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彻相术,古代有名的相术大师

调相法是哪个书里的

袁珙,字廷玉,号柳庄居士,人称“袁柳主”。生卒(1335~1410),元末明初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幼承家学,博览群书,在普陀洛迦山别古崖随异僧学相术,得其传,渐负名。曾给上百名士大夫算过命,每言,轰动江湖。明洪武年间,被燕王朱棣召至顺天府(今北京)为其相面,称其有天子相。后朱棣即位为永乐帝,思及相术之验,赐御题金牌:“赐汝金牌,任汝行走,遇库支钱,逢坊吃酒,有人问汝根由,道是永乐皇帝好友。”晚年隐居县城商门外柳庄(今柳庄巷),永乐八年卒,享年七十有六,卒赠太常少卿,赐祭葬。袁柳庄传世作品有《柳庄秘传相法》、《柳庄集》、《忠义录》、《人象赋》(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明刻本)等。《柳庄秘传相法》经其子袁忠彻完善编撰,陬名《柳庄相法》,即今日的《柳庄神相》,清代被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中。《柳庄神相》所述的内容,上自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有详尽的应用分析。此书为相学珍品,乃相学爱好者必备之宝。极具收藏价值。《柳庄神相)》是古代阐述相术理论和基本技巧的经典专著之一。全书共分四卷,图文并茂,文字精炼,通俗易懂。首卷以“流年运限”、“面部总图”、“十二宫图”等十三幅相面部位图解开端,详细介绍了相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分别以“富相图说”、“贵相图说”、“贫贱相图说”、“孤苦相图说”、“寿相图说”和“夭相图说”等几个部分,阐述了预测人的流年运气、富贵贫贱、福祸寿夭的基本技巧,简练实用,易于掌握。上卷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面的一百多种形式,涉及人体各个部位和器官,并对妇女、儿童面相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和论述,成为富有创见的一家之言。中卷所记为永乐百问,更可视为柳庄相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下卷专论人的气色之相,又分为“四时气色”、“掌心气色”、“吉凶气色”等等,解释甚为详尽,堪称相术中的一大创举。与《麻衣神相》比较而言,《柳庄神相》继承和发展了麻衣相术中的五行说、十二宫、八卦掌图等方面的理论,将人体面相扩展到人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提出了“女人七十二寿天”及“子有十克”等有关妇女、儿童的相法理论,论说了利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体不同部位的各种气色,来预测人的前途命运和凶吉福祸。这些都是作者的创新和补充,对后来的相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袁天罡,究竟有何“神奇”本领?

袁天罡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的天文学家、玄学家。关于袁天罡的传说数不胜数,很多人都说他学贯古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能够推演未来,学究天人。更是写了被称为古今第一奇书的《推背图》。

袁天罡其实是一名道士,精通相面之术,在唐初曾经在洛阳任职资官令 ,通过相术成功预测了身边朋友的官场运势,从而声名大噪,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听过他的名号,将袁天罡召入宫中委以重任,后自行辞官,在贞观十七年跟好友李淳风合作写出了旷世奇书《推背图》,据说推背图预言了从唐朝初期到最后将近两千年发生的大事,而且很多都已经应验,下面就来说一说袁天罡究竟有何“神奇”本领:

一、相术

袁天罡本身就是靠着相术出名的,据说曾经给幼儿时期的武则天看过面相,当时抱着女婴的人谎称是男孩子,袁天罡可惜的说到如果是女子以后可为天子。可见袁天罡的相术非凡。

二、天文

袁天罡除了相术厉害外,还精通天文学,能够通过天上星象的变化来预知朝代更替以及祸福,推背图就是因为预测太白金星的动向而写成的,原名叫做《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 。而且袁天罡具有预测未来的本领,在李世民身边预测到自己将来会有危险,及时向李世民请辞,最终才避免了祸端。

三、风水

除了相术跟天文学外,袁天罡还精通风水,很多皇室的墓葬,包括李世民的墓葬都是袁天罡选择的位置,并主持建造的。袁天罡有很多风水著作甚至影响到了后期北京城的建造,他的风水理念现在都影响着中国的建筑理论。

你对袁天罡了解多少?欢迎留言讨论。

相术的起源和发展?

