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灾星是什么东西啊,太岁是凶星
实践报告题目是 :“感受科技魅力,引领社会发展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
什么是太岁?中国人一般都知道“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太岁”是何物。“太岁”到底是什么东西?据专家介绍,太岁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研究发现,“太岁”生命力极强,具备自身修复能力,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就在相应的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具有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位高权重,古人对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触怒了它而于己不利。为避免得罪“太岁”神,在冲犯“太岁”之年必须在新年开春期间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逢凶化吉。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国后,令山东方士徐福到蓬莱三山寻求的长生不老仙药就是“太岁”。专家说法: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一种活的生物体董兆麟,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工程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多年来一直在对太岁进行跟踪研究。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就他看到的照片以及媒体此前的报道,张永平家的这个不明“怪物”极有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太岁。董教授说:“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可以初步肯定的是,太岁的主要成分是大型粘菌复合体。”董兆麟教授认为,从他们目前掌握的研究结果看,太岁在三个方面有重大开发价值:由于其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性物质,在食品添加剂、无公害食品开发、食品防腐剂领域有重大开发价值;太岁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极强,体内含有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因此在保健品方面也有开发价值;太岁通过吸收有机质和腐殖质可以自身复制,在医药方面尤其是消化系统方面有重大科研价值。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陕西周至县这个太岁的发现,当年在国内外曾经引起极大的轰动。专家将其命名为“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认为它既有原生生物的特点,也有真菌的特点,是活的生物体,世界罕见。该“粘菌复合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杨教授认为,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和真菌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杨兴中的结论是,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确有其物的太岁多是发现在南方潮湿的地方,像朝阳北票这样干燥的北方会是太岁的乐土吗?北票东官营乡出土太岁的所有者叫赵吉全,这块太岁重约5公斤,表面直径20厘米,高13厘米。三年时间它长了2.5公斤。这太岁没头没身、表面凹凸不平,黄褐色。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天体,它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木星每12年绕太阳一周,每年都有一个不同位置,地下就有一个太岁出现。 古代文献里说太岁是众神之首,它统率众神,盖房子、修院墙或者宫殿发现了太岁可千万不能动。那么赵吉全一家是怎么发现太岁的呢?那是2003年1月的一天,赵吉全的爱人李秀文在家做饭,发现柴火不够,就到院墙外去取,在一堆松树枝子里发现这个怪物,当时还以为是河套的黄石头呢。赵吉全一开始并没在意,就把这个怪物放在自家院墙上,偶尔浇点水,后来发现它还能长,这才重视起来。后来有个邻居就说这个玩意它不是死的,是活的。辽宁省微生物研究院的周主任鉴定———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太岁。可赵吉全夫妇疑惑的是,不是说太岁会有红色的血丝冒出吗?他们找来民间研究者阎海清,鉴定结果这块黄石头就是太岁。有太岁的日子里,赵吉全一家非但没遭灾,相反个个神清气爽。此外还有许多奇怪的现象发生。这太岁在水里泡着,三伏天泡一个月也不变质。用它泡的水喝下有点中药味,一位老人喝了泡过太岁的水哮喘病有所缓解。那么这太岁水是否真的具有神奇功效?还是一种巧合呢?朝阳市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太岁在哪?在李广辉家里。它重达20公斤,高13厘米,围长1.35米,还有海带样的裙边,最令人惊奇的是大太岁里还有小太岁,这在全国都极为罕见。他说:“这东西也奇怪,道上下大雨捡一个,走道一滑也出来一个。前后不到四年捡了3个了。”这块太岁一直被认为是废旧的橡胶坨,而被丢弃在废品里。2002年的一天,李广辉值夜班回家,在楼下发现了它。当时他把自行车放在雨棚下面,发现一个圆东西,用手摸一摸很柔软。在农村,每年正月初一都迎财神,防止太岁进入,似乎说太岁就是一种灾星。李广辉的妻子尝过太岁,说太岁有牛板筋的口感。阎海清在接触李广辉家的太岁的几天里头痛迷糊,难道仅仅是某种心理作用,也或者是太岁真的拥有某种神秘力量?太岁有微弱呼吸代谢辽宁大学一直从事微生物研究的刘宏生博士说,太岁初步定为属于粘菌类。也有人说太岁是动物植物的一个祖先。从太岁作为粘菌的特性来看,是不具有辐射能力的。阎海清的头痛症状应该是他潜在的心理暗示造成的。此外,太岁可以通过“吃”细菌的方式来维持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有太岁的人家在容易患流感的冬天没人生病的原因。太岁有些微弱的呼吸代谢。并非所有太岁都有药用价值,在食用太岁前一定先鉴别。太岁不是不可以动土,是完全可以动土的,它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现象。 为什么太岁不像同族蘑菇一样随处可见呢?事实上,因为太岁只限于在土壤中的某定区域繁殖,随风或被动物带走的几率很少,因此会被长埋于地下。只有当房屋动土,太岁才会显露出来。2005年4月,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巴都根营房村村民李兵拾到一个淡黄色、貌似蘑菇、手感如牛筋、重4.2公斤的肉状物体。他把它放进铁桶中养了起来,目前,这个大家伙已接近7公斤的重量。村民们怀疑此物可能是民间所说的“太岁”。据专家解释,民间俗称的“太岁”就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又称“肉灵芝”。它生存于土壤或水中,是自然界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
“犯太岁”是什么意思?“犯太岁”是怎么来的?
