后之同好,幸悉余心。乙巳占 卷第一天象第一论天体象者,凡有八家:一曰浑天,即今所载张衡《灵宪》是也;二曰宣夜,绝无师学;三曰盖天,《周髀》所载;四曰轩天,姚信所说;五曰穹天,虞耸所拟;六曰安天,虞喜所述;七曰方天,王充所论;八曰四天,祅胡寓言。凡此八家,浑天最亲,今独取之,以载于此。淳风谨按:张衡天文之妙,冠绝一代。所著《灵宪》、《浑仪》略具宸曜之本,今写载以备其理矣。《灵宪》曰:昔在天王,将步天路,用定灵轨,寻绪本元,先准于浑体,是焉正仪立度,而皇极有攸建也,枢运有攸稽也。乃建乃稽,斯经天常。圣人无心,因兹以生心,故《灵宪》作兴,曰: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唯虚,厥外唯无,如是者永久焉。斯谓溟涬,盖乃道之根也。道根既建,自无自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气同色,浑沌不分。故道志之言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其气体固未可得而形也,其迟速故未可得而纪也,如是者又永久焉,斯谓庞鸿,盖乃道之干也。道干既育,有物成体,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合化,堙郁构精,时育庶类,斯谓天元,盖乃道之实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九位,地有九域;天有三层,地有三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情性万殊,旁通感薄,自然相生,莫之能纪。于是人之精者作圣,实始纪纲经纬之。八极地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则广增千里。自地至天,半于八极,则地之深亦如之。通而度之,则是浑已。将覆其数,用重勾股,悬天之景,薄地之仪,皆移千里,而差一寸,得之,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天有两仪,以舞道中。其可睹,枢星是也,谓之北极。在南者不著,故圣人弗之名焉。其世之遂,九分而减二。阳道左回,故天运左行。有验于物,则人气左嬴,形左缭也。天以阳回,地以阴淳。是故天致其动,禀气舒光;地致其静,承施俟明。天以顺动,不失其中,则四序顺至,寒暑不忒,死生有节,故品物用生。地以灵静,作合承天,清化至养,四时而后育,故品物用成。凡至大莫著天,至厚莫若地也。至质者曰地而已。至多莫若水,水精为汉,周于天而无列焉,思次质也。地有山岳,以宣其气,精种为星。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跱,各有攸属。紫宫为皇极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庭。明堂之房,大角有席,天市有座。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黄帝轩辕于中。六扰既畜,而狼蚖鱼鳖,罔有不具。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其径当天周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阳之精,其数奇。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而乃缺唇,阴之精,其数偶。其后有穷羿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求筮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无恐无惊,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夫日譬犹火,月譬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众星被曜,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星微,遇月则食,日之薄地,暗其明也。由暗视明,明无所屈,是以望之若大,方于中天,天地同明;由明瞻暗,暗还自夺,故望之若小,火当夜而扬,光在昼则不明也。月之于夜,与日同而差微。星则不然,强弱之差也。众星列布,其以神著,有五列焉,是为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动变挺占,实司王命。四布于方,为二十八宿,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五纬躔次,用告祸福,则天心于是见矣。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微星之数,盖万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蠢,咸得系命。不然,何以总而理诸?夫三光同形,而有似珠玉,神守精存,丽其职而宣其明,及其衰也,神歇精斁,于是乎有陨星。然则奔星之所坠,至则石矣。文曜丽乎天,其动者七,日月五星是也。周旋右回,天道者贵顺也。近天则迟,远天则速。行则屈,屈则留;回则逆,逆则迟:迫于天也。行迟者犯之于东,东属阳;行速者视之于西,西属阴。