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生克在针灸中的应用,五行中克是什么意思
如何运用五行生克理论阐述五脏之间生理联系?(有关中医的问题)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武术中,古代武术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表示形意拳中的劈、崩、钻、炮、横五种基本拳法,或表示太极拳中的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 临床应用: 祖国医学的五行学说,是将人体各部分归属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同类事物之间发生纵的联系:例如属于木的,有肝、胆、目、筋、怒、青、酸、风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肝开窍于目”,“肝主筋”,“怒伤肝”,肝病易生“肝风”等;望诊时,青色多属肝风,赤色多属心火,黄色多属脾湿,白色多属肺寒,黑色多属肾虚; 用药时,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各类事物之间发生横的联系:即运用生克、乘侮等变化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例如某一脏有病,既可以因生克关系由另一脏传来,也可以通过生克关系传到另一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就是这个理论的具体应用。 壬水压丙火,戊土克水,乙木克土,庚金泄水。 而五行之中,火的攻击最强悍,水的缓和能力最好,木的治愈能力超强,金的冲击能力最强,土的防御能力最好! 五行之于季节 以上讲了五行在各个方面的理论及其应用,但鄙人认为缺少了一样:五行与四季.下面是在下收看<百家讲坛>之后的拙见.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树木花草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运输,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中医入门之五行相生相克
今天是中医入门的第三篇,主讲五行相生相克 在这样一个令人头秃的年代。大家纷纷学起了养生,90,95后的口头禅也变成了“老了,老了”。 似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感觉自己身上哪哪都是毛病,畏惧的端起了保温瓶。 那么今天的文章会告诉你,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哪哪都是毛病,以及应该如何处理首先,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知识 五行相生 相生即资生、助长、促进的意思,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依次递相资生助长、促进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生的关系是:“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关系 五行相克 相克是克制,抑制,制约的意思,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次, 问题解答 通过前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大家都知道五行对应咱们体内的五脏,所以五脏也是相生相克,相互影响的 由于五脏相互关联,当其中一个器官出现问题时会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运转。 所以当你发觉自己脾不太好的时候,感觉肾也有毛病,诶,肺似乎也有点问题,心脏好像也需要照看一下,反正觉得自己身上似乎越挖掘病越多。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把我超喜欢的专业医生对我说的话,转赠给你:“明明才二三十岁的小年轻,能有什么大问题啊” 所以啊,不要自己吓自己,你所谓的养生,其实是很 常见的亚健康状态 ,平时多注意就好了如何解决 很多人感觉自己身体有小毛病时,不喜欢看医生,反而会喜欢自己网上搜原因,然后自己“治疗” 再一次作为过来人,也作为“自我治疗”的典型代表。自己最大的体会就是 不要自己给自己瞎开药方 ,药不是瞎吃的,如果你网上一搜答案就能找到解决方法,那还要医生做什么。 给大家举两个我自己的经历来给你们提个醒 案例1,作为一个网上自我诊断有湿气,且解决方法为喝中药茶的我,认真践行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坚持喝了一个月以后感觉自己身体并无改善,反而正常的姨妈开始变成了痛经。 还好自己醒悟的早,把茶戒掉才没有一直痛经下去。事后才明白,那个中药茶虽然能祛湿,但是性寒凉,我本身就体寒,喝了那么久中药茶,没有考虑到自身体质的原因将体内寒气加重,所以才又没祛湿反而痛经 案例2,自己本身有白头发,自行判断自己血虚和肾虚。何首乌作为“黑发”能手,查过网上教程以后,天天给自己泡何首乌水喝。 结果头发没变黑,嘴上却起了好多个大火泡 事后才知道何首乌有生,熟之分。自己选错了何首乌,补的过旺,所以上了火 所以从那以后再也不自己瞎判断,瞎吃药。 对于养生小白来说,我最建议而且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就是食疗养生。 因为食疗为温补,就算吃错对于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不像针灸养生容易找错穴位,中药养生容易吃错药,食疗养生可以说是最适合的中医入门方法了 因此对于感觉自己哪哪都有问题的你,我的 个人建议 第一,放宽心,你还年轻,这仅仅是常见的亚健康状态,不用过于担心 第二,千万不要自己瞎判断,瞎吃药。有问题去找专业的医生,相信专业的力量。或者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家自己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温和解决。 这样才是真正的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任,做正确的事 好啦,通过今天的文章,你理解为什么你哪里都有问题且知道如何解决了吗?❤
