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正命什么意思,命里佛缘重什么意思
正命是什么意思啊
1).儒家以顺应于天道、得其天年而死为得“正命”。《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赵岐 注:“尽修之道,以寿终者为得正命也。”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子不王, 颜渊 早夭, 子夏 失明, 伯牛 为疠,四者行不顺与?何以不受正命。”(2).泛指寿终而死。与“非命”相对。《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像这样的男子妇人,虽然死於非命,却那英风正气比那死於正命的更自不同。” 王闿运 《祖考遹斋府君碑清故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并序》:“年七十,以 道光 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亥时,正命于寝。”(3).儒家学说之一派。认为人有三种命运,“正命”是“三命”之一,谓天生的好命运,不需行善而求。 汉 王充 《论衡·命义》:“正命,谓本禀之自得吉也。性然骨善,故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吉自至。”(4).自然的禀赋。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本受地之正命兮,枝叶华实皆成熟而蔚彬。”(5).犹天命。 明 李东阳 《经筵讲章》之四:“﹝ 文王 、 武王 ﹞以此承受上天的正命。”参见“ 天命 ”。(6).佛教语。八正道之一。谓符合戒律的正当生活。参阅《俱舍论》卷二五。
佛缘特别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与佛教的缘分很重,那么如果从事佛教事业及慈善公益事业,所获得的福报要比其他行业大得多;或者深入佛门修行,进步程度要别的人要大得多快得多。
佛门的“十善”和“八正道”分别是指什么?
【十善】 [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八正道】 正见:正当的见解。 正思:正当的思想。 正语:正当的语言。 正业:正当的行为。 正命:正当的生活。 正勤:正当的努力。 正念:正当的意念。 正定:正当的禅定。别人说我佛缘很重,那是什么意思
佛缘重,有一下一些含义:1.有佛菩萨护佑。2.容易接受佛教的道理,可能会皈依佛教,做佛教居士、3喜欢佛教,会接触很多佛教朋友、“ 3境界”与“八正道”
一、唐朝青原惟信禅师,自述一生参禅3境界 佛教三个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第一层次,我们都能做到,我们普通人就是见到什么就认为是什么,而且认为所见的都是真实。 第二层次,是菩萨修行境界,普通人就见不到了。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的就是这个境界。 第三层次,就是佛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佛的观法叫中观,中观就是将假观与空观圆融的观法,所以中观还是立足于观察对象上的,并没有离开观察对象。 综合地说就是真俗二谛。俗谛就是我们对世间的认识,真谛就是佛对世间的认识。真谛不离俗谛,故而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二、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3个境界:三、王国维️️读书3境界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就是当代文学史上有名的“境界说”,它不但涵盖了学术方面的问题,也延伸到了如何提升人生境界的问题上来。具体说来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语出晏殊的《蝶恋花》(也称作《鹊踏枝》)。大意是:昨天夜晚时分,刮来一阵猛烈的秋风,使得碧绿的树叶凋零殆尽,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着漫漫的长路,心中顿生迷惘和凄凉之感。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时序的交替,景物的变化,本质上是写人事的沧桑。王国维借此来感叹世事的变幻无常,也意在说明做学问和成大事业初期的迷茫。再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语出柳永的《蝶恋花》。说的是纵然衣带渐渐地宽松了,但是他仍旧不后悔,为了追求伊人的芳心,即使容颜变得憔悴,他也甘之如饴。并且,“伊人”也可以指自己心中的志向或是理想,两者皆是令人念念不忘的东西。在这里,王国维正是想借此说明一个人可以为了心中的理想而默默奋斗,不辞劳苦。另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语出辛弃疾的《青玉案》。词句大致是说:本是元宵佳节,游人遍地,此时华灯初上,我千遍万遍地寻觅心中的理想人选,可怎么也寻觅不到。就在我猛然回头之际,发现我要找的人就在灯火暗淡的地方。王国维巧妙地运用了该词的意境,表明人只要朝着明确的方向去努力,就会有出乎意外的收获。总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这三个境界需要依次去经历,即先经历迷茫,再心怀无畏,最后执着前行。那么,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终能豁然开朗。 四、佛教八正道分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见 正见就是遵从佛法的基本真理。即,一切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四谛之理,并且能够明确的认识它们,这就是正见。最直接的就是来自《金刚经》的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正见是一切的根本,你只有承认世间一切无常,能有无分别的心,只有持有这样的见地才能正确的修行和生活。 正思维 正思维是让我们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对人、对事要有正面的思考。这有点类似积极人生观或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正语 正语有两层意思,首先是不说假话、空话、谎话,也就是不妄语。其次,是自己的言行要积极向上,不消极。也就是自己的言语要受到正见、正思维的引导。 正业 是让自己的生活和行动受到正见的知道,使得身、口、意合乎佛法的指导。 正命 正命,是正当的生活方式,与之对应的是邪命,邪命是那种欺诈、仗势欺人等种种生活中不好的行为方式。 正精进 精进是要让自己毫不松懈的努力,而正精进就是毫不松懈的努力向正见所引导的方向前进。 正念 正念,就是把正见放在心中,用这样的念头指导和提醒自己。 正定 正定是一种禅定的状态,就是说,在禅定的时候要用正见来指导自己修行
佛教中的 五贡 七珍 八宝分别指什么?
八宝七珍是楼上的,五供是五妙欲供,供养神佛的色,声,香,味,触,分别是铜镜,琵琶,海螺中香水,果实和绫罗等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