日旦而月夕,此配合也。摄提、荧惑、填星候晨,见附于日也,太白、辰星俟昏,见附于月也。三阳二阴,三天两地,故男女取则焉。方星巡镇,必因常度,苟或盈缩,不逾于次。故有司作使,曰:老子四星、周伯、王蓬,絮内,各一星,错于五纬之间,其见无期,其行无度,实祅星经之所,然后吉凶宜用,其祥可量也。天数第二王藩者,庐江人也。吴时为中常侍,善术数。传刘洪《乾象历》,依乾象法而论浑天曰:前儒旧说,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二分度之百四十五半。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谓之南极、北极。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亦三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绕北极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谓之上规;绕南极七十二度,常隐不见,谓之下规;赤道横络,谓之中规。赤道带天之纮,去两极各九十一度少强。黄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外。与赤道东交于角五度稍弱,西交于奎十四度少强。其出赤道外,极远者二十四度,斗二十一度是也;其入赤道内、极远亦二十四度,井二十四度是也。日南至,在斗二十一度,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少强。是日最南,去极最远,故景最长。黄道斗二十一度,出辰入申,日昼行地上一百四十六度强,故昼短;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稍弱,故夜长。自冬至之后,日渐去极近,故景稍短。日昼行地上渐多,故日稍长;夜行地下度渐少,故夜稍短。日所在度渐北,以至于夏至,日在井二十四度,去极六十七度少强,是日最近北极,故景最短。黄道井二十四度,出寅入戌,日昼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多弱,故日长;夜行地下百四十六度强,故夜短。自夏至之后,日渐去极远,故景少长。日昼行地上度渐少,故日稍短;夜行地上度渐多,故夜稍长。日所在度渐南,故日出稍南,以至于冬至而复初焉。斗二十一度,井二十四度,南北相去四十八度。春分日在奎十四度少强,秋分日在角五度少弱,此黄、赤二道之交中也,去极俱九十一度少强。南北处交斗二十一度、井一十四度之中,故景居二至长短之中。奎十四度,角五度,故曰:在赤道。出卯入酉,日昼行地上,夜行地下,俱百八十二度半强。故曰:见之漏五十刻,不见之漏五十刻,谓之昼夜同。夫天之昼夜,以日出为分;人之昼夜,以昏明为限。日未出前二刻半为晚,日入后二刻半为昏。故损夜五刻以益昼,是以春秋二分之漏,昼五十五刻。

学风水的第一本书:第六章 骑缝出线 兼山兼向

第六章 骑缝出线 兼山兼向 风水成功之道 天地人龙的阴阳掌握,在风水学上非常重要。有些风水师将天地人龙故作神秘,使学习风水的人掌握不到风水的窍门,我教授风水的方法是化繁为简,因为我希望将风水普及化。 风水学再进一步去研究,并非从课本上去学习,而是要实地勘察。上水麒麟村是风水学上十大名穴之一,我在那里有建有东密的开关别苑。飞鹅山的孙母墓亦是风水名地,要学风水的人,要到上述地方去实地考察。 风水是一门很珍贵和实用的学问,但至今都没有人肯将风水学和盘托出,因为风水亦是一门可以很容易赚钱的学问,你随便乱吹一番,没有人会懂得驳斥你。 要成功地从事风水行业,要配合本身八字和人的功德。历史上占大多数从事风水的人都没有好收场,真正靠风水成名的人少之又少。举例大家熟识的赖布衣,亦都只不过是近年被人吹捧出来的风水名家,当时的赖布衣并不拥有如此尊贵的社会地位。 因此学风水之人必须要同时具备德行,要有谦谦君子之心,以济世心怀去从事风水行业,否则仿如一个手上拿着刀的人,非以刀去助人解困,而是以刀伤人。 风水进阶要诀 我已经将如何通过四星汇聚,即是年运星、坐星、向星,及流年星结合,找出宅盘每个方位吉凶的方法,详细向大家介绍。 我现在更进一步,将风水学的秘密及窍门向大家披露。 相信大家已经找出自己家宅的坐向。于是有少数读者会产生一个疑问,假如家宅的坐向刚好叠在卦与卦之间的线上,应该如何取舍属那一个卦? 罗盘出卦 罗盘上有八卦,每卦有三山,合共二十四山。罗平上的十字线重叠在卦与卦之间,还是叠在山与山之间,两者有所分别。 我现在先说坐向刚好位于卦与卦之间,在风水学上称为[出卦],即是犯了凶煞,代表住在这屋的人精神出现问题。 每逢一间屋发生凶案,在门外以罗盘测之,必见出卦之象。 磁场因果论 这里引申出一个问题,以一座大厦为例,若以坐向去定每个家宅的吉凶,岂非同一坐向,即是由六楼至顶楼的A座,都有相信的吉凶与遭遇? 答案的确会有较相似的际遇。举例A座单位犯二黑五黄,于是A座有较多家庭受沙士侵袭,这是受流年飞星的影响,使那个方位的住户特别遭殃。 但何以并非所有A座单位都受到感染?这说明了一个风水学上的秘密,道理其实很显浅,但很多风水师并不明白,就是磁场受[人]影响。 有些风水师在大厦外量度了每个单位的坐向,然后将整个大厦的单位都以相同坐向去计算风水,这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因为风水师忽略了人本身亦具备磁场,人迁进单位之后,单位受人的影响而令磁场出现变化。 