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易经怎么看容易看懂呢,易经怎么样才能看懂

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很快学会《易经》,看了很多书也没怎么看懂

想学易经,得先看本什么书啊??

易经啊。

怎么才能读懂易经?

我学习易经也是从零开始的,没有什么师傅亲授,主要就是感兴趣吧,大学时老师随便提了一下,自己就屁颠屁颠到图书馆找书看了。算起来接触易经已经有十个年头,学习一段时间又放下,放下一段时间又捡起来继续学,反反复复。也许正是应为这样,我在生活中慢慢领会易经的道理,让我更加惊叹易学的伟大,绝对不是什么文化。很多人学习易经就直接捧着一本《周易》在研究,随便读读几天后就没有兴趣了。其实学习易经是有一些方法的,现在网上很多基本上都是讲义理的,所以学了很久,都没有办法真正明白易经改怎么的用,如何知道我更好的生活。这里我先介绍两本绝对的好书吧,第一本是李光地的《周易折中》,第二本是黄寿祺与张善文的《周易译注》,一开始学习易经没有人告诉你他们是好书。因为时间有限,有事情要忙,今后有空我把学习易经的方法分享给大家,让大家都能快速入门,别绕那么多弯路。学了易经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提高一个人的品德,对人生有更深度的认识。当你对易经渐渐明白时,对生活的很多看法与行为都会发生改变,总的来说就是谨言慎行,敬畏天地。假如对易经感兴趣的,可惜先关注我,不感兴趣的可以飘过,对未知东西感兴趣真的只是那么一小撮人,缘分而已,哈哈~我的格言是:不以教易经来赚钱,为传播中华文化而码字。

《易经》入门要先学什么?

先记住易经的图案。如阴阳,八卦。64卦和对应的爻,先记住分析的方法。先要有辨认关,就是阴阳。然后是八卦,事物并不是非黑及白的,还有很多中间灰色地带,这就要有八个维度去思考,这就是八卦。64卦和爻,掌握了易经的基本思维,入了门在系统具体的学习。易经的处世之道与现实意义:易为六经之首,《易经》在国学经典之中的地位之重显而易见。谈起《易经》,人们往往就想到算卦和算命,《易经》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像就是用来的,这是因为《易经》离我们年代久远,以至于大家已经不了解它的本质。实际上,《易经》是一套人对自然、对万事万物的认知方法的归纳与总结。《易经》是对我们生活的空间,天地之间存在事物的归类。很多人认为感而遂通就是,其实不是,用我们现在的科学完全可以解释。感而遂通其实是一种波、一种磁场对应。人作为无线的信息接收体与宇宙事物的波、波段、频率进行沟通,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一样,所达到的结果也未必一样,所以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易经》入门,怎样读懂这本工具书?

