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五运六气特点,甲子年五运六气
中伏如何养生?
中伏,一年中最易除病的十几天! 常言道:“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中伏是最热的时节,但同时也是除病根的黄金时候,在这段时间里,注意做好以下这些事,一年可以少生很多病。 健脾强体质: 入伏后天气是这样的——高温暴晒几天,又连续暴雨几天。因此湿热交替。进入七月,受持续降雨影响,南方多省的洪水形势更加严峻。自然界湿气盛,人体也一样湿重。 中医五运六气认为,庚子年四之气特点为“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水湿泛滥,湿重必定困脾,脾胃的运化就会存在问题。 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如果受伤害,百病也会跟着来。 所以,在中伏这个阳气充沛之时,一定要注意健脾!祛湿!让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得以正常运转,将体内多余水分排出去,令湿浊消散,从而让整个人都精神焕发,健康年轻。 阳虚、气血不足、动不动就怕冷、吃点冷的就拉肚子、吹了风就感冒的人,更应该抓住这个拔根的大好时机! 防暑防寒两不误: 防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每天最热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 伏天里,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午未时(11-15时)这段时间最炎热,最好待在屋里,工作原因需要外出作业的,也要做好防晒措施,及时补充水分,尽量选择树荫和有遮蔽的地方。 防暑也不能过度贪凉,夏季暑热让人腠理疏松,如过于避热趋凉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 所以在防暑的同时也要防寒:不吃过凉过寒的食物,不宜常吹空调,以及尽量不用冷水洗头洗脚,下雨天避免淋雨,因为冷食、冷气、冷水都会伤人阳气。 吃碗面条养养胃: 在炎热的中伏前后,吃碗热汤面可以有效补充体力,还能发汗败火,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 由于面条本身比较容易消化,所以夏天吃面对于保养肠胃也有好处。 煮挂面的小技巧:等锅底刚开始有小气泡往上冒时就放挂面,然后搅动几下,等锅内水开了再适量添些凉水,等水再次沸腾就好了。这样煮挂面速度快、面条柔软、面汤清亮。 吃面也要营养均衡:煮面条时加些鸡丝、肉丝、胡萝卜丝、青菜、豆芽、虾米、鸡蛋等,这碗面的营养会大大提升。 最后提醒一句:中伏是一年最热时,同时也是祛病保健的黄金时间,顺应天时养生,才能拥有健康长久好生活。
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求五运六气入门书
提起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运六气详解,另外,还有人想问伤寒论谁讲解的最好,从五运六气为基础讲解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怎样正确运用五运六气,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求五运六气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
入。。。五运六气根本没入,本来就是中医中的高等学问,就好比,你数学基础都没学过,一来就说,我要学微积分!给我介绍入,那基本不可能的!
《疫病早知道——五运六气大预测》推荐这本书给你,涉及到统计学,比较容易看懂。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
建议看《针灸学》
年五运六气
五运客运太过为病歌
清燥大行太过金,肝木耳无闻,五运六气必背口诀。
胁下少腹目赤痛,草木凋陨焦槁屯,
甚则胸膺引背痛,胠胁何能反侧身,研究五运六气 最厉害的人。
喘咳气逆而血溢,太冲脉绝命难生.五运六气的治病秘密。
[注]岁金太过,六庚年也.岁木不及,六丁年也.金太过,则金恃强而乘木;木不及,则母弱而火衰无以制金,而金亦乘木.故金气盛则清燥大行,为金太过之化.在人则肝木,其为病耳聋无闻,胁下痛,少腹痛,目眦赤痛也.在天则有清燥肃杀之变,在地则有草木凋陨之化.燥胜不巳而必衰,衰则反被火乘,有苍干,焦槁之复也.故更见胸膺引背,胠胁疼痛,不能转侧,喘咳,气逆,失血之肝肺病也.太冲,肝脉也,肝木之脉绝而不至,是为肝绝,故主命难生也.
五运六气资料-《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要诀(四)
六气客气主病歌
少阳司天火下临,肺气上从火刑金,
风行于地肝木胜,风火为灾是乃因,五运六气推算个人疾病。
民病热中咳失血,目赤喉痹聋眩瞑,
疮疡心痛瘛冒,暴死皆因臣犯君.五运六气简单算法。
[注]少阳相火、司天,寅申岁也.火气下临金之所畏,故肺气上从而病肺也.凡少阳司天,则厥阴风木在泉,故风行于地,木胜则病在肝.是则知风火为灾,民病热中,咳而失血,目赤,喉痹,耳聋眩瞑,疮疡,心痛,动,瘛瘲,昏冒,皆其证也.暴死者,是三之客气,相火加临君火,以臣犯君故也.
