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三阳对应六卦,上三阴下三阳是什么卦
易经后天八卦与四季春夏秋冬、人体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的关系(续...
上面的三阴三阳、五脏六腑是人出生后的后天身体状况。 夏秋之交,坤卦,纯阴,副脾(罾)(人出生前胎儿期为地为母为腹为脾,出生后退位西南,为副脾(罾)) 秋冬之交,乾卦,纯阳,副脑(玄罾)(人出生前胎儿期为父为首为脑,出生后退位西北,为副脑(玄罾)) 人出生前胚胎期只有肠膋(肠的脂肪)(父母的精血生成的胚胎原始物质),胎儿期由肠膋生出脑、心、小肠,出生后五脏六腑相继形成,父母退位,肠膋退位变成罾(副脾)和玄罾(副脑),在暗中继续帮助五脏六腑。
两阴爻三阳爻一老阴是怎么解的哦?
取卦之法,乃是以三个铜钱决定一爻,正反两面各代表阳及阴。每次投掷铜钱所得到的变量,定义如下:一阳=阳爻。二阳=阴爻。三阳=老阳。无阳=老阴。老阳亦为阳爻,但于该爻位会产生变爻,且爻变为阴,老阴亦同此理。是以凡有老阳或老阴者,皆有变卦产生。
阴八卦是哪八卦
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八卦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扩展资料:起源传说刘林鹰的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论: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阐述六卦体系论,认为卦产生于天文学家圭测工具的预测活动,初期的卦是六卦体系,没有坎卦和离卦,后来演化出八卦体系。其重要证据是六卦体系(如三阴三阳)是中医学的主干性理论,不是八卦能解释的,而且六卦体系里的月卦等在《归藏》《易经》有残迹。其后来的论文《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否定易卦源于筮数论,论证四象性大衍筮法在东周占统治地位之前的数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筮法,复杂的筮数只是六象的用数及其变化等,阴阳六象本质上是六卦,即:六卦生八卦曾是漫长的卜筮历史,抽象阴阳观起源非常古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卦八卦中的各个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八卦相传为伏羲氏所作。《易纬》:“卦者,挂也;言承挂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以一长横(阳爻),一断横(阴爻)两种为根本;由三个阳爻.阴爻,或一阳爻配二阴爻,或一阴爻配二阳爻,共为八种形式,故曰“八卦”:三,曰乾(天),三(为三断横,因电脑无法打,抱歉了),曰坤(地),三(下1断横),曰巽(风),三(上2断横),曰震(雷),三(上下断横),曰坎(水),三(中断横),曰离(火),三(下2断横),曰艮(山);三(上1断横).曰兑(泽)。再,二卦两两相叠又成六十四卦,以象征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易纬·乾凿度》认为,八卦象征天、地、雷、山、火、水、泽、风八种自然现象和多种社会现象。蒋伯潜《十三经概论》指出:八卦不仅仅代表天地风雷山火水泽八种自然物或现象,“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它还代表一些其他事物,“如曰‘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代表八种自然界动物和传说中的动物;“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则代表八个家庭成员。六十四卦各有自己的含义.‘一’,八卦之基本符号“爻”之一,称为“阳爻”,爻题中用“九”表示.“—”(断横),八卦之基本符号,“爻”之一,称为“阴爻”,爻题中用“六”表示。‘三”,八个经卦之一,由三个爻画组成,名乾卦。