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家占卜需要数字,道家阴阳占卜术

为什么道家喜欢用数字三、六、九

三是生数,其他数都是他生出来的,加减法有1、2就行了,乘除法有2、3就可以。所以三是最大的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六是完全数,1+2+3=6、1*2*3=6。在周易中每卦六爻、空间范围用来坐标,等,“周流六虚”。所以六是圆满之数,“六六大顺”。九是洛书中的数,所谓九宫。九又是老阳之数,“九九归一”,代表一个循环的结束。

我想知道 易经数字占卦 的规则 越详细越好

我知道用六爻预测可以采用很多方法起卦(起卦就是通过记录一些随机动作,根据动作结果来预测),比如用手摇铜钱起卦、生日起卦、数字起卦、方向起卦等等。为了更好感应人的场能,我们一般采取手摇铜钱起卦。 起卦方法: 求测者手中拿3枚铜钱(如果没有,可以用1元硬币代替),平放于手心,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且求测者要在没有饮酒、太饱或太饿、没有恐慌的情况下,心情平静、意念专注的想所求测的事,默念大约1-2分钟后,双手合拢,合拢时中间空间要尽量大,让铜钱能在手中摇动。摇动数次后,让手中铜钱很自然的撒在桌面上或者干净平整的地面上。记下3个铜钱的结果(几个正面、几个反面),重复这个动作,总共需要6次。第二次开始就不需要默念了,直接拿起来摇动几次后丢出即可。 这样六次的结果,就是一个六爻卦,老师可以通过这个卦象,预测出求测者所想的事会发生些什么。根据预测,再提出一些改变和化解的方法,达到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目的。

道教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从0到九是道家宇宙观的演化,0就是太极,空无一物的“无” ,混沌的大道状态,用图像和符号很难表达,所以古人用一个圈来表示,O 它是混沌,也是混元,先天一炁,混元一炁。是大道最开始最玄妙最不可思议的状态。从我们用一个O来代表”无“的时候,这时已经是”有“的开始了,这就是所谓的道生一,既然这个一产生了,那它就有了一个本体,本体和外在的虚空形成了对比关系,大道的本体是阳,外在的虚空是阴。到这里就是所谓的太极生两仪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参看道德经,三代表天地人三才,四代表四象,五代表五行,………类推下去,和易理相同。到九就是极数,个位数中的最大数,为阳数。而九个九是八十一,是阳极之阳的纯阳之数。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阳不喜欢阴?道德经中讲了,万物负阴而抱阳。活人是阳的死人是阴的,阳对活人有利,我们当然要吉利的数字。所以九和八十一都是古代人喜欢的数字。七七四十九也是同样的道理。 道教哲学博大精深,不可能用简单几句话讲完,你要了解大道并不是看一两篇文章或几本书就能解决的,慢慢学吧。

易经的卜卦方法

学习《易经》,必须先学习和了解卜卦方法和解卦方法,否则就会流于表面,而不知道其所用。 今传的筮法主要源自于《系辞传》「大衍之数五十一章的记载: 揲蓍法。 「1:揲蓍法」 筮音「市」 ,与「卜」法不同。「卜」又称「龟卜」,是以乌龟壳或动物之骨(如牛骨)钻凿之后再用火烤,观察火烤之后的兆象(裂纹)。甲骨文就是龟卜之后,将事后的占验刻文记载在龟甲或牛骨上。 揲,音「蛇」 ,《说文》:「揲,阅持也。」段注:「阅者具数也,更迭数之也。」就是我们边数边取的意思,例如要算多少颗豆子,可能会五、十、十五,二十…..五个五个数的同时也五个五个取出,这就是揲。 蓍,音「失」 ,一种像艾草或蒿草的菊科植物。据说蓍草茎百节,「百」象征「极致」,并符天地之数50之倍,具有灵性,因此被拿来当做卜筮之工具。简单说,揲蓍法或筮法,就是取50根蓍草,借以算出卦象。 《易经》所用的是筮法,也可以说《易经》就是筮法的工具书。而今传的筮法的操作方法,则是源自于《系辞上》的这段记载,这一段后儒又将它称为〈大衍章〉: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2:揲蓍法操作」 大衍揲卦章中所载的筮法是相当简略的,许多细节都未交待清楚,这也让后世对于筮法有了很多种不一样的诠释,但说明较为详细以及一般较常采用者可参考:朱熹筮仪和程迥揲蓍详说。 本文介绍的筮法,大略以朱熹筮仪加以简化,舍去其如何放蓍策、如何夹蓍策等细节之讲究。筮法简单说,就是要成卦必须经过十八变,一卦六爻,所以每爻都要历经三变的历程。一变就是所谓的「四营」,一营就是「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等四个步骤。 一卦=六爻=18变 一爻=3变 一变=四营 四营=分二、挂一、揲四、归奇 在开始之前,要先取出一策不用。50-1 =49策。所用者只有49策。(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1、分二,从中随机分成左右两堆; 2、挂一,在其中一堆中取出一个(郭雍采用左手堆取,朱熹采用右手堆取),挂(夹)于手指间。; 3、揲四,两堆分别除4; 4、归奇,两堆分别去掉余数的策;(注:余数为1~4,所以若整除时,余数为零时,必需取走四策,而不是不取。) 5、两堆汇合后继续下一个四营。    操作3次的「四营」,剩余总策数除以4(此时只可能是24-28-32-36),最后得到6、7、8、9等四个数字(7-8为少阳和少阴,结果为6-9则为老阳或老阴)。 完成以上操作即得一营。连续操作三次之后,也就是三变,即得到一爻。此时计算策数,总策数除以4,可得6、7、8、9四个数中的一数,将数字记载下来,并画下其阴阳。如此操作6次,就得到六爻,也就是一卦。如右图:左边为本卦,右边为之卦,或称变卦。 「3:阴阳画法」 爻为由下(内)往上(外)发展,所以第一爻在最下,上面为最后一爻。7与8为少阳与少阴,在本卦与之卦中的阴阳不变。7为阳,8为阴。如7画为:-→-。9与6为老阳与老阴(或太阳与太阴),在本卦中9为阳,6为阴。在之卦中,9变阴,6变阳。9画为:-→--。6画为:--→-。最后再写出本卦和之卦的卦名,如图例,本卦为丰,之卦为大畜,这一卦称作「丰之大畜」。 揲蓍过程模拟100万次的结果:    六揲 (24) 58673    七揲 (28) 303082    八揲 (32) 441707     九揲 (36) 196538 :  分别为: 老阴,少阳, 少阴, 老阳;其中老阴和老阳为可变爻或动爻。  统计结果表明: 老阴+少阴=老阳+少阳,也就是阴阳平衡。但可变爻中,老阴与老阳的比例关系为3:10。「4:结束语」 揲卦法的筮法是目前易经算卦法中最为古老的方法,这也是很多易经卜卦方法设计原理的源头。但这套方法从目前可考的数据来看,应该是汉代人所建构出来的。至于汉代传下来的这套方法,到底符不符合战国、春秋,或更早到西周时期的筮法,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本文提供的揲卦法,过程和步骤虽然还存在很多疑问和争议之处,但可以让我们对《易经》卜卦过程和解卦过程有一个初步认知,能让我们阅读《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时能大概了解其来龙去脉。 关于如何解卦原理,请关注后续的课程!

道家最传统深奥的预测术是什么意思

最深奥的是自然感知

道家所说的 3 6 9是什么

3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家喜欢3的主要原因;6为:以上道所一二三的数字合;9为:数字奇数中最大的,言意九五之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