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五句话察人之过不扬于众,易经重要十句话
阅读笔记-受人之恩,铭记于心;施人于恩,不记于心。
1、我永远喜欢那些优秀又谦逊的人。他们明明拥有着吊打所有人的能力却毫无优越感,对人温和像傍晚的风,工作上坚定有主见,与人相处时温和自谦,是的,让自己优秀也许是天赋和努力,但能让周围人舒服,那就是善良和有同理心,两者兼有,真的太难得了。 @拾书2、 别贪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有;别灰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没有。 @普陀问道3、 现在才知道,知行合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普陀问道4、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出在为人处世上,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能做到面面俱到,朋友遍布五湖四海,有的人口无遮拦,让人避无不及。那我们该怎么提升自己的处事能力呢? 记住《易经》里的五句话:受人之辱,不动于色,这就是忍辱;施人于恩,不记于心,这就是功德;察人之过,不扬于众,这就是口德;觉人之诈,不愤于言,这就是智慧;受人之恩,铭记于心,这就是慈悲。 @吴军5、 我这辈子和别人比,只比一样东西,我不和别人比果,我只和别人比因,如果有人比我做的好,那我就看他是怎么做的,然后我怎么能做的更好,和他比,不是想和他竞争,而是想找个老师向他学习。所以攀比这个事,如果你一直比的是结果,那你一生都活在比较里,但如果你比的是原因,那你一直活在目的里,这就是佛家讲的,有为而自在。 @吴军6、 你知道吗?你一辈子的命运如何,早就写在你脸上了,一清二楚。慈善有德的人看上去都是祥和平静的,因为什么样的心显现什么样的相,什么样的相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命运和运气。你不用刻意去追求相貌的好看,你的相貌会因为你的心变得越来越好。而造业之人,ta的内心龌龊,充满污秽,也就带着相貌变得凶恶丑陋,再怎么追求美貌都是徒然。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想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照照镜子一看便知。 @吴军7、 尚若有人欺负或背叛你,你不用费力去恨,因为这样会让你焦躁,你只需停止付出,生活自会给ta惩罚。 @菩提
《易经》中的“三十六”有什么意蕴?
36天罡,不过这个36下只是一个虚指罢了。 一、天罡: 星名。即北斗七星的斗柄。《参同契》卷下:"二月榆落,魁临於卯;八月麦生,天罡据酉″。《抱朴子内篇.杂应》: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前″。丛辰名。月内凶神。《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二《鹤林法语》:"天罡属辰,辰戌丑未谓之四正,以其属土,居於中央,故曰四正,罡字从四从正,以辰为土,故此功曹谓之天罡″。清允禄等撰《协纪门辨方书》:"阴阳之月,前三辰为天罡,后天辰为河魁,阴建之月反是″。神煞名。道书中有三十六天罡,配七十二地煞。以为罡气神煞取用。雷法名词。犹人心。指脑。《道法会元》卷八十二:"天罡,罡者四正为罡,取四方之正中,乃吾心也″。也称中黄星。《道法会元》卷七十七《天罡说》:夫天上天罡,阴精也,真土也。乃天之真阳也,居於天中之天,为天罡星,其实号曰中黄星,变化於辰也。?内丹名词。指阳精,真土。《道法会元》卷七十七《天罡说》:夫身中天罡,亦阳精也,真土也。比内事为药物,为黄婆;丹田为黄庭,居於身中之中,为天罡气。其实号曰中黄气,变化於心也。此窍非凡窍,中中又,之黄气,即自己天罡也″。 二、三十六天罡: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每个天罡星各有一神,共有三十六位神将。道士在斋醮作法时,常召请他们下凡驱鬼。《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说:"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总太元君,为吾驱祸殃″。《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称三十六天将都是真武大帝收伏的神,全部隶属真武麾下,名称如下:水、火龟蛇二将,赵元帅赵公明,显灵元帅关羽,雷开、苟毕二元帅,风轮元帅周广泽,尽忠元帅张健,火德元帅谢仕荣,灵官元帅马华光,管打不信道元帅朱彦夫,考校元帅党归籍,仁圣元帅康席,混元帅庞乔,降生元帅高原,降妖辟邪元帅雨田,威灵瘟元帅雷琼,神雷元帅石成,虎丘元帅王铁、高铜,先锋元帅李伏龙,电母朱佩娘等。在民间传说中,三十六天罡常与二十八宿、七十二地煞联合行动,降妖伏魔。 由上述可了解,单以天罡而言是指北斗七星的斗柄。而三十六天罡是指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一星一神......。
易经中欲成大器者谨记八律什么意思
1、觉人之诈,不愤于言;2、受人之侮,不动于色;3、察人之过,不扬于他;4、施人之惠,不记于心;5、受人之恩,铭记于心;6、受人之鱼,而学之渔;7、识人之才,授之于权;8、善于谋人,有容乃大.易经经典名句100句及翻译
1、上九,亢龙有悔。上九天,龙飞得过高,必将造成后悔之事。(做事有度,物极必反)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所以说自强不息而又随时反省,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5、同声以相应,同气以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温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随龙而出,风从虎而现;说明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运用仁义来行事。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缺。长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会传到后代;长期做坏事的家庭,祸患一定会害及子孙后代。8、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劳苦功高而又谦逊的君子,能够得到百姓的敬服。9、冥豫在上,何可长也。昏昏沉沉地贪图在自在安乐上,这种局面怎能长久保持下去呢?10、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天与火在一起象征团结,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种人的是非善恶,辨别事物的差别同异。11、慢藏诲盗,治容诲淫。