五运六气资料-《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初之气[年元月20日—年3月20日]五运六气16方剂。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二之气[年3月21日—年5月20日]天干化五运歌诀。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上民下日)愦脓疮。
三之气[年5月21日——年7月22日]五运六气的公式歌诀。
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气[年7月23日——年9月22日]2023辛丑年五运六气。
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
五之气[年9月23日——年11月21日]
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君子周密。五运六气入门。
终之气[年11月22日——年元月19日]
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而咳。抑其运气,賛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
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五运六气基本知识。
。。。。。。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中医学入门》运气学五运六气生辰八字预测诊疗法。
选自《顾松园医镜》五运六气查询器。
寒无犯寒,热无犯热,〔凡用寒者,无犯司气之寒,用热者,无犯司气之热。〕从者和,逆者病。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谓司天司地之气也。谓寒热温凉,俱当避忌,有应用者,亦无过用,恐犯岁气也。〕发表不远热,〔寒中表,非温热不能发散,夏日亦然。〕攻里不远寒。〔郁热在里,非沉寒不能攻,隆冬亦然。〕五运经讲解。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言不因发表而犯热,不因攻里而犯寒,不当用而误用。病当何如〕?
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以水济水,以火济火也。〕
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倪海厦五运六气图。
岐伯曰∶无者生之,〔无病犯之,则生寒生热。〕有者甚之。〔有病犯之,寒热反甚矣〕。
怎样正确运用五运六气…….应象大论篇书籍。
少阳司天,〔寅申年也。〕火所胜,平以咸冷,〔水能胜火也。〕佐以苦甘,〔苦能泻火之实,甘能泻火之急。〕以酸收之,〔火胜而散越者酸以收之。〕以苦发之,〔火郁而复留者,以苦发之。〕以酸复之。〔以苦发火,未免伤气,故又当以酸复之。〕热同。〔火热二气同治也。〕厥阴在泉,〔寅申年也。〕风于内,平以辛凉,佐以甘苦,以甘缓之,〔治同厥阴司天。〕以辛散之,〔风胜,故以辛散之。〕火化于天,寒反胜之,〔凡寅申岁,少阳相火司天,而或气有不及,别水之寒气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与火司于地同治,少以咸平之一句。〕风司于地,清反胜之,〔凡寅申岁,厥阴风木在泉,而或气有不及,则金之清气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治同风化于天。〕以辛平之。〔木之正味,其补以辛,金之正味,其泻以辛。〕李阳波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
选自《痧疹辑要》出生日期查五运六气。
岁在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
是岁风火相助,肝胆为病。
初之气,少阴君火。主气生客气,风温早作。
二之气,太阴湿土。主气生客气,大作。
三之气,少阳相火。二火合炎,火气大行,民多内热。
四之气,阳明燥金。火气始平。五运六气体质查询表。
五之气,太阳寒水。主气生客气,清早寒。
终之气,厥阴风木。主气生客气,早寒多寒风。
选自《疫疹一得》庚寅金运,北政,右寸不应,黄芩为君。五运六气针灸需要什么基础。
天府绝,不治。天府在肘后,披侧上披下同之三寸动脉,肺之气也,火胜金故绝。岁气火代之候。少阳相火者,三焦浮流之火,火炎上,上克肺金,金受克,肾水失母,则上盛下虚,虚阳上攻,便生诸疾,至伤元阳。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讲解。
初之气∶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天时,热风伤人,时气流行。五运六气图解。
民病,寒热交作,咳逆头痛,血气不调,心腹不快。
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五运六气详解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肺衰心盛,制苦益辛。
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暴风疾雨,温湿相蒸。
民病,上热咳逆,胸膈不利,头痛寒热。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夏旺火炽,补肺益大肠。
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炎暑亢旱,草萎河输。
民病,烦热,目赤,喉闭,失血,热渴,风,人多暴死。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火旺生土,泻甘补咸。
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风雨时降,炎暑未去。
民病,疟痢交作,寒热头痛。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肺金,泻苦补辛。
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寒热风雨,草木黄落。
民病,寒风热,君子固密。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心火受克,泻咸补苦。
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天时,寒温无时,地气正寒,霜露乃降。
民病,感冒寒,关节不利,心腹痛。
选自《灵素节注类编》
六庚年,金运太过,则燥气流行,燥病乃生,肝木,治当清燥以补肝;
庚寅,天气克运,曰天刑。
五运主病
金运∶诸气郁病痿,皆属肺金。郁,满奔迫也。肺主气,气为阳,主轻清而升,故肺主上部,则满奔迫,不能上升也。痿者,手足痿弱,无力以运动也,由肺金本燥,燥之为疾,血液衰少,不能荣养百体,故秋金旺,雾气育,而草木萎落也。
庚寅、庚申∶司天为制,金得其平,所谓坚成之纪,上征与正商同也。金齐火化,在于肺,其病肩、背、胸中。
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风热参布,胜复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外热内寒,疟,痢,聋,瞑,呕吐上拂,肿色变,热盛寒复,水火交争也。
初之气∶主风木,客君火。木火交炽,温病乃行,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二之气∶主君火,客湿土。火为土郁,风不胜湿,热郁于上,咳逆,呕吐,胸溢,头痛,昏愦,脓疮。
三之气∶主相火,客相火。畏火交集,热中,聋,瞑,血溢,咳,呕,鼻衄,渴,嚏,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气∶主湿土,客燥金。凉气至而寒暑间化,燥湿以参,胸满,身重,肺脾自病也。
五之气∶主燥金,客寒水。金肃水寒,气当避。
终之气∶主寒水,客风木。风木得水,万物反生,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而咳。
风多暴举,炎气流行,令扰废,寒热往复,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盖咸以胜火,辛以治木,酸以胜木火之性,渗泄去二便之实,渍发去腠理之。
……..
