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君签诗第15首,关圣帝君签诗解注一百首

关圣帝君诗记拓片鉴赏

文图/李根勇在一朋友古玩店的西墙上,悬挂一幅《关圣帝君诗记》拓片,整张拓片图文并茂,松竹对视,枝蔓下画一小鹿,活灵活现,篆书、隶书、楷书分别题款,更为独具一格的是,两棵修竹,一挺拔,一弯屈向内与右侧松树交互辉映,四层竹叶丛,一丛一句诗,表现了画家十分高超的艺术水准,成为名画佳作,画坛奇芭。中间隶书:画中有诗,诗中有意,维公之标,桓立天地。在画作的左侧竖写楷书: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雕零。 在画作的右侧中部竖写时间落款: 图中记载:弘治二年十月十八日,于扬州出土重二斤四两汉寿亭侯印纽一事,并诗记之。其它信息待考。弘治二年十月十八日,于扬州出土重二斤四两,其文曰:汉寿亭候之印。在画作的右上方有一封候挂印X形封条题款。关羽,关圣帝君诗记,诗画结合,妙不可言。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关羽别曹操的挽留前题与曹操的诗。关公如今要离开曹操,护送二嫂,寻找大哥,并不感谢曹操的封赠。竹叶言诗寓节气人格,松树挺拔示长直,岁寒三友有松竹二友。 在画作中间上方有一方形题封五字:"汉寿亭候之印"。关羽(?-220)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汉族,并州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对关羽的事迹多有描写,在《演义》中关羽被描写为“五虎大将”之首。看完记得分享,懂得分享,关注作者、赞赏作者或点击左下方心形符号"喜欢",您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伸出您的金手指,请点击赞赏支持我!

泉州关帝庙签诗求解说

姻缘可以,女追男

关帝灵签六十八签。问姻缘能不能成。

你不要想了。告诉你吧,关帝求什么都可以,关帝管的也多,但是,这求子,求婚姻,关帝是不管的,因为关帝就是不近女色的。还怎么赐你婚姻。求婚姻要求观世音菩萨的

关帝庙签诗 求解 登山涉水正天寒,兄弟姻亲那得安,幸遇虎头人一唤,全家...

登山涉水正天寒兄弟姻亲那得安幸遇虎头人一唤全家遂保汝重欢【解说】登山涉水正天寒在攀登山岭、赤足过水的时刻,正是天寒地冻的寒冷冬天。比喻缘份的事正值艰辛困难的时刻。兄弟姻亲那得安家里的兄弟亲属生活上有些艰辛坎坷。引申为缘份的事有些阻碍和不如意,无法随心所欲。幸遇虎头人一唤幸好有人从中来帮忙协助,让缘份的事情进行的顺利通畅。【注】:虎头人-在此比喻贵人的意思。一唤 一 帮忙协助。全家遂保汝重欢全家大小於是平安丰衣足实,重现欢喜鼓舞的喜悦笑容。比喻缘份的事有著落,从此如意顺遂,重新展现喜悦之情,欢欣的迎接未来的人生。【综合分析】此签求缘份,意思是在说明,现在的时刻正是艰辛困难的时后,有些阻碍和不如意,无法随心所欲,必须经过一番的辛苦努力和饱受风霜之苦,幸好机缘来到遇有贵人的帮忙提携,打开缘份的路程,顺利又通畅一路无阻,从此以后可以释放苦闷的心情,重新携手连心,步向美好灿烂的人生旅程。祝福你!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白话译文

帝君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

帝君说:凡人生在世间,不分男女,都贵尽忠孝节义之事,就是对国君长上,应尽忠诚,对父母公婆,应尽孝养,对自己,应尽节操,对朋友,应尽道义,这忠孝节义之事,都能竭尽心力,切底做到,才对于做人的道理,没有惭愧,可自立于天地之间。

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

偷生是贪生,即苟且的生活下去。倘若不能尽心做到忠孝节义等事,他的身体,虽还活在世间,他的良心,早已死了,这就叫做苟且的偷生。

凡人心即神 神即心 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人心是人之本性,俗称灵魂,不生不灭,与世长存,随业受报,为鬼为神,成仙成佛,都是这个心。凡人的心就是神,神也就是心,无愧心,要对得起自心,无愧神,才对得起神明。若是欺骗自心,就是欺骗神明。

故君子三畏四知 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动一静 神明鉴察十目十手 理所必至况报应昭昭不爽毫发