“一”代表阳,属阳卦,象征阳性、刚性事物。在自然界,象征天;在动物界.象征马;在人体上,象征头;在人伦上,象征父等等。“三”(上断横)。八个经卦之一,由三个爻画组成,名兑卦。共四画,偶数,属阴卦,象征阴性。在自然界,象征泽;在动物界,象征羊;在人体上,象征口;在人伦上,象征少女等等。“三”(中断横),八个经卦之一,由三个爻画组成,名离卦。共四画,偶数,属阴卦,象征阴性。在自然界,象征火;在动物界,象征雉;在人体上,象征目;在人伦上,象征中女等等。“三”(上2断横),八个经卦之一,由三个爻画组成,名震卦。共五画,奇数,属阳卦。象征阳性。在自然界,象征雷;在动物界,象征龙;在人体上,象征足;在人伦上,象征长男等等。“三”(下断横),八个经卦之一,由三个爻画组成,名巽卦。共四画,偶数,属阴卦。在自然界,象征风;在动物界,象征鸡;在人体上,象征股;在人伦上,象征长女等等。“三”(上下断横),八个经卦之一,由三个爻画组成,名艮卦。共五画,奇数,属阳卦,象征阳性。在自然界,象征水;在动物界,象征豕;在人体上,象征耳;在人伦上,象征中男等等。“三”(下2断横)八个经卦之一,由三个爻画组成,名艮卦。共五画,奇数,属阳卦,象征阳性。在自然界,象征山;在动物界,象征狗;在人体上,象征手;在人伦上,象征少男。“三”(三)断横,八个经卦之一,由三个画组成,名坤卦。“—”(断横)代表阴,属阴卦,象征阴性、柔性事物。在自然界,象征地;在动物界,象征牛;在人体上,象征腹;在人伦上,象征母等等。(王文宝)龚国富曰:八卦之象征,由来尚矣!其为象征之人之事之物之万象又岂一二句语言能尽!又岂是今日以8谐“发”音,为发财之张目而可同日语哉!《周易》笔记3,六十四卦的由来
又传说炎帝神农氏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作《连山易》。 背景: 炎帝,古人认为也是三皇之一,地皇,也是一个对部落首领的尊称,大概对应了仰韶文化后期。炎帝大概是伏羲部落衰败之后熟练掌握了用火技术的部落首领。曾经有许多个氏族的首领,都被尊为炎帝,领导了农业革命的神农氏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氏族。传说炎帝神农尝百草,最终形成了汤药的体系。 中国古人的认知体系里,用先天视角(不把人的主观因素考虑在内的情况,叫“先天”)看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视角,是时间静态的视角,就是把人抽离出来,取一个时间点来观察事物去观察事物。这和现代牛顿科学体系里站在客观的第三者角度观察对象的思维是一致的,这叫“天道”规律。而用后天视角(人的主观因素被考虑进系统中的情况,叫“后天”)观察事物,要看整个变化过程,同时观察者也要被考虑在被观察的系统之内和被观察对象形成互动的复杂系统关系。所以用后天的视角看事物都是“一分为三”的(“二生三”),这就是“人道”规律。这是中国哲学体系里独有的视角,与二十世纪发展出的量子力学中观察者会影响被观察者的系统,以及现代复杂科学中的反身性现象是同样的思维方式。 古人从长年对天象的观察中归纳出规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把根本大法都叫“易”经。阴阳是有运动冲动的,阴阳会相交,相交而会产生第三因素。当第三因素被阴阳产生,或者观察者从系统外被考虑到系统中之后,会让原本静止的系统发生变化,这种后天视角体系通俗的用三个符号来代表,就是天地人三才,或者用“开、阖、枢”表达。 “天地人”通常用于描述静态系统,天地就是阴阳,代表系统原本存在的两个相对的因素,人代表阴阳相交而生成的第三因素,或者“后来”进入系统而居中的观察者,而人进来之后也把原本静态的系统给搅动了,就像鲶鱼效应。“开、阖、枢”用于描述动态系统,开就是要关门的状态,阖就是要开门的状态,开阖代表处于正要变化的阴阳;枢是门轴,代表阴阳相交的部分,也是推动阴阳转换的第三因素。用上图中的门来打比方,没有门轴,开的门就是开的,关的门就是关上的,系统是静止不变化的,这就是“先天”,只能一分为二;有了门轴,原本静止的系统就可以动起来了,开了的门可以关上,关了的门可以打开,阴阳就开始变化了,这就是“后天”,一分为三。这种思想后来就发展成儒家最核心的心法:执两用中(《尚书》),或者叫中庸。