最近写了几篇关于《易经》的介绍,朋友们都很感兴趣,有朋友留言说,都知道《易经》很牛,但真拿起来看了,发现《易经》文字晦涩难懂;结构千奇百怪;专用名词太多,直呼看不懂,现在就来简单介绍下,怎样看懂这本传统经典著作。 《易经》被誉为万经之首,大道之源、文化之本,涵盖了我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是中国哲学的总源头。很值得仔细研读,现在就来分享下如何读这本貌似深奥的奇书: 第一步,了解《易经》的内容及其演变 首先第一步,想要读懂《易经》,想要知道它到底讲了什么内容!《易经》主要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 《经》是全书的核心,本质上讲《经》是一部占筮书,分为《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这个结构和其他传统经典不同,所以不好读懂。 《传》则是解释《经》的,更像一部哲学书。《传》共有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这里《彖》读作(tuàn),是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象》分为上下篇,是对《易经》卦名和爻辞的注释。 《文言》是对乾坤二卦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系辞》也是上下两篇,是对《易经》的整体评释,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和必读之篇。 《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杂卦》是从卦象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序卦》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总共十篇《传》,古人统称为“十翼”,表示《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当然《易经》最初的内容是没有这么多的,《易经》里的八卦最早是由远古时期的伏羲演化而来;之前还有两个版本,分别是炎帝神农所创的《连山易》和华夏始祖黄帝所创的《归藏易》。 但这两个版本年代久远,没有传承下来,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目前能看到的实际上是周文王所创的《周易》,他根据伏羲八卦,演绎出了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 之后文王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为《周易》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添加了爻辞。春秋时期的孔子,在《周易》后加注整理易传,成为易经的导读资料,形成《传》。 后世经过董仲舒、京房、邵雍等人的传播发扬,《易经》才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它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所有文化中,是中国文化的总枢纽! 第二步,熟悉《易经》的骨架及其哲理 《易经》的基础骨架源自河图、洛书,这是两幅古代流传下来的神秘图像,被认为是《易经》、阴阳五行乃至中华文明之源,太极、八卦、九星等术都来源于此。 《易经》的内核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它把对立统一的事物称为两仪,即阴阳。古人认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两者间存在着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这也是人类最古老的辩证法! 阴阳两仪在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中,演化出四象:少阴、少阳、太阳(老阳)、太阴(老阴)。象是形象、状态、象征和比拟的意思,在《易经》中,卦和爻的状态称为卦象和爻象。 天体的运行状态被称为天象,地面的地形状态被称为地象,春夏秋冬被称为四象,又叫四时,这也贴合了《易经》天人合一的观念! 古人根据自然界的感知,设计出卦象来表达自己对宇宙生成、日月与地球的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的认识,用代表构成天地万物的八种元素,总结为八个卦,后来在卦上加上文字说明,就形成完整的八卦系统。 熟悉了这些基础骨架,才能在后面更容易看懂具体卦象,分析具体演变规律,才能进一步研究《易经》的四大法门:象、数、义、理。 第三步,牢记《易经》的系统及其方法 最后再来看《易经》的核心理论,《易经》64卦,384爻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它就像一本工具书,遇到问题对号查找,所有人生课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先来看六十四卦的基本单位爻,每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不同的爻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排列顺序代表着事物的不同时期,爻的阴阳变化代表着事物的未来走向。 爻是效仿天地变化的符号,类似于现代文字里的“交”,代表“易”的变化交错,宇宙万物时时都在相互交流、作用,发生关系,产生变化。爻分为阳爻和阴爻两种,我们知道三个爻组成八卦,代表天地之间的八种自然现象。八卦两两组合,就成了有六个爻的六十四卦! 要注意的是,卦爻的顺序是从下往上数的,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古人以“九”代表阳数,“六”代表阴数,所以又把阳爻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把阴爻称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爻不但分为阳爻和阴爻,古人还将六爻分成三部分,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六爻为天。天之道表明阴和阳,地之道代表柔和刚,人之道说的是仁和义。这就是每卦之中包含天、地、人的三才理论! 知道了这个系统,再去读《易经》,就简答得多了。前面写过一篇 《易经》里的万物规律,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讲过六爻位的属性规律“初难知、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上易知”。而在每卦中,爻与爻位的关系是判断事物走向,预测吉凶的关键。 阳爻应在阳性的位置上,阴爻应在阴性的位置上,这就叫做“当位”,反之自然就是“失位”,“当位”和“失位”是判断卦爻凶吉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在看每卦的六爻卦时,如果阴爻与阳爻紧邻,且阴爻在阳爻之下,就称此阴爻“承”此阳爻。下面阴爻承接、支撑上面的阳爻,这是有利的。就像一个明君需要众多的良臣的辅佐,需要民众支持一样! 和“承”对应的,如果阴爻与阳爻紧邻,但阳爻在阴爻之下,就叫做阴爻“乘”此阳爻。这是不正当的现象,就像乾天在上、坤地在下的自然规律一样,如果表示天的阳爻在表示地的阴爻之下,便是本末倒置,预示着不顺利,教反常的状况出现! 同样的,当阳爻位于阴爻之上,表示出“承”的关系时,对于阳爻来讲,就是“据”的关系,“据”有占据、压制、居高临下的含义,这就要看测试的对象是谁,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 而每卦中,相邻两爻在位置上的接近关系称之为“比”。比有对比、比较、亲近的意思,只有类似、有共性的事物才可以比较。在卦象中,只有相邻两爻才可以“比”,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一个阳爻与一个阴爻的“亲比”,肯定要比两个阳爻或两个阴爻的“敌比”要好! 在每卦中,初爻与四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最下位;二爻与五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中位;三爻与上爻分别处于内外卦的最上位。它们处在相似的位置上,可以相互理解、照顾、呼应,这种关系称之为“应”。应除了遵循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还有“物以稀为贵”的指导意义! 在每卦中,二爻与五爻被视为阴阳两种事物的核心,因为二爻在内卦的中间,是内卦的核心;五爻在外卦的中间,是外卦的核心,五爻的位置被称做君位、至尊之位,如果五爻是阳爻,就是“阳得中”,同样的,如果二爻为阴爻就是“阴得中”,这都是最吉的情况! 总结一下,《易经》的核心内容都在《经部》,包括各卦的卦象、卦名,以及对卦名的解释。首先是每卦的属性和卦象;随后是简单精练的卦辞,对这一卦总体吉凶做出判断;之后是与该卦相应的“彖辞”和“象辞”,后面还有六爻的爻辞,卦辞和爻辞是《易经》的精华,是判断吉凶的主要依据!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中就多次强调,学习《易经》要背会64卦卦序,熟记乾坤二卦的爻辞、彖辞、象辞,熟记《系辞上下传》内容,其实《系辞传》的内容四字成句,韵文美丽,琅琅上口,是很棒的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的文字!

怎样读懂《易经?

