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起源是什么,易经的起源演变和要义
什么事周易?它的由来是?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易经》的起源
最近对玄学很感兴趣,无意间微信读书推了《张其成讲易经》这本书,这算不算吸引力法则,于是一拍即合,先看懂最本源的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先来说说《易经》的文化地位,书中用三个唯一来概括。 《易经》是人类轴心时代唯一由符号和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书。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500年左右,当时正值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最牛的思想和几乎都是在那个时代诞生的。释加牟尼、孔子、老子、毕达哥拉斯几乎同时登场,之后墨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再然后孟子、庄子、亚里士多德。这一时期,世界的四大文化的经典出了其三,印度文化的《吠陀经》,西方文化的《圣经》,中国乃至亚洲文化的《易经》。最后一个是伊斯兰文化的《古兰经》 《易经》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儒、道、佛都共同信奉的书。《易经》在儒家被称为五经之首,《易》、《诗》、《书》、《礼》、《春秋》。道家信奉的三玄《道德经》、《庄子》、《易经》。明代大师王阳明也在易学里玩出了心学的思想。《易经》里也有讲因果报应,所以佛教也信奉《易经》。 《易经》是中国科学史上唯一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都产生重要影响的书。 接着来说说《易经》的作者。 传说三皇的伏羲创造了八卦,神农氏作《连山易》,轩辕黄帝作《归藏易》,最后是周文王作《周易》,所以也称“三易”。但前两部已经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是《周易》,那《周易》是如何诞生的呢? 看过《封神演义》的都知道,商纣王暴虐无道,姬昌是商朝末年一个叫周的诸侯国的首领,也叫西伯侯,因为实行仁政被商纣王嫉妒,就为一些小事被囚禁在了一个高台之上。关进去的时候82岁,到89岁才放出来。 西伯侯百无聊赖,就天天观天象地理,用草棍排列图案,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西伯侯推演出六十四后,惊叹它卦蕴含着宇宙万事万物的大规律,便记录了下来。《周易》一部分是经文,叫卦爻辞,一部分是传文,解释经文,其中一部分文字也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写的,成书西周初期,距今有3000年了。 在西伯侯演绎这六十四卦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商纣王得知姬昌在推演,想试探他测的准不准,就派人把他的大儿子伯邑考杀了做成肉汤送过去,西伯侯知道那是他的儿子,但为了保住性命,还是忍痛吃了下去。商纣王一看西伯侯这都算不出来,就放松了警惕,把他给放了,最后商朝覆灭。 除了《易经》本作,孔子也曾经为《易经》著书。有一个成语叫韦编三绝,讲的就是孔子喜欢读《易经》。有一天孔老夫子突然看懂了,感慨着说:“原来《易经》不是讲算命的,而是讲天命的。”这一年孔子五十岁,于是有五十而知天命的说法。孔子对《易经》进行了注解,便有了《易传》一书。 至此,《易经》这本书经过三皇的创作,又经由周文王推演了经文,孔子作传文,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经典悠久的著作之一。
经典常谈周易的起源
经典常谈周易的起源如下:1、八卦是,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的。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讲八卦的便是《周易》。八卦到底太简单了,后来便将这些卦重起来,两卦重作一个,按照算学里错列与组合的必然,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里的卦数。2、《周易》里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六爻的次序,是由下向上数的。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筮记录,但和甲骨卜辞的性质不一样。3、从卦、爻辞里的历史故事和风俗制度看,我们知道这些是西周初叶的记录,记录里好些是不联贯的,大概是几次筮辞并列在一起的缘故。那时卜筮官将这些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4、《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有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论语》里虽有“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的话,但另一个本子作“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所以这句话是很可疑的。《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它究竟源起何处?
最初的《易经》发源是于上古时期的河图、洛书,伏义八卦的符号文字,之后产生了《连山》《归藏》但是这两个早已消亡。再之后由西伯侯主编了《周易》。听说到后来孔子与其说徒弟作掌握卦卦辞即《十翼》。从《易经》的形成迄今巳有数千年历史文化。《易经》的由来是中国古代人“仰观天象,俯察自然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由伏羲氏画“八卦”,“八卦重合成六十四卦”所建立的,即《易经》来自中国古人在生产制造、社会实践中,对生产制造、日常生活各种各样自然环境的观查、思索和抽象化、提炼出。顾颉刚老先生有一篇文章,《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引入了王国维对古代史的科学研究,考述了《周易》佛经中王亥丧牛于易,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及其康侯用锡马蕃庶的小故事。然后就推断出《周易》卦爻辞的经典著作时代理应在西汉初叶。这类观点,之后虽有些人提出疑问,说《周易》里边有更晚的小故事,可是并不能准确的直接证据。因此大家一直以来认为是正确的。佛经中也有殷至周初个人事迹的记述,有一些事是不可以被后代尽己的。甚至于难破的。如《旅》卦上九说,鸟焚其巢,旅者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旅者指殷的祖先王亥。《山海经》上说,王亥两手执鸟,方食其头。而甲骨文中的王亥常写出从鸟字,但是王亥究竟和鸟什么关系呢?后代也弄不清楚。还有一个事例,《归妹》六五上说,帝乙归妹,其君之袂比不上其娣之袂良。这是什么意思呢?后代也弄不清楚。简言之,一画开天,便是用字的笔画来形象新天地。画出的图型就叫艮卦。如坤卦,用三个长横来代表天,君主,爸爸等品牌形象,喻意刚劲。前两卦为新天地,意为有新天地,才生万物。这也是古代人对大自然的了解。八卦中的每一艮卦都象征着不一样的物体或状况。如下图:这也是各代专家学者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顾颉刚老先生、李学勤老先生这些很多大家都读过专题讲座阐述。不揣冒昧,随口说说,请裘家指责。所说易便是转变的含意。现在我们中文里有时还使用这一含意,比如房子移主,这儿的易便是转变的含意。谁能讲一下周易起源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衰时兴,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专论阴阳八卦。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书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周易》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周易》内容累积甚多之人生经验,以数理逻辑、汇萃万物,其哲理可应用一切人事时地物上之措施,故上能探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可指导人生之行藏,而成为一部人生重要处世与行事之宝典。故人称“书中之王、群经之首”,是一部天下人间的大经大法。..一、《易经》的闻世..早在远古时代,燧(sui)人氏仰观斗枢,以定天极四方之位。先人(伏羲)则之以画先天八卦,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而作后天八卦。卦的起源为河图、洛书。八卦图告诉人们关于宇宙自然中的理、象、数。以后对《易经》的研究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二、《易经》的历史延续..《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到了近古时代,即殷商末年,经过周文王的整理和注述,取名《周易》一书,便成为流传后人的一部经典。“易”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等儒家学派的研究和传述,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作为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根据《周礼》的记载,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经”经文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六十四卦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重叠济变而来。每个卦画都有六行,爻分阴阳,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卦象)。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爻辞是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孔子曰“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所谓太极者,乃天地万物之始也,两仪者,就是阴阳二气”,孔子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者,就是阴之变动,由四象而生出八卦,八卦每一卦有六爻,八八六十四卦变出三八四爻,因此,天地万物由此生矣。”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三、《易经》的深远哲理..《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它承认事物存在的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文言》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系辞》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必读之篇。《系辞》是易传十篇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是我国古中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文中看不到的思想。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说卦》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分本象与广象,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杂卦》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排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与序卦研究的角度不同。《序卦》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实际上,“传”的作者主要是借解说经文来发挥自己的思想观点。..易经六十四卦, 以自古流传的“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来简述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周易是哪个朝代谁写的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