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积善行德可以延寿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出自周易

如何行善积德

一、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发别人智慧或良知、担任义工、照顾病老、鼓励安慰别人、铺桥造路、维护环保,甚至时时心存慈悲、面带笑容,去孝顺父母,去善待一切众生(包括人与动物),则这些都要比单纯的捐款更具功德。二、行善后更要注意‘修持’,不要一面行善,一面又在造恶业(例如犯五戒、十恶,或从事损人利己及伤天害理之类的坏事),否则所有的善行均将被抵消漏尽,甚至功不敌过,还遭恶报。三、行善如果出自纯粹救人的动机,则此种‘无相布施’的功德可说是最大。反之如果只为沽名钓誉或由于自私原因而布施,则其福报便非常有限(不过比完全不布施要好得多)。此即为何同样作布施,有人福报很明显,有人却不明显,其道理也在此。四、如果有人长期行善竟然十分意外毫无感应,则其主因除上述几点外,佛经所云:‘为善必昌,为何不昌?必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为何不殃?必有余昌,昌尽乃殃。’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因此千万不必怨天尤人,反而更应该具备耐心,并深信只要持续认真行善,努力修持,诚心忏悔,将来一旦业障消尽,必可得到解脱,而享受美好的福报。五、更重要的是,除行善外还要修慧,因为唯有了解佛法,培养智慧,才能清静心灵,免除烦恼,甚至了脱生死,一切都看得开,放得下,而得到真正的快乐。谢谢采纳 采纳就是行善积德

爱看《易经》、《道德论》的男生是什么样的人?

估计这男生好爱动脑筋,会处事。爱钻研,爱交朋友。

做一个全身心正能量的人,行善积德,就会有福气笼罩,好运相伴…_百度知 ...

杨晟言【易经一天一句】~做一个全身心正能量的人,行善积德,就会有福气笼罩,好运相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生行善积德, 自然也会有 福气笼罩,好运相伴。常行善, 广积德,人生就会越来越美好。 常年积德行善的家庭, 一定会有很多福德多到自己享用不了, 还能够留给自己的子孙享受福德。 而不积德行善的家庭, 就会有很多磨难,甚至自己的子子孙孙也会遭到祸患。所以, 古往今来多少荣华富贵的人家, 他们的财富不是争来的不是抢来的, 是积德来的。行善积德是 一切福气和福报的根源,一个人惟有行善积德, 才能赢得长寿、富贵、康宁和善终, 才会五福临门、福泽深厚。常年做善事的人一定会有很多福泽, 而经常做坏事的人就会遭到报应。就像有句老话这样说的: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我们行善积德跟做恶事,就是因果里面的因。 而福报跟灾祸,就是因果里面的果。 很多时候,福报跟恶报可能会来的晚些。所以就有了那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发别人智慧或良知、担任义工、 照顾病老、鼓励安慰别人、铺桥造路、 维护环保,甚至时时心存慈悲、面带笑容,去孝顺父母,去善待一切众生(包括人与动物),那么这些 都要比单纯的捐款更具功德。“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行善积德,上天都看在眼里,记在因果簿里,待到善果成熟,上天就会给你降下福气和福报。所以,积德,可以改变命运。行善积德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关键之一。“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做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积德,最重要的是出于真心,不求报答,这才是真善。行真善,积德造福,可以改变命运。人只要积德行善, 做一个全身心正能量的人,命运就会往更好的方向去转变。一切能够鼓励人进步,能够给予他人福利的,都是善的范围。善是一种修为。行善积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文明。让我们修善心,动善念,传善言,行善举,做善事,结善缘,积德行善、善心养德、德行天下!【易经一天一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你见过的精通《易经》的高手都高到什么程度?