大约在神农的时候,先天思维与后天思维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三阴三阳”系统(称之为“”):也就是先把万物一分为二,成为阴阳,再将阴阳各自一分为三,形成了厥阴(阴处于封闭状态,阖)、少阴(阴开始释放,枢)、太阴(阴完全释放,开)、阳明(阳处于封闭状态,阖)、少阳(阳开始释放,枢)、太阳(阳完全释放,开)、六种状态。这套系统,只在中医典籍中有提及,显然是因为适合被用于描述人体的缘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利用这套体系建立的中医汤药辨证系统,使得汤药治疗的效果至今仍在新冠疫情中发挥威力(相传《伤寒论》是张仲景参考了《汤液经》而来,而《汤液经》则是从《神农本草经》而来)。三阴三阳系统与四象系统的关系如下:用八卦来占卦,毕竟太简单,很多事情远远不止细分成8种类型。远古的时候,先民可能用过八卦、十六卦(见下图,今人托名伏羲而做,邵雍称其为“十六互卦”)、三十二卦(第二图,邵雍称其为“三十二互卦”)、六十四卦等多种排列体系来进行占卦,但最后只留下了简单的八卦和复杂的六十四卦两套体系。后人也曾经推演过其他排列的占卦体系,例如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中有128卦、256卦、1024卦三种体系,西汉焦延寿的《焦氏易林》中有4096卦体系,甚至有人用三进制推演的八十一卦体系(西汉杨雄的《太玄》,下面第三张图),以及五进制的五十五卦体系(北宋司马光的《潜虚》,下面第四张图),但都因为要么太复杂,要么解释力不够,要目不符合先民对世界的认知体系而没有流传。八卦里上中下三个爻的体系,非常符合三才的后天思维方式。将后天思维与先天思维结合:八卦可以理解成先将万物一分为三,形成天地人三爻,在这个基础上,引进阴阳再把天地人爻各自一分为二,形成了六个爻来表达的卦,就成了六十四卦的系统,这种系统和古人的认知体系比较一致: 六个爻,也可以看成上三个爻组成一个三爻卦,下三个爻组成另一个三爻卦,这就相当于是在八卦的基础上再加一套八卦,就形成了64种排列,如下图: 六十四卦的系统里,每个卦由六个爻组成,上三个爻下三个爻分别可以看做一个八卦中的卦。在《周易》里,如果用八卦的视角解读,是从上而下看,叫上卦、下卦,或者外卦、内卦;如果用六爻的视角解读,是从下而上看,但不叫“一二三四五六”爻,而叫“初二三四五上”爻(初是时间概念,上是空间概念,表明这六个爻可以代表时间顺序,也可以代表空间结构),其中阳爻不叫阳,用数字“九”代替,阴爻不叫阴,用数字“六”代替(从数字卦传统遗留下来的)。 例如上面这个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体系里,卦名叫泰卦。用八卦视角看,上面三爻组成了八卦里的坤卦(代表地),下面三爻组成了八卦里的乾卦(代表天),所以就叫“地天泰卦”。如果用六爻的视角看,就是从下向上看,分别是“初九、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六”(注意初爻和上爻的读法与中间四爻的读法不同)。 据传神农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64卦。神农氏在这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当时的认知水平,把所获得知识都附会到这套体系中,用以解释当时遇到的种种疑惑,因而这套系统就成了包罗万象的皇家秘法(这与当代人希望用科学或数学模型来解释当代种种现象的内在追求是一致的,也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只是中国没有把实验科学和形式逻辑摆到足够高的位置,结果最终与现代科学擦肩而过)。神农又被称作列山氏、连山氏,因此他创立的这套64卦体系(包括了64个符号,名称,以及对符号做出符合当时认知水平的解读,即卦辞爻辞),就被称为了《连山易》,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易学典籍。
中国古代六大卦指哪几个卦
六卦是震、兑、乾、巽、艮、坤这六个卦构成的一种卦系,也是《黄帝内经》等谈的三阴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