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化解大过,易经改命的因果

图解易经的智慧—经部的目录

图解经典70:图解易经的智慧(上)经部-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易经》中“卦”的智慧《易经》中“爻”的智慧人类智慧的源泉——《易经》易学人物继承表宇宙在手 万法由心编者序:人生智慧的宝藏本书内容导航第一章 读易必备的基础《易经》的起源、影响及基础第1节 易学源流浅说:集上古文明之大成第2节 天干与地支:古历法的符号系统第3节 河图与洛书:宇宙魔方第4节 无极与太极:世界万物之源第5节 两仪:处处有阴阳第6节 四象与五行:天地四季与五种物质第7节 八经卦:世界最初形成的八大元素第8节 六十四卦:易学最深奥的部分第9节 八卦纳甲与纳支:卦爻配干支第10节 六十四卦与二十四节气:象征节气与卦爻第11节 六十甲子:奇异的纪时方法第12节 关于卦爻的一些术语:承、乘、比、应,错、综、复、杂第13节 《易经》中的象:八经卦的物象第14节 《易经》中的数:精细而完备的数字系统第15节 《易经》中的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第16节 《易经》中的占:奇妙的占断术第二章 《周易·上经》的智慧 天地万物运行的哲理第1节 卦一 乾 潜龙在渊的智慧第2节 卦二 坤 厚德载物的智慧第3节 卦三 屯 建功立业的智慧第4节 卦四 蒙 教育启蒙的智慧第5节 卦五 需 持之以恒的智慧第6节 卦六 讼 解决争端的智慧第7节 卦七 师 带兵打仗的智慧第8节 卦八 比 交朋择友的智慧第9节 卦九 小畜 积德行善的智慧第10节 卦十 履 独善其身的智慧第11节 卦十一 泰 小往大来的智慧第12节 卦十二 否 大往小来的智慧第13节 卦十三 同人 同人于野的智慧第14节 卦十四 大有 自天佑之的智慧第15节 卦十五 谦 卑以自牧的智慧第16节 卦十六 豫 欢愉和乐的智慧第17节 卦十七 随 随缘不变的智慧第18节 卦十八 盅 改革创新的智慧第19节 卦十九 临 居安思危的智慧第20节 卦二十 观 观民设教的智慧第21节 卦二十一 噬嗑 赏罚分明的智慧第22节 卦二十二 贲 曲则有情的智慧第23节 卦二十三 剥 防微杜渐的智慧第24节 卦二十四 复 休养生息的智慧第25节 卦二十五 无妄 天雷无妄的智慧第26节 卦二十六 大畜 日新其德的智慧第27节 卦二十七 颐 自求口实的智慧第28节 卦二十八 大过 遁世无闷的智慧第29节 卦二十九 坎 习坎行险的智慧第30节 卦三十 离 日月丽天的智慧第三章 《周易·下经》的智慧 社会人生发展的哲理第1节 卦三十一 咸 夫唱妇随的智慧第2节 卦三十二 恒 立不易方的智慧第3节 卦三十三 遁 不恶而严的智慧第4节 卦三十四 大壮 非礼勿履的智慧第5节 卦三十五 晋 失得勿恤的智慧第6节 卦三十六 明夷 箕子之贞的智慧第7节 卦三十七 家人 相夫教子的智慧第8节 卦三十八 睽 感化恶人的智慧第9节 卦三十九 蹇 反身修德的智慧第10节 卦四十 解 赦过宥罪的智慧第11节 卦四十一 损 惩忿窒欲的智慧第12节 卦四十二 益 见善则迁的智慧第13节 卦四十三 施禄及下的智慧第14节 卦四十四 品物咸章的智慧第15节 卦四十五 萃 观其所聚的智慧第16节 卦四十六 升 步步高升的智慧第17节 卦四十七 困 困境求通的智慧第18节 卦四十八 井 求贤若渴的智慧第19节 卦四十九 革 顺天应人的智慧第20节 卦五十 鼎 稳重图变的智慧第21节 卦五十一 震 临危不乱的智慧第22节 卦五十二 艮 动静得宜的智慧第23节 卦五十三 渐 循序渐进的智慧第24节 卦五十四 归妹 成家立业的智慧第25节 卦五十五 丰 盛衰无常的智慧第26节 卦五十六 旅 明慎用刑的智慧第27节 卦五十七 巽 谦逊受益的智慧第28节 卦五十八 兑 朋友讲习的智慧第29节 卦五十九 涣 拯救涣散的智慧第30节 卦六十 节 适当节制的智慧第31节 卦六十一 中孚 诚信立身的智慧第32节 卦六十二 小过 行动有度的智慧第33节 卦六十三 既济 功成身退的智慧第34节 卦六十四 未济 成功在望的智慧图解经典71:图解易经的智慧(下)传部-看得懂 学得会 用得上《易传》中系辞的智慧《易传》中卦序的智慧编者序:重新绽放《易传》的智慧之光本书内容导航第一章 《易传》概说第1节 《易传》的内容:七种十篇第2节 