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发展趋势测试结束后老师,测试是否适合当老师
老师的贬低式教育,差点毁了我的一生
文/后浪推前 01 最近和朋友聊到初中,高中上学时候的经历时,朋友乔和我们说了他的故事:他在上学的时候天性好动,很贪玩,同时也调皮捣蛋,班主任老师为了教育他,直接对他说: 你长大以后肯定没有出息! 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回忆这些时,他抱怨: 上学的时候,老师只喜欢应试教育,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对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各种贬低,打击。 当这么多年以后,他还记得老师当时说的话,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同学中算是比较顶尖的。02朋友乔听到老师对自己诅咒般的教育时,他也暗暗赌气要努力,不做最没出息的哪一个。 同样的,我在上小学时,同班也有一个个子矮矮,模样普通还贪玩的同学,在班里算是啥优势没有。而这样的学生,注定不是老师喜欢的那种。 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把他作为反面典型: ——你看看你这个成绩,能不能像你的个子一样,长高点! ——你这事也做不好,那事也做不好,你说你能干啥! 最后就是,千年一句: 放学把你家长叫来! 同学被贬得一文不值,幼小而脆弱的心灵受到了无情的摧残。 终于有一次,他忍无可忍,直接怒怼老师: “老师啊,我成绩不好,我还能吃饭睡觉吧,我还有脚能跑吧,我还能走路吧!我是个人 我不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吧”! 不在沉默中爆发,何以面对惨淡的人生;你否定我一无是处,我坚信自己无所不能。 我至今都还对这位同学记忆犹新,也很佩服他,当时同班的同学说起他都会谈论他怒怼老师的事。 后来该同学也混得很好。 03青春困苦,暗黑无际。幼小脆弱,猫嫌狗弃! 如果在很小的时候遇到一位好老师,对我们整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心理学上,有个 罗森塔尔效应 。1969年罗森塔尔带助手们来到一所乡村小学,在一到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 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这个名单占了学生总数的20%,但其实,校长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的,罗森塔尔根本没有去看这个测验的成绩。奇妙的是,8个月后,情况果然有些变化。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验中发现: 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好的教育能够成就一个人,而坏的教育可能彻底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04 我们大部分人的成长轨迹,都是接受教育,通过考试,不断的成长,提升自己。 在一个人的早期发展中,对一个人的评价大都是通过考试成绩来分辨。 ——但是,用考试的方法来分辨学生,是极低层次的分类方法。 靠、不、住! 实际上学生有四种: 第一种,是 记忆型的 ,这类学生考试成绩会很棒。 第二类是 分析型 ,这类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会差。 第三类是 整合型 ,但他整合的天赋,恰好跟考试模式犯拧,所以就死定了。 第四类是 直觉型 ,就是一看问题,刷的一声,答案就出现在脑子里了。可是答案怎么来滴? 他根本说不清——所以这类学生,也是逢考必败。 应试教育,只能挑出前两类学生。 后两类,就当垃圾扔掉了。 05 四种类型的学生,前两种省心的很,只要跟着应试教育的节拍,随歌漫舞就是了。而后两种类型,整合型及直觉型,必须要自救。 自己拯救自己。 不要被不对你胃口的应试教育,给埋没,给搞死。 正如朋友乔,小学同学,他们首先就是要肯定自己,不是老师说的那种,最没出息的同学。 06 导演贾樟柯,在一次采访中,有个年轻人哭着问:谁能救救我们?贾樟柯说:我的回答,可能让你心里超不爽。 什么叫谁来救救你?你才是自己的主人! 除了你,谁也救不了你。 你必须要忠于自己的感觉,认真思考,不要厌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 每个人的路都不确定,人生就是无限因,无限果,无限可能。最重要的就是肯定自己,不让别人的打击让自己变得孤苦自卑,从而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打不死你的终将会使你变得更坚强,坚强到找到人生前行的力量。教育有其偏颇和不当,但也要反思自己,面对老师们的贬低挖苦,是自甘堕落还是积极向上,选择前者你就真的毁了你的一生,你自愿接受他人无情的摧残,瘫软如烂泥;选择后者就意味着要不断去成长,不断去努力,遇山开山,遇水架桥,顽强的反击着命运,只为做最好的自己。 当有一天回头看,山重水复后自会柳暗花明,一切风轻云淡,谈笑如常, 你也找到了内心的答案,将一生活成了与命运的一次搏击,你成了那个最终的胜利者。
百度小测试 怎样的人适合当老师
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喜欢教学的人,站在讲台上就忘我的人,追求教学成就感的人,容易满足的人,这些适合作老师,我就是一名老师,这些是我的一些感受。
罗森塔尔效应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一个叫做大沙头的贫民窟,在这里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基本都处在社会底层。罗尔斯小时候,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跟当地其他孩子一样,顽皮、逃课、打架、斗殴,无所事事,令人头疼。幸运的是,罗尔斯所在的小学来了位叫皮尔·保罗的校长。一次当罗尔斯正顽皮时,校长说,我一看你就知道,你将来能成为纽约州的州长。校长的话对他的震动特别大。从此,罗尔斯记住了这句话,“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给他信念,指引他成长。他衣服上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也不在污言秽语,开始挺直腰杆走路。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终于在51岁那年,他真的当了纽约州州长,并且是纽约第一位黑人州长。 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赞赏,都会被孩子放在心上,对他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1968年的一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对孩子们进行一个实验。他们从一到六年级各抽出三个班级,对这些学生进行了一次“正式”测验:未来趋势发展报告。测试结束后,他们给每个班级的老师发了一份名单,称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名单上列出的学生时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出乎很多老师的意料,名单上有一些平时表现平平,甚至是水平较差的学生。而后,罗森塔尔反复叮嘱老师不要外传名单,声称这样会影响测试结果。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又来到这所学校,并对这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他们提供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明显进步,而且感情、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更强,与老师的关系也更为融洽。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罗森塔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说的话大家都深信不疑。虽然老师答应对这份名单保密,但是他们还是会忍不住在上课时对名单上的学生更多一些关注,通过眼神、音调等向孩子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这些学生在老师们的影响下,逐渐对自己树立了信心,最终也成长为优秀的学生。这种变化就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你行,你就行”。作为家长,想要孩子更好发展,需要多一些积极的鼓励。怎样判定适合当老师吗?