五行关系的生克是什么意思?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物质的五种属性。它表示自然界中所有物质相互间存在的关系,就是生和克,被生和被克。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平衡与协调。 五行相生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就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每一种五行和其它四行都有生、克、被生、被克的关系,拿金来说:金生水,金克木,金被土生、金被火克。 所谓相克,就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制约,控制,破坏,操纵等作用。举例说明:1、社会上有了小偷、强盗等坏人,那么就必须要有克制他的警察,这个社会才得以平衡发展;2、又如汽车,光有动力是不行的,还要有刹车系统才行,车有时快了就需要减点速度,不然车就开翻了;3、草原上光有食草动物是不行的,因为没有食肉动物,它们就会无限制地繁殖,最后会因为草没有了而使它们灭绝。有了食肉动物,食草动物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自然界的动物才可以生存和繁衍下去。 以上可以看出,克制就是维持事物平衡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中医五行相生相克表
中国传统哲学有五行生克之说,中医上也有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我整理了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关系表,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中医五行相生相克关系表 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脏者,藏也。腑者,化也。阳性化,阴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腑为阳,其色明。脏属阴,其色暗。阳而明,故能化。阴而暗,故能藏。此脏腑二字之意也。他脏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煊通也。 人身心火之气,煊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煊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煊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煊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运化不及者,水火之气虚也。脾土无运化太过之病,有土气填实之病。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圆运动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运动不圆,作用分离,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举数端,以概其余。 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气之事,造化个体的中气,在地面之际,而分布于整个造化之间。人身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此中医的生理也。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去运动轮的升降,与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易经河图所以表示先天后天的生理的运动,病理医理,都在其间矣。 中医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1、相生: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2、相克: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 3、五脏的母子关系与虚实关系:A、母病及子:如母脏(肝)先病,然后累及子(心)脏, 方法 是要先补母(肝)。子病及母:子脏(肝)先病,然后累及母(肾)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就不是正常的相生(母及子)关系了。方法是先补“子”(母脏病重则要补母泻子)。B、虚实关系: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如肾(水)虚,要补肺(金),肝硬化是肝(木)的实证,要泻其子心(火)。 4、五脏的相乘或相侮:如肝病传脾,使脾虚弱,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为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了肺,即木侮金。 中医理论学说 1、整体平衡观念: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生理上互相协调,病理上互相影响。 整体平衡观念: 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反映内在脏腑病变。 人体与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是一个整体,局部疾病,要放到整体环境中讨论。 