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挂签,新年挂签怎么做
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叫什么
叫做挂签。春节过年时贴挂在门上的那一排五彩剪纸状东西叫叫做“挂签”。挂签是将五彩纸剪成各种花纹和穗子而成,形似“流苏”。过年时,家家将五张挂签并贴在门上或窗户上,意在免祸得福。现已成为农村春节的装饰物。
扬州地区门梁上过年贴的东西叫什么?
这是挂钱:为北方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汉族传统剪纸艺术。其叫法有“挂签”、“挂千”、“吊钱”、“门笺”、“门吊子”,为汉族民间刻(剪)纸艺术品中的一种。由于图案清晰绚丽,花纹细腻精美,又因图案多为古钱状,故古人才将其称“挂钱”。
挂钱,其形状如小幡,是一种装饰性的汉族传统刻纸艺术。新春佳节,北方城镇乡村的人家都喜欢并且都很自然地在自家的门楣上贴上一排色彩缤纷的“挂钱”,作为新年点缀,借以邀引财源。挂钱在乡间最是盛行,除门檐、房檐下,也有把它贴在财神洞、仓库、鸡舍、 猪舍和井台上的。
挂钱上刻镂着吉祥的图案和文字,上沿贴牢,下面大部悬空,可随风飘动。挂钱和春联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辞旧迎新的节日景象。
挂钱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贴挂钱,为北方地区汉族民间春节的一大习俗。新春佳节,挂钱与对联搭配着贴,一是表示一种祝福,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二是象征着富有,即有钱的意思。
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叫什么
春联满族人再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挂上什么饰物表示庆祝新年?
应该是五颜六色的旗满族年三十,要张贴对联、窗花、挂笺(过去按旗属分别贴红、黄、蓝、白色)、福字、贴门神(系吸收汉族风俗),戴荷包(过去王宫要行赏赐王公大臣“岁岁平安”荷包,民间也有互相赠予的)。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天黑点灯,彻夜不熄。 年三十包饺子,讲究有褶子,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忌日子过“秃”了。码放饺子忌摆成圈,怕新日子走了死门子。子时煮饺子,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这天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除夕要祭祖、祭天接神。接神在大门口放一横木以阻鬼魅进来。 除夕子夜风俗要吃饺子,饺子里面暗放铜钱,吃到者则“终岁大吉”。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大年初一,各家均早起,穿戴新衣,相互恭贺新春,谓之“拜年”。 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节日气氛更加浓郁。春节对于满族和汉族来说是一个共同的节日,满族人也将春节称为“过年”。生活在兰州地区的满族大约有3万多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 “腊八粥”和“领牲”:满族人亦过昔八节(农历腊月初八)。相传,早年有卜满族族长,以势欺人,常年挨家挨户仑流要吃要喝,满族百姓敢怒不敢言。昔月初八这天,一个叫乌津拉的农民想出了个好注意,用糯米、红糖和几十种干果煮成一种粥,请族长去吃,族长一看就生气了:“这是什么东西啊,黏糊糊的!”乌津拉便告诉族长这叫“腊八粥”,族长听了这个很不顺耳的粥名后,气乎乎地走了,此后也不再挨家要吃要喝了。满族后人为纪念乌津拉,每年腊月初八这天都要煮“腊八粥”喝。过去,满族人腊八节不但自制“腊八粥”,而且要互送“腊八粥”,以加强亲戚和邻里间的团结。 腊月十五后,满族人要任选一天杀年猪,祭祀祖先、恩公和本支祖宗。年猪不得有白毛,猪捆好后抬到祖宗供位前,杀前将酒浇进猪耳朵,如果耳朵动为“领牲”了,如不动,需祷告,直到动了方可杀死。杀死后,先要将猪剁成八块,摆在祖先牌位前,烧达子香,全家磕头。礼毕,才可以吃肉。吃第一顿肉时,全家人要围着锅坐,不用桌子。 祭祖先与吃年饭:腊月二十九,满族人家家都要贴窗花、挂笺、对联和大“福”字。过去满族人在贴挂笺上很有讲究,本家是什么色旗人就贴什么色挂什么笺,祖先原是从长白山几道沟里来的就在祖宗板顶上贴几张挂笺。腊月三十这天,家家都要竖起一根五六米高的“索罗杆子”(也称神杆),杆顶上挂方形的锡升,升里盛着猪的五脏供乌鸦、喜鹊去吃。相传此杆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挖人参时用的索拨棍。又传当年明将李成梁害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蒙李夫人相救,骑马逃跑,途中马失前蹄摔到崖下,一群乌鸦、喜鹊落在他身上将他护住,追兵以为他已经摔死,便掉头走了。努尔哈赤脱险逃入山中,以挖参所得置办兵器、粮草,起兵统一了东北。后人为纪念乌鸦、喜鹊的救祖之恩,在春节竖起“索罗杆”。 除夕,满族人都要祭祖。祭祖首先要在家中正厅祖宗板前供自制米酒13盏,自制奶油点心13碟,板上贴新挂签(满文)。在院内东南角“索罗杆”前,也供着同室内相同的供品。接着,由家中长辈主祭,带领全家叩拜。之后向祖先敬奉供品,包括供饭、供菜、供酒和干鲜果品、点心等。 