相学由来已久,而相学研究是怎样出现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的状况,了解的人并不多,炫易为大家讲解一下:古相学最初是来自民间,是一些身份比较低的平民根据生活的需要与要求,形成简单的相人之法,最早是相人的全身,比如说相男人是以肩宽,手长脚长,就是好相,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人能挑能抗,能干重活,不怕养不了家。因为古代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靠的只能是人体力量,而女人是怎么相的呢?古代男主外赚钱养家为本,而女人是持家治内的,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传宗接代最为重要,所以女人的重点是要能生,那么什么样的女人是最能生的呢?古人总结出头圆身粗屁股大的女人好生养,能顺利的传宗接代,这样的女人就值得娶,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看女人都主要看大腿的粗细。所以说最早的相人,和相畜生没多大区别。后来,相学在民间越来越广泛,所涉及的面也多起来,于是流入富人之中,又由富人流入士族和贵族,由贵族流入宫廷。再由宫廷流出民间,经过这个流入流出的过程中,社会不同的阶层不同行业的相人的方法和经验,都溶入其间,最后集为有理论有依据的相人学术。再经过历代贤德慧能之士不断改进、不断实践、不断完善,才有了我们今天可以应用于工作,生活,心理,美容等领域的大成相学;事实证明,善于运用相学精妙,是实实在在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创造幸福的经典;相学的类型:相学基本内容为四类:一是基础类,十三部位,流年运气,五星六曜五岳四渎等。二是综合类,精神,气象,骨肉,声音等。三是意义类,分别具体论人的人生大事,生死祝福,逐年吉凶等,如十二宫,六府三才,三停,四学堂,八学堂,五行形相,观人八法,十字相法等。四是官纹类,即分别从头面部位,五官,四肢以及痣、纹等方面分别来推理人的命运休咎,穷通,吉凶。历代相学名人和经典著作:相学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代,儒学大师荀子就说过:“相人古者亦有也”。姑布子卿就是春秋时著名的相士,同时期《左传》、《周书》中也有张仲景、华佗的一代名医据相学五行生克来判断吉凶及五脏六腑病症之所地,不过角度不同而已。三国时代还有水镜先生、孔明、徐庶等无不精通兵书战略、天文、地理、九宫八卦相术等。汉代许负,唐代的袁天纲、李淳风,宋朝陈抟,明朝都在相术上有所发展,孔子说:“生死有命,宝贵在天。”“五十知天命”。《左传》中就有文公元年公孙敖请叔福为自己的两个儿子相面的记载。其后名相士史不绝书,《史记》更辟有《日者列传》专章纪录相士事迹;东汉王充《论衡》虽以反对虚妄邪说为主,但对相术却给予了充分肯定(《骨相》);魏朝刘邵(著有《人物志》)和清代曾国藩(著有《冰鉴》)则更是以相学为基础,发展出了古代的人才学理论。曾国藩更以识人和得人享誉一时,其不仅发掘出了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一代名臣,其幕府中人才之盛,也是历代未有;这不仅足以说明曾国藩的人才学理论有其科学性,也证明作为曾国藩人才学理论基础的相学确是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的。历代相学名家中,有史可查者甚多。其中提出了完整的相学理论的,以汉代许负为最早。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相人而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据说,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著作,直至现在,很多相书中还提到《许负相耳法》(可能是后世托名著作)。《三国志》记载了很多相学家,如管珞、朱建平、柳无景等。 到了隋唐,相学的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隋书》记载有韦鼎、来和等名家;唐代袁天纲、龙复本、夏荣、丁重、刘思礼、袁客师等,在正史和野史中更是享有崇高的名声。宋代相学也相当发达,影响较大的相学家有陈抟、麻衣道者、僧妙应、妙方等,宋代文人苏东坡、黄庭坚等也好相学。明代的相学名家很多,并且出现大量的相书。相学家主要有、僧如兰、张田、袁珙、袁忠彻父子。其中以袁家父子最为著名。相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永乐百问》,就是来自于明成祖与袁家父子的对问。袁珙有《柳庄相法》收入《永乐大典》,袁忠彻还有《人相大成》。后来流传很广的《柳庄相法》便与袁家父子有关。中国传统相学发展到明代的集大成之作《神相全篇》虽托名陈抟秘传,但注明为袁忠彻订正。清代在相法和相学著作的整理上有了很大发展。相学著作方面,《铁关刀》、《金较剪》最为简明扼要,《水镜集》、《相理衡真》则较为精到全面,是继《神相全篇》之后的集大成者。 民国时期则在相学的传布方面有了一定进展,这时期出现了很多比较通俗易懂的相书,其中以《平园相法》和《公笃相法》最为著名。相学的作用:相学的实质是研究人和命运之间的关系。相学是人生哲学,研究它和认识它,对于人的生存,人的自我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识已识人,知已知人,通过相学,对自已的性格健康有充分认识,生活道路的选择中,扬长避短,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社会交往中,相学可以在交友用人方面起到参照的作用,使周围的朋友和环境有利于自生发展,有助于趋吉避凶。相学具有预测性和超前性,具有超出道德和法律意义的力量,假若人们都能知道自己命运趋势,及时地加以修正和改善,比如可以避免犯罪。有助于生命科学及其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心理学、生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更可直接运用相学的方法。相学有助于为人排忧解难,相学近于心理分析,可以在程度不等的范围内指出多灾多难,事事不顺的原因,从而使之明白其中的缘故,从善去恶,以改变自身不佳的命运。有助于破除相与命运的神秘色彩,从而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从愚味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被动接受命运到积极改善命运。相学是一门人生哲学,人生的指南。人有所长,技有所专,术有高底,相家有言:“上工相声,中工相神,下工相形”。运用最新科技“生物全息论”的观点,以“科学易”“人文易”来指导相学研究,是相学发展之必然、时代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古为今用,让易学为现代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唐朝一代算命大师袁天罡,算术到底怎么样?