《易传》的作者:孔子十翼第3节 《易传》与《易经》:传承不绝的易学第4节 孔子与《十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第5节 如何读懂《易传》:开启易学之门的钥匙第二章 《系辞传:上篇》的智慧第1节 天尊地卑:乾道与坤道第2节 设卦观象:君子怎样读《易经》第3节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小大与险易第4节 《易》与天地准:不违背天地之道第5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日用而不知第6节 易道之广大:无所不包第7节 易其至矣乎:乾为道之门,坤为义之门第8节 圣人以《易》解天下之玄妙:言应千里第9节 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易经》中的数学第10节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易》有“四道”第11节 开物成物,冒天下之道:把握天下之道第12节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履行诚信,顺应天道第三章 《系辞传:下篇》的智慧第1节 八卦成列:道从观察中来第2节 八卦与人类上古进化史:《易》的演变过程第3节 易者,象也:《易》的象思维第4节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第5节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殊途同归第6节 乾坤,其易之门邪:古而不老的易学第7节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易》的忧患思维第8节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经世致用的学问第9节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推衍万事万物的始终第10节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内容详备,无所不包第11节 《易》之兴也:殷之末世,周之盛德第12节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第四章 《说卦传》的智慧第1节 参天两地而倚数:揲蓍成卦法第2节 圣人作易,以顺性命之理:顺应本性与命运第3节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逆序而数第4节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八个物象的基本特性第5节 帝出乎震,齐乎巽:方位和季节第6节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卦象的作用和意义第7节 乾,健也:八卦之卦德第8节 乾为马,坤为牛:八卦代表的八种动物第9节 乾为首:八卦与人体各部位第10节 乾,天也,故称父:乾坤父母与三子三女第11节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万物类象第五章 《序卦传》的智慧第1节 《序卦传》一:上经卦序第2节 《序卦传》二:下经卦序第六章《杂卦传》的智慧第1节 《杂卦传》通释:杂而不乱第2节 《杂卦传》句解:两两对解之卦附录一、《易经》六十四卦原文二、 《系辞传》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易经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里面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大多都流传深远,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的相关知识吧,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1