用罗盘在每层楼的A座外测量,你会发现原来每个A座单位的坐向都有所偏差。原本是七运中旺山旺水的乙山辛向,另一层楼的单位会变成上山下山的甲山庚向,到了第三层楼,变成出卦凶象。即使在同一层楼,你踏前一步与踏后一步,指针都会出现变动。 这解释了虽然住在同一个方向,但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吉凶与际遇,因为磁场受人为因素影响。 一个八字很多水的人住进一个单位内,会令这间五变成潮湿和经常漏水。换了另一个八字很热的人住进去,这间屋的磁场马上变成很热,所种的花都会变成焦黄,因为夏天出世的人八字极热,花也会被火烧焦。 风水乃人为因素 所以风水其实并不科学,因为磁场受人影响,不同的人在那里生活,会制造出不同的磁场。罗盘的解象分成两个层次,第一是它代表那个地方在地球上的真正方位。第二个层次,它代表那个地方经人为改造后所变成的方向。 一间新屋住了十年之后,那磁场与十年前一定有很大分别。但假如这间屋十年来都是空置,这十年来的磁场不会有大变动。大家由此明白人的经历和际遇,会令磁场对南北产生不同感应。 所谓风水,那是指当有人入住之后,产生出五行阴阳互调之后的那一种磁场。假如你家中坐向的卦象为出卦,代表你家中已经产生这种际遇,即是你家中已经有人在健康或行为上出现问题。 风水布局的作用,可以将磁场稳定在某一种状态,一间经过风水布局的屋,可以维持很多年都不会在磁场上出现大变动。否则一般单位都会受人的磁场及每年、每月以至每日飞星的影响,以至屋内的人在运气和遭遇上出现极大转变。 罗盘学的计算,是要将人为的因素都计算在内。一间吉屋的方向不会改变,那改变是自从有人迁进之后。你让一群小朋友在屋内不停走动,然后你用罗盘量度,会发现方位与之前有所分别。最影响磁场的东西是动物,动物会散发一种极强的气味和磁场,令罗盘上的针不停在转。 假如你在看风水的时候听到狗吠声,你要先请屋主人将狗锁起来,因为狗会对磁场造成极大的干扰。 风水不是百分百科学的理论,当中包含了很多人为的因果定数,不明白这个秘密,不能透彻的了解和运用风水,容易变成执著。 罗盘上共有八卦,即是有八个机会令一间屋堕入凶卦。这些屋是丁财两失之局,古时候这些屋遭遇抄家、悬梁自尽、跳井、绝症等事,称为出卦凶针。 骑缝出线 另一种骑线是比较好的,虽然亦代表凶象,这一种是山与山之间的骑线,举例坎与坎包括壬子癸三山,坐向重叠在壬子或子癸之间,称为骑缝出线。 五十间屋之中,约有一间会出卦,八至十间会出线。遇上出卦或出线的家宅,大家无须太担心,只要将屋内的磁场改造,便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兼山兼向 以一个罗盘为三百六十度计,罗盘上有二十四山,每个山为五十度。风水计算之精密,是再将每个山分寸五格,每格三度。 以[子山]为例,子山之下再细分成[壬子、庚子、戊子、丙子、甲子]五格,十子线叠于庚子、戊子、与丙子之间,即子山中央的九度之中,称为[正山正向],即是以子山午向去计算宅盘。 若十字线偏左偏右,跌进壬子或甲子的三度之中,称为[兼山兼向],即是要兼看左边的癸山或兼看右边的壬山。 兼山兼向盘要采取另一种飞星法,与之前我教导的正山正向盘有所不同。 所以风水是很精密的计算,可以预知道家中那个人要开刀,那个人会有意外,那个人在那个月会有桃花。但罗盘的掌握必须准确,正线与兼线要分别清楚,你便会发现如有神助,所测之事极为准确。 星盘运用要发 现在进入风水学最重要的部分,当找出宅盘之后,究竟如何利用宅盘去为家居布局? 首先我们要将宅盘套入家居之中,举例一个宅盘坐北向南,我们将这个宅盘套入家居之中,便马上可以知道家中那个方位受着那一组星的影响。 将整间屋套入星盘之中,这个称为大宇宙。 当进入房间之后,要如何为房间摆设,就是将房间的小宇宙又化成九格,又将星盘套进去,于是又找到每个方位的吉凶,你从而知道睡床要放在那里,那个方位要,那个方位要纳气。 然后你甚至可以为将你所睡的床化成九格,于是你知道那张床要怎样摆放,你要睡在那个位置,向着那个方位落床。你明白睡觉的方位是否最好,明白何以丈夫经常生病,这是由大宇宙变成中宇宙,再变成小宇宙。 当然大家无须对每种摆设都计算得那么仔细,但举例你工作的写字台,你真的有需要仔细地化成九格,然后找出那个位置放电脑,那个位置放花瓶。 放射法 假如你的家是正方形,当然很容易便可以将星盘套入你的家居中。但如果你的家是长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你将星盘套进去的时候,会出现东西南北不平衡,例如南方长,东方短等情况。 所以没逢并非正方形的屋,不可以用十字去划分,要改用[放射法]。方法是找出屋的中心点,然后以圆周角度去将家居分成八份,每份四十五度角。 无论九宫法或放射法,都可以借助天花或地板的方块,将家宅平分成方形的九格或圆筒形的八份。 八十年代有一个风水师,每次看风水的时候都带同三个徒弟,在屋内四个角位拉线,将每个区域都划分得一清二楚。 风水图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只要风水图画得清楚,便马上可以知道飞星出现的位置,从而找出布局的方法。 飞星加会 当利用九宫法或放射法将所有飞星套进出之后,我们要开始计数,所计就是那些飞星究竟是吉是凶?究竟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是好还是坏? 首先我们分出所谓[主星]与[客星]。 [主星]指代表坐山、向首及世运的飞星,这是家中本有的三种飞星,不会随年月日而改变。 [客星]指每一年的年星,每月的月星,每日的日星,或者命卦之星,即某人命卦的星飞进来而产生变动。这种会变动的星称为客星。 当主星与客星交 *** 合之后,便会产生化学作用,制造出种种不同的变化与现象。 五行生煞 举例本有之主为一白贪狼星,五行属水。若飞入八白之客星,八白属土,土能克水,客星相克主星,称为[煞入]。 若一白之主星飞入六白客星,六白属金,金能生水,称为[生入],即客星能够生旺主星。 假如一白星再飞入一白星,称为[比和],等同八字上的比肩,即二星有相同的属性。 如为[煞入],代表刑克当然代表不利之事。如为[生入]代表可以生旺主星。如为[比和],代表势均力敌。 倒过来如果木为主星,当一白飞入,水能生木,称为[生出]。若火星飞入木星,木能生火,称为[煞出]。 基本上所有飞星走不出以上五种格式,称为五行生煞。所有主星与客星都通过五种界分,即[生出、生入、煞出、煞出、比和]去确定互相的关系。 九星八十一断事学问 我们要利用五种生煞将飞星的组合界分,因为无论那种组合都代表不同的预兆和吉凶。在九星飞伏中,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卦或飞星的组合,通过以上五种关系,我们可以研究每个组合的含义。 举例一白碰到一白会变成什么,一白碰到二黑会变成什么,最后一白碰到九紫又会变成什么,我们要将这九个组合的含义全部找出来。 然后找出二黑碰到一白会变成什么,二黑碰到二黑会变成什么,如此类推,九紫共有八十一个组合。我在《风水之道》一书中,为这八十一个组合写了八十一首诗,大家能够记下这八十一首诗,便能明白当中的关系。 不过当然大家无须真的死记,只要大家明白组合的原理,亦即是明白每粒星的五行关系,便可以研究出当中的含义,而研究的基础就是通过八卦。 大家现在重温一次根据后天八卦,即元旦盘所显示的八卦分布图。 二黑三碧斗牛煞 我先介绍二黑和三碧星作为讲解九星断事学问的开始,因为二黑掌管主妇,三碧代表是非官非,这两粒飞星与大家有密切关系,我先以这两粒星做例,使大家明白飞星组合的神妙。 现在假设一个宫位内出现二黑星与三碧星的组合。 二为坤卦,五行属土,代表母亲。 三为震卦,五行属木,代表长子。 当土与木走在一起,会出现那种情况?那就是木克土,即是长男刑克著母亲。 假如屋内有一个地区的飞星是二和三,莫名其妙地,母亲与长子会喜欢走到那个地方睡觉。风水师只要在门外用罗盘找出宅盘,无须进入屋内已经可以大概知道屋内的布置,及那些人经常在那个地方走动,因为星盘已经将家中所有人,及互相之间的关系,清楚地显示出来。 由于出现木克土的迹象,代表长子经常与母亲拗气,所以二三同宫在风水上称为[斗牛煞],牛属土,斗牛的意思是木克著泥土,由此可知母子的关系很恶劣,经常拗气,这一种便是二三组合的斗牛煞。 假如男主人睡在二三方位,由于木经常被土所克,因此经常会悯憎兼斗气,而土代表胃,胃部亦会出现毛病。 假如流年再飞进多一粒三碧星,即是共有两块木克著土,代表胃病及拗撬会更加剧烈。这种情况在何时发生?当那个月份有三碧星飞进那个方位,便会应验此煞。 三碧代表是非,二黑代表病符,亦代表主妇。二三同宫,代表主妇犯是非,经常被是非所困。 坤卦除了代表母亲,亦代表老婆婆、农夫及大肚的人。但从经验所得,坤卦最应验母亲,而二黑亦代表寡妇,夫妻睡在二黑位,丈夫经常生病甚至死去,所以二黑亦是寡母星,最经常飞到老人家的睡房。 看风水是否出色,决定于这八十一个组合的掌握是否同样出色。我会毫无保留地教授大家这八十一个组合的,但当中的吸收和运用,约定于你本身的运数与机灵! 二一同宫伤仲子 我先从二的组合开始说起,因为二黑是最麻烦的凶星,我先让大家了解二黑星对大家的影响。 要学九星的话,大家先要学念诗。二一同宫有诗云:[中男灭绝不还乡]。 一是坎卦,五行属水,代表中男。 二是坤卦,五行属土,代表母亲。 由于土克水,中男被土所困,不能返乡。这代表第二子与母亲不和,所以经常留连在外,不愿回家。假如二一飞到你家的大门口,代表儿子经常离家外出,或者移民到外地读书,远走他方,从卦象中可以得知。 二一同宫亦代表[坤艮四季伤仲子]。 四季即是辰戍丑未这四个月份,即是新历的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在这四季的四个月份中,由于土旺,仲子即次子受克,所以会离家,同时会患上以下几种病,包括肾水不足、耳水不平衡、或心脏出毛病。 假如次子睡在二一的方位之中,次子必然经常不回家过夜,去避开土克,即使回家亦必定与母亲生磨擦。 由于经常留连夜生活,再加上肾水及耳水不足,次子必定血气不足,身形消瘦,面青唇白,未见其人,已知其貌。 假如流年的二黑星亦飞到次子睡房,二黑一白,次子必定离家在外,在家难寻安宁,此之谓[中男灭绝不还乡],[坤艮四季伤仲子]。 二.二比和寡妇屋 二黑是病符星,两个二黑走一起,必定病到七彩。 在七运或八运中,二星都是退运星,两粒二星同宫,代表病符,亦代表寡妇。两粒二黑星同时飞入大门口,代表这一间是孤婆屋,或者寡妇屋。 但假如世运是二运,例如一个山坟建于二运之中,若有二黑星飞临,代表当时得令,同时有两粒二黑星,二黑属土,代表子孙可获得很多方地产。 二.三斗牛煞 二三的组合我已经介绍过,二三与三二的组合是一样,都是同为木克土的斗牛煞。 二.四室有欺姑媳 四是巽卦,五行属木,代表长女。 二是母亲属土,由于木克土,代表长女刑克著母亲,长女亦代表媳妇,此卦亦代表长女刑克著家姑。 假如那一年四绿星亦飞到四二同宫,身为家姑的你,可能要与媳妇同住,并且受媳妇之气。直至四绿星飞走之后,你才可以摆脱媳妇,过回自己的生活。