故是所以,三畏,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四知,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暗室,是黑暗的房间,屋漏、见诗经大雅篇:「尚不愧于屋漏。笺注:漏、隐也。」即屋内隐蔽的处所,都是指人所不见不闻的地方。所以君子对于隐微幽独之处,常存三畏四知之心,战兢惕厉,以自谨慎防闲于独处之时,决不敢稍做亏心之事,莫说在无人见闻之暗室,可以欺瞒,但对屋内极为隐蔽之处,仍可愧作,因为人的一动一静,都有神明详细鉴察,好象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事理所在,必定这样,何况善恶的`因果报应,昭彰明显,不错一毫一发呢?这是帝君教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更要小心自己的行为,以避祸而召福。

淫为万恶首 孝为百行原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谓无利而不行若负吾教请试吾刀

这是诸恶众善的总纲。逆与负、都是违背,吾是帝君自称。帝君说:淫为万恶之首,特别是非正式夫妻关系的邪淫,自应严戒,戒淫就是大善。孝为百行众善之原,自应力行,不孝就是大恶。但有违背天理,对于自心有愧之事,就是恶事,应绝对不做,免召恶报,莫说对己有利,而反力行,必得恶报之大害。恶的反面就是善,凡有合于天理,对于自心无愧之事,就是善事,应即奉行,必召福报,莫说对己无利,而反不行,枉失福报之大利。若有违背我这个教训,胆敢作恶之人,请试一试我的大刀。此帝君苦口婆心,明示善恶分辨之法,并以刀示警,恩威并施,使皆知所敬畏,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敬天地 礼神明 奉祖先 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 信朋友 睦宗族 和乡邻敬夫妇教子孙

以下是帝君教人众善奉行的细目。首要敬天地,礼神明,因天覆地载,恩高德厚,自应敬奉;神明鉴察善恶,报应祸福,自应礼拜。为念水源木本,自应奉祀祖先。为念生我劬劳,自应孝养双亲。王法即国法,为忠君爱国,自应遵守。师尊即老师,蒙传道授业,自应尊重。兄弟情同手足,自应友爱。朋友取善辅仁,自应互信。同宗共族,视同一家,自应敦睦。同乡近邻,守望相助,自应和好。夫妇一体之亲,自应相敬如宾。子孙为传宗之人,自应教以义方。此皆为众善之首,均应切实奉行。

时行方便 广积阴功 救难济急 恤孤怜贫

要时行方便,常做有益于人的好事,广积阴功,多做不给人知道的功德。凡遇他人遭受水火刀兵,盗贼冤狱等灾难,要力为解救;看见他人有饥寒疾病,婚嫁丧葬等急需,要随力周济。抚恤幼失父母之孤儿孤女,要教养成人,及时婚嫁;怜悯生活贫穷之人家,要随时救济,使衣食无虞。

创修庙宇 印造经文 舍药施茶 戒杀放生

要创修寺院庙宇,供奉佛像神祇,和僧尼道士,广种福田;印造佛道经文,普度众生,救人慧命;要施舍药材,以救疾病之痛苦;布施茶水,以解口渴之烦恼;要戒杀猪狗牛羊,鸡鸭鱼虾等一切生物,若当被杀之时,更要收买放生,以救物命。此皆功德无量,必得福寿之善报。

造桥修路 矜寡拔困 重粟惜福 排难解纷

要建造桥梁,整修道路,以便利人物之通行。矜恤无夫之寡妇,要成就他一生的贞节。拔除他人之困苦,要给与他们的安乐。要为自己珍重米粟,不轻易抛弃以惜福。要替人家排除患难,并调解纠纷以息事。

捐资成美 垂训教人 冤仇解释 斗秤公平

要常捐助资财,以成就他人的好事。垂示训诫,以教人改恶行善。如有冤仇,急应解释,以化仇为恩。所用斗秤,要买卖公平,出入一样。

亲近有德 远避凶人 隐恶扬善 利物救民

要亲近有道德之善人,以求近善即善,要远避作恶事之凶人,以免近恶即恶。要隐蔽恶人之恶,使改恶迁善,要宣扬善人之善,使益进于善。做事要利益普及人物,以积福修福;为官要救护一切人民,使民安国泰。

回心向道 改过自新 满腔仁慈恶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 人虽不见 神已早闻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减祸患不侵人物咸宁吉星照临

只要你能回心转意,趋向正道,改悔以前的过恶,自己重新做人,使满腔都是仁心慈善,恶念一点也不存在,对于前说一切善事,都有信心,竭力奉行。人虽没有看见,神明早已见闻,即为加福加寿,添子添孙,灾难全消,疾病减少,一切祸患,皆不相侵,人物都得安宁,吉星常自照临。这是帝君教人改恶行善,就能得到这样的福报。望共遵行!