自己的东西不仔细保管会招致别人盗窃,过于打扮自己的容貌会导致坏人奸淫。12、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辛劳于事务,劳苦到极点,但是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立了大功,作出真正的贡献,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别人的感激、赞扬,这是忠厚到了极点。虽然有极大的功劳,但还是甘居别人之下。1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不做大量善事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认为,一般的好事对自己来说没有多大益处而不去做,一般的坏事对自己来说没有多大损害而不去改正。所以坏事多了而无法回避责任,罪恶大了而无法得到宽恕。14、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危机,生存的时候不忘记灭亡。15、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笃其志而后行。聪明睿智的人会先安定好自己然后才行动,会先观察别人的心思然后发表意见,会先和别人做朋友然后才有所请求,会先定好自己的目标和志向然后才努力前进。有一种修养,叫做沉默
韩信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位大将军。 一天有个屠夫说韩信要是个英雄就用剑刺他,要不就从他胯下钻过去。 韩信刚拔出剑想刺过去,可是想着杀人要偿命,为了这样一个人毁了自己不值得,于是就忍辱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大伙看着都嘲笑他,他轻蔑地看了他们一眼就大步走开了。 后来,韩信参加了农民军起义军,屡建战功,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来率军击败了项羽,为汉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后又派人找到那个屠夫封他为中尉,负责缉拿盗贼。 韩信认为当年屠夫的行为并无恶意,反而激励了自己的意志,忍辱负重才有今天。屠夫听了后羞愧万分低下头,韩信的手下将士听了都十分钦佩他的大人大量。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越王勾践在吴国做奴仆,受尽屈辱,回国后卧薪尝胆,之后大败吴国,吴王夫差自刎而死。 孙膑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后投奔齐国大败庞涓,庞涓自刎而死。 如果受到他人侮辱,立刻在脸上表现出来,反唇相讥,或者大打出手,刚好正中攻击者下怀。 不动于色,让施辱者自取其辱,或忍辱负重,厚积薄发 。 受人之辱,不动于色,是一种修养。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个小和尚。因为贪玩,这个小和尚总是深更半夜越墙而出,早上天未亮再越墙而入。 有一天,小和尚外出归来。在他而入,踩到他之前一直踩的垫脚石时,感觉石头软软的。落地后的小和尚才知道,他踩的是寺里的长老,小和尚吓得仓皇离去。 以后的日子里,小和尚天天都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对他的惩罚,但长老却对此事只字未提。 最终,小和尚实在忍不下去了,他找到长老诚恳地认了错,哪知长老宽容地笑了笑,说:“不用担心,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还怕什么?” 小和尚从此静心修炼,若干年后,老和尚圆寂,小和尚成了长老。 对于小和尚犯的错误,长老没有直接批评,或者让寺里的其他僧众知道,而是采用沉默的方式,这种方式恰恰胜过指责的效果。 老师,在学生犯错时,不是在其他学生面前训斥,而是要循循善诱。 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不是责骂或者体罚,而是要告诉孩子犯错的后果,勇于承担责任和改正。 在发现别人犯错时,不是要第一时间指出,而是先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不了解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就不要妄加指责。 人无完人,其他人犯的错,也许在自己身上也会发生。 察人之过,不扬于众,是一种修养。 夏原吉,明朝著名的贤臣,辅佐过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官至户部尚书。明宣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病逝,赠太师,谥忠靖。 《明史》中有一段关于夏原吉的记载。 吕震尝倾原吉。震为子乞官,原吉以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 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 意思就是: 吕震曾排挤夏原吉,当吕震为他的儿子请求官职,夏原吉认为吕震在“靖难”时守城有功,为他向朝廷请求。 平江伯陈瑄起初也厌恶夏原吉,夏原吉反而时常称赞陈瑄有才能。 解缙称其为:“有德有量,不远小人”。 夏原吉心胸开阔,善于包容,就算是小人对他也无可奈何。 谎言就像一颗蜜枣,就算外面再甜,总有吃到枣核的时候。 即使有人散布谣言,说了自己的坏话,也没有必要反唇相讥,歇斯底里地乱吵一通。 对于一个正直的人来说,任何流言都是苍白无力的,谎言总有戳破的那一天,而有修养的人,是在沉默中思考,用沉默对待谎言。 觉人之诈,不愤于言,是一种修养。 夏原吉辅佐的历代皇帝,都对其赞赏有佳: 正是因为他将沉默这种修养做到了极致,才会有下面这段评价: 原文的意思就是: 夏原吉有宏大的气量,人们不能测量它的边际。有的人问夏原吉:“气量可以学吗?” 他说:“我年幼时,有人触犯了我,我不曾发怒。开始在脸色忍耐,中间一段时间在内心忍耐,时间长了就没有什么可忍耐的了。” 海明威说过:“我们用两年去学会说话,却用六十年去学会沉默。” 沉默,是人生路上必要的磨练。 当你修成归来。 沉默,就是一种修养。 END
《易经》八律
出自《易经》八律。 觉人之诈,不愤于言:察觉出来别人的狡诈之处,不愤发在言语上。 受人之侮,不动于色:受到别人侮辱,脸色毫不改变。 察人之过,不扬于他:观察到别人有错误,不向他人宣扬。 施人之惠,不记于心:给别人以恩惠,乐善好施而从不记在心中。 《易经》八律原文: 1、觉人之诈,不愤于言; 2、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3、察人之过,不扬于他; 4、施人之惠,不记于心; 5、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6、受人之鱼,而学之渔; 7、识人之才,授之于权; 8、善于谋人,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