选自《增订叶评伤暑》
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岁气火化之候。
少阳相火者,三焦浮流之火,火则炎上,上克肺金,金受克,肾水失母,则上盛下虚,虚阳上攻,变生诸疾,至伤。
厥阴风木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子父相逢,泻苦益辛。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天时]热气伤人,时气流行。
[民病]寒热交作,咳逆头痛,血气不调,心腹不快。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肺衰心盛,制苦益辛。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暴风疾雨,温湿相蒸。
[民病]上热咳逆,胸膈不利,头痛寒热。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夏旺火识,补益大肠。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炎暑亢旱,草萎河输。
[民病]烦热,赤目喉闭,失血热渴风,人多暴死。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火能生土,泻甘补咸。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风雨时降,炎暑未去。
[民病]疟痢交作,寒热头疼。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肺金,泻苦补辛。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寒热风雨,草木黄落。
[民病]寒风热,君子周密。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心火受克,泻咸补苦。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天时]寒温无时,地气正寒,霜露乃降。
[民病]感冒寒,关节不利,心腹痛。
以上就是与求五运六气入相关内容,是关于五运六气详解的分享。看完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究竟所指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一部对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极大的医学著作,其奠定了中医学上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因此也被称为中医学始祖。而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有一个五运六气的概念,并且五运六气更是被称为我国中医学的最高境界,其实五运六气指的是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变化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所结合的一种学说。首先,五运六气被称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出自黄帝内经,能够预测病痛产生的同时也能够预测气候变化,因此被称为中医的最高境界。五运六气是一门通过自然气候的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疾病变化的学说,也被称为运气学说,是古人通过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天文现象,也就是天干地支来作为推算手段,并结合阴阳五行来判定长短不同的时间周期,然后用来推断某种气候条件下,人体身心状态的理论。通俗来说就是一门结合了天体运行规律、自然规律以及人体生命规律的学说。但是又因为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有限,因此五运六气是建立在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现象的基础上的理论体系,是客观性和主观性共存的体系。然后,五运六气指的是五行之气运行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五运指的是五行的运行变化,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变化,最早提出五气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而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天气变化,是天体运行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在中医学上,天地间的气候变化必然会作用于人地,从而引起生理的不同反应,因此懂得变化的规律便可以做到见微知著,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以及核心。其次五运六气结合了天文地理、历法、气候、物象等研究成果,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预测疾病以及治疗疾病,还揭示了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是承载华夏民族深邃的哲学和文化属性的宝贵遗产。最后,五运六气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时节,其运气变化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发病的病机也会不一样,所以五运六气的应用也会随着运气变化而变化。什么是五运六气?