2、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之作用; 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发展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 我生” 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3、辩证施治:证,指疾病的原因和性质。不同于“症”。症是指疾病的现象, 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同病异治;呼吸问题可能由肺、肾或心脏疾病引起。 要用不同方法解决。异病同治:85%以上的疾病与免疫失调有关。固本扶正、调节免 疫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老祖先们在很早之前就对五行研究的很透彻,时至今日甚至可以以五行的规律用作在医疗上,可以诊断病情,下面是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1根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
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
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
确定治则与治法主要是根据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根据相生规律来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之含义。
泻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之含义。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例: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
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
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
②根据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由于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之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
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情之发展。
抑强:主要适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
如肝气横逆犯胃或乘脾,出现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病证,称之为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
若由于脾胃壅滞,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总之,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
扶弱:主要适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乘袭所产生的病证。
如肝虚气郁,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木不疏土,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
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气为法。总之,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
临床上依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
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
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
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
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根据不同病情,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
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即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2【甲状腺机能亢进】
症状有情绪急躁,消瘦,消谷善饥,腹泻,出汗,四肢震颤,突眼,【甲状腺】肿大等。
以中医的理论来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怒”,由于肝木亢盛,所以情绪急躁,手颤;
肝开窍于目,肝之经络外循行,从大敦至期门,内循行则从期门“入膈贯肺,过颃颡,经目系入巅顶”,故突眼;
【甲状腺】肿大的症状与肝经有关;
消谷善饥是因为肝胆阳亢,疏泄过度,灼伤水谷精微之气,所以饮食自救;腹泄是肝木乘脾所致;
“阳加于阴谓之汗”,由于阳气亢盛,迫使津液泄溢,故烦热汗出。
治疗甲亢如单纯用海藻、昆布、土贝母、生牡蛎、夏枯草等,并不能取得比较稳定的效果。
参据现代医学,含碘药物不能根治甲亢,只是在甲亢危象时,暂用以控制病情。
在中医临床上须用阴阳五行学说进行辨证论治。
临床实践证明,有些病人在不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比较稳定的效果。
治疗方法以针对肝木为主,其法有五:
(1)强金制木:
恢复肺金清肃之气,以抑制肝木亢盛。药物以沙参、麦冬、石斛、百合为主。
(2)培土荣木:
脾胃为营卫之源,肝木亢盛,克侮脾胃,必致营卫不足。营血渐虚,无以濡养肝木,故培土以荣木。药物以参、术、苓、草、扁豆、莲肉为主。