《易经》是诞生在三千年前的哲学著作,这部经典包含乾卦,坤卦,损卦,坎卦,既济卦等6个卦象,诠释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在这其中,《易经》最强调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变”,即,世间万物没有守恒,一节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几千年来,《易经》中的这个核心思想,对于儒、释、道等学派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很多人觉得《易经》是一本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书,那么《易经》,经——我们应该都能明白,那么易这个字应该怎么解读呢?《易经》所有的智慧都可以用这个“易”字来形容。易字最古老的写法就如上图所示的,很多人猜不明白猜字这样写是什么意思。其实易字的第一种解释就是蜥蜴,蜥蜴又叫变色龙,所以这个易字就非常的简单明了,就是“变”。因为变色龙它一天到晚是随便着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以易就是变的意思,原来的易就是旁边加一个虫字旁,所以就构成了古今字。《易经》的易其实是一个音读过来的。是从蜥蜴的蜴转变而来的,因为这个“易”代表变,所以就有变的意思。

所以《易经》讲什么呢?就讲三个易,第一就是变义,万事万物都是变的。那么《易经》为何要强调“变化”,一个“变”字,对我们的人生到底会有着重要意思和启示呢?从人生的角度来考虑,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尽量避免失败,失败是伤心的,成功是愉快的。那失败和成功之间的这种论述在《易经》当中是怎么来讲的的呢?大家都听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吧,那么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易经》里面有一个卦就是专门讲成功的卦,这个卦叫既济卦,这个卦上面是水,下面是火。这个卦表示成功了,既济卦的上面是坎水卦,它中间的一爻是阳的,上下两爻是阴的,它就是外面柔,里面刚。水的属性大家都知道,包容嘛,它就是典型的内刚外柔的一个代表。而下面的离火卦,它恰好相反,是外面是阳的,里面是阴的,那就表示火的自然现象,火,用打火机一打你就会看出来,它的中间是空的,所以这个卦,上面是水下面是火,水可以把火给灭了,这个就表示成功了。但是这个卦辞说的是“初吉终乱”,一开始好,但是呢潜伏着危机,最终不好。水把火灭了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什么又说是不好的呢,如果下面的火太大了,水又不够那么多,火把水给烧开了,最后把水烧干了,那这里面就潜藏着危机。所以说《易经》就是告诉我们变化的规律就在这里,你成功当中,它潜伏着危机,它会变成失败。所以《易经》就告诉我们,你在成功的时候要想着那个危机。变易,就是我们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

《易经》面讲的第二个易就是不易,不易就是不变的,什么又是不变的呢,宇宙的大规律是不变的,比如说一年四季是不变的,太阳早上升起晚上落下是不变的。古人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那么乾卦讲的就是这个规律。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传家宝——戒盈杯,这个杯子很有意思,如果倒酒,倒到合适的那个位置,它是满的,它是合适的,但是如果再多一点,它就会一下全都漏掉,一滴都不剩下。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人们不要有贪欲,人到了极高的位置就一定要反过来做,太过了就会一无所有。《易经》告诉我们,宇宙的大规律是不变的,当人们顺应规律做事的时候就会处在顺境,反之,违背规律做事,就必然会失败。这就是《易经》中提到的不易的智慧。那么《易经》中是否有“月不亏,水不溢”的永恒卦象呢?《易经》里面的谦卦就是唯一一个六根爻都吉的卦。谦卦,上面是大地,下面是山,按照正常的思维来说,山都是在大地的下面,这就是说,首先,你需要是一个人物,然后再去谦虚地做事,这样就大吉大利了。谦卦的下卦是艮,是山,它把自己放低了,叫低姿态高境界,所以就要修己。谦卦的上卦坤,是大地,代表母亲,代表包容,所以大地够包容一切。这个就是现实生活中所说的人低为王。

《易经》里还有一种智慧,叫简易,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大道至简至易。《易经》就要我们简易,要少。《易经》里有一个卦叫损,就是要减损。这个损字听着好像不是很好,实际上损卦说的都是好的,这个卦是山在上,泽在下,要我们的理解这个卦象并不是好的, 因为山是硬的,泽是软的,那么山在沼泽地是呆不稳的,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实际是,山下沉,正好把沼泽地填满,这样大地就平了,所以这是好事情,叫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个就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它教我们要少,做到损了之后它带来的反而是好的东西。损,除了有减损,减少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要守一,守住这个一,“一”特别的重要,就是要专一,好多人因为不懂得守一,导致失败。就比如世界上品牌,品牌里所包含的品类越少,力量越大,品牌里所包含的品类越多,它的力量反而越小。所以做为人也是,不要凡事都求多,多到最后会怎样?所以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简易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零。连基本的一都没有了。64卦中有一卦叫做贲卦,“白贲 无咎”。贲卦的意思是装饰,但是要做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状态,要平静。人的正常思维情绪的最高境界是快乐,但是不是这样的,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和,做人无论怎么绚烂 ,怎么样的光彩,最后都要回归平静,回归于自然。

《易经》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找到不易,随时变易,回归简易”。首先,我们要找到不变的东西,然后就是随机应变,不要求多,不要急功近利,这样你就会很快乐,然后回归于简易,返璞归真。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易经里面的人生智慧2

《易经第四讲:居安思危的义理》

要有忧患意识

《易经》是一本有关“变化”的书。人生存于天地之间,最直接与最普遍的经验就是变化。

如果一切都在变化中,谁能预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如此一来,人只能生活在紧张不安之中,又怎么可能进行文化上的创造与发展?

