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历表推算原理,天文历法怎么算

命宫是如何推算的?

命盘(Birth Chart或Natal Horoscope,以下简称星盘)是和你出生的那一刻,天空中星体排列位置完全一样的星图。因此要排出一份正确的星盘首先得有确切的出生日期与时间以及出生地点。(别忘了,即使是同一时间,但不同地点看到的天空是不一样的) 有了出生时间及地点后,我们就可以把出生时间转换为标准时间(GMT,格林威治标准时)并查出出生地的经纬度。完成这步骤后,早期的占星学家接下来还得拿这些资料对照星历表,查出各星体的确切位置,然后在一个个计算出它们之间的角度关系,但是拜科技所赐,现在有许多软件可以代劳这部分的工作了。 简单的说,个人星盘是指每个人出生时天上的星体,包括太阳、月亮等十大行星的位置图。从占星学的角度来说,个人星盘可说是个人的生命地图,透过这张蓝图,可以了解每个人的人格、潜在个性,甚至还能看出他人生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如果想透过个人星盘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身边的人。 星座命盘好像是一张歌谱,你是那个表演的歌手,你不能因为你无法揣摩词意,唱得不好,就说这是一首滥歌。有时候,好的歌手,可以把平淡无奇的歌唱成天籁。在这个地球磁场里,你的确选择了这首歌,这是不能变的,好不好听,卖不卖座,全看你这位歌手了。而歌谱是用来表达歌曲的方式之一,是二度空间的产物,诚如星相命盘,它只是用来描述你这个生命体的东西,是因为有歌才写成谱,同样的,是因为有你,才有这张命盘。命盘是用来描绘及分析你的。是你的灵魂选择在这样的星空下出生,不是星星故意排成那样来找你麻烦。至于你的灵魂为什么这样选择,在这里不能越扯越远,只能简单的解释,举例子好了,人为什么选择看恐怖片来吓自己?明明知道电影是假的,还真得怕的惊声尖叫,为什么还要看?很简单,是为了体验那个感觉及滋味。没办法,完美其实是很无聊的,所以上帝把体验不完美这件事交给人类。 命宫(东升命宫或上升星座),它主宰生命的开端以及人生未来的方向与发展。它影响人格形态、相貌气质、自我认同、整体形象、尤其重要的是,它代表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及有别于父母的真正“自我”。这是仅代表父系遗传与“局部自我”的“太阳星座”所不能相比的。 也唯有算出命宫等“后天十二宫”,才能论断妻财子禄等运势及每年,每天的吉凶祸福。要预知个人命运、了解他人及推测时运变化,必须要根据个人的出生时间及地点经纬度等条件,在加上推算,求得命宫(即上升星座)等宽窄不一的[后天十二宫,既命宫、财帛、兄弟、田宅、子女、奴仆、疾恶、迁移、官禄、福德、相貌,象征“命格”的基本架构,由此才能推论个人命运的吉凶。 算命时要看三格,所谓三格分别是天格,地格,人格,“格”就是受到某个特定数的体现,依据特定公式可以对其演算的特定步骤. 天格~支配着姓氏,人格~支配着名字的中间字和姓数的总和,地格~支配着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和前一个字之和~. 天格数理是由祖先传来,其单独出现对人生没有多大影响,但天格与人格的数理关系即成功运,对人的成功发展顺利与否,有很大影响。 人格是姓名剖象数理的中心所在,对人生的影响最大,故又称主运力。人的中心命运、性格、体质、能力、健康、婚姻等,主要由人格数理体现出来。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人格与天格结合的数理为成功运;人格与地格结合的数理则为基础运。地格数理主要暗示36岁以前的人生,因此也叫前运力。从地格数理还可推演其与子女、部下、朋友及同事的关系。 外格——外格数理对人生各方面均有影响,但其作用亚于人格数理,故又称副运力。从外格与人格的数理关系,可推演其人家族亲缘厚薄及本人社交状况的优劣。 总格——总格数理主要暗示36岁以后的人生,因此也叫后运力。

高斯是哪个国家的人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1855) ,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高斯1795年入格廷根大学,1799年在赫尔姆施泰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07年被聘为格廷根大学数学、天文学教授和天文台台长。他涉足天文学始于小行星的研究,于1801年创立三次观测决定小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并成功地计算出了小行星谷神星和智神星的轨道。此后,几乎所有的小行星轨道都是用这种方法推算出来的。高斯还创立了用太阳近子午线高度求纬度的方法,同时测定钟差和纬度的多星等高法,建立了高斯形式的任意常数变易法和长期差理论。他还在星历表的计算中引入了一组辅助量,使得求日心赤道直角坐标计算大大简化。他发明的最小二乘法等数学方法对天文学等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他在大地测量学、地球形状理论和地磁学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海王星的引力推算过程是怎样的?