教师连续四年都被选为中国最幸福职业之一。人们热衷进入教师行业的原因有各种各样,可是,任何事情,都是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当老师是什么体验,只有经历了才懂!你适合当老师吗?为什么?这是一个深刻的自我认知问题,小伙伴们可以这样分析一下自己:首先,要对自我进行梳理,包括梳理你自己过往的学习经历、实践或工作经历,总结自身的性格特征、特长、爱好等。其次,了解教师职业特征,教师的职责可以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因此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专业的学科知识背景,熟知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具有奉献精神,有爱心、热心、耐心。最后,在自我和职业之间寻找匹配性。本质上就是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个职业,你可以应尽可能地寻找自己适合当教师的“论据”。教师心理健康指标:1、 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2、 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 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4、 抗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5、 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6、 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适合一个职业,也是需要某些天赋的。那做教师需要哪些天赋呢?对此有资深教师凭借几十年的教学的深刻体会,以及观察分析,感觉当教师可能应该需要有下面这些天赋——1、对孩子的亲和力有人一见到孩子,心一下便柔软起来,看孩子的眼神情不自禁就很柔和,言谈举止都让孩子,觉得亲切、有趣、好玩,孩子就忍不住愿意听他说话,和他一起玩儿,这就是对孩子的亲和力。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当校长时,有老师说:“您在孩子们面前放得开,完全不顾自己的面子。”说的就是我一见孩子,便忘记了自己是校长,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老师,“不顾尊严(面子)”地和他们一起欢笑、感动、兴奋、嬉戏,乃至摸爬滚打。所以孩子很喜欢我。有的老师连笑都不会,整天不苟言笑,学生见了他就紧张,他怎么能当好老师?2、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做教师,一定要特别细腻,学生的一笑一颦,都能在老师的心里激起涟漪。这样的教师,其内心世界又特别丰富,装着所有孩子的喜怒哀乐,也装着教育所需要的“生活”“社会”和“世界”。这样的老师,有着本能的充满跳跃性的联想力,他能够由一个孩子的今天,想到他的未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只有内心细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感受并容纳这一个又一个“世界”。3、敏锐的洞察力在我看来,所谓“洞察力”不仅仅是一种判断力,而是一种非凡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穿透力,是一种善于从许多看似毫不相关的现象中找到某种必然联系的分析比较的能力。所谓“洞察力”,很多时候体现在班级生活中或课堂上。教师应有见微知著的敏锐——他能够从孩子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瞬间的表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感受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正如赞可夫所说:“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对孩子麻木不仁的人显然是无法成为真正的教师的。4、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的所谓“出色”也是相对的,但和有些行业比,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教师以上课为自己基本的职业形式。课堂上,教师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智慧、出色的能力……都是通过口头表达语言来呈现的。除了外在的形象,学生初见老师的第一评价便是这老师是否有“口才”。再“高大上”的道理,老师也能讲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口才的老师特别会讲故事,一个本来似乎平淡无奇的事,被老师讲得眉飞色舞、曲折动人,这样的老师肯定会让孩子着迷的。5、幽默感我认为,幽默感是一种极富智慧与情感的语言表达,这种语言表达机智而敏捷,能给人带去轻松愉悦。但幽默本身并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语言,而是其心灵的敏锐、精神的饱满和乐观的情怀的自然而然的呈现。关于“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品质”的调查,“幽默感”往往排在前列。是呀,具有幽默感的老师,让学生觉得有趣,能够最快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减少学生可能出现的来自学习生活的压抑与忧虑,让学生维护自己心理的平衡,进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让学生觉得“有趣”“好玩儿”,进而喜欢你。试想,一个不苟言笑也不善玩笑的老师,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趣,而一个无趣的教师,他的教育往往还没出发,便被学生“敬而远之”了。6、浪漫气质在现代汉语里,“浪漫”这两个字的含义很丰富,我这里用这个词,取其“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之义。我曾经说过,教育者不一定是作家,但一定要有作家的情怀;教育者不一定是诗人,但一定要有诗人的激情。澎湃的热血、青春的气息、透明的情怀、纯洁的诗情、奇妙的想象、壮丽的憧憬……这样的教师所从事的教育——课堂教学与班级建设,将会多么迷人而富有创意啊!