(3)滋水涵木:
即滋阴柔肝之意。药物以参、术、苓、扁豆、莲肉、甘草为主。
(4)酸泻肝木,疏肝敛阴: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所谓以辛补之,肝主升发,顺其性为补。观《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厥阴肝木之胜,多用酸泻之法。酸泻肝木以白芍、乌梅、木瓜为主;疏肝敛阴以柴胡、白芍为主。
(5)和阳熄风:
即缓和阳气亢盛,平熄肝风内动,主要药物以桑叶、钩藤、连翘、黑山栀、丹皮为主。
以上五法以酸泻肝木之白芍、乌梅、木瓜为主要的方法。
甲亢患者,虽多表现为肝胆阳气亢盛,本可用苦寒降火之剂,吴鞠通所谓“直折苦降法”。
但甲亢患者多腹泄、消瘦、乏力,即使有的病人不腹泄,而消瘦、乏力也属脾虚之象,治疗时如果只看到阳亢的一面,肆用龙胆草、木通、川楝子、山栀子等苦寒药物,则脾胃更伤;如只看到阴虚的一面,过用生地、女贞子等滋阴柔肝药物,则腹泄更重,此其一;
此病多表现五志化火的现象,如烦躁易怒,或陡然阳升烦热,虽云气有余便是火,但阳亢阴伤,又不宜用苦辛行气之品,以其苦辛化燥而阴液愈伤,此其二。
唯白芍、木瓜、乌梅既不苦寒伤中,又不化燥伤阴,且有酸收止泻之益。基于上述原因,故以酸泻肝木为主。
【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中医称反胃,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现象。上腹有振水声,中医称为停饮。脾主运,胃主纳,此病食后不运,最后吐出,属于“两土同崩”。
若单纯运用健脾和胃止呕之药,多不奏效。
从五行学说分析,火生土,中焦脾胃腐熟水谷,必假命门之蒸腾,这也属火生土之意。
此病在空腹时或呕吐后脘腹比较舒适,进食后则立即上腹胀满,上腹胀满严重时,病人但希吐出为快。空腹病轻,食后则重,故难以单纯用脾虚解释。
这是由于命门火衰,不生脾土,脾胃既虚,而肝木亢横所致。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其治疗方法,补命门之火,温运中阳以附子、益智仁为主,益智仁有燥脾胃,温中止吐之功。疏泄肝木以半夏厚朴汤、四逆散之类。附子、半夏虽为配伍禁忌,但炙半夏、熟附子同用,经多年运用,未见不良反应,而且治疗此病非半夏、附子同用,不足以通阳止呕。
但须说明,上述的治疗,只适用于溃疡病合并幽门附近炎症、水肿及痉挛所致的幽门梗阻。如因瘢痕收缩所致者,则不能奏效。
【慢性支气管炎】
老慢气、肺气肿的病机是复杂的,非单味药可治。
曾治一例中年男性,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病史10余年,四季均发作尤以冬季为重。此次发作已近两月之久,心率快,但无明显心衰,虽经中西药治疗,如联合使用抗菌素、中西药止咳平喘祛痰等,而仍不能平卧,喘息不止。
后经问诊了解到每天腹泻46次,溏便,或稀水便,特别是食后即泻,其腹泻比咳喘的病史更长。
据此,其病机是土不生金。肺主宣发、肃降,水谷精气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而输布全身,不能宣发则聚液成痰;不能肃降则咳逆上气。
原因是脾虚造成的,故摒弃一般平喘止咳之剂,改用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通过补土生金法的治疗,病人不仅咳喘明显好转,而且腹泻也显著减轻,这说明“治病必求其本。”
即使是急性支气管炎,也可看到五行的关系。
木火刑金的咳嗽,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病人,有外感病史,头痛,恶寒,流涕。但表解后,咳嗽经久不愈,甚至数月不止,喉中燥痒呛咳,晚间加重,脉弦滑有力。
此系外感引动厥阴风木内动,反侮肺金,治疗以强金制木,如北沙参、麦冬、石斛之类。平熄厥阴风阳用丹皮、黑山栀、桑叶之类。呛咳严重,病程较长者,必要时可用少量羚羊角清肺肝之热邪。
【小儿咳嗽】
在儿科临床常可见到小儿平素甘肥无度,中焦脾胃积热甚重,所谓“饮食所伤,始传热中”。
外感咳嗽以后,外感发热虽退,但咳嗽半月、一月不止,多中午咳重,虽遍用青、链、庆、卡、红、环,而咳不稍减。
土生金,中焦积热灼肺,所谓“聚于胃,关于肺”,其治必以清中焦之积热为主,如焦三消、厚朴、竹茹、知母之类。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者,必用白虎、承气合法。
只要大便泻下,则咳嗽明显减轻。按五行学说虽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如中焦积热熏灼引起的肺不肃降、咳逆不止者未尝不可“实者泻其母”。
【子宫功能性出血】
由脾虚所致者,治当补脾;由肾虚所致者,治当补肾。
其中有一种类型,每于经前情绪急躁,周期短,血量甚多,经期长,经前乳房胀痛,思冷饮,脉弦滑,弦数有力,舌红。
此属肝阳亢盛,扰动营阴,肝盛克脾,脾不统血所致。
曾治一例,年50岁,一次月经用11包纸,同时伴有上述诸症。
曾有人处方,其中红参9g,黄芪30g,嘱予先购药,何时月经来潮,就即刻煎服。病人服后,心神烦躁,自谓有要发疯的感觉,不能自主。颜面潮红,自觉身热如火烘,血量更多。
这是由于本属肝阳亢盛,扰动营阴,反用参芪甘温大补,犯“实其实”之忌。
治当以泻肝胆相火,苦寒坚阴为主,用胶艾四物汤重加黄柏、黑山栀、焦丹皮,佐白术以实脾摄血。
此证用四物时,还要注意到川芎、当归均为辛温之品,辛温为阳,故用量要轻。生地凉血,白芍柔肝敛阴,故白芍、生地用量要重。
取效的迟速,就在于用药的阴阳进退之机。
【失眠】
失眠的病机很多,一般说,“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
失眠可因阳亢而不入于阴,多于烦劳阳升所致;有的是由阴虚不能纳阳。阳亢不入于阴者,治疗以泻阳为主;阴虚不纳阳者,以滋阴潜阳为主。
治阳亢不入阴者,用山栀、黄连、莲心等;阴虚不纳阳者,用女贞子、白芍、生地、麦冬、生龙牡等。此外,桑叶有凉血除烦的作用,故不论阳亢或阴虚者,均可酌用。
【小儿夜啼】
初生婴儿,常有夜啼之症,彻夜啼哭,虽百般调护,啼不稍止,有半月、一月不愈者。虽非重症,但患儿常因此引起脐疝、腹股沟疝等症,且长期影响父母夜眠。一般多由心火亢盛所致,木火相生,心火炎上,多导致肝火炽盛,故常睡中惊抖。
治疗以泻心肝火邪为主。如桑叶、钩藤、丹皮、山栀子、黄连、麦冬、莲子心、竹叶等。泻火则阳入于阴而安睡。
【结束语】