回顾18世纪中对恒星所做的观测,我们就会发现人们对天王星曾经做过几次观测,不过观测的人把它当做是恒星罢了。根据这些观测和1781年以后的观测,天文学家便计算出了天王星的运行表。1821年法国天文学家布瓦尔(Bouvard)所刊布的天王星的运行表,对1781~1821年间的观测表示得很好,可是和老的观测就不太相合。布瓦尔猜想这不相合的原因究竟是老的观测的误差,还是由于行星在其行程里所受的某种未知的摄动。到了1830年,这后面的一个假设愈来愈显示出其正确性,因为天王星被观测到的位置又与星历表上所预推的不相合了,而且这差异迅速增大起来。有几位天文学家就严肃地考虑到这可能是由于天王星轨道之外一颗新行星所起的摄动作用。虽然从已知的行星去计算它所施的摄动成了经典的问题,但是要解决和它相反的问题,即从摄动的效果去求未知的摄动星,却是很难的问题。可是在1844~1845年间有两位天文学家同时做了这个工作,一位是英国的青年数学家亚当斯(1819~1892),另一位是巴黎天文台的勒威耶(1811~1877)。勒威耶因研究天王星运行反常的问题,做了一系列报告,送呈法国科学院。1846年8月31日,他的最后一篇论文,题目叫做《论使天王星运行失常的行星,它的质量、轨道和现在的位置的决定》。在这篇文章中,他写出这颗行星由计算得来的轨道根数。几个星期后,1846年9月25日,这颗行星真的被德国柏林的天文学家加耳所发现,离勒威耶所算出的位置相差不到1°。这颗新行星由纯粹计算而来的预测,得到这样显明的证实,引起当时的人无比的热情。建议勒威耶从事这一研究的巴黎天文台台长阿腊果说道:“天文学家有时偶尔碰见一个动点,在望远镜里发现一颗行星,可是勒威耶先生发现这个新的天体,却没有朝天一瞥,他在他的笔头的尖端便看见这颗行星了。只靠计算的力量,他决定了我们所知道的行星系的疆界之外的一个天体的位置与大小,这是离开太阳12亿里的一个天体,在最大望远镜里也看不出它的圆轮来的。”同样的计算同时在英国也被亚当斯做出,求得差不多相同的结果。不幸的是亚当斯那时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大学生,他呈交给当时御前天文学家艾里的计算,没有引起热情的支持。1864年夏季,查利斯还在剑桥天文台用目视法寻觅这颗行星的时候,勒威耶的结果和加耳的观测已经公布了。海王星的发现又使太阳系的边界向外延展了约17亿千米。海王星的发现是牛顿奠定的天体力学的辉煌成果,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1989年,“旅行者2号”探测器发现海王星也有光环。

天文历是什么

记录准确日、月、行星、恒星的视位置,按日期编排,所列数据计算到0.1;有日、月的中天和出没时间以及有关天象资料。

农历1月初|从春节前还是春节以那六十甲子的甲子年是第1年,甲子月在冬...