伏羲氏制作八卦,以符号代替八种自然现象,再引申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借由八卦的组合与变化,形成六十四种格局与处境,使人可以观卦知象,掌握变化的契机与规律。

于是“易”字所指不仅是变化,还有变化的规律,此规律是“不变易”的。

再扣紧乾坤二卦,认识到一切变化皆因无穷的创造力而以“容易”的方式展现,并因广大的顺承力而以“简单”的方式完成。“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系辞上传》)。

所以说:“易”有三义:变易、不易、易简。认清这三点,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发展,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但是,古代圣人面对“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这个道所展现的无穷变化时,却接着说:它鼓动万物的变化而“不与圣人同忧”。

那么,圣人在忧虑什么?这其实是儒家学者共有的立场。

譬如,孔子所谓“君子有三戒”,一生都要戒惕血气所带来的困扰;孟子所谓百姓没有人伦教育,“则近于禽兽”,人若未受适当教育而只凭本能去安排生活,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伏羲氏的年代比尧舜更为远古,连文字都尚未发明,要如何教育百姓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专就眼前的“利害”来说明应该怎么做。

于是在卦辞与爻辞所出现的占验之词,如“吉凶悔吝”,代表吉祥、凶祸、懊恼、困难,对一般百姓就会产生直接的引导作用。这是借由利害来说明道义。这种做法符合古代社会的实际状况,并且在任何时代都是教人行善避恶的底线。

撰写卦辞与爻辞的应该是周文王,后来也许加上周公与某些西周卜官的协助。《系辞下传》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原文又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经》从始至终都有戒慎之感,所要做到的就是“无咎”,亦即没有灾难。

忧患意识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前因后果以及所有相关的条件,以求得变化中的最佳选择。

它的基本原则是居安思危,随时注意自己的处境以及未来的走向,在德行、能力、智慧方面精益求精。

殷旵的 易经的智慧

本书的目的正在于解析《易经》的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易经》,掌握其所蕴含的人生智慧,编者从《易经》六十四卦的本意出发,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易经》中有关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易经》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易经》,用《易经》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作者自设宾主,一问一答,难字、奇句,豁然而解; 作者力求古今通气,史论结合,举一反三,启人遐思,借古圣之史慧,益今人之智力,中肯恰当,不言而喻,雅俗共赏,妙在轻言细语之中;著作让人如听家常,如坐春风,没有天方夜谈的奇闻,没有照本宣科的套话,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怎一个“妙”字了得。看到你能一直坚持读到700多页,你这种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精神,倒是着实让我感动。中国有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有一句俗语:“有志者,事竟成。”加油吧,你一定行的!!!在现代,《易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哲学思想、计谋策略、思维方式、修身养性、军事、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人际关系、医学养生、行为科学、文艺美学、围棋技艺等等,真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甚至目前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软件、遗传密码、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等等也可以从中等到启示,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为有关人生问题的六十四个专题,三百八十四爻可看作三百八十四种处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与最佳对策。《易经》,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读的高深教科书;在今天,仍然是引导人们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锦囊宝鉴,人生的行为指南。而学习《易经》任何时候都不会晚,孔子曾说:“吾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人生半途,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当然有助于对《易经》更深入地理解。话虽如此,青少年朋友拥有充沛的精力和丰裕的时间,如果能及早从《易经》这大海洋中汲取富贵的智慧之水,作为跋涉人生中的甘泉,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加深领悟,当然就更为理想不过的了。名家谈论《易经》集录部分如下:1、《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国学大师南怀瑾 2、《易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琼 3、《周易》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4、《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 5、《易经》乃是中国人一切智慧的基础,是唯物主义及其规律的基础。——日本汉学家本田成之 6、谈到人类智慧宝典。首推中国《易经》。——欧洲哲学家捷思