若存恶心 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坏人名节

以下是帝君教人诸恶莫作的细目。倘若常存恶心,不做善事,万恶淫为首,奸淫或私通淫欲他人之妻女,破坏他人之婚姻,毁坏他人之名誉和节操,这是诸恶之首,必生遭恶报,死堕地狱,永受极苦,望共严戒!

妒人技能 谋人财产唆人争讼损人利己肥家润身

若妒忌别人之技能,谋占别人之财产,唆使别人斗争诉讼,从中渔利,以损害别人,图利自己,肥、是丰富的利益,而丰富其家,润泽其身。

恨天怨地 骂雨呵风 谤圣毁贤 灭像欺神

祸福风雨,皆天神地祇的职掌,或灾祸偶降,或风雨失时,皆由人之恶业所召,不自忏悔,改恶行善,祷告天地神祇,以求祸灭福臻,风调雨顺,竟敢恨天怨地,骂雨呵风,呵是大声怒骂,徒增逆天之罪。或诋毁先圣,诋毁先贤,或毁灭神像,欺侮神祇。此皆罪大恶极,必遭恶报。

宰杀牛犬 秽溺字纸 恃势辱善倚富压贫离人骨肉间人兄弟

牛为耕田,犬为守夜,都有功于人,自应戒杀。或为卖钱,或贪口腹,若宰杀牛犬等动物,必堕地狱等恶道,以偿互杀互食之恶报。文字有功于人甚大,字纸虽已作废,自应敬惜,若用以拭抹污秽便溺,亵渎之罪甚大。或恃权势,侮辱善良,或倚富豪,压迫贫困。父子亲如骨肉,兄弟情同手足,若被挑拨离间,使人父子不和,兄弟相争,灭尽天伦。

不信正道 奸盗邪淫 好尚奢诈不重勤俭轻弃五谷不报有恩 瞒心昧己大斗小秤

「奸盗」是奸宄盗贼,「奸宄」是盗贼的通称,盗贼从内起的叫奸,从外起的叫宄。「邪淫」指非正式夫妻的奸淫,淫恶最大,蒙再提示。甚至不相信正当之道理或途径,或为奸宄盗贼,抢夺财务,或纵欲邪淫,害人害己。或好尚奢侈狡诈,不注意勤劳节俭。或轻易抛弃五谷,暴殄天物。或不报答有恩之人,忘恩负义。或瞒心昧己,背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丧天害理的恶事。或私用大斗小秤,多入少出,重入轻出,贪取暴利。此皆大恶。

假立邪教 引诱愚人 诡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横言曲语 白日咒诅背地谋害

邪教、是不正当的宗教。诡即欺诈。甚至假借外道,倡立邪教,为引诱愚蠢之人,信奉邪教,竟敢欺诈的诡说:信他的教,可以超升天堂,藉以聚敛财物,私行奸淫。既已明被隐瞒,而又暗行欺骗。对不信他邪教之人,或蛮横大言,或委曲细语,或白日咒诅,请求鬼神加祸于人,或背地谋害,暗中设计害人。使尽利诱威胁,不达到使人信奉的目的不止。

不存天理 不顺人心 不信报应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事

他们作事既不存天理,出言又不顺人心,不相信因果报应,竟敢引诱愚人,皆共作恶,不修行半点小善,惟广行许多恶事。此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虽能诡骗人民,难逃神明监察,必遭恶报,还能升天吗?