利用飞星学可以看到各种微妙的家庭问题,单靠卦象或紫微斗数,无法做出这种占算。 二.五交加必损主 二是病符,五是五黄星,代表五种毒虫走在一起,五黄二黑同在一宫,在此宫坐卧行事之人,必然遭殃,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是以[二五交加必损主]。 二五交加必定要配合峦头,假如整间工厂只有女工,这一种便是二五交加的峦头,因为二黑代表寡妇、孕妇。女性的老人院如果有二五出现在大门口,代表院内有老人家去世。 假如一间国小的大门口出现二五交加,会应验在女职工身上,小孩子或男性职工不受影响。 当二五星飞到大门口的时候,假如那个单位的门牌也是二十五号,或者摆放了与二五有关的物件,便会催旺二五交加。因此大家必须明白,飞星要有峦头去催旺才会应验。 二.六富比陶朱 六为乾卦,五行属金,代表男主人。二属土,代表女主人。 土能生金,即是女人生男人,陶朱即范礼,是富贵之人,此乃土生金之局,代表夫妻二人同合力赚大钱。 但由于二是坤,六是乾,坤是鬼,干是神,逢二六交加之处,代表鬼神阴阳交会之地,必有神怪出现,是以二六亦代表神房,为摆放神坛的方位。 二.七庶妾寡母 二是坤卦,七是兑卦,两者皆为女性,两个女性飞入房中,纯阴相配,代表不正桃花,如该区有两位女性或两位男性居住,代表同性恋。 二七同宫,诗云:[庶妾难投寡母欢心,二七合火,鸟焚其巢。] 此卦为母女相争,不正桃花。由于二七合火,故引发火灾或血热之症。 假如二七飞到家中大门,代表此屋易生火灾,屋内之人易生热气,容易患上癌症。但假如屋内的人八字要火,此煞并不生效,所以飞星要配合人事,并非每个人碰上那组飞星都会出事,这是因为八字作怪。 二.八寡妇虚空 由于二代表寡妇,八代表 *** ,此卦代表单身妇人养著儿子。 八为艮卦,代表,二八同宫,代表内有很多寡妇,属尼姑庵的风水。 二.九愚顽之夫 二是热土,九是火,碰到热泥,会变成愚蠢之夫。假如丈夫睡在二九同宫之位,会变成又蠢有恶。 诗云:[火见土绝,出愚顽之夫。] 以上均是常用的飞星诀,现在不妨开始将之记下来。 文昌风水物 文昌纸镇贵人笔 文昌塔 状元帽贵人扶 四绿文昌水井 混沌通

子属于五行属什么,子属于五行中的什么

子属于五行属什么 从「」谈起,说说传统文化中的五行之色 《》中有“困于酒食,朱绂方来”、“黄裳元吉”、“白贲,无咎”、“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等句子,这些句子中的朱、黄、白、玄等,并不是指具体的颜色,而是抽象的五行之色。五行之色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抽象色彩。具体地讲,春天属木,其色青,象征存满生机和活力的气色;夏天属火,其色朱,象征事物处于兴盛阶段的气色;长夏属土,万物致养后代,其色黄,象征下一代的新鲜之色;秋天属金,其色白,象征一种肃杀、萧条、没落的气色;冬天属水,其色玄,象征一种幽深、神秘、闭的气色。 青、朱、黄、白、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之色,与具体的色彩是不一样的,虽然有时与具体颜色有一定关系,但大多情况下不能按颜色理解,而是一种不能言表的抽象的气色,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和象征意义。不懂五行之色,就不会真正懂得中华传统文化。下面我们就逐次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先说“青”。有人把“青”理解为黑色,如青石;还有人认为“青”就是绿色,如青草。那么我不禁要问,青年的“青”是什么颜色?准不能把青年说成是黑色年华的人或绿色年龄的人吧?所以用具体颜色根本解释不同,也不可能一会儿是黑,一会儿是绿。解释不同的原因,就是人们不懂“五行之色”的概念。“青”是一个纯表五行之色的汉字,五行属木,为东方之德,是春天的气色,代表春天的特征,为阳气发泄的状态,象征的是生机和活力,天象谓“青龙”。青石并不是黑色的石头,而是指质地、还没有被岁月侵蚀风化的顽石,如人在壮年一样结实。青草并不是指绿色的草,而是指还未结籽的嫩草。青年就是指处于壮年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还有,青山就是草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山,虽然春天是绿色的,但秋天却层林尽染,色彩多样,不独是绿色了。青岛就是指具有生命活力的岛,山东青岛的得名一定与之有关。青云就是指正在升腾而具有活力的云,所谓“平步青云”。青丝一定是指年轻人的头发,衰老之人的头发就变白了。“脸色铁青”是指有一股冲动的怒气在里面,随时都可能发作出来。被打青了,那也是因为气血欲破肤而出而未出,有一股冲动的力量在里头,如果破肤而出了,那就是皮开肉绽一片红了,那就是五行属火不属木了。 再说“朱”。朱也是一个纯表五行之色的汉字,与“赤”义近。“朱”五行属火,为南方之色,代表夏天的特征,天象谓“朱雀”,象征事物兴盛时的气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里的“朱颜”就是指王朝兴盛时的气象。“朱门酒肉臭”这里的“朱门”就是指古代的旺族、兴盛。这样的人家钟鸣鼎食,酒肉飘香,故曰“酒肉臭”。朱芾,也称赤芾,指赤色蔽膝,借代华服,为古代大夫以上贵族所服。