‍‍早些年的时候我去了我家附近的寺庙去玩。看庙门的是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也是个老道士姓佟。我也算的上是有些的人。我就问那师傅将来我会怎么样。他看看我面相什么也没说就拿出来几本书对我说:我这些书早晚要送人的。我觉得你能看得懂,送给你吧。我说谢谢师傅我拿回去看看,若是能看懂就留下看不懂就送回。当时是三本书,《八字与人生》《渊海子平》《万年历》。我先看了《八字与人生》这本,因为这本书都是白话文比较容易看懂。从那本书里我知道了历法,十天干,十二地支相冲,克,刑,合。还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克和相生。又学会了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干支的相克相刑,相合等。还有排流年大运生旺死绝等,还有什么文曲,华盖,驿马,桃花等看到今天也是一知半解。再后来就在书摊上买了本《易经的智慧》这本书。也是一知半解只懂几个卦相。再后来这些书索性都不看了。差不多有十几年没看了,也没兴趣看了。有时候偶尔拿出来翻几下。有时候我就在幻想。幻想我晚年能遇到一个世外高人拜她(他)为师把这些书都教受于我。我也成个什么半仙,不求钱财,就是助人为乐也很好。‍‍

积善行德必要性

经营其实是积德的工具,如果我们不去积功累德,最后得到的只有两个字:危险。《易 经 》中的“厚德载物”,物是什么?很多人认为“物”就是金钱,是房子,其实这个“物”指的是我们天天所想的一切事物,健康、长寿、子孙等等都属于物。所以厚德载物,在我这里就换成“厚德后得”,因为只有把德积厚了之后,才能得到。 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无德无物。照着这个公式一看就明白了,如果我们缺物就知道我们缺德;如果我们薄物就知道我们薄德;如果无物就知道我们无德;如果厚物就知道我们厚德。这就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转化的结果,因能量的变化所产生的现象。 例如我踩你一脚,你会瞪我一眼,都是因为能量在平衡。如果我不想让你瞪我,我马上说一句对不起,这一句话就能平衡能量。每个人过去挖的坑,深度不一样,通过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每个人填坑的速度也不一样。 有些人速度快一下子就填满了,有些人的坑比较浅,一个月就填完了,所以这些人的道路就是平坦的。有些人过去挖了百米千米的坑,平时又不太努力,所以这个坑永远都填不完。孩子好或不好;身体健康或不健康;生意顺利或不顺利,这就是个体的差异。生命中一切的现象,都是受能量的影响,都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的再创造。 就如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蓄电池,蓄电池的电量不是固定的,它是变化着的。我们随时都可以改变生命中的蓄电量。但是在这一刻没有采取改变时,它就是一个定数。有些人拼命去赚钱,就是把蓄电池里的电全部转化成金钱,当然他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有时候拿钱去填补坑还不一定填得上来。 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人该得的他没有得到,觉得他是一个傻瓜。其实我们要知道,该得的他没有得到,他的能量依然储存在蓄电池中。这些能量可以转化成长寿;转换成健康;还可以转化在子孙身上。因为能量是可以转化的,电能可以转换成热能,冰箱制冷、灯泡发光实际上都是由电能转换而来。 所以一个人开不开心,家庭和不和睦,这些都是由能量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的“德”比“得”高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当“德”比“得”高时,这个人就会无法拒绝得到。就像天降福,为什么要降福呢?就是因为他德厚。 如果相反,“得”比“德”高了会产生什么现象?这个人就会无法抗拒地失去,必定会出现灾难。就像有些人好不容易赚到钱,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看病就花了几十万。因为宇宙有一个规律,万事万物会自动恢复平衡,所以才会产生这个现象。 过去我喜欢与乞丐和流浪汉聊天,通过聊天可以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因果规律。曾经我遇到一个乞丐,他之前在杀猪,赚了一万多,在80年代这已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一次,他的同乡把1万多都借走了,三年过去了都没有还。 腊月三十,他怀揣着一把杀猪刀到了同乡的家里,心里想着要是同乡再不还钱就动杀手。同乡看他来了还是不打算还钱,但是同乡的女儿告诉父亲:“爸爸,我们家也有钱,就还给他吧。”同乡听后,及时把钱还了。幸好同乡把钱还了,不然让自己惹来杀生之祸。 乞丐看到钱到手了,心生欢喜,那一晚就住在同乡家中,第二天同乡送他到马路上赶车。正值冬天,他在冰天雪地中等车的时候,一辆车冲过来直接把乞丐撞翻,他进了医院。