袁天罡是非常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星相学家 ,他一生非常传奇,算准了很多事情。他算术还是很准的,他不仅能把别人的命运算准,而且对自己的命运,也算得非常精准,堪称神奇了。

《平园相学》之总论篇

《平园相学》之总论篇

自 序

予编既相学,曾分章逐节序其大概于前矣,夫复何言?有客来而问曰:“相书之流行坊间者不鲜,大抵皆术士之行为,悖于古而不宜于今,子非其人也,胡为乎多事而亦若此?”予曰:君之所言,相术也,予之所为,相学也。夫相学乃古圣贤身心性命之学!内而六腑五脏,外而五宫百骸,原并著于《灵枢》、《素问》诸经,而为与人俱生,与人俱存之实学。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生姿特异,载于典籍者,彰彰可考。

曾子、子思、孟子之作《大学》、《中庸》、《孟子》也,或言心广体胖,或言动乎四体,或言眸子了睫,瘁面盎背,皆所以明外形之表现者,悉由其内在之慎独至诚,及仁义礼智,根于其心性而然也。故古之时,举凡人之声音、容貌、衣食、交接、行坐、起立诸细节,无不定于《礼》经,外以约其形骸者,内则敛其心性。战国以降,大道日衰,微言坠绪,不绝如缕,诸子百家乘之,始有儒家、形相家之别。不幸突遭秦火荡然无存。汉兴以来,诸大儒专致力于考据六经,不暇及他。而相学遂日见陵夷,直与儒分,流为相术之一途。

嗟乎!以古圣贤身心性命之学,竟支离破碎,一至于斯,人心之坏,岂徒然哉!予为是忧也久矣,不揣识陋,取坊问相书伪者正之,断者续之,亡者补之,并取泰西各国相书以参合之,更思利用科学以推广之意。在整理过去,启发将来,远追古代文化,以拯救今日之人群耳,非敢悖古也,亦非敢不宜于今也。而君责我以多事,又何敢辞?客曰:拯救人群之道多矣,子何必藉相学为之?予曰:君所言者,常道也;予所为者,因势利导也。旷观今日,人心陷溺,达于极矣。究其所以扰攘不休者无他,惟在富贵利禄是趋,贫贱灾害是迁耳。

