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上帝灵昭28签七十二指什么,玉皇大帝22签

送玉皇大帝牌匾些什么内容

道极尊德极贵巍巍万天圣主

解签 樊梨花下山救丁山 夜破金光阵求姻缘

意思是:让你在日后多帮助身边的人,在帮助中遇到合适的人。

求解玉皇上帝签,第七十五签 中上

075→七五签→辛戊→刘小姐爱蒙正▼中吉▼(一本作“梁鸿配孟光”)生前结得好缘姻,一笑相逢情自亲。相当人物无高下,得意休论富与贫。【圣意】财物聚,病即愈。若问讼,必遇主。更修善,祷神助。行人回,事无阻。(“更修善,祷神助”一本作“婚姻合,良朋聚”)【东坡解】既有夙约,一见如故。所谋皆同,事多就绪。何必相逢,又分尔汝。且顺而行,事无龃龉。【碧仙注】两情如水素流通,何况机缘旧日同。分外人交分外话,如鸿遇顺稳乘风。(一本作“两情如水素流通,恰有机缘向此投。鸟集高林鱼跃浪,春风和煦任优游。”)【解曰】此签大吉,凡事遂意。功名高,财物聚,病即安,讼者得遇清官,婚合,行人回,孕生男,更修善祈神佑,吉也。【释义】“结得好缘”,言缘虽多,得处甚少。功名必遂,旧有根基,今始得济。财货如前,无损无益。凡百求谋有倾盖,如故之人扶持。“无高下”,谓彼此两平配。若“得意”,休生议论,要当知足。讼必准,终难赢。【占验】■一显宦欲与贫士结亲,占此,后其婿果登上第。■又一富商欲与贫友经营,占此,后其友果能兴财致富。皆不论贫富之验。■又表弟陈远江,内史府试时,临结榜占得此签。签意明示以前列“结得好缘”,是指第一也。后果结榜首。■又晋江郭氏子,科试占此。入场坐结字,其前号乃生字,系渠等友陈子也。二人相逢,同发一笑。至挂榜,郭在二等二十三名,陈在二等二十四名。此则上三句摘挚之应也。——秋岚王嚗识。【故事】刘小姐爱蒙正志乘云:吕蒙正妻刘氏,枢密文茂之女。蒙正未逢时,茂轻之,有悔意。刘小姐独爱之,同居破窑。因见蒙正举止不凡,知蛟龙非久困池中物也。后果大魁天下,三居相位,受封荫焉。

玉皇大帝叫什么?