治疗的费用不仅刚好就等于要债换来的钱,还失去了一条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乞丐得到的比他的内在的德多了。 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德不配位”,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时,应该感到恐惧,应该自省自己外在得到的是不是比内在多了,多了就要补德。有智慧的人会将多余的主动奉献给社会和世界,这样“得”和“德”的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不主动贡献,天平就会失去平衡。这就是: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无德无物。 经营其实是积德的工具,如果我们不去积功累德,最后得到的只有两个字:危险。就像《大学》中所描述的: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仁者愿意把外在的东西回归内在。事业是渡人的平台,金钱是利人的工具。 《法句经》中说: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一个人恶贯满盈是怎么来的,就是小小的恶积累而来的。 大善也是积累而来的,不要以为捡一个垃圾,节约一张纸是一个小善无所谓。一个人会有这么大的福报,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今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讲课,我也算是做了一丁点,也是从小的地方积起来的。 我在肯尼亚,我尽量也是把洗脸的时候用的水用脸盆装出来,吃完饭后把漱口水吐在草地上,也许可能会让几个蚂蚁吃完后报餐一顿。其实,我们在做这些善德时候,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当行善变多后,你会慢慢养成习惯,就会发现,那不仅是善,那是一件快乐的事。你都觉得不是在行善了,行善多没意思,行善好像是为别人在做什么,它变成一种快乐,积微善,成大德。 我们该如何去积累福德,积累能量呢? 第一个方法叫种福田。佛家有三大福田,第一个叫报恩福田,又称“恩田”;第二个叫做功德福田,又称“净田”;第三个叫做慈悲福田,又称“悲田”。“田”的意思就是能够生长,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后,种子能够获得营养生长,所以我们称为福田,田里能长出福。 报恩福田又称“恩田”;功德福田称为“净田”;慈悲福田称为“悲田”。田的意思就是能够生长,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之后,就能够增长,所以我们称为福田。就是田里面会长出福。 报恩是什么?报恩就是报父母的恩,功德福田就是去弘扬我们圣贤的智慧,去随喜和弘扬圣贤的智慧,去感恩和礼敬祖宗的智慧。第三个慈悲福田,就是去关怀弱势群体。 在我看来,所有员工对老板来说都是弱势群体,不是员工为老板打工,而是老板为员工在干活。因为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没有树根又怎么会结果呢?所以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他会去感恩那些成就他的人,所以一个有智慧的老板一定会去感恩员工和顾客。 第二个方法叫做报四恩。第一个是父母的恩;第二个是师长的恩;第三个是国家的恩;第四个是众生的恩。通过报恩,我们可以获得能量,可以积累福德。如果一个人没有最基本的能量,他是无法成就生命中的现象的。就犹如没有面粉不可能想要有包子、饺子或者油条,因为这些食品都是由面粉变化形式而来的。所以我们要透过报恩,去获取能量,再用这份能量去回向,去发愿。 第三个方法叫做行十善。十种善业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能量。身上有三种善;口上有四种;意上有三种。 “身三”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口四”就是: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妄语”就是说假话,我出家的时候,我说的话寺院里的人都不理我,我非常痛苦,但我知道那是我过去说假话的果报。“恶口”就是说诅咒别人的话;“两舌”就是搬弄是非;“绮语”就是说花言巧语。 “意三”就是:不贪、不嗔、不痴。人生为什么会不幸福,根本就在于我们有六种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当我们把这六种根本烦恼减轻后,人就会幸福。(寂静法师) 福 慧 共 修 2023年药师佛圣诞供灯共修 2023年10月30日(阴历九月三十)是消灾延寿药师佛圣诞。祈愿供灯同修蒙药师佛愿力加被,解除疾病痛苦,现生即得利益安乐,增福延寿,消灾免难。

人为什么要积德行善

这是因为佛教讲因果报应,众生造什么业就有相应的果报,简单的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要行善积德。另外佛教修行也需要福德资粮,所以也要行善积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