中医学的理论是十分朴素的,不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同志,总认为它是封建的',因之对它有极大的反感。
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有文字记载就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其中存在着丰富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特别是其中包含着许多为现代医学所未发现的某些内容,并且某些内容为目前的科学水平所不能解释。
如果把祖国医学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医疗实践经验和基本理论,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研究阐述,则不但可使古老的祖国医学现代化,而且必能在许多方面丰富现代医学的内容。
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法3五行是:木火土金水
按大自然法则:木生火,火生土,木生火,金生水,火生土。身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内脏器官中间拥有互相的关联,进而产生统一总体,人体五脏,也是五大元素,拥有对应关系。
五脏的作用活动并不是独立的,只是互相配合的。五脏中间具有互相滋长的关联,又有互相牵制的关联。
肝生心便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存脾便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
脾生肺便是木生火,如性子散精,上归入肺;肺生肾便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滑以助肾水;肾生肝便是火生土,如肾藏精以滋润肝的阴血,这些。
通俗化地讲,五脏互相滋长的关联如同妈妈和小孩的关联,肝生心便是木生火,肝可视作心的妈妈,而心则可视作肝的小孩。一样,木便是火的妈妈,火则是木的小孩,依次类推。
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基础理论来诠释五脏互相滋长的关联。在临床治疗中医师就运用五行相生的基本原理医治有关病症。
因为木、火、土、金、水相匹配肝、心、脾、肺、肾五脏,中医学讲火生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黄帝内经》中讲克即是不敌之意,换句话说,水可胜火,火不敌水。因为克中有生、制则生物化学,因此称它主导。
如今大家都讲中医养生,注重防患于未然。中医学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便是要考虑到总体,运用五脏中间的相冲关联来看病。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过滤装置;
肝属木,肝主免疫力,肝是解的;
心属火,心是驱动力泵,心是促进血液运作的内脏器官;
脾属土,脾胃不和。胃是容下,脾是消化吸收,向全身供电液;
肺属金,肺是丞相,肺是消化吸收,呼出有机废气,吸进co2
肾是先天之本:肾脏功能调理好啦,滋润肝;肝功能检查调理好啦,滋润心;心脏功能调理好啦,滋润脾;脾功能调理好啦,滋润肾。它是相生相克,也是量变到质变。与肾向相匹配的是膀光,若有肾虚的盆友小便多;
与肝相匹配的是胆,患难与共;与心相匹配的是结肠,情系结肠;与脾相对性应的是胃,脾胃不和。与肺相匹配是肠子,它是五俯。
再有就是五窍:
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里面炎,都和肾虚相关。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雾,与肝脏相关;心通窍于舌,舌头麻。出泡,破溃与心脏相关;脾通窍唇,口干舌燥,唇干,全是脾胃不和;肺通窍与鼻,嗅觉差,与肺部相关,它是五窍。
再有就是五色:
肾脏功能不太好的人,颜面色调黑特异肾虚生产
肝功能异常的人,颜面色调青特异造血机能差生产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人,颜面色调红特异血液循环系统弱生产
脾功能不太好的人,颜面色调黄特异消化道作用弱生产
肺功能检查不太好的人,颜面色调白特异呼吸道作用弱生产乃五色。
五行相克名词解释
“五行相克”名词解释是五种物质相互克制的意思,详细介绍如下:
1、简介:又作五行相胜,指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相互克制、相互制胜,是中国古代五行说的内容之一。隋代肖吉的《五行大义论相克》说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故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说和五行相胜说,本来是古代思想家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理论,朝代的更替,正是五行相克五行相胜的结果。
2、应用: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行学说不仅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功能特点,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3、针灸:在针灸疗法中,针灸学家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在治疗病证时,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如治疗肝证时,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取肾经的合穴水穴阴谷,或本经合穴水穴曲泉进行治疗。若治疗肝实证,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心经荥穴火穴少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