着朱芾者,出入堂,正是官运兴旺之时。朱绂,指系印的红色丝带,象征。佩朱绂者,执,主大事,正是官运亨通之时。,指鲜红的,象征人正在精力旺盛、面貌娇美之时。 接着再说“黄”。黄既可表具体颜色,也可表五行之色。“黄”表五行之色,指五行之中色。“黄”五行属土,其位在西南,为夏秋之间、四季之中,代表夏秋之间的季节特征,天象谓“勾陈”,夏秋之间,万物致养,繁衍後代。勾陈亦谓麒麟,《易冒》:“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权司戊日。盖仁兽而以土德为治。”《易·说卦传》曰:“坤,地也,万物皆致养焉”。坤为地,亦为母,为养育万物者也。後天八卦的坤位在西南,为夏秋之间,当其时也,正是植物结籽,群兽育崽之时。麒麟为之天象,正好解释了为什么有麒麟送子的。 “黄”表五行之色,大多与幼崽、小孩子的特征有关。黄口就是指幼兽或小孩子,黄毛丫头就是指小女孩。黄花闺女就是指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姑娘,指未出嫁之前的女孩。这里的“黄”不是指黄颜色,而是五行之色,表示一种的状态。所以解释“黄花”要看语境,或指的花,或指的花。《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寿胥与试。”·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传统解释中,以为《诗经·鲁颂·閟宫》中的“黄发”与“台背”都是对老年人形象的描绘,于是把《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解释成老人与小孩,或许陶渊明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这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黄发”与“垂髫”都是指小孩。《诗经》中的“黄发台背”是对长寿老人的描绘不假,但意思是背虽然已驼了,但头发却还象小孩子一样,这样才能描述出老人长寿的特征,这正如说“鹤发童颜”一样,头发虽然已经全白了,但颜面却还象儿童一样。如果把“黄发台背”解释成头发枯黄、脊背台驼,怎么能显示出长寿老人的特征?再者,枯黄的“黄”就成了纯表颜色了,而不是特指五行之色了。 再按着说“白”。白既可表具体颜色,也可特指五行之色。《易》以“巽为白”,这里的“白”就是指具体颜色。“白”表五行之色时属金,之色,代表秋季的特征,天象谓“白虎”,象征肃杀、收敛和衰落。“白色”就是指一种肃杀、衰败的。“白匪”就是指放火的匪军。天象之“白虎”亦非白色之虎,而是指秋天之虎或显于西天的星象之虎。白描是指用简洁的线条或笔法勾勒而敛去一切渲染手法的一种绘画或写作手法。白吃白拿是指只管享用而敛去一切花费的。 唐•王之涣有诗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里的“白日”并不是指白色的太阳,而是特指西沉的落日。何以见得?勿论“白”是五行之色,仅一个“尽”字则可知矣。况如果是朝阳,就会冉冉升起,那这首诗就不会有后面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了。这首诗描写的是日沉河归的没落景象,但却突出反映了 乐观向上,追求高远的心态。再举一例,唐•岑参有诗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里的“白草”,传统解释是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实际上,北风卷地时,吹折的可不仅仅是白色的草。这里的“白”是五行之色,不是具体的颜色;“白草”并不是白色的草,也不是具体的草名,而是指秋天的草。诗的后一句交待得很清楚,“胡天八月即飞雪”,农历八月正是仲秋之月,所以白草就是泛指秋天的草。春天的青草质柔而不易吹折,而秋天的白草质刚而容易吹折。 最后说说“玄”。“玄”大概也是一种纯表五行之色的汉字。“玄”五行属水,为北方之色,代表冬季的特征,天象谓“玄武”,象征闭、隐伏、深邃和幽静。“玄武”是蛇缠龟的形象,龟的更大特点就是静,以甲裹自己,蛇亦善,常做蜷曲状,龟蛇合体就是象征闭守静。有人把“武”理解为“征伐”,大错特错也,“武”虽从戈,然从戈而止,不得已而用之也,善武者从不穷兵,而是而不露。《•三十六章》就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武力是国之底牌,底牌现则其势穷矣。 就是指而不露,不为人所知的奥妙。玄学就是幽深而不易被人了解的学问。玄孙就是指隔了好几代的後辈,辈份远了,就越来越难以了解了,关系也就象起来一样了。玄酒就是指冬天酿的酒,发酵期长,味道醇厚幽长。邵雍诗曰:“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 《易•坤卦》上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其《文言传》释曰:“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据笔者《周易登堂》理论可知,《坤卦》是消息卦,其天时曰子,为仲冬之月,子正即为冬至日,五行属水,故其五行之色为“玄”。《坤卦》初下面潜隐的为一阳爻,这个阳爻和初六、六二组成震体,“震为龙”。