有一句老话: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讲的是到了自己的生肖本命年的时候,会遇到所谓的“岁冲”,也可以说是“犯太岁”,加上另外另个生肖会有“岁破”。也就是说每年会有3个生肖属相受到“太岁星”的冲克,必须要要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前到庙里“安奉太岁”,祈求太岁星君保佑,以免灾祸降临。 “太岁”的由来 民间传说“太岁”为凶星,起源自木星(又名岁星),又有称主四季寒暑或十二时辰之神为“太岁”的说法。 中国古代相信“天人感应”,透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认为星体的光晕亮度改变、日月蚀,以及星体的排列方式与运行方向都是事情发生的征兆,对应到人世间的吉凶祸福,逐渐衍生为对星辰的信仰,并加以神格化,岁星亦在其中。 然而,太岁起源的确切时间点已经难以考据,但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略知一二。《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东汉经学家郑玄注称:“《王居明堂位礼》曰:‘出五里迎岁’,盖殷礼也”。虽然无法确定东汉学者所言是否正确,但保守估计太岁信仰大概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 根据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利簋”上铭文记曰:“珷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又商”。“珷”指西周武王,于伐商牧野之战的甲子日这天,因岁星当位而战胜告捷,后世的《国语》、《荀子》、《史记》等典籍都有记载“避岁”一事(攻打岁当之国必败),对于先秦两汉的军事决策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不过此时仍然将太岁和岁星混为一谈,到了战国时代晚期才逐渐将太岁取代岁星,从“避岁星”变成“避太岁”;至汉武帝时太岁才从岁星的观念中分化出来取得独立。 简单来说,岁星就是主祸福吉凶的星辰。 从星辰、小说人物到掌握吉凶的神灵 除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星辰,其实“太岁”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以宋代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为基础,所发展出的章回小说、又被誉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书中记述阮氏三雄的老大阮小二,除了后来出任梁山泊东南水寨水军头领、在天罡星中座次为第27的“天剑星”,其江湖浑号“立地太岁”,代表此人凶悍无比,平常人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惹不起,如同地面上的“太岁星”。 再如成书于明代的神魔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书中记载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奉太上老君与原始天尊敕令前往封神台策封众神,其中商纣王之长子、商朝太子殷郊被封为“值年岁君太岁之神”;降周阵亡的原商朝上大夫杨任被封为“甲子太岁之神”,所属部下又有10位“值日众星”,如增福神韩毒龙、损福神薛恶虎,任务除了“循周天星宿度数”,亦有“察人间过往愆由”,意即考察人世间的过失与罪过,掌管吉凶祸福,这也代表了明代民间已将“太岁”视为神界对人界的监察神,并与运势相挂勾。然而,《封神演义》中记载的“太岁部神”总计只有12位,与后来依“六十甲子”衍生出的60位值年“太岁星君”,总数上仍有差距。 历史上的“安太岁”习俗 中国传统以农立国,向来相当注重春耕时节以求秋季丰收,若农产歉收,将有可能影响政权的稳固,所以如明清时期帝王每年仲春亥日便会至先农坛祭祀并亲耕(又称藉田),表示皇家对农业的重视。清代时更将春耕礼时用的土牛、祭祀对象芒神(春神)和太岁等三者吉神合而为一,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先农坛中就设有太岁殿,代表太岁与春天祭祀农神的直接关系。此外,北京白云观更奉祀有“六十元辰神”。随着中国结束帝制,帝王立春祭土牛、太岁等吉神的仪式成为历史,当太岁信仰再次复兴时,却将太岁视为凶神、认为不可冲犯太岁。 事实上,在清代之前并无“安太岁”的说法或仪式,研究者认为,在意义上与“安太岁”最相近的,乃是北京地区独特的“顺星”习俗(又称祭星或祭顺星),于农历正月初八至白云观祭祀岁星,向本命星祈求未来一整年的庇佑。 追本溯源,相传金章宗为了替重病的母亲瑞圣皇太后祈福,于皇太后的本命年、本命日的正月初八、丁卯日祭祀本命元辰神,后来皇太后康复,金章宗便敕建“十方天长观”(白云观前身),主祀丁卯年元辰神,陪祀其余59尊元辰神。到了清初重建白云观时,不再奉祀六十元辰神,取而代之的是六十太岁神,遂成为定制。 无论“太岁”或吉或凶,总的来说,于农历正月期间祈求新的一年得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个人平安健康顺心,不要过度,理解“安太岁”实为老百姓趋吉避凶的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
躲星和太岁是一回事吗
还有1个半月的时间,我们便要迎来我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每每这个时候大家为了讨个吉利都有各种讲究,像躲星和太岁就是我们常会聊到的,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看看躲星和太岁是一回事吗。凶星和克太岁是什么意思?
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星相学中五个灾星 和 两个吉星 分别是指哪些呀?
凶星指火星和土星,现代占星学三王星也算凶星,所以一共五颗金星和木星是吉星
太岁是什么东西 太岁是怎么形成的
太岁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相传它有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称之为“肉灵芝”,并将它奉为“本经上品”,关于太岁的说法有很多,且至今为止都是没有研究透彻。根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木星的运动速度相同但是方向相反,而太岁到了某个地方,在相应的某个地方就会有一个肉状块的东西,也就是“太岁”,而在这个地方动土,就会惊扰到太岁,从而招致霉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