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三山国王17灵签,城隍爷灵签全部

文言文翻译:父子一家门 富贵兴长春 贵人来接引 家庆贺东君

这是三山国王灵签第三签三号,郭子仪拜寿父子一家门,富贵永长春。贵人相接引,家庆贺东君。

独山之行

正月初十,微带寒意的早春,我和闺蜜相约到独山。她要上香还愿,我的目的则是锻炼身体,顺便寻找美丽的风景。一大早,我们便开着车,慢慢地沿着绕山公路往良田古石村去。       忽然,闺蜜说:那里有条鲤鱼!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定睛一看,一条红色的鲤鱼正在水泥路边上奄奄一息地折腾着。看这情形,大概是从路上某辆载着鱼水箱的车里蹦出来的。我想起庄子说的“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赶紧把车停在路边,在车里找出袋子,小心翼翼地把这条鲤鱼装起来保护好就重新上路。       虽然暂时真的没有斗升之水以活之,但好在横江水库距此不远。我加快了车速,开到两公里左右的横江水库边上放下这鲤鱼。当时正逢枯水期,只见她在清澈见底的水中甩了甩尾巴,就游远了。       我们站在边上看了一会,心想如果此时有潇潇的春雨,那淙淙流动的小溪便会带来清湍秀丽的春水,这儿更是一处碧波荡漾的美景。       这一段奇遇的小插曲后,我们又继续独山之行。也许是心诚则灵、人天同念的缘故吧,在通往独山的半路上居然巧降春雨,因为下雨和浓雾笼罩,本来崎岖的山路显得更加变化莫测,有急弯相连,也因为晨雾的关系,车道绕着山峰盘旋了许久始终没看清其真面目。       独山的海拔仅789米,与河婆盆地南边的明山和东边的巾山成鼎峙相望之势,遥相呼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独山上的王爷洞,据说是三山国王中三王爷惠威灵应丰国王的胞衣地,也是他修炼成神的地方。这里山峰叠翠,云雾缭绕,林海茫茫,确实宛如人间仙境。站在停车场眺望远处的时候,便觉得这本来就是一幅天然的风景画。蒙蒙的白雾中,群山逶迤浮动若隐若现,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感。而站在山脚下向上仰望,山顶云雾缭绕,令你不识独山真面目。            直到我们把车停在停车场,那雨还似歇未消,一丝丝地飞扬山际。远近苍山的颜色,是刚刚浸染过似的绿。而这细细的雨丝仿佛也是绿的,从苍穹中软软地筛滑而下。林子的泥土夹杂着清新的气味,草叶慢慢地探头,在灌木丛中,在树根下,在你的脚边,安静地蔓延着不为人知的浅绿深碧。       王爷洞旁建筑有三王爷宫及土地伯公宫,供民众奉祀。善信们捐巨资修筑了蜿蜒而上的山道,方便香客游人上下山。平日里,这里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今天虽有小雨蒙蒙,但气温适中,景致迷人,擦肩而过的香客游人还是不少。他们有的背着沉重的鲜果糕点,去虔诚地上香祈福或者还愿。       我行走的速度不快,没一会儿便被闺蜜落下在了后头。这样也无妨。在我的心里,无论是同伴多寡,真正的爬山都是近乎某种个人的修行。埋头向上攀登的状态,把握重心和用劲,琢磨怎么省力不费劲,甚至掌握吸气吐纳之法,都得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如同在自己心路中悠游。如果是一大群人说说笑笑轻松簇拥而行,那只能说是郊游而不是爬山。       我慢慢地向上走着。石阶两旁是绿意葱茏的树木,仰头都是碧绿青翠,每一片叶子都透着新生的粉嫩。半山腰有一两株白茶花,落满了苔痕披蔓的石阶小路。想到也许四月满山深红踯躅的杜鹃花盛开,就可以看到“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的美好景象了。又或者五月油桐花开,枝桠上繁花如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烁烁其华。       我慢步到了山顶,回望山下,远山近景都在白雾之中隐约奇焕,无限的诗情画境。三山国王神迹远肇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自隋初三山显现神通,巾山之麓建庙奉祀,至今已1400多年历史了。信众游客来来去去,为了某种寄托的期冀或消弥心中与生俱来的焦虑,不约而同来这默然傲立的魏巍大山和守护揭西乃至世代潮属儿女的远古神明。       我站着人群中,看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风景。早春的雾气给远近的绿树和村庄蒙上了白纱。一阵风吹过来,雾气散去,又重现了大山深处的村庄秀色。如此反复几次,恍如置身在瀛洲蓬莱。可以肯定地说,三王爷的胞衣之地独山,当然是仙境,但是也真的不得不感叹这造物的神奇。       接近中午的时候,雾气全部散去了。明净的天空下,终于能真切地看到山下弯弯曲曲的绕山公路。我忽然心有所动,如果足迹能连成生命线,那我们每个人走在这人生路上,从起点、过程、再到尽头,只能勇敢前行。惟是人在途中,心随景移。我期愿山水多情,天地含和,世无涸辙之鲋,而我们都能轻装上阵,从此精彩而行。

揭西独山多少梯

谁知道 道教农历二月初八所谓 江东神 诞 的江东神到底是何来历?有能...

关于这位“江东神”,在历史上有着众多神奇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在后世明清时期的人文著述中有所反应,例如明初名臣宋濂所写的《江东庙记》一文中,就十分生动地描述了16个江东神显灵的故事,其中提到江东神与汉代大将军灌婴的故事说:

“汉高帝六年,遣懿侯灌婴略定江南,至赣。赣时属豫章郡,与南粤接壤。尉陀寇边,婴将兵击之,神降于绝顶峰告以克捷之期。已而有功,馆神于崇福里,人称为石固王庙。”在这个故事里,“崇福里”乃是社富的旧名,由此可见,“江东神”信仰在社富当地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了。

到了宋代,关于江东神显灵的种种故事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宋濂《江东庙记》一文中记载的16个故事中,有12个发生在宋代,如江东神在宋朝建炎三年,用阴兵吓退金兵,保护了逃亡到赣州的隆佑太后;绍兴二十七年,帮助都统制李耕歼灭禁兵和山寇的叛乱。

绍定三年,帮助荆襄监军陈垲讨伐朱光、陈达等叛乱;淳佑七年,帮助部使者郑逢辰肃清湖南鲁甲的啸乱;淳佑九年,帮助监军姚希得平定安远崔文广之变等等神迹。

在宋代,建立“正祀”是朝廷对待民间信仰的重要措施之一,当时通过对众多民间神灵、庙宇进行赐爵位、题庙号等手段,从而建立起了庞大的官方祭祀体系。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封神运动”中,多次显现神迹的“江东神”亦于嘉佑至绍兴年间屡次荣获“显庆”、“昭烈”等庙号,从而被纳入到官方的祀典体系之中。

朝廷的封号,更加引起了民众对江东神的崇拜,四方来此祈祷之人络绎不绝。为了满足香客的愿望,宋宝庆年间,身为赣县东尉的莆田人傅烨曾为赣县圣济庙写了一百首签诗,这就是后来收入《道藏》的《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

此灵签全文100条,分为签诗(七言)、释文(四言联句)、圣意(三言联句)三部分,签名仅为序号,未注吉凶、上下字样。此种格局与现存其他灵签不同,当为灵签中较早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