玉皇大帝是道教世界中级别最高的神明之一,其地位仅次于三清。但是民间的神仙世界中,玉皇大帝确实是众神之王,是与人世相对的天国的主宰。甚至人间的皇帝以及冥界的阎王等三界十方也都是由玉皇大帝统领。因此,玉皇大帝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世界主宰。民间传说玉帝姓张,叫张坚,生在正月初九。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光严妙乐的国家,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来无子,十分烦恼,于是邀集道士们举行祈祷活动。过了半年,依然膝下犹虚。有一天晚上,王后忽然梦见太上老君和诸多神明抱着一个赤色的婴儿从天而降。王后恳求老君赐给她这名婴儿。老君微笑应允,王后满心喜欢收下婴儿,醒来后便觉身怀有孕。一年以后,即丙午年的正月初九,孩子诞生,满室生光。这孩子就是后来的玉帝。玉帝聪明善良,长大后仁爱慈悲,将宫中仓库中所存的财宝都发送给贫苦的民众。净德王死后,他继承王位,治理国家。不久把王位让给大臣,深居山中,虔心修行,经过一亿三千二百劫,成为玉皇大帝。另外,在北宋真宗年间,真宗伪造梦神的事件,封玉皇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天帝」,简称玉皇上帝、玉皇、玉帝。另外,根据佛教的说法,民间信仰的玉皇大帝,即是帝释天(梵文In-dra的意译),音译「因陀罗」。本来是南亚次大陆神话中的最高天神,有关他的颂诗占《梨俱吠陀》全书四分之一。传说他统治一切,被尊为「世界大王」。他全身茶褐色,能变形。力能劈山引水,掌握雷雨,又是战神,四大天王等全是他的部下。佛经说释尊下生时,他化现七宝金阶,让佛从天上一级一级地下来。他在左前方手执宝盖引路,和右前方的大梵天是一组。帝释天也曾请佛在自己的天宫中讲述佛法。加入「诸天」行列后,虽然居首,但比「世界大王」时代衰微多了,和四大天王等平起平坐。还给他新造了履历,称其为忉利天之主,居须弥山顶之善见城。据《大智度论》说,迦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迦,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二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摩迦婆罗门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以此三十三人故,名为三十三天。又据《净名疏》等书中说,迦叶佛入灭后,有一个女人发心为之修塔,另有三十二人帮忙。后以此因缘,同生三十三天。那女人居中,即化为帝释天,还有三位夫人,名为「园生」、「善法」、「赦友」,与帝释天一起修行。那么,帝释天此时一定是由女变男了。忉利天者,中翻三十三天,位于须弥山顶。须弥山中腰小,顶端宽大,山顶四方各有八城,四八成三十二城,加上须弥山顶中央忉利天宫,共成三十三天。忉利天宫即是善见天(又称喜见城),是帝释天主(玉皇大帝)所居处。此天离地有八万四千由旬,此天天众身长一由旬,帝释天主身长加倍。此天衣重六铢,天寿一千岁,因居天距日月更远,故天上一日夜凡间一百年,折合人间寿为三千六百万年也。此天众食净搏食,有男娶女嫁之事,男女以气行淫欲事。初生时如人类六岁样,色圆满,自有衣服着身。此天中妙宝具足,有殊胜美好的楼阁、园林、浴池、阶道等。 玉皇上帝,亦即上古时的昊天上帝,简称玉帝。道藏真灵位业图说:「玉帝居玉清三元宫第位」,即以玉皇上帝简称为「玉帝」。宋史真宗纪云:「祭玉皇于朝元殿」,则又简称为「玉皇」。至宋史礼志云:「上玉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按此即为玉皇上帝的全衔。今人即据以尊称玉皇上帝为「昊天玉皇上帝」,道经则多称为「玉皇大天尊」及「玄穹高上帝」,周礼有云:昊天上帝者,盖亦即谓玉皇上帝也。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乃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也就是先民所最崇敬「天」的神格化,居于通明天弥罗宫,掌管万天,代表三清行化宇宙,行天之道,布天之德,下设六部四相,掌理万圣千真,主宰众职群仙。民间均尊之为「天公」,过去每个家庭正厅的大梁上,都设一个吊着的天公炉,可见民间对玉帝的尊敬是何等的深入,正月初九日系玉帝的万寿之日,乃因正月为四季之首,九为数之极尊也。我国自古历代天子于每年冬至日祭天于南郊,并配祀五帝,成为定制,至明,在两京南郊设有天坛,即系封、郊万天之主的昊天上帝,而且是天子的专职,仪节最为隆重,冬至及一阳来复之日,南为阳之正位,故祭天恒在南郊。所传「玉皇本行集经」「玉皇胎息宝经」及「玉皇心印经」均为道教的宝典。近年有人假借五教教主之名公推「关圣帝君」为十八代玉皇的说法,真是荒唐不敬至极。据云笈七签说:「三代天尊有十号,八曰天尊,九曰玉帝。」民间多有以「玉皇大帝」称「玉皇上帝」是不符神格位阶的,应该改正崇信。 道教分宇宙为大罗天.三清道境.四圣弟子三界卅二天,共为卅六天,各天都有天尊圣帝治其中,有辅助之神无数;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据《玉皇本行集经》中说:玉皇上帝是诸天之主.万天之尊,其地位仅次于三清三境三宝大天尊,《玉皇经》中说,于光严国.妙乐土中,宝月皇后梦太上玉宸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俦,驾五色龙舆,拥耀景旌荫明霞。盖是时太上玉宸道君安坐龙舆,抱一金婴,身遭毫孔放百亿光照,……皇后收已,便从梦归,觉而有娠,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尔后舍其国,于普明香岩山中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又经十万劫,方证玉皇上帝之位。功成道备,故妙相卓冠于诸天;金容端严,故慈光遍于三界。位尊而上极无上,道妙而玄之又玄,真圣宗师,天人依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穹苍圣主玉皇大天尊。又赞曰:尊居帝位,高处天宫,遍游于一切白玉京中,普现于十方黄金阙内,定而能应,去来自在,以无拘合而可分,变化圆通而莫测,演清净解脱之道,济沉迷懮苦之徒,自然而然,非识可识,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现清净自然之身玉皇大天尊。《弥罗诰》曰: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按我国民间很早便崇奉玉皇上帝,认为他是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运行生化的崇高尊神。 玉皇上帝称号为:穹苍真老妙圆净静智慧辩才至道至尊三界之师混元之祖无为圣主四生慈父高天上圣大慈仁者十号圆满万德周身无量度人拔生死苦众圣之王诸神之师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ps:请不要将佛教之中天部的忉利天主释提桓因跟道教的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混为一谈,佛教的帝释是从婆罗门教接收而成的,其背景在于印度,如果要强论帝释天子就是玉皇上帝的话实在是太过于荒唐,而且这也只是佛教一味的说法,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是『天』的神格化也是先天自然神,无形无象,和佛教所说的欲界第一天忉利天主帝释天是不一样的,佛教有佛教的背景,道教则有道教的背景,虽然经过千百年来道教、佛教之间的相互交流,但是教义仍然不同思想也不同,所以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也不能单靠佛教单方面的说法。