《坤卦》组成一个大坤体,“坤为地”,《易》常引申为城邑。《坤卦》初六之下的阳爻居于城邑之外,城外曰郊,郊外曰野,这里取象为“野”。《坤卦》初六下面居于郊野的这条龙很快会息长出来,成为《复卦》初九。这样,《坤卦》上六就会被消去,其当然不甘心被消去,故与郊野的这条龙争斗,故曰“龙战于野”。“龙战于野”正是子时向丑时过渡,《坤卦》向《复卦》过渡的表象。子五行属水,其色玄;丑五行属土,其色黄。五行转换,玄与黄交杂,天地之气兼色,故曰“其血玄黄”。血者,气色也。 《•第五十一章》有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里的“玄德”就是闭、隐晦的五行之水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意思就是不因使之生就图谋占有之,不因有所作为就恃才傲物,也不因有所长就欲为主宰。这几句话无不体现清心寡欲的那种不争思想。“玄德”还是三国时期刘备名字中的字,刘备最善韬光养晦,礼贤下士,还真是字如其人。 总之,青、朱、黄、白、玄这五个汉字如果特表五行之色时,都具有特殊的内涵意义和象征意义,一定要与纯表颜色的汉字区分开来,不可混淆其意义。不懂得五行之色,就不会真正懂得中华传统文化,就会在许多传统文化问题上牵强附会,辞不达意。笔者提出的“五行之色”理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为正确解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 为子夏故坛 )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客户端查看) 以上就是与子属于五行属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象征手法的分享。看完子属于五行中的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36计的故事

第一套 胜战计 [编辑本段]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释义】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浅解】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解析】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探源】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 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 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 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原典】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释义】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浅解】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解析】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故事】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现在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到直插大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反国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大败。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释义】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浅解】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故事】 刘秀借刀杀李铁。 第四计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典】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故事】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原典】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故事】 多尔衮趁乱入关。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典】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故事】 韩信木罂渡黄河。 