梅花易数的卦气,实质就是卦在当时节气和未来产生结果时节气中的旺衰。而节气中的五行旺衰就得要参照五运六气中,当时节气中的五行旺衰。卦气论目前有多种说法,依据的原理其实都是来自于《内经》中的七篇运气论中。卦气就是《内经》中的“五运六气”的气。因为时空是不断的转换的,时代是不断的发展的,如果只是简单的经卦与经卦之间的体用生克就能评断,就算梅花易数学说的创始期较晚,几百年来,先哲们早把六十四卦的所有体用生克全记下来了,后人当做公式套就行了。易有变易之说,“数说当也,必以理论之而后备。苟论数而不论理,则拘其一见而不验矣。”要知道卦气如何来,就得先明白什么是节气、什么是五运六气。(1)洛书与节气洛书洛书数字本就是太一下九宫而来,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九宫八风图配合八风,八卦,中央一宫,即洛书的中宫,乃周围八宫的核心。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北极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可以作为中心以定位的标准。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便于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目,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古人发现,北斗斗柄围绕北极星转一圈,大地的季节依次移行,从冬至日开始,斗柄指向正北方叶蛰宫,主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四十六天;期满后下一天交立春,斗柄指向移居东北方的天留宫,主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四十六天;期满后下一天交春分,斗柄指向移居正东方的仓门宫,主春分、清明、谷雨三个节气四十六天;期满后下一天交立夏,斗柄指向移居东南方阴洛宫,主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四十五天;期满后下一天交夏至,斗柄指向移居正南方上天宫,主夏至、小暑、大暑三个节气四十六天;期满后下一天交立秋,斗柄指向移居西南方玄委宫,主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四十六天;期满后下一天交秋分,斗柄指向移居正西方的仓果宫,主秋分、寒露、霜降三个节气四十六天;期满后下一天交立冬,斗柄指向移居西北方新洛宫,主立冬、小雪、大雪三个节气四十五天;期满后回到叶蛰宫,就到了来年的冬至。古人把每个月中太阳和月亮相会的一次称为一节,如果这个月中太阳和月亮及北斗均相会的一次称为一气,如果这个月中北斗不来和太阳、月亮相会的日子把这个月置为闰月,由此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的生产。现在北半球的地球自转延伸线是大约指向北极星的,在当今的天文知识中北极星指的是小熊星座α星,在北半球的人仰望天空时,感觉这颗星是永远不动的,故而首先在天体上,以这颗星做为定点来约定其它星球的运行方位。但小熊星座α星并非自古以来就是北极星,由于地球自转轴存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因此,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以每年15角秒的速度运动,在4800年前,北极星不是现在小熊座α星,而是天龙座α星,而那时,正是伏羲的年代,也是学易人常说的先天方位的时代。在《周易》后天方位形成的年代,虽然小熊星座α星尚不象现在一样更接近于地球自转轴的延伸线,但在无现代科技的年代,还是以这颗星做为北极星,因为附近没有更亮的星来做定点坐标。现在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离小熊座α星的角距只有约1度。到公元2100年前后,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和小熊座α星之间的角距最小,仅有约28角分。以后,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将逐渐远离小熊座α星。到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将成为北极星。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先天方位和后天方位一说了。到公元4000年,我们的方位又得改,只不过我想在世的各位等不到那天,所以我们现在学易,后天方位就够我们用来预测所有的事了。(2)五运六气与卦气一谈到占卜,就会说到运气。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顺应自然阴阳的变化,否则就会产生疾病,致病因素分为三种:即外因(如六淫、疫疠等),内因(如七情)和不内外因(包括饮食不节、虫兽咬伤、劳倦、房室、外伤等)。同样,占卜人生也有外因(如大环境、周边人等),内因(自已的个性和处事的心态),不内外因(自身的条件等等),占卜就如同医生给人看病一样,望闻问切一个人的人生或是事件。同样梅花易数要能做到应期和结果吉凶的正确判断,就得先看好卦的运气,所以如果不懂五运六气,则无法明确把卦的旺衰定准,从而就谈不上吉凶的正确。五运六气的推算方法和应用方法,较为复杂,可以参考现代中医写的运气学一类的书,下面只做简述。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科学。即将五运(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配合起来,按干支纪年的顺序和阴阳盛衰、五行生克的关系推断某年的太过、不及,来预测气候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预后。统主一年的五行之气。又名中运(五行之气处于天地气机升降之中)、大运(统主全年运候)。甲已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岁运有太过、不及之分,阳干之年为太过之年,阴干之年为不及之年。主运指主持一年中的五季之运,它反映一年五时气候的正常变化,年年如此,固定不变,故称为主运。主运分主五时,虽然常年不变,但主运五步却有太过不及的变化。