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圣纪

太极至尊「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乃「元始天王」道身所化之法身,尊称「九天开化无上至尊玉皇上帝」,「玉真天地玄穹至圣玉皇上帝」,位登太极界最高圣尊。

据道经记载:「玉帝居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总御万灵,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主也。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总枢百神,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亿万生灵,古来即普受万民所崇奉」。

一、玄穹至圣玉皇上帝圣纪

(一)玉皇上帝即是元始天王所化之法身,为太极界最高之神。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将元始天尊称为「至道玉帝」,卷四说:「生天元始,是称天尊;无上法王,号为玉帝」,即是将元始天尊与玉帝合而为同一人也。在「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中亦称元始天尊有十号,其第六号尊称为玉帝。并解释说:「玉帝者,位居玉阙之中,尊极万天之帝,凝然真性,妙相俱足,巍巍荡荡,出众真之中,同星拱月,故称玉帝」玉皇本即「道身」为元始所化,故无极界之最尊曰元始,太极界之最尊曰玉皇。于隋唐时所出版「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则言高上玉皇尊有十个尊号:「穹苍真老,妙圆清净,智慧辩才,至道至尊,三界师,混元祖,无能胜主,四生慈父,高天上圣,大慈仁者」。

(二)元始天尊说玉帝之缘由:

自正统道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上节录:「尔时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玉京金阙七宝玄苑玉皇宫殿,升光明座与无鞅数众宣说灵宝清净真一不二法门。

(1)是时天尊普告四众言:「往昔有国名为『光严妙乐』,国王名曰净德,王后名宝月光,其王无嗣,尝因一日作是思惟:「我今将老,国无太子,身或崩殁,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幡盖,清境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遍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太上道君安座龙舆,抱一婴儿,身诸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导,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自道君言:「今王无祠,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道君答皇后言:「愿特赐汝」是时皇后礼谢道君,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归。觉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次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焰,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厌。幼而敏慧,长而慈仁。于其国中,所有库藏,一切财宝,尽将散施穷乏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饥馑癃残,一切众生。仁爱和逊,歌谣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从,归仁太子,父王加庆。」

(2)当尔之后,王忽告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国,于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过是劫已。初历八百劫:身常舍国为群生故,割爱学道。于此后又经八百劫:行药治病,拯救众生,令其安乐。此劫尽已,又历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均沾宏泽)。过此已后,再历八百劫:行忍辱故,舍己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教诸菩萨(大士)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如是修行,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3)天尊复告四众云:「是帝身,即道身也,非常体也。是无量功德之身,是清净自然之身,是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威灵恢廓,声名同遍,无幽不开,神奇堂堂,难可称焉,是帝非有为功德之所薰修。而往昔虽下生人间,多劫行化,示大神通。帝身清境,未尝不在金阙。分身变化,应现随方。利济群生,超升道岸。普垂教法,开悟后人。依桉(教)奉行,豋真成道。以斯功德之所庄严(积累),是故光明常充(遍)诸天。神智妙达,莫可无量。是身光明,皆具妙号:所谓「1.大神通光2.大慈悲光3.大喜舍光4.大忍辱光5.大平等光6.大柔和光7.大自在光8.大利益光9.大如意光10.大智慧光11.大吉祥光12.大解 *** 13.大皈依光14.大功德光15.大圆满光16.大无碍光17.无能胜光。」天尊慈告众等:「欲见是帝乃不可得者,缘以汝等,尚于身口,不舍结习烦恼行业(习性)。由是障故,不能得睹是帝慈颜。」天尊即为彼时会众等,宣示断障之法,勉大众宜各奉行(详《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上第十、十一)。

二、玉皇尊帝赞暨玉皇宝诰

(一)赞颂偈

金阙玄穹主高上玉皇尊妙相冠诸天慈光烛三界

真圣妙道师天人依仗师大乘垂法语真一指迷途

功德若虚空赞扬无穷尽

是穹苍主浩劫之尊妙见妙知无等无伦湛寂真静

杳亡杳存上圣上灵大神通光明藏大丈夫

开化人天教道无穷大慈大悲流焕法轮为度群生

是号玉皇穹苍真老妙圆清净智慧辩才至道至尊

开度众生故放是光

(二)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

无极无上圣廓落法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

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穹苍真老妙圆清净

智慧辩才至道至尊三界师混元祖无能胜主

四生慈父高天上圣大慈仁者十号圆满

万德周身无量度人拔生死苦众圣之王诸佛之师

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

万道无为通明大殿

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三、宇宙虚空无尽,立「四极」以辅佐「玉皇上帝」

(一)虚空无尽,广无边际,是曰「三界十方」

所谓「三界」有三:

(1)以「时间」而言:分无极界、太极界、现象界。

(2)以「空间」而言:分天界、地界、水界。

(3)以「道境」而言:分欲界、 *** 、无 *** 。

所谓「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是为宇宙十方也。

宇宙天界有「十方九天」之名,均为「玉皇上帝」所统辖宰御。

所谓「九天」:

即东方皞天东南阳天南方赤天

西南朱天西方成天西北幽天

北方玄天东北栾天中央钧天统理上下

(二)因「三界、十方、九天」虚空寥廓故又立「天」之四极,分置四方,由「四极大帝」统辖辅御

所称四极大帝者:

(1)北方「北极紫微大帝」总御日月星辰,是为万星帝主。

(2)南方「南极长生大帝」总御群灵,是为万灵帝主。

(3)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兼万雷帝主。

(4)东方「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群品,是为万类帝主。

所以道教信仰尊崇「四极大帝」为辅佐玉皇之四极四御也。

四、自远古时代即已存在之「玉皇」信仰起源

(一)「玉皇上帝」又称「玉皇」、「玉帝」、「昊天玉皇上帝」,民间俗称「天公」,在传统 *** 家庭中,即是受早晚上香膜拜及表达敬意和感恩的神祇。在道教的地位仅次于三清;在儒家传统中,则是宇宙最高的主宰。现今民众所崇奉的应是儒家与道家的综合体。最早的源头则为初民对于宇宙星辰、气候变化的自然现象,以及造生万物的「天与地」之崇拜和感恩,因为天地长养百类,使庶物得以生生不息。

(二)商朝即已出现「天」、「帝」及「上帝」的观念,被世人视为宇宙最高主宰的上帝,并普为帝王及百姓所崇。

古代的天子对其膜拜

(1)为宣示自己权威的来源。

(2)为祈求国泰民安、物产丰隆。

(3)报答上天的护佑及生成养育之恩。

商朝之后,历朝帝王,不论是初次登基,或于每年之初,皆须设天坛祭告上帝。所以上古人民尊天礼地,大报天德,故有「郊祭昊天」之古礼。

昊天的尊神于商、周之时(约公元前1751年之后)称名「帝、天、上帝」或「昊天上帝」,西周以后(约于公元前770年之后)则又称「皇天、昊天、天帝」,古《周礼》的注解是:「昊天上帝者,即谓玉皇上帝也」。

魏晋时号「皇皇帝天」。

唐代(约于公元618年之后)始称名「玉皇」。

宋代(约于公元960年之后)则号「玉皇大天帝」。(于公元1116年)宋徽宗正和六年又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信仰中尊称「玉皇」之含意为「玉以比德,皇乃天也」(九天生神玉章经解卷上)

皇经集注卷一解说:「玉帝所居,为三千大千世界天宗,永无退转,至高无比。故云『大罗玄穹主穹窿苍穆诸天都教主』」。

太上老君曰:「天公者,天道公平无私也,天公地母,玉皇大天帝也。天地万物既备,元始大道退居无为,遂命玉皇统御三界,覆育苍生,公平无私也」。

五、古时的重要祭典活动与溯源

(一)明代时创设之「天坛」为帝王祭天之所。坛顶重檐外覆蓝色琉璃瓦,兼饰红蓝、绿、黑的窗镶坂和斗栱、庄严中不失生动斑斓色彩。

(二)《月令广义》「正月初一日,天神地只,朝三清五帝,初九日玉皇大帝圣诞」。是以玉皇的生日确为农历正月初九日。

(三)《行唐县志》记载:「上房旧为玉皇修真之地。宋时敕修庙宇,白石刻像,后殿毁、像存,古为上方,今讹为上房」。古时玉帝修真之所:普明香严山,隶属何界?所谓「上方」有两种解释:一指天界;一指上方山,此山位于河北省房山县西南,而行唐县正属河北省辖域。故又有玉帝曾示现于河北省境内之说」。