第二套 敌战计 [编辑本段]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 第七计 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 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故事】 张仪诓楚助强秦。 第八计 暗渡陈仓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原典】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注释】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故事】 韩信奇兵取三秦。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原典】 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故事】 郭嘉定计灭袁氏。 第十计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原典】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故事】 隋文帝智灭南陈。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原典】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故事】 三叉用计保孤儿。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原典】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按语】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故事】 追废帝郑和下西洋。 第三套 攻战计 [编辑本段]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原典】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 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按语】 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故事】 魏军兵败木门道。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原典】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故事】 立张楚陈胜为王。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原典】 ............ 这里有全部!

怎样才能看懂周易

据我的经验。我们之所以觉得周易神秘,主要是因为周易的一套思维模式与从小接触近现代西方思想教育中学习的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异。 仅就周易而言,它主要是用八个卦象的结构特征来效法归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利用“天、地、山、泽(水泽)。水、火、雷、风”八大自然事物的相互作用的现象原理来统筹概括说明万事万物的道理。 为了少走弯路,我个人为你应该首先了解一下周易是什么东西,古往今来人们是怎样看待与运用它的。这方面的著作应该具有“科普”的性质。推荐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糸转别讲》(但开始对书中的某些说得神秘莫测的方法可先放下不管,否则容易钻进死胡同。这两本书在网上都可以看),然后可研读一下《周易入门》--李一忻著。周易的注解书籍很多,但大体都差别不大,不妨多浏览几家的参合研究了解。 李一忻的周易入门中介绍了你下面应该走的路。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周易这一神秘文化。建议你把周易的各种预测方法(梅花易数、六爻、春秋古筮法等)当游戏来玩一玩了解一下它的作用形式即可。如果你想从中得到什么超人的本领,劝你在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之后多了解一下社会历史再三思而后行! 真心给你我的经验:靠不住!对绝大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当今的中国易坛“大师们”中有没有一个真能知道过去未来的其实是大有问题的)。但利用它们来了解体悟周易的象数本质来说也是必要的。南怀瑾老先生研究易经的精神我是很赞同的。 另外,八字命理等东西其实与周易几乎没有什么关系。那是另外一种系统,纯粹是算命术(天干地支五行是这些学说的灵魂。而周易的灵魂是阴阳八卦。当然两者在有些术数方法上有混合交叉的地方)。哲学上的成就与周易有天壤之别。你不用读懂周易,甚至完全不了解周易也可以直接学习它们。其实周易说难也难,说简单也很简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