怎样读懂《易经》?——把握两个观念,一种思维方式

胡立根

一、读懂《易经》,首先要明白一个观念,就是天人合一。

八卦的产生,是先民们观察自然的结果。所以,八卦的卦爻辞,一般认为是者的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1)自然现象变化;(2)历史人物事件。(3)人事行为得失。(4)吉凶断语。后来的解卦者也主要是根据这些卦辞所记录的具体的自然人事现象,进行揣摩,以此断定吉凶。因而,无论是设卦的思维还是后来人解卦的思维或占卦的思维,其前提就是“天人合一”,天道、人道原本一致,人事与自然是相通的。因此阅读《周易》,必须贯彻天人合一的思想,才能得其精髓。如坤卦,坤属于地,而马驰骋于大地;坤卦性属于阴,故占断为“母马则吉”。《彖辞》在解释坤卦卦辞时,自然也从“大地”这一自然现象入手,将地的美好品德与君子应该遵循的原则相类比。《象传》同样遵循这样的思路,提出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伟大思想。

由八卦到后来衍生的卦爻辞,往往是就某一动态的事物进行描绘,者根据卦爻辞所描绘的物像动态去体会卦理,感悟事理,获得人生或具体的行为指导。如震卦,以雷声作比拟,说明人事。卦象是上下卦都是震卦,表明巨雷滚滚,连续相击,是强雷暴。而卦辞就是在模拟人听到雷声之后的表现,虽然雷声令人恐惧,但因为行事者敬畏天象,小心谨慎,因而不用害怕,只要行动找到了适宜的法则,仍然可以谈笑风生。

二、读《易经》要明白的第二个观念是阴阳。

周易,其思维方式其实是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古人云: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而简易居首。阅读易经,从一个基本点开始,那就是阴与阳,这是整个八卦和易经的立足点,八卦相重共64卦,384爻,实际上就是由阴爻和阳爻这两爻的不同组合演化而成。易经解释世间现象也是以阴阳两个基本概念为核心,世间的一切事物与这两个概念形成关系:天与地,日与月,前与后,男与女,刚与柔,动与静,等等等等,实际上,我们的先民是先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将世间万事万物的特性加以抽象,最后归纳抽象成阴阳两个对立性质,形成阴与阳这两个关于宇宙的最基本概念,然后用这两个近乎宇宙模型的阴阳概念,来进行演绎,来解释世间万象,所以,在所选的这两段文字中,就很自然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概念:天地、乾坤、日月、寒暑、男女、尊卑、高下、刚柔,也正因为如此,复杂万象,在这里就变得简单了,变得明朗了,变得容易把握了。“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所以,易经的简,不是简单的简,而是简易的简,是简约的简,是以简驭繁的简,是在对世间万象作了归纳抽象之后的简,实际上是一种数学的简,计算机的由“0”与“1”形成的计算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阴阳思维方式。所以,古人卜卦,又叫算卦。我们的古人是聪明的,可惜的是,我们后来只满足于这样的简单抽象了事,没有深入下去。

三、读易经在思维方式上要采用象征思维。由卦象出发,再参考卦名,然后去理解卦辞。

就六十四卦的产生而言,应该是先有卦象,再有卦名,最后才有卦辞,因而,读懂六十四卦,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顺序:先是卦象,再是卦名,然后是卦辞。古人关于周易八卦的所有解释都从这里开始。

所谓卦象,就是指该卦的六画。而六十四卦是由八个基本卦所组成,所以卦象最终就落实到八个基本卦的卦象,即: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在八卦的发明过程中,这八个基本卦,分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乾”象征天、圆、君、父、玉、金、寒、冰、大赤、良马、木果,等;“坤”象征地、母、布、釜、吝啬、子母牛、文、众、黑等等。这些象征就是所谓的卦象。

例如《咸卦》。周易咸卦为兑()上艮()下,所谓泽山咸。咸卦卦辞很简单:“亨。利贞。取女吉”。

咸卦是由在上的兑卦和在下的艮卦组成。兑卦的卦象为:沼泽、少女、说话、羊、口、巫神、口舌、折断、果实成熟而坠落、硬碱地、妾、西方。艮卦的卦象为:山、少男、阻止、狗、手、小路、小石头、门楼、果实、看门人、老鼠、豺狼、坚固而多节的树、东北。

这样咸卦的上泽下艮合在一起,象征什么呢?象征少男在下(表示男子谦逊地对待女子),少女在上(表示女子得到尊重),合起来象征少男追求少女。艮卦象征止(不动),兑卦象征悦,合起来表明爱情专一、婚姻为正配。也就是说咸卦象征夫妻的感应、感情,婚姻的正配。

于是卦名就做“咸”。“咸”在古代就是“感”的意思。因此,整个咸卦,从卦象到卦名,都是感应的意思。

于是卦辞说:“亨。利贞。取女吉。”意思是:通达,吉利的贞卜。娶女,吉利。

为什么卦辞说咸卦是吉利的呢?因为男女交感,互相感应,形成一个和谐局面,所以,夫妻感情是好的,婚姻是和谐的,当然就是吉利的。

所以,后来的《彖辞》(解释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话)说: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悦),男下女(男子谦逊地对待女子),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上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也。

所以卜卦时卜到咸卦,往往就涉及到感情方面的事、相处方面的事。

这样,咸卦所揭示的人生智慧就是:感应、就是交流,就是和谐,就是谦逊地对待人和事。

于是《象传》(解释卦象的话)说:《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意思是:君子以谦虚的态度接受他人的教益。

可见,只要把握了八卦的基本卦象,从象征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八卦也许并不难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