(四)泰山玉皇顶:泰山坐落于平缓的齐鲁丘陵上,雄伟磅礴,具擎天捧日之势。自古被视为连接上天、直通帝座的天梯,故受命天子必至泰山封禅。

汉武帝登封泰山后,称颂为「高矣、极矣、大矣、状矣」先后八次封禅泰山。

秦始皇登基第三年(西元前219年)东巡泰山封禅。其子胡亥继位,亦封禅泰山,刻石记功。其后历代君主接踵而至。崇山叠翠中有众多宫庙。

玉皇顶旧称「太平顶」或「天柱峰」,此处据传系玉皇上帝驻跸人间之圣域。凡人欲登顶拜谒,需攀登「天门云梯」、其垂直高度却达四百米,峻险艰难,筑有石阶一六三三级,分为三个十八盘(环)道。登上顶盘即是南天门(又名三天门),内供奉东岳大帝铜像。自南天门至玉皇顶俗称岱顶,面积仅零点六平方公里,建有玉皇庙一座,正殿有三间,内祀明代所铸的玉皇大帝铜像。殿前及庙门外有「极顶石」标高度,殿右置一石碑名为古登封台及汉武帝敕封泰山的「无字碑」。

(以上节录自《神祇列传》一书)。

六、近代在的信仰与发展

人类生长于天地间,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供养与呵护。许多人崇祀「玉皇」,一为祈求自家的幸福、平安,二为对上天恩泽的纪念及感恩。

早期房舍正厅的灯梁上,总会悬挂着代表「玉皇」的「天公炉」及「天公灯」,早晚上香表达崇敬与感谢德泽。

每年农历春节正月初九日,于子时开始,民间处处及宫庙、堂均已普遍虔备鲜花、素果、供品等为「玉皇」庆生祝寿。

凡是到庙中去敬拜神明时,第一炷香总是会先礼敬天公,并将香插在月台上的天公炉当中。

清咸丰四年、台南府城建庙奉祀,称为「天公坛」俗称「天公庙」。

清乾隆二十八年、彰化市元清观,亦是最早崇祀的庙宇之一。

台北市的松山奉天宫于民国四十八年正式定名。最早起源于清同治元年(约西元1882年),有唐山人士在洞中石壁前向悬挂之玉皇红绫虔诚的膜拜后,由此影响当地的玉皇信仰逐渐传扬开来,民国四十二年开始建庙奉祀「玉皇上帝」。本期由编辑组特参访松山奉天宫,承蒙陈主任委员、姚总干事等贤达热烈接待,令赐予珍贵资料,准予刊载于本月刊。诚挚感恩!

许多庙宇或于主神之旁配祀玉皇,或另建凌霄宝殿奉祀,民国七十年以来全台玉皇庙的数量显著增加。

台北元太道堂的主神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化太乙真人),在拂尘济世卅三年当中,曾于民国八十一年(1992)农历十月十三日,承「昊天玉皇上帝」第七十八次圣驾降临世间,在道堂赐对联一幅「太虚显赫济人间乙堂阖家乐无处」赐福众信!

以上资料转载自下列各书籍:

(1)《正统道藏》洞真部第二册(新文丰出版公司发行)

(2)松山奉天宫志。(松山奉天宫管理委员会)

(3)《归真宝箓》亨辑(大道文化编辑中心发行)

(4)《中国神祇列传(一)》册(全国寺庙整编委员会道观出版社发行)

(5)《中国诸神雕画全集》(道观出版社发行)

(6)台北市寺庙《神佛源流》(台北市 *** 民政局发行)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指的是什么

三宫 民间所谓的三宫,一般是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其实这是明清以后的体制,三宫最早乃是指诸侯大人所住之处、而天子后妃所居乃曰六宫。《礼记》言:"王后六宫,诸侯夫人三宫也。"《周礼?天宫内宰》言:"王后帅六宫之人。"郑玄注六宫曰:"正寝一, 燕寝五,合为六宫。"六宫为皇后居住之所,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诸侯的消亡,三宫的含义有了变化。汉代就以皇帝、太后、皇后合称为三宫,又称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为三宫。唐代穆宗时又将两太后与皇后合称三宫。 六院 六院作六苑,皆以后妃所居宫院(苑)代指后妃。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贺《贝宫夫人》中的“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所言“六宫”皆指后妃,而不是专指皇后。明以下遂泛称后妃为三宫六院。 七十二嫔妃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1.皇后,2.夫人,3.美人,4.良人,5.八子,6.七子,7.长使,8.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1.昭仪,2.婕妤,3.(女圣)娥,4.容华,5.美人,6.八子,7.充依,8.七子,9.良人,10.长使,11.少使,12.五官,13.顺常,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后妃制又有所变化,自夫人以下魏定爵秩十二等。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 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 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至此周之三夫人、九嫔便有了具体名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