在推算时,必须运用“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和“五步推运”的方法。一年五季中气候的异常变化规律。客运与主运相对而言,亦是主时之运,但因其十年之内年年不同,如客之来去,故名客运。与主运共同主持着每年五步的每一步。每年的客运也分为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种。客运与主运的相同点是:五运分主五时,每运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均按五行相生之序,太少相生,五步推运。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客运随着岁运而变,年年不同,而主运则始于春角,终于冬羽,年年不变。六气,指风、热(暑)、火、湿、燥、寒等六种气候变化。六气分为主气、客气、客主加临三种,主气测常,客气测变,客主加临则是一种常变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主气,即主时之气,主治一年四季的正常气候变化。主气包括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种,因其年年如此,恒居不变,静而守位,所以又称为地气。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因其客居不定,与主气之固定不变有别,所以称为“客气”。客气和主气一样,也分为风木、相火、君火、湿土、燥金、寒水六种。客气的情况较为复杂,有司天、在泉及左右间气之别。三之气为司天,终之气为在泉。二之气、四之气为司天的左右间气,五之气、初之气为在泉的左右间气。六气的排列,先阴后阳,均按一二三的次序排列。即: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个顺序与主气有点不同,即把少阳相火退后一步,插在太阴湿土与阳明燥金之间)将每年轮值的客气六步,分别加于固定不变的主气六步之上。由于主气只能概括一年气候的常规变化,而气候的具体变化则取决于客气,因此只有将客主二气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把握当年气候的实际变化情况。五运六气主要是为中医提供气候对人体外感疾病的影响,提前做出预测。以“天人合一”的思想,梅易结合五运六气中的五行旺衰,同样能做到推断外部环境对人生或事件发展的影响,从而做出提前预测。梅花易数的卦气,实质就是卦在当时节气和未来产生结果时节气中的旺衰。以2009年为例,用五运六气的来分析一下各个节气中的卦气:己丑岁(2009年1月20日-2010年1月20日),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全年土运都不够旺,上半年土更差、下半年水较强、土运不及则风乃大行,故而全年中,无论何时木均能克土。初之气(大寒1月-春分):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厥阴风木。木旺且木逢土不泄气。二之气(春分-小满):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阴君火。火旺但火尚然生土。三之气(小满-大暑):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火土都旺,但火不生土、土不生金。四之气(大暑-秋分):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火土都旺,但火不生土、土不生金。五之气(秋分-小雪):主气阳明燥金,客气阳明燥金。金旺且土完全衰,金惹逢木则克泄。六之气(小雪-大寒):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阳寒水。水旺、土不能克水。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七篇之《至真要大论》4-3
【原文】【详解】(1)天气之变“天气”,指司天之气。“天气之变”,指各个司天之气主事年份的气候、物候和病候变化。以下原文即分别介绍各个司天之气主事年份不同的气候、物候和病候的变化特点。(2)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厥阴司天”,即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巳、逢亥之年,均属于厥阴司天之年。“风淫所胜”,即风气偏胜,气候偏温。王冰注:“谓乙巳、丁巳、己巳、辛巳、癸巳、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岁也”本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厥阴司天之年,风气偏胜,气温偏高。(3)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太虚”,此指天空。“埃昏”,指尘土飞扬。“云”,指天空中的云。“物”,指大地上的物。“扰”,指动乱。“太虚埃昏,云物以扰”,指阴司天之年上半年风气偏胜时,出现尘埃蔽空,风起云涌,摧物折树的自然景象。“寒”,指寒冷。“春”,“春气”,指温暖。“流水不冰”,指河流提前解冻“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指厥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温暖,春令来早,应寒不寒。(4)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胃脘当心而痛”,即胃脘痛。“上支两胁”、即牵及胸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即不能进食,食入则吐。“舌本强”即舌根强硬,吞咽不能。“冷泄”,即泻出物澄沏清冷。“溏泄”,即大便稀溏。“瘕”,即症瘕,指腹中或胁肋下有肿物。“水闭”,即癃闭,亦即小便点滴不通。这些症状,《灵枢·经脉》均列属脾病。原文谓:“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是主脾所生病者,……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痕、泄、水闭……”全句意即厥阴司天之年,由于风气偏胜,所以人体肝气也相应偏胜,肝胜必然乘脾,所以在临床上容易出现上述脾病症状。