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易的区别,周易和易经是一个意思吗
易经与周易区别 有什么区别?
易经和周易的区别如下:1、周易是周文王在继承连山易,归藏易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排序、编纂,并在上古易经的卦象之后系以卦辞、爻辞等经文,形成了一个新的易经版本。2、周易只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易经版本。周易集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于一身,就像将内容大致相同,版本却不同的的书,重新加以整理、排序、编纂,形成了一个新的易经版本。
易经与六爻有关系吗
关于《易经》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伏羲创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所以说“易更三圣”,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甚至怀疑《易经》是上一冰河时期的文化,这种怀疑也未必不无道理。不管如何,对于我们后世研易之人,重在用,而不在于追溯根源,不如把追溯根源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考古界,毕竟他们是行家,也有说服力度。《易经》明言四大内涵:象数理占,可见易中有占。孔子在《系辞传》中提到:“极数知来之谓占”,为了进一步阐述占的功效,又提到:“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由此可知,占的功用不容疏忽,且可以达到“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地步,乖乖,真是不得了!各位,大可不必相信我这一无名小卒的卖弄,总该相信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老先生吧,且在《系辞传》中有明确记载,我说这话可是有理有据噢。那么易中的占与目下流行的六爻预测有关系吗?说到这里,就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易中之占的方法与六爻的方法乃至体系有何异同?《易经》中的占讲的是大衍筮法,具体方法请百度一下,恕不在此啰嗦了。而六爻的起卦方法通常是用三个的古铜钱,占者必有占题,且诚心摇晃若干下后,以出现反正面为一次,一共六次。而解卦者根据这六次摇卦的结果,装成卦,纳上六神,六爻中的日辰与月建尤其关键,刘基云:日辰乃六爻之主宰,月令乃万卦之提纲。各位,看至此,自然明了日辰与月建对六爻卦的影响之大。六爻推测吉凶的依据其根本在于五行生克制化。而《易经》中的,在整本书中没有记载如何解卦,只记载了如何起卦。考虑到历史渊源,《左传》中的卦例大可以佐证,这也是本名书噢。但《左传》中记载的几个卦例以及解法与现存《周易》有些卦爻辞却不尽相同,加之,考古界近些年的发现,易学界大多数人认同:《易经》除了《周易》之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至于属于哪个朝代或年代,则又起了纷争,比如有些人认为,《连山》属于神农时代,《归藏》属于黄帝时代;也有些人认为《连山》属于夏朝,《归藏》属于商朝,孰是孰非,不是我等外行之人所能臆测的。据说《连山》以艮卦开始,《归藏》以坤卦开始,而《周易》以乾卦开始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在《易经》的中,解法如果参考《左传》乃至日本高岛吞象先生的断法,应该是以卦意及卦爻辞为主,卦象为辅助的办法,这才是正宗的易占。而后来易学预测界采用的六爻预测除了采用易经八卦的架构之外,其预测依据和方法完全是另起炉灶,但亦有其准头,只不过已经脱离了《易经》的本意而已。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易经》中的是预测之术,六爻也是预测之术,而二者间除了架构相似之外,其内涵则大相径庭。那么,我们就应该承认:六爻预测之术只属于预测学,而与《易经》却毫无瓜葛,若不信,请从《易经》中找寻出记载?有吗?没有!这也是此文的结论:易经与六爻是没有任何瓜葛的。所以,也不必为六爻穿上《易经》的外衣,虽然看起来很璀璨。其实,六爻预测的准确度还是蛮高的,那么又为何不堂堂正正的说六爻是预测术而不属于《易经》呢?既然准,何必要装?!
周易与易经的区别
周易属于易经,二者没有区别。《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扩展资料《周易》名称由来:《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易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易易经和六爻哪个准
从易经的起源来看,六爻是有一定准备率的,如果世人认为他不准确的话,怎么可能流传到现代。很多人质疑它的准确率是因为自己在六爻有严重的错误性,如现在很多人六爻都是用电脑六爻算卦,像这种只能作为娱乐性,真正的六爻是人们去用龟壳装进乾隆通宝货币,然后在摇卦之前,保持心诚则灵。这样算卦出来的准确率才高。《易》与《周易》的联系与区别?
“乾、坤、巽、震、离、坎、兑、艮”这八个字相信多数人都不是很陌生,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这八个字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中,从出生到归逝都有用到。而从这八个字所衍生出来八字、吉凶、堪舆等等一直都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一生。 但是大多数认为《易》与《周易》即为一本,从没有想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也难怪,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易经不知转手了多少次,改动了多少次,其本来面目为何也没人知道,将它合认为一本也无可厚非。 其实要分清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容易的,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易经十二篇。’又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而不绝。’”从这段话中,可以窥见一二,其中所提到的三圣,则分别指伏羲、文王、孔子。而三古则指三圣所居之时代,而这也与神话传说中所言不谋而合。相传,八卦为伏羲氏观河图洛书所创,用来为当时的民众趋吉避凶;及至文王被帝辛囚于羑里八年而梳理八卦,并由八卦而衍生出六十四卦;最终由孔子定稿而成其书,而在一九七七年,在西岐凤鸣村发现的西周甲骨文中,也有以数字结合成奇偶符号,可见在西周时期已经有八卦。 而今天所传《周易》基本都由孔子所定稿,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同时,也是道教的经典典籍。而《易》初为伏羲氏所创,现今已不可考,文王所做八卦已经将伏羲氏所做的八卦增添了很多,所以只能说是由于伏羲氏的脱胎而来,与之是一脉相承,但是又不同于伏羲氏所创,故而称作《周易》。而孔子所定稿的也只是将流传下来的《周易》做了整理与解析,并综合流传的多数版本而整合而已。 究其根本,始终是以伏羲氏所创为基,文王增补而成其《周易》,《周易》所存十二篇中包括卦象、卦爻辞、十翼。这十二篇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在中国人的传承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是现代社会的今天,在大多数农村中还保留着看八字、问命理的习俗。而儒家更是将《易》经作为必读经之一,道教则更甚,衍出生死、堪舆、吉凶、嫁娶等等一系列。 而《易》中所记所载解读起来也是甚是困难,现在研究此书的人很多,但能精通此书的人却微乎其微,而且能懂此书之人,并不显山露水,不懂此书之人却到道观旁摆摊骗人钱财。此书中所载所记对人生的哲理有着许多深层次的阐述,只是很少有人慧眼识珠,更有甚者看到有人阅读此书则以不屑的眼神直射过去,将此书列入封建之类,殊不知,此书的博大精深,超出常人所能理解,而了解者更是不敢夸其口能懂此书。
《易经》和《周易》有什么区别?
周易属于易经,二者没有区别。
《周易》名称由来:《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周易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
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