官词口舌 水火盗贼 恶毒瘟疫生败产蠢杀身亡家男盗女淫 近报在身远报子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

所作恶事,既有大小不同,所得恶报,自有分别。或遭官词诉讼,口舌是非等横祸,或遭水火盗贼等灾难,恶毒瘟疫等疾病,或生败家之子,或产愚蠢之孙,或身遭杀戮,家即灭亡,或男为盗匪,女为淫娼,近报就在身,远报就在子孙。这是现报,后报必堕饿鬼、地狱等三恶道。都有神明鉴察,依照所造恶业,令随业受报,一点也不紊乱。这是帝君明示:如作以上诸恶,或受骗盲从,必遭到这样的恶报,望共切戒。

善恶两途 祸福攸分 行善福报作恶祸临我作斯语愿人奉行 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吾言斩首分形

这是帝君大慈大悲,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总结。我吾、都是帝君自称,攸即所,侮是轻视,即侮慢。帝君说:善恶两途,祸福所分,善恶是因,祸福是果,行善的、即得到福寿的善报,作恶的、即得到灾祸的降临。我说的这些话,普愿天下之人,皆能信受奉行,话虽浅近,大有益于人的身心。倘有戏弄或轻视我说的这本觉世真经,不肯持诵奉行的人,即斩掉他的头,分裂他的身,杀一警百,使皆敬畏奉行,转祸为福。

有能持诵 消凶聚庆 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 凡有所祈如意而获万祸雪消千祥云集

只有能够虔诚持诵这觉世真经,信受奉行的人,即得消灭凶灾,聚集吉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求必成,此外凡有所祈求之事,皆能如愿以偿。万般灾祸,皆象雪一样的消灭,千种吉祥,皆象云一样的聚集。倘有能印送这觉世真经,普劝奉行之人,更能有求必应。

诸如此福 惟善可致 吾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行毋怠厥志

帝君说:许多这样的福报,只有行善可以招致,我本公明正直,毫无私心,只保佑善人,亲赐福寿,愿皆众善奉行,不要怠惰你们行善的志愿,是为至要!帝君只明示善恶的现报,使皆自作自受,或眼见耳闻,知所喜惧,不敢作恶召祸,惟喜行善召福。

关帝庙九十八签

关圣帝君百签诗释解第九十八签 薛仁贵投军【癸辛 中平】经营百出费精神 南北奔驰运未新玉兔交时当得意 恰如枯木再逢春【典故】唐。薛礼。字仁贵。龙门人。应募投军征辽。白衣陷阵立奇功。太宗曰。朕不喜得远东。喜得将军。累官左武卫将军。封河南县。男当拒突厥於天山。发三箭射杀三人。突厥惧。遁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圣意】名利有。晚方成。讼与病。久方平。孕生子。行阻程。遇卯运。事皆亨。【东坡解】营谋难力。况逢时否。奔北趋南。百事未遂。 卯年月日。方可营计。转瘁为荣。节节生意。【碧仙注】买卖弗精神。求谋时运平。 卯年月日至。方得称心情。【解曰】此签。先凶後吉。凡事逢春则吉。遇卯年月日。百事渐进。若贪求。徒劳心力。求名晚成。讼可解。婚宜审。孕要保。行人阻。谋望皆要平心和气。方免是非也。【释义】言百事营求。不但劳力。抑且费财。奔走南北。终是无益。却宜安坐。方可无悔。待卯年月日。方得名利成就。如枯木逢春。发生畅茂。凡事在春大亨。他季不吉也。【占验】一生自南庠改北盐。屡试不第。占此。自谓卯科当中。亦不验。後值酉年始领乡蔴。乃悟两座师一房。俱是卯年所生。所谓玉兔交也。又一人有儿子。(清)光绪庚寅。春月患痘颇验。事完後再到庙。请示疹期。以便预防。占此。果於辛卯年二月出疹。是玉兔交时。当得与再逢春。数字之应也。【解说】经营百事,费了许多精神,南北奔走,但是时运未到,总是徒劳。待到卯年月日(玉兔交时)方得名成利就,到那时就好譬枯木逢春,繁荣茂盛了。占得此签,先凶後吉,凡事逢春则吉,遇卯年月日,百事渐亨,方可营针。若贪求,徒劳心力,求名晚成,讼可解,婚宜审。行人有阻,谋望皆要平心和气,方免是非。南部林某,经商失败,非常潦倒。求占於我,占得此签。我说:「目前困厄,犹如隆冬,春天一到,必转好运。」越两年春,忽得南洋友人资助,乃得重振旗鼓,东山再起。该年乃卯年,正应了第三句,而时逢春天,正应了第四句。【释字词】庠─周朝的乡校名,後人通称学校为「庠序」。古代县学称为「邑庠」。府学称为「邵庠」。 北盐─古代官名。 乡蔴─官家粮食,相传周代制度以一万二千五百户的区域为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