祭祖完毕后,全家人要到最高辈分家长屋内行拜年礼。礼毕,全家老幼循序列坐,吃年饭。一般来说,除夕这天满族人都要吃饺子。摆放的饺子要横竖成行,意味来年财路顺气。煮饺子时,锅底需烧“杏条”柴,因“杏”与“兴”谐音。当饺子从沸腾的锅里起来时,煮饺子的人吆喝道:“小日子起来了,小日子起来了!”全家人必须随喊:“起来了!起来了!”吃完了饺子后,一些人甚至会让家中小孩在屋内高处跳上几跳,预示自家的小日子蹦了个高。有一些人还在饺子里包上铜钱或其他一些东西,来测一年的运气,以此增加节日的气氛。 灯节与“笊篱姑姑”:满族人过年,从除夕到正月十五,点燃“索罗杆”上和屋檐下的灯笼后,便彻夜不息,以示红灯高照。若灯熄了,则意味着不吉利。有的人家甚至将灯点到二月初二。满族人的灯节也就是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挂各式各样的彩灯,办灯会。在农村,这天晚上有的人家还要“验月份”:用荞麦面制成12盏小灯碗,碗边标上月份,在每个碗中放一粒黄豆,然后放在锅里蒸,碗中的豆粒胀大就意味着那个月份涝,豆粒小则预示着旱,不大不小的为风调雨顺。 灯节也是满族年轻妇女的节日。这天“格格”(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来玩“笊篱姑姑”。她们在笊篱上糊上粉莲纸,画成漂亮的大美人,再把筷子和笊篱绑成“十”字,竖的(笊篱把)做身子,横的(筷子)做双手,然后,给“笊篱姑姑”穿上漂亮的彩色纸做的衣服,让“笊篱姑姑”在桌子上欢快地跳舞。之后围观者还可向“笊篱姑姑”“问卜”,什么都行,肯满族 满族忌讳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满族家中做客,不能随便坐西炕.蒙古族 蒙古族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蟹、鱼、海味等。 蒙古人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蒙古族人还忌讳别人用烟袋、刀剪、筷子等指头部。 定时“笊篱姑姑”点点头,否定时“笊篱姑姑”摇摇头。很多人过年要贴挂签,这个挂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在贴对联的同时,还要在门上、窗上贴“挂签”就是用五彩纸剪成的各种图案。把5张“挂签”并贴在一起,说是能保佑家庭吉祥如意,免遭灾祸贫穷。
那么“挂签”是怎么来的呢?
据传说,古时候姜子牙封神,把天上、地下的神全都封齐了,诸神皆大欢喜,纷纷前来道谢。就在这时,一个人闯了进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数道开了:“这该死的老头子,吃里扒外忘了夫妻情分,你把别人都封了神,就不封我,你这是安的哈良心?”姜子牙定晴一看,嘿!是自己的老婆,急忙说:“你来晚了,诸位都已经封完了。再说你这么大年纪,回家歇着吧!”“不行,你不封我神位我就和你拼了!”老太婆边哭边闹,一边说一边就去抓扯姜子牙。众神劝也劝不开,就对姜子牙说情:“老太公,您随便封她一个神就行了,这样闹下去成何体统!”姜子牙没法,只好琢磨着给她封神,可是封存什么呢?
突然他的目光落到了红光满面的财神赵公元帅脸上。他再看一眼黄皮拉瘦的老太婆,突然有了主意。他对老太婆命令道:“你去当穷神吧。”老太婆听说让她当穷神,说什么也不干。姜子牙说:“这是最后一个神位,你不干给别人。”老太婆没法只好同意了。这时,姜子牙猛然想起自己老婆平日奸懒馋滑。她要到了谁家,谁家非得穷得叮当响不可。想到这,姜子牙急忙追出去,大声喊道:“穷神,你要见纸破就回呀! ”
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就用五彩缤纸剪成各种花纹的“挂签”贴在门上,预防穷神到来。穷神见了这样有眼的破纸果然就不进了。久而久之,人们就形成了习俗沿袭下来了。不过人们现在贴挂签,是为了点缀房舍而已。
春联怎么贴
春条贴在门上,一定要斜着贴,不能直着贴,斜的方向要尽量冲着屋里,预示着把喜气与春天迎进门。
“春条”多为四个字,也称“四字吉联”。如室内贴“抬头见喜”,门对面贴“出门见喜”,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车上贴“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等。都是寓意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其他春季用品的贴法:
1、挂签儿
民间流传的一种“挂签儿”“挂钱儿”,就是过年时经常在门框上贴的一种下面带穗儿的剪纸。民俗说贴它可以“拒穷”。 挂钱儿下端都剪成流苏状,贴的时候不是只贴一张,而是一张紧挨一张地贴得与门楣同宽。而且,只贴住上边的小部分,大半部分空悬着,飘动起来充满活力。
挂签也叫“门笺”,过去是满族人在节日里挂于屋内门窗、房梁上的吉祥贴,体现的是剪纸手艺,镂刻设计的吉祥图案福、寿、瑞等文字,最初为祭祀时贴挂于神龛上,后来才流传到民间。近年来北京市区贴挂钱的不多了,郊区尤其是满族居住区还比较流行。
2、斗方儿
“斗方儿”就是四个字的组合成一个怪字,常见的有“招财进宝”、“日进斗金”、“黄金万两”等等。
大个(一尺见方)的“福”字也是斗方,贴墙上须坐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单扇大门中间贴的“福”字必须是“正福”,有“迎福”、“纳福”、“福入家门”之意。因为大门是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福”字应端正大方,不能贴歪了,更不能倒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