《新校正》注:“盖厥阴司天之岁,木胜土故病如是也。”张介宾注:“此以木邪乘土,故诸病皆本于脾也”高士宗注:“民病如是,乃风淫木胜,脾土病也。”均属此义。(5)蛰虫不去“蛰虫”,即在冬天里蛰伏的小昆虫或小动物之类。“不去”,张介宾改为“不出”,高士宗注:“去,犹出也。”也把“不去”释为“不出”。“蛰虫不去”,联系上文直译,即:厥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春令来早,风气偏胜,应寒不寒,气温偏高。因此上年冬令蛰伏的小昆虫或小动物仍然蛰伏不出这样解释,窃以为,不符合运气学说的基本精神,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蛰虫之所以蛰伏的原因是因为气候寒冷。气候转温则蛰虫自出。厥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春令来早,气候早温,岂有气候温暖而蛰虫不出之理。再参看运气七篇的有关篇章,对厥阴司天蛰虫的描述,如五常政大论》:“厥阴司天…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六元正纪大论》:“凡此阴司天之政…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均以“蛰虫数见”、“蛰虫来见、“蛰虫出见”描述之。因此窃以为此处原文“蛰虫不去”一句有误。又原文“蛰虫不去”一句紧接在“民病胃当心而痛…泄、痕、水闭”之后,也与原文体例不符。因为这一段原文是谈病候,而“蛰虫不去”属于物候。当属错刊。张介宾《类经》将此句置于前文“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之后,“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之前。窃以为甚是。(6)病本于脾“病”,即指前文所述“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痕,水闭”等病症。“病本于脾”,意即上述各种病症均皆属于脾病。(7)冲阳绝,死不治“冲阳”,穴名,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冲阳绝”,即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表示脾胃败绝,故曰“冲阳绝,死不治”。此处是指阴司天之年,风气偏胜,风胜则必然乘脾,如果乘克太甚,则可导致脾胃败绝而致人死亡。此处“冲阳绝,死不治”,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的“冲阳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不过《气交变大论》中所论的是“岁木太过”之年,此处所论的是厥阴司天之年。但就五行相胜之义来看,窃以为则并无差异。(8)少阴司天,热淫所胜“少阴司天”,即少阴君火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子、逢午之年,均属少阴司天之年。“热淫所胜”,即火气偏胜,气候偏热。王冰注:“谓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少阴司天之年,热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比较炎热,气温偏高。(9)怫热至,火行其政“怫”(音弗),亦通“悖”(bei音背),有违异、反背之义。“佛热至”,指反常的气温升高。“火行其政”,也是指气候炎热。此句意即少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温偏高,炎热异常。不过需要指出,“怫热至”句中的“怫”字,注家多作“郁”字解。如张介宾注:“怫,音佛,郁也。”张隐庵注“佛,郁也,少阴主火,发于阴中,故为怫热。”高士宗注:“怫,犹郁也。窃以为,“怫”虽有“怫郁”之义,但此处作“郁”字解不妥。因为从运气学说来看,“热”在寒气偏胜的情况下,被所胜之气所抑,才会产生“郁”,例如太阳司天之年,就有可能产生郁热。这也就是《六元正纪大论》中所述:“凡此太阳司天之政…寒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而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少阴本来就是主热,因此少阴司天之年,一般不应出现郁热因此不同意把“佛”字作“郁”字解,而认为作“悖”字解比较符合经文原义。(10)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及缺盆中痛,心痛,肺,腹大满,膨膨而喘“胸中”,即膈以上部位,为心肺所居之地。“烦热”即烦乱不安。“胸中烦热”,意即心肺有热,烦乱不安。“嗌干,即咽干。“法”,指腋下肋上部位,亦即胸胁部位。“右胠痛”,即右侧胸胁部位胀满。“皮肤痛”,即皮肤疼痛。“寒热咳喘”,即发热恶寒,咳嗽气喘。以上这些症状,从脏象角度来看,均与肺病有关。“睡血”,即痰中带血,与肺有关。“血泄”,即便血,与大肠有关。“鼽衄”,即鼻出血,与肺有关。“嚏呕”,即喷嚏干呕,与肺有关“溺色变”,即小便发黄,与小肠有关。“疮疡胕肿”,即皮肤生疮,浮肿,与心肺有关“肩背臂及缺盆中痛”,由于手太阴、手阳明、手少阴、手太阳经脉的循行与肩背臂缺盆关系密切,所以这些部位疼痛多与心肺有关。“心痛”,即心前区疼痛或胸痛,与心肺有关。肺”,即胸部闷满。“腹大满”,即腹部胀满。“膨膨”,形容胸腹胀满之辞。“喘咳”,即气喘、咳嗽,与肺有关。总的来看,以上所述各种症状,从定位来说,主要在心肺;从定性来说,主要是火热。全段文字意即少阴司天之年,由于气候炎热,热可以伤心,因此人体出现心热病症居多。由于心病必然传肺,火胜必然刑金,因此常常同时出现肺热病症。这也就是说,少阴君火司天之年,人体疾病以心肺热症为主。(11)病本于肺“病”,指上述的各种病症。“病本于肺”,意即上述各种病症多属肺病。前已述及,上述病症,有的属于肺,有的属于心,不一定都是肺病。但是为什么此处只谈“病本于肺”而不提“心”?窃以为,这是因为“少阴司天,热淫所胜”,心病是必然的。心病必然传肺,火胜则必然刑金,所以重点提肺。后世注家由于此处原文只提“病本于肺”,所以在注文中亦多据《灵枢经脉》及《甲乙经》以肺、大肠来作注解。例如《新校正》注:“按《甲乙经》溺色变,肩背臑ér及缺盆中痛,肺胀满,膨膨而咳喘为肺病,鼽衄qiúnǜ为大肠病,盖少阴司天之岁,火尅金故病如是。”