昔孟子见齐宣王好乐、好勇、好货、好色,即与之言乐、言勇、言货、言色,藉势以鼓其正气者,冀其戚戚于心,而有以充其本然之善也。韩文公曰:与人为善,不著形迹,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云者,即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之意也。予为相学,对于形状气色各部,不惜费辞详述者,无非欲人各自见其真面目也。至于吉凶休咎,则紧对众所趋避之势,阐发形神相感之至道,如影随身。如声应响,有不可行而或遁之概。人纵不为他,岂有不善自谋者乎?闻风兴起,或大有人焉。是则予之微意也夫。补叙之如此。

民国三十年八月

平园主人再志于长安大华纺织厂之兴国里

第一章总论

相学者,鉴貌辨色,察其心中之情状,以定其穷通得失并真伪曲直也。虽所言或弗验,亦非相学之咎。语有之曰:“貌随心I 变。”又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又曰:“人无一定心,即无一定相。”又曰:“天禀形质者,谓之先天;人事变化者,谓之后天。”

骨格毛发,则主先天,为相之体;血色神气,则主后天,为相1之用。其体者,难变也,在天而不在己也;其用者,易变也,在己而不在天也。人之寿夭,亦如是而已,未有不尽后天之养,而能全先天之寿者。然天人固一致,先后亦不二。人事即天命,后天即先天也。何有别乎?故存心善者,则狰狞之容可变为端厚之貌;存心不善,则宁馨之儿,不育于奸慝之家。是相者之相人,常有验于前而不验于后,验于彼而不验于此者,盖必被相学有故存焉,夫岂相者全负其责耶。

吾自人中学以来,即搜求本国古籍,并选购东西新书分门研究三十余年,实觉相学即哲学之一种,亦即社会学之基础,负移风易俗之任,树闲邪长善之功,于世道人心,关系匪浅。盖相学固与儒家佛氏同为指人迷路,趋吉避凶,不正者使之正,不才者使之才。所谓愚者明,柔者强,而人定可以胜天矣。故对丧阴骘者,劝其修省归正;现凶纹者,劝其安分避灾。至境遇困苦而不欲生者,则妥为慰藉,使之不生短见。沉溺酒色而近于死者,则善为勉励,使之即早回头。其现有老亲者,则勉以色养无违。有幼子者,则诫以教养兼施。富贵者劝其学宽。聪明者劝其学厚。士则劝其敦品勤学,农则劝其尽力田畴,工则劝其专心技艺,商则劝其诚信无欺。其功用诚非浅鲜,岂可以小道轻之。

至世俗之所谓相者,非相学也,是相术也。相术者,多只口诵相人之书,不求甚解,即出而问世,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亦不问其所以然,彼固自命为相士也。相学者,系于科学中以研求相之理,于经历中以推究相之用,既知其当然,而又求其所以然。是故相术则浮光掠影之说也,相学则即物穷理之道也。吾国人近多只知相术,而不知有相学,能勿矫正哉?

第二章沿革

相学沿革向无系统说明,其参考书亦甚少,兹姑就本国及日、泰西(泰西即欧洲)三方面分节述之。

第一节本国

吾国之有相学,由来久矣。《左传》曰:“周内史叔服能相人。”又曰:“谷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单子视下言徐,叔向知其必死。商臣豺声虫目,子上断为忍人。”叔虎覆宗,越椒灭族,皆鲜载于传文,其应如响。《吴越春秋》曰:“凡气有五色,青黄赤白黑,因有五变,子胥取敌。”荀子曰:“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是在春秋战国时,相学即已昌明,其载圣贤异秉。昭昭可考者。如《苟子》非相篇曰:“仲尼之状,面如蒙俱。周公之口,身如断口。皋陶之状,色如削刮。阂大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傅茂生傅地,以地为姓。)

伊尹之状,而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三牟子。”班固《白虎通》德论曰:“黄帝龙颜,尚法中宿,取相文。颛顼戴口,发节移度,盖象招摇。帝喾骈齿,康度成纪,取理阴阳。尧眉口口,舜眉重瞳,上应摄提,以象三光。禹耳三漏,兴利除害,决河疏流。皋陶鸟豚,决狱明白,察于人情。汤臂三肘,攘去不义,万民蕃息。文王四乳,天下所归,百姓所亲。武王望羊,盱目陈兵,天下富昌。周公背偻,成就周道,辅于幼主。孔子反宇,德泽所兴,口无通流。”是皆言圣贤道与天通,各有表候,或辅主忧世,建中立极,巍巍乎与众不同也。又如王充《骨相》篇载苍颉四日,后稷枝颐,重耳仳胁;汉高祖隆准龙颜美须,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吕公之以女妻高祖。老公之谓吕氏为帝后,南宫之谓王正君为天下母。