易经两大规律

《易经》两大终极法则:高维度生存易道的根本,是阴阳二气在时空中的分布与变化,就这两点来说,六十四卦中有两组卦特别耐人寻味,有着阴阳上的绝对对称与均衡,性质却又截然相反,由此揭示出两大易道根本法则。这便是否、泰和既济、未济,以及对冲法则和归正法则。易道对冲法则:高一维度的自处与他处可以看到,否与泰是三阴和三阳的组合,相对而立。所谓否极泰来,否是凶卦,泰是吉卦。乾为天坤为地,否卦天在上地在下,本是合理应当,却为何凶?因为阳气是上升的,阴气是下降的,此卦的阴阳二气上面的上升下面的下降,就不会发生交感,是分裂的趋势。《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生生之谓易,阴阳交感才能生发繁荣、生生不息。泰卦看似天地乾坤颠倒,阴阳二气却正能交感,是和合的趋势,所谓天地交泰,正是大吉。这种解释很平常,不平常的是其中遵循的法则,与《道德经》不谋而合。《道德经》四十二章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论道,此句直指本源,所说的正是否泰两卦所揭示的,可称之为对冲法则。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对冲才能和,是为冲和。这是和合的唯一通道。对冲,要对还要冲。否卦有对无冲,故不吉;泰卦既对且冲,故成和。天地之道,就动的一面说是冲和,就静的一面说就是中和。《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就是行冲和。所以孔子说“和而不同”,千百年来人们都以为这说的是一种宽容的修养,其实说的是天道——不同才有阴阳,有阴阳才有对冲,有对冲才有和合,有和合才有广大繁华。世间一切真修养,背后都是基于大道的,只看你看不看得到,一切德性皆是智慧。世间的鱼龙混杂,遍观就是悟道,包容就是修道,接受就是得道。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强大到没有对手的人,必在刚愎自大中走向膨胀和灭亡;一家没有竞争的企业,必会走向放任和解体。这背后,也是对冲法则在发生作用。如同否卦的阴阳不交,自身与外在走向分裂,分裂到最后就只能是自身的解体。反而是强力的竞争,能使双方不断走向强大。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但不惧怕和排斥竞争,还会主动去寻找竞争,找到自己立于世间的参照物,不论这参照物在古今中外还是真实假设。有参照物,才能真正知道自己位置有多高、分量有多重,进而明晰自己的方向。他处如此,自处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矛盾的,内心存在诸多矛盾的两面,也需要阴阳交冲以实现和。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处理好内心的矛盾?因为他们总是在排斥一面而迎合另一面,于是制造着分裂不交。而这些矛盾,不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那就是你的真实,处理不好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直面和接受这种真实。而一旦你直面和接受,内心所有的矛盾就会自然向着冲和运行,和合自己就会发生。拒迎遵循的是心的本能,面受打开的则是心的超能。本能是局内自迷,陷入越想解决越不得解决的恶性循环;超能是局外超脱,不分辨而自能明了,不解决而自得破解。佛家内观法门的真谛,也在这里。真相就是如此,而多数人都不知道这点。易道归正法则:成长的深层真相和真实路径可以看到,既济和未济是阴阳的相间列布、交融一体,实现了充分的冲和,完成了彻底的均衡,形成了最高的和合。这是六十四卦的最后两卦,既济表示已完成和已圆满,未济表示未完成和再出发。两卦的元素构成和分布规律完全一致,位置却完全相反,便是造成这种不同意义的根本原因。阴阳和时位是易道的两大根本要素,如果说否泰的对冲法则集中展现了阴阳之运作,那么既济和未济就集中展现了时位之作用。易经中有两个重要观念,“当时”和“当位”,当时就是当其时,当位就是当其位,也就是阴阳二气处于正确的时机和位置。六爻的序列,初三五为奇数,二四六为偶数。奇为阳,偶为阴,三个奇数就是阳时和阳位,三个偶数就是阴时和阴位。阳在阳时阳位、阴在阴时阴位就是当时当位,反之就是不当时不当位。一卦当时当位的程度越高,就越趋于圆满沉静,反之就越趋向缺失变动。而既济正是完全当时当位的一卦,未济正是完全不当时不当位的一卦,所以才一个是大静之终、一个大动之始。当时当位是正位,不当时不当位是错位。从一个完整的发展历程看,未济是发展的开始,既济是发展的结束,发展的内在动力则正是从错位走向正位,这就是归正法则。表面上看,这是告诉我们正确时机和正确位置的重要性,背后却暗藏着一个重要的前提内核——只有能完整走完这个历程,才谈得上归正,而万事万物包括人,中途夭折和毁灭的多得是,是什么决定了能不能完整地走下来?这就要回到既济未济的阴阳均衡和合上来。六十四卦最开始两卦是乾坤,乾卦六爻纯阳,坤卦六爻纯阴,纯阳为自强不息的健行,纯阴为厚德载物的德性。那么既济和未济就是健行与德性的均衡和合,因为这种均衡和合,未济才能在全盘错位的情形下也能起步并走下去,既有力量也有支撑。时位最具意义的节点就是始与终,因为这是来处和归处,最为关系本源。六十四卦的最初两卦和最后两卦于是遥相呼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伟大寓言。何为德性?广义说就是内力。之于人不仅是修养品格,对于能力还是深厚的积累,对于智力还是深刻的思想。所以孔子说人有三大危及自身甚至累及他人的错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说到底,就是内力不够。“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内力与外力的失衡,存在“反噬效应”,即内力如果与外力不相配,那么不足与差距的部分,将反过来吞噬自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比如那些投机者。无力守住的得到,会让你遭受更多、更深的失去。绝对不可忽视内力的修炼、缺失内力的修为,才能既走得动,又走得稳、走得远,这就是那个前提内核,和最有价值的启示。易道循环往复,六十四卦周流不息,这循环周流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完整完成一圈阶段后状态升级,进入更具高度和气象的新阶段,像立体的涟漪一样圈圈扩大,这就是成长的真义。而这一切,都始于未济、终于既济、基于内力。说到这里,可能还是有人不清楚当时和当位这个目标,究竟指的什么?说白了,就是那个让你身心得以安顿和安稳的时刻和位置,融合了现实和心理,这个时刻是你豁然的机缘,这个位置于你是最安适。内力则是境界涵养,越深则受现实的限制越小,直至禅宗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心安处是吾乡”。易道是物道,也是心道。有学者认为王阳明龙场悟道源于读易,道理就在这里。对冲法则是分道和动道,阴阳截然两立为分,对冲和合为动。归正法则是合道和静道,阴阳完全交融为合,本于德趋于圆为静。分合动静,万物其中。无论对冲法则还是归正法则,都是基于均衡法则。均衡本身即道,道家庄子的“天钧两行”,佛家中观的不落一边,儒家中庸的中正平和,皆本于阴阳之均衡和合。人之大智,皆合天规。