张介宾注:“胸中烦热,咽干等症,皆君火上炎,肺金受伤也。金气主右,故右胠qū腋下痛。按经脉篇以溺色变,肩背臑 ér及缺盆中痛,肺胀满,膨膨而喘咳,为手太阴肺病。鼽衄,肩臂臑ér痛,为手阳明大肠病。盖肺与大肠为表里,金被火伤,故诸病皆本于肺也。”窃以为这些注解中把“溺色变”、“肩臂臑ér痛”等等均以手阳明大肠病来解释,实非《灵枢》本意,而有附会曲解之嫌,值得商榷。(12)尺泽绝,死不治“尺泽”,穴名,为手太阴肺经穴位。“尺泽绝”,即该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表示肺气已绝,故日“尺泽绝,死不治”。此处是指少阴司天之年,热气偏胜,热胜必然乘肺,如果乘克过甚,则可导致人体肺气败绝而死亡此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太渊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13)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太阴司天”,即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丑、逢未之年,均属太阴司天之年。“湿淫所胜”,即湿气偏胜,雨水偏多。冰注:“谓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湿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偏湿,雨水偏多。(14)沉阴且布,雨变枯槁“沉”,此处指深沉。“阴”,此处指天气阴暗。“沉阴”,意即阴云密布。“且”张介宾《类经》改为“旦”字,有“每天”之义。“沉阴旦布”意即连日阴雨。“雨变”,即雨水太多而产生灾变。“枯槁”,指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雨变枯”,张介宾注:“沉阴雨变,则浸泡为伤,故物多枯搞”此句意即太阴湿土司天之年,雨水太多,农作物因长期为雨水浸泡而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这是对太阴湿土司天之年气候及物候变化的形象描述。(15)胕肿,骨痛,阴痹“胕”,指足背。“胕肿”,即足肿。“骨痛,即全身骨节痛。“阴痹”,病名。其临床特点及疾病部位见后文。(16)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阴痹”,病名。“按之不得”,指骨痛无定处。“时眩”,指阵发性眩晕。“阴气不用”,指阴精之气不能敷布全身。“心如悬”,指心中烦乱不实如虚悬胸中。这些症状,如“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有血”,“心如悬”等,应属于脾病。因为脾主运化,主行津液。脾病则不能为胃以行津液。津液不足则可以出现“咳唾有血”,“心如悬”等症状。脾病及胃则可以出现饥不欲食等症状。“腰脊头项痛时眩”,“按之不得”等,应属于肾病。因为肾主骨,腰为之府,脊骨头项为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部位。《灵枢·五邪》明确指出:“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此与本段所论基本相同。但是在阴痹症状方面,却没有提到“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等症状,即其明证。至于这里为什么只提“病本于肾”而不谈脾,理由已如前述。因为太阴司天之年,“湿淫所胜”脾病是必然的。脾病必然及肾,土胜必然乘水,所以重点提肾而未谈脾。(17)太溪绝,死不治“太溪”,穴名,为足少阴肾经穴位。“太溪绝,即该穴处不能摸到动脉搏动。此表示肾气已绝,故曰:“太溪绝,死不治。”此处是指太阴司天之年,湿气偏胜,湿胜必然乘水,如果乘克太甚,则可导人体肾气败绝而死亡。此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太溪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18)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少阳司天”,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凡是在年支上逢寅、逢申之年,均属少阳司天之年。“火淫所胜”,即火热之气偏胜。王冰注“谓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少阳相火司天之年,火热之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炎热。(19)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温气流行”,指温热之气流行。“金”,指清凉之气“金政不平”,指应凉不凉。此句意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气候炎热;应凉不凉。用五行概念来说,就是火胜必然刑金。王冰注:“火来用事,则金气受邪,故金政不平也。”张介宾注:“相火淫胜于上,则金受其制。”均属此义。(20)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疟”,即疟疾。“热上皮肤痛”,即皮肤因火热而疼。“色变黄赤”,即皮肤出现黄疸或皮肤泛赤。“传而为水”,即由热生湿而出现水肿。“身面胕肿”,即全身浮肿。“腹满”·即腹部胀满,此处是指腹中有水“仰息”,即仰头呼吸,不能平卧。此处是指呼吸困难。“泄注赤白”,指痢疾。“疮疡”即皮肤生疮溃疡。“咳唾血”,即咳血唾血。“烦心”,即心中烦乱。“胸中热”即胸中烦热。“鼽”,即鼻出血。上述症状,从定位来说,有的属于心病例如烦心,胸中热等。有的是属于肺或大肠病。例如发热恶寒,皮肤痛,仰息鼽衄,泄注赤白,咳唾血。从定性来看则均属火症、热症。其中身面胕肿、腹满、皮色黄等,虽然可以定性为湿,但是由于其系“传而为水”,亦即水是在热的基础上产生,因此其性质仍然是属于火热。全句意即少阳相火司天之年,由于气候炎热,暑可以伤心心病必然传肺,火胜必然刑金,所以少阳司天之年,尤其是该年的上半年,人体疾病以心肺热病为主。(21)病本于肺“病”,指上述各种病症。“病本于肺”,意即上述各种病症多属肺病。至于上述病症中有关心病问题如何理解,已在少阴司天之年中作过讨论,此不赘述。