黄次公之下娶口家女。钳徒之谓卫青位至封侯,相工之谓倪宽秩至三公,许负之谓周亚夫贫而饿死,邓通富而饿死,范蠡之谓勾践长颈鸟喙,,不可与共荣乐。尉缭之谓秦始皇鸷膺豺声,虎视狼心。得志天下为虏,亦皆言人虽秉于天,操行各有清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察其器量、骨格、飞色、心性,即可定其富贵贫贱功名事业,有毫厘不爽者在也。他若汉《艺文志》形法家之相人二十四篇,王符《潜夫论》之列相篇、行品等篇,魏刘劭《人物志》之九征、骨别等篇,晋葛弘《抱朴子》之清鉴、行品等篇,唐赵蕤《长短经》之察相篇,罔不就人之性情志气形貌骨格,通合亲察,以决其休咎得失,而与相学相发明。

至以工于相人,而因以署名者,汉有许劭,魏有管辂,晋有陈训、戴洋,北齐有皇甫玉、吴双盲,隋有来和、韦鼎,唐有袁天罡、强憬藏、乙弗弘礼、金梁凰,后周有王朴,宋有麻衣道者、陈抟,元有郭甫山,明有袁珙、袁忠彻,清有范驶、陈剑;且并有相书著作以流传于世者,来和有《相经》四十卷,袁天罡有《五行相书》,王朴有《太清神鉴》六卷,麻衣道者有《麻衣相法》,陈抟有《心相编》、《指玄篇》及《风鉴歌》,袁珙有《柳庄集》,袁忠彻有《人相大成》及《古今识鉴》,范劫有《水镜》集四卷,陈钊有《相理衡真》十卷,外有,曾为明永乐大典所载之《月波洞中记》,清四库全书所收之《人伦大统赋》、《玉管照神局》等书,皆较精晰,为一般相家所依据。

坊间流行之《烛胆经》、《铁关刀》、《风鉴原理》、《海上玄相》、《太乙照神经》、《燕山神相鉴人术》、《相法肇新》、《人相学之新研究》诸书,固各有所长,可供参考。而尤以《肇新》与《新研究》二书,系以文人笔墨,作科学著述,较为清显。蜀北唐一清之《手相宝库》,南皮孙亮甫之《最新图解手相学》,斯又最近讲求手相之独出一指者也。

总之,吾国相学,发明最早,渐因时势所趋,几成绝学。现觅得曾文正公生平所最爱重之《冰鉴》七篇,不独属辞典丽,且觉理致深邃,堪与古代诸子相颉颇,足见斯学饶有发扬光大之机,愿与留心者览斯沿革而共勉之。

第三章派别

古时相学,并无派别,近因业斯术者人品不齐,程度不一,工者固无论矣,有略通文义,粗解相书一二者,有不通文义,仅凭记忆力者,于是,相者遂有挂张、抢巾、摸骨、量手四派,试分述于后。

第一节 挂张

挂张者系于门前墙角,悬挂一幅方面大耳之半身画像也。其画法随时代而变易,清时系画红顶花翎,现在多画大礼服或西装、中山服。此外于门首挂一名牌,上书某某相士,或悟道子、悟真子,或真水镜、赛柳庄等等,亦属挂张之一种。此类相面,约分上中下三等。上等居大旅社,或租房舍,局面较为阔绰,相金至少一元,多至数十元不等。大都具有本领,对于相书中之诗歌秘诀等均能熟读牢记,且精通术语,即所谓拿人法。凡甫到某地,必须经过江湖途径,遇有达官巨贾、文武要人驾临照顾,即紧精会神,随机应付,一字一珠,务期适合身分。迨被相者为其道著痒处,追问究竟,于是更进一步与之攀谈。