而师生共同度过的日子里,又将伴随着怎样的妙趣横生、波澜壮阔、震撼心灵、热泪盈眶……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是否浪漫,和教师所教学科没有关系。不要以为只有教文科的老师才浪漫,教理科的老师就一定很呆板。不是这样的!教师的浪漫气质,决定了教育的浪漫品质。7、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独特的爱好或优势这里说的“爱好或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天赋形成的。比如弹琴、唱歌、绘画、舞蹈、足球、篮球……也包括文学创作,甚至擅长耍魔术,都能让一位老师在学生眼里魅力四射。每个老师要问问自己:除了课堂上呈现的知识,我还有什么“绝招”能够征服学生的心,让他们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这些“绝招”的意义远不只是赢得孩子们的崇拜,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让你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充满“非教学因素”的缤纷色彩。回顾我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觉得我的三个爱好让我的教育丰满润泽而富有情趣:文学、音乐和摄影。因为我迷恋文学,所以我给学生读了大量教材以外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也写了许多以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为素材的文学作品;因为我热爱音乐,于是我们创作了班歌,而且在我们的教室里,经常都回荡着《绿色的祖国》《我们的田野》《五月的鲜花》《伏尔加船夫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我喜欢摄影(其实严格地说,我那水平只能叫“拍照”),三十多年来,我给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拍了许多照片——每一幅照片都有笑脸,每一张笑脸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成长,而每一段成长都有我们共同温馨的记忆……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教育如果没有文学,没有音乐,没有摄影,必然黯然失色。当然,当老师需要的天赋肯定还不只上面所说,但我现在想到的就这几点。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这几条,后天都可以培养。”是的,是可以“培养”,但如果不是源于天赋,某些能力或爱好的培养是有限的,而且很勉强。任何人都很难拥有当老师所需要的全部天赋,但作为选择教育为终生职业的人来说,你至少得有一些或尽可能多一些“教育天赋”。否则,做了教师之后不但你痛苦,而且孩子也跟着你痛苦。罗森塔尔期望定律及实践应用
狗
未来教师职业发展会有哪些变化趋势
伴随着信息化革命的学习革命正在全球发生,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五年十年后教师的职业发展又会如何?事实上,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关键临界点。1)数字化已经几乎重新定义了每一个知识的分享形式,不再是面对白纸黑字和简单的实验2)中国大多数学生已经提前拥抱了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3)近一年来中国萌生了一大批基于中国市场需求的教育与学习必备的辅助工具。尤其是第二点,是推动学习革命真正强大的推动力。而这一轮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学习变革主要会在几个方面:第一次能够精准获取到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移动互联网让数字内容的分享和传播效率提升教师业务交流也变得更加实时与透明。很多教师最关注数字化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机器未来会不会替代教师。让我们来试想一个场景,教室里有“翻转课堂”,用播放教学视频去替代老师的讲解,那教师的数量是不是会减少呢。这个假想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相反,对优质教师的需求量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多。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数据的获取带来的变化,技术上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市场上教育的主体需求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从而使老师从课堂一对多的讲授模式转变成关注每一个人的学习过程,这并不会降低对老师数量的需求。虽然教师人数需求不会降低,但是教师工作有几个趋势变化。(1)老师主导学习过程模式,将逐渐转变成通过数据主导学习过程。过去老师也会使用到信息化资源,但是更多的是当老师产生需求,再去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以后,老师则会跟踪数据,利用数据去改进或实施教学计划。(2)资历和经验积累变成不那么重要,授课风格、互动效果等服务水平是未来学生评价教师更重要的标准。因为过去需要自身多年总结积累的教学信息,大数据已经给出更好的解释,“职称”将成为历史。 (3)教师水平结构会发生大的变化,会出现年薪千万的明星教师。原来的一维的教学能力结构会变成三层金字塔结构,最顶端是明星教师和教学研究者,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因为能够使用广泛,所以能获得更大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中坚力量是信息化一代的老师,他们往往根据数据去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而不会使用数据和信息化的老师,他们可能会成为最底层。也就是说,数据和信息化将会快速的、极大的拉开老师收入水平的差距,事实上这种情况正在中国发生。虽然中国的学生正在准备着这场学习的变革,不少的教师和行业机构也已经快步进入这个变革实验场,但是,这离真正重新定义学习的革命仍然还有一段的时间。学生们快准备好了,教育科技公司已经准备好了,我相信老师们也会很快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