(22)天府绝,死不治“天府”,穴名,为手太阴肺经穴位。“天府绝”,即此穴处摸不到动脉搏动,表示肺气已绝,故曰:“天府绝,死不治。”意即少阳司天之年,火气偏胜,火胜必然刑金。如果乘克太过,则可导致人体肺气败绝而死亡此与《气交变大论》中所述“太渊绝者,死不治”之义相同。(23)阳明司天,燥淫所胜“阳明司天”,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凡是年支上逢卯、逢酉之年,均阳明司天之年。“燥淫所胜”,即燥气偏胜,气候偏凉。王冰注:“谓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岁也。”此句意即六十年中,上述年份即属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燥气偏胜,尤其是上半年气候偏燥,雨水减少,气温偏低。(24)木乃晚荣,草乃晚生“木”,指树木。“草”,指青草。“晚荣”,“晚生”,均指萌芽生长较一般年份推后。此句意即阳明司天之年,由于气候偏凉春行秋令,所以应生不生,应长不长,生长缓慢。(25)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筋骨内变”,指人体的筋和骨发生病变。左法胁痛”,指左胁肋疼痛。“寒清于中”,指上述这些症状在性质上属于虚寒“感”,即外感清凉之气。“疟”,指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感而疟”,即人体因感受清凉而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大凉”,指气候清凉。“革候”,指改变了气候。“凉革侯”,即由于气候反常,应温不温,使季节与气候、物候不相适应。“腹中鸣”,即腹鸣,肠鸣有声。“注泄”,指腹泄。“鹜溏”,指大便不成形。上述症状,从定位来看,有的属于肺和大肠病,例如“感而疟”,“腹中鸣”,“注泄”,“鹜溏”等等有的属于肝病,例如“左法胁痛”,“筋骨内变”等等。从定性来看,均属寒凉。这就是所谓的“寒清于中”。全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由于气候偏凉,金胜必然乘肝,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发生上述肺肝的寒症。(26)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名木敛生”,即树木萌发生长不好。“菀于下”,指生长缓慢。“草焦上首”指花草枯萎。此句意即阳明燥金司天之年,春行秋令,应温反凉,所以植物生长缓慢。此与上述之“木乃晚荣,草乃晚生”之义相同都是对阳明司天之年气候、物变化的形象描述。由于如此,所以张介宾《类经》对这一段文字重新加以编次为:“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大凉革候,名木敛生,苑于下,草焦上首,蛰虫来见。”并注云:“大凉革候以下四句,旧在下文感而疟之后,今改移于此,”窃以为张氏改得有理,但张氏仍将叙述病候的“筋骨内变”这一句夹在其中,仍有不类之处,是为美中之不足。(27)心胁暴痛,不可反侧,隘干,面尘,腰痛,丈夫
庚子启示
天干庚,又名上章,五行金,方向西;子,地支之首,五行木,方向东;庚与子六十年一相逢,即为庚子年;金木相克,故庚子年乃多事之秋。最近的三个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中国赔款;1960年苏联逼债,中国饿死很多人;2023年武汉首发新冠疫,美国特朗普叫嚣要中国赔款。 传统中医有运气诊断学,所谓运气,即天地人三才的阴阳五行运行规律。天地之事过于玄奥,本文且聊聊人之事。 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特点在观念意识,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其所持的观念意识支配。而最典型、广泛且容易冲突的两种观念意识,一是以征服弱者,获取自身最大利益为成功的西方金观念意识;另一是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规臬的东方木观念意识。这两种观念意识的冲突所导致的人类灾难结果,即庚子年的历史。以最近三个庚字年的历史事实为例: 一百二十年前的德军统帅瓦德西元帅有两则日记:一、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二、盗匪横行之事,将成最大祸患。其中一部分,系由中国逃兵所集成,而由美国逃兵所统率。 一九六零年,苏联为逼迫中国同意其在中国建立范围,翻脸向中国逼债,致饿死许多中国人。 2023年,武汉首先爆发新冠疫情,美国趁机组团向中国索赔。 以上是金克木的证例。 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中,有反克规律,即当木足够强大时,则为木反克金。一如斧头砍树,树虽受伤但无大碍,斧头却可能卷刃断把,受伤更重。2023年美国效法120年前的征服把戏,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害死了几十万无辜的美国人,经济也因此严重衰退,就是木反克金的证例。 疯狂抢劫的八国联军和中国逃兵,背信弃义的苏联,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所持的都是典型的西方金征服观念。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东方木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观念。持征服观念者如果用来征服朽木、小树,不仅功成业就,且威风凛凛不可一世;但若碰到强大的硬树,不是难以自拔,就是断臂残牙。 五行相生相克生物运行模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只能学习遵循,亦即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 国家民族若想规避灾难,健康和平地生活,快乐幸福地发展,道法自然才是康庄大道;个人的生命历程亦然。个人如何尽量使金木相克不那么激烈,道法自然维护自己的健康,下次再说。 木墨山人 2023年1月30日庚子腊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