据我所知, 用干支纪年月日时是不可能出现全甲子的现象. 在甲子年里, 没有甲子月. 子月大约(确切为24节气中的大雪至小寒)为农历11月. 子月配天干之甲, 只有在戊或癸年, 不能在甲年. 同样道理, 甲子日不可能有甲子时. 子时, 只有在戊或癸日才能配甲. 以上方法的干支纪时, 自古运用至今, 没改变过. 补充: 在古代中国,也有十分简单的历法,这就是“干支历”。传说伏羲造《甲历》,可能与干支历有些渊源。当然,学者们更多提的是“干支纪日”和“干支纪年”。 在干支历中,最主要的是干支纪年和干支纪日。是从某甲子年或某甲子日开始,按六十甲子往下数,过六十年或六十日后就又从甲子开始。 古代人提出“干支历”时,应该用的是“建子”,即以子月为一年的开始。因为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甲子年时,寅月的干支为丙寅,往前推两个月为子月,其月干支为甲子。若按“建寅”,即以寅月为一年的开始,则两个月前的子月是属于前一年的,即癸亥年。但若是“建子”,则寅月前的子月仍属甲子年,这就是甲子年甲子月。如果还是甲子日,则子时所对应的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这应该是“干支历”的起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干支纪月时,是不考虑闰月的。遇上闰月怎么办,没人说过。也许可以用前月的干支再加上“闰”字。例如,某年八月是辛酉月,之后有闰八月,可称为“闰辛酉月”,再后的九月继续为壬戍月。 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总是有个起点的。使用六十甲子的历法,每年只有十二个月,没有闰月。所以应该是使用阴阳合历之前的历法。 古文献记载,伏羲创“甲历”,这应该是六十甲子历。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为历法起点,该日应该是朔日和冬至日的附近,由此可确定为公元前8217年2月17日(甲子日甲子月甲子日)。 追问: 夏历建寅,商历建丑,周历建子。在此你权当用周历,以夏历(农历)十一月为一年肇始之元月 回答: 制订历法需要一个起算点,这个起算点就叫做历元。关于历元,与天象有关,史书上常说:“上元混沌甲子之岁、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七曜齐元。”《太乙金镜式经》记载:“自上元混沌甲子之岁,至今大唐开元十二年(AD724)甲子岁,积得一百九十三万七干二百八十一算。”而《太乙统宗宝鉴》又取BC10153918年冬至为历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十一子部二十一》已驳:“其求积年术,置演上元甲子,距元大德七年(AD1303)癸卯岁,积一千零一十五万五千二百一十九年,以为七曜齐元之法。然用此积算逆推至上元甲子,得气应三十四万七千八百七十五分,乃戊戌日酉正三刻,非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也。其非七曜齐元明矣。”《皇极经世》又取BC67018年冬至为历元(天文学已证实当年冬至为癸丑日)。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的年龄是45到46亿年,即是地球形成于距今45-46亿年前,而月球形成于距今45.27亿年前。假设地球形成之时为西安天文时间冬至甲子日时,当时地月系还未形成,又怎么有朔旦冬至之说呢?更何况当时一个太阳日比现在一个太阳日的时间短,显然当时一个太阳年的日数比现在一个太阳年日数多,即使地月系已形成,当时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比现在一个朔望月的时间短,即太阳年的时间与朔望月的时间都在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常数,用现在一个太阳年的日数和一个朔望月的日数来推算远古历元则荒谬可笑!故《元史志第四历一》云:“盖天有不齐之运,而历为一定之法,所以既久而不能不差,既差则不可不改也。”又云:“然古今历法,合于今必不能通于古,密于古必不能验于今。”《春秋保乾图》又云:“三百年斗历改宪。”即便是当今科学家也要借助电脑程序计算天象变化的时间。中华文明不过一万年,干支纪日源于夏朝,纪年于汉武帝太初元年(BC104年)始定为丁丑年,《晋书志第八律历下》云:“此元以天正建子黄钟之月为历初,元首之岁,夜半甲子朔旦冬至。”即夏历癸亥年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可取,法国欧亚万宝有限公司利用电脑程序根据《星历表推算原理》计算结果表明,在已往的五万年中,唯有格里历BC21778年12月04日符合四甲子朔旦冬至的条件,应当是历元。

历书天文学的运动理论和轨道

天体历表是根据天体的运动理论和由观测资料确定的轨道要素来计算的。如果对某些天体,例如对于新发现的天体(彗星或小行星等)的轨道事先一无所知,那就要及时地利用为数不多的观测资料定出其初步的轨道,这项工作就是轨道计算。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尽可能多的可靠观测资料来不断修正原定的轨道。其一般原理是:根据天体的运动理论和近似的轨道要素计算出天体的理论位置,并与观测资料比较,得出差值,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其轨道要素修正值,定出更精确的轨道要素以及同观测有关的其他天文常数,如地球的轨道要素、摄动行星的质量、太阳视差和章动常数等。这项工作就是轨道改进。一个比较著名的实例是:1917年F E 罗斯利用1751~1912年的 9,000多个观测资料改进了纽康的火星运动理论,对火星除半长径以外的其他五个轨道要素和金星质量的参数做了修正,使火星历表的精度大为提高。纽康原来的轨道要素加上F.E.罗斯的改正值,就成为1922年以后各国天文年历计算火星历表所采用的轨道要素。  历书天文学还研究如何从观测资料确定一些最基本的天文常数和如何建立既精确又合理的天文常数系统的问题,例如确定天文单位和大行星质量。天文单位是太阳系的基本量度单位,它过去是利用小行星爱神星冲日、金星凌日或地内行星的观测资料得出的。六十年代以后,随着雷达天文方法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可以直接精确测定天文单位。大行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太阳、月球和行星历表的精度,通常由分析大行星对另一大行星、小行星、彗星或大行星的卫星的摄动影响来确定其质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