俾被相者如入五里雾中,兴高采烈,莫知所以,不知不觉,遂将其来意及履历随便道出,则相者之法得逞,神妙莫测矣。中等者寄居中等旅店,多于门首揭示某某贵人之照片或画像,附加说明,相金五角或一元,半赖本领,半赖术语。下等则租借一席地,租金按日计算,或于行人往来最多之处,悬一布幅画像,相金一二角。此等挂张相面,多凭术语,每见有人经过,即笑语之曰:“阁下某星生得如此良好,早应大富大贵,惜乎面上气色不甚开明,只怕福未至而祸先来。”闻者若与接谈,则生意必定有成。

第二节抢巾

此派相面,少有真实本领。每当下午四五点钟时,择闹中较静之街市稍宽阔处,兀立其问,挂张有用有不用。见有商人或失意者走过,出其不意,抢取其手中之巾,故曰抢巾相。待其人僻手向之索巾,即执其手为之看手相,一面还其巾,一面连说看手分文不取,并用术语道其痒处。待其人出言询问,交易成功,即说得天花乱坠,引动旁观者伸出手来,请其观看,生意遂接续而来。

第三节摸骨

此派系江湖术士另树一帜,称曰摸骨神相。只有口诀十二条,似系根据相书中之相骨秘诀而来。少通文义,不能熟读一二相书,不得已巧立名目,以迎合人之好奇心。相术中最易学者,厥惟此法。兹将口诀照录于后,以明底蕴。

1.玉枕骨高正者富贵,平陷者贫贱。

2.头壳两旁凸出者,聪明富厚。

3.鼻梁如竹者克子,低塌者夫妇不睦。

4.颧骨高耸者,男主掌权,妇主克夫;平塌者胸无主宰。

5.颌颈骨斜出者,刻薄无情。

6.喉骨圆而小者,百岁安闲;尖而大者,一生劳碌。

7.耳骨坚润者聪明,活动者狂傲。

8.头骨下连胸肋骨平坦而不凸凹者,一生安乐。

9.臀骨圆起者,富贵悠久;低陷者,终身贫贱。

10.指骨纤长者聪明,粗短者愚纯。

11.臂骨粗者力强,细者力弱。

12.脚骨薄者劳碌,厚者安逸。

按近来常有以摸骨或揣骨耸动一般人者,此固另有法术,实则必须研究泰西骨相学,再参以吾国各相书中之相骨法,互相比证,融合而贯通之,当较有益。

第四节量手

此系以人手指之长短分贫贱富贵,名曰量手相。实则与摸骨相等,只凭几句秘诀以应付之。查各处操斯术者,多系少识文义之人,全无排场设备,仅带小尺一根,长约二尺许之丝线一条,兀立于大商店门首侧旁,或行人必经之处,将画手形多只之布幅悬挂墙上,旁贴相手诀。专量手指之长短,以定人生之荣辱,其纹理部位等,鲜有谈及者,可称为最简单之相法。兹将口诀八条照录于后,幸勿仅据此以相人也。

1.五指长九寸三分者,大富大贵。

2.九寸二分者,可作富家翁。

3.九寸一分者,小康而有声于社会。

4。九寸零者,享妻财子禄。

5.八寸九分者,衣食无亏,惟财来财去,终难积蓄耳。

6.八寸八分者,寄人篱下,得免穷困。

7.八寸七分者,奔走劳碌,时虞窘迫。

8.八寸六分者,生性愚笨,常处逆境。

分页导航 《平园相学》之杂论篇 《平园相学》之形态篇 《平园相学》之心相篇 《平园相学》之舌齿篇 《平园相学》之气色篇 《平园相学》之眉眼篇 《平园相学》之口唇篇 《平园相学》之精神篇 《平园相学》之部位篇 《平园相学》之总论篇

神相全编的简介

[宋]陈抟 秘传[明]袁忠彻 订正可是将面相作为一门学术来探讨,很多人就会加以否定,迅速将其归纳在范畴。但是无论你赞成,还是否定,并不影响到相术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混沌”学科源远流长,直到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焕发着其独有的魅力,不仅研究、思想和哲学的学者们绕其不开,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家也得到这“混沌”世界来淘金。《神相全编》是浩如烟海、灿若星汉的中国典籍文化中,集古代各时期著名相学家论述和著作大成的一书,几乎概括了中国相术的所有领域,成为自明、清以来最流行的相术技法大全。为宋代陈抟秘传,明代袁忠彻订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