为什么当初孔子说他五十岁学了《易经》就无悔了呢?

易经的智慧:想家中日子越来越顺利,看看这3句话,是哪三句话呢?_百度知...

《易经》中有提到,一个家庭,如果想要福气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顺,就可以看看易经,在《易经》中,有着这样的智慧:想家中日子越来越顺利,看看这3句话,是有道理的!

1、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在《易经八律》就有这么一句:受人之辱,不动声色。

意思是说,自己一旦受到别人的侮辱,非但不能生气动怒,反而还要面不改色,以平淡之心对待。

成大事者,是必须要做到能克制自己情绪的。

古有韩信受得胯下之辱,才有了往后的辉煌成就,倘若韩信当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作出一些过激的举动,很有可能就没有以后的成就了。

《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话,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当拜上将军。

2、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易经》里讲:厚德载物。

怀揣着善良,心存着善念,多做善事,无形中就会为你避开很多祸事,让你享受幸福的人生。

一个人真正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拥有他的财富与地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如果你能有宽容厚德之心,那就相当于在为自己的后代积福。

当你或者是自己的家庭受到苦难的时候,相信也会有很多人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来帮助你。

3、恩之重,施恩须忘记,受恩当谨记

《易经》云:“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孔子也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也就是说但是我们接受别人的恩赐,已经要谨记于心。

易经,能帮你度过人生中所遇到的坎坷

《易经》自身的复杂广博,深奥晦涩。

孔子曾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有人说: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周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