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别传南怀瑾,易经南怀瑾
《易经系传别讲》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pan.baidu/s/1ViSWJWFyt4oErehoV4vOgQ
提取码: 4bu4书名:易经系传别讲
作者:南怀瑾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份:-12-1
页数:484
易经杂说--南怀瑾2
◆ 卦与八卦 >> 卦与八卦 >> 什么叫做卦?古人解释:“卦者挂也。”等于没有解释。实际上是说,卦就是挂起来的现象,八卦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有八个东西,这八个东西的现象挂出来,就是八卦。这个宇宙就是一本《易经》,宇宙的现象都挂在那里,现在我们先了解它的原理。 >> [插图]第一个乾卦代表天, >> [插图]坤卦是地,人类是地球的文化,地总是踩在脚底下,这个是地的现象挂在那里。 >> [插图]、[插图]这两个符号,代表了时间、空间、宇宙。在这个天地以内,有两个大东西,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像球一样,不断在转,所以,[插图]离卦代表太阳。[插图]坎卦代表月亮。 >> 这两个东西不停地旋转于天地之间,于是有四个卦挂出来了,还有两个卦是雷、风。 >> [插图]震卦代表雷,我们以现代科学的知识和观念,来说明我们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他们认为宇宙间有这种能,电震动了就是雷,一震动以后,对面变成气流了,就是风。 >> [插图]巽卦代表风,亦即是气流,气流震动得太厉害,一摩擦又发电,又回转来了,就是“雷风相薄”,这是雷风两个卦。 >> 还有两个卦是:[插图]艮卦代表高山、陆地。[插图]兑卦代表海洋、河流。 >> 是这八个现象,变化起来就大极了,是无穷的,不能穷尽的数字,变化当然也是无穷无尽的。 >> [插图] >> 《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 《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 后面是文王八卦方位图,八个卦排列的位置不同:[插图]伏羲八卦方位图又名“先天八卦”,文王八卦方位图又名“后天八卦”。 ◆ 先天八卦 >> 先天八卦 >> 什么叫“先天”?以哲学的观点说,宇宙万物没有形成以前,即是所谓的先天,有了宇宙万物,那就是后天了。 >> 我这个人,在母亲未生我以前,是我的先天,生了我以后,就是我这个人的后天。 >> 伏羲的“先天八卦”,画在纸上是平面的,看起来好像毫无道理。假如有一种仪器,使其立体化,就更容易表现出它的精神了,现在写在纸上的,只不过是一种符号。 >> 卦的图案,每个卦都有三画,我们称为三画卦,卦中的画叫“爻”。为什么叫“爻”? “爻者,交也。”为什么“爻”就是交?这是说明卦在告诉我们,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停地发生关系,引起变化,所以叫做“爻”。 >> [插图]乾卦的三爻,都是完整的[插图],这叫做“阳爻”(大家不要上当,我们中国人一遇到“阳”、“阴”,马上产生一种神秘的观念,觉得奇怪,其实并不奇怪,“阴、阳”也一样的只是一种代号)。一画在中间断裂的如[插图]-,叫做阴爻,两个是相对的。 >> 三个阳爻,完整的三画,为乾卦,代表天。三个阴爻,断裂的三画,为坤卦,代表地。在人来说,乾卦代表男人,坤卦代表女人,以一只手来说,手背是乾,手心是坤。 >> 八卦的图案,乾卦代表天在上,坤卦代表地在下,画出来就是前面伏羲的先天图,它的方位,和现代我们所用地图,上为北方、下为南方的情形,恰恰相反。八卦的方位,上面是南方,下面则是北方,它的图是这样的:[插图]两者不同,各有它的道理存在。 >> 刚才我们谈的是乾卦与坤卦,现在再提出来一个卦,这个卦下面是阳爻,上面也是阳爻,中间一爻是阴爻[插图],这是离卦,代表太阳,位置在东方。离卦[插图]这样画,实际上古人已经看到,太阳中间有一个黑点,外面两爻是阳爻,中间是阴爻,光明的,看得见的是阳,看不见的是阴,所以这是代表太阳,叫离卦,亦代表火,代表光明。 >> 离卦的对方是[插图],下面是阴爻,中间是阳爻,上面是阴爻,卦名叫坎,代表月亮,这现象表现太阳在东方挂起来了,月亮挂到西方去了。 >> 这个坎卦,代表月亮,也代表水。 >> 乾、坤、离、坎四个大卦,挂在那里大家都看得见的,就是天、地、日、月四个大象。 >> [插图]这个卦,下面一爻是阳爻,上面两爻是阴爻,这个卦名为震。“震为雷”,它代表的是雷电、动能,以现代的观念来说,宇宙间有一种动能,而动能最大的现象就是雷电,在八卦图上,它的位置放在东北角上。在震卦的对面西南角上的一个卦是:[插图]下面一爻是阴爻,上面两爻是阳爻,恰和震卦的阴阳爻相对,这个卦名是巽,代表宇宙的气,代表风。 >> 仔细再看这两个卦的卦象,震卦正是一种震动的现象,打雷了,雷电震动以后,阳变为阴,阴变为阳,就变成气流了。这两个卦的位置相对,名为“对宫卦”。 >> 实在不是这个意思,古人说的“宫”,就是位置、方位。震卦的对宫卦就是巽卦,宇宙的雷电一震动,就发生大气流,大气流摩擦,又发生雷电,这两个不断地在互相变化。 >> 另外在图的西北角上,下面两爻是阴爻,上面一爻是阳爻,形成:[插图]艮卦,代表山,它的对宫卦是:[插图]下面两爻是阳爻,上面一爻是阴爻,名兑卦,又叫做泽,代表海洋江河。这是先天八卦图的基本观念。 >> 其次要注意的,是先天八卦图的“数”,乃依据八卦排列的秩序产生的 >> 现在这个先天八卦图的数字排法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八个数字,如果连接起来,它的顺序方向是一条线自正南乾起,走向东南兑,而东方离,而最后至东北震,这是顺。另一条线,是起自西南的巽卦,而走向西方的坎,而西北的艮,终于正北的坤,这是逆 >> 这八个卦,是古人告诉我们,天地间就是这八个大现象在变化,这些图案都是相对的,如乾卦三条完整的[插图]代表完全的阳,而对面三条中间断裂的[插图]-坤卦,代表完全的阴,两卦的现象是相对的,坎、离是相对的,震与巽、艮与兑都是阴阳相对的。 >> 所以古人说:“善易者不言卜。”通了《易经》的人,不必算卦,一看现象,就了然了 >> 在后来发展到一种“梅花易数”,听别人的声音,一句话,就知道了问卜的结果,这种卜卦的方法,就是根据问卜的时间、空间,当时环境、景物,问卜者的身份以及所问的事情等等因素,以《易经》的数理推算结果出来,没有什么稀奇。 >> [插图]艮卦,图案就是高山,下面两爻是阴爻,上面是阳爻,画成线条,就是高山。地球开始形成,原来是一大块浓浆,渐渐冷却,凝固起来就是高山,下面平地,再下去就是海洋,阴的上面是阳爻,成凸出的高山。[插图]相反的,地球的下面是海洋,海洋下面的海底又是石块为阳,就是兑卦,和高山相对的,这和震、巽两卦相对,雷电的震动产生气流,气流的摩擦产生雷电的道理一样。 >> 这个图案,就叫做“先天八卦”,亦叫做“伏羲八卦”,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伏羲,在黄帝、神农以前,伏羲还不是最早的老祖宗,以前还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慢慢才到伏羲,照我们旧观念的说法,我们的历史文化,到现在已经是两百多万年。 >> 当时画八卦,是以我们中国为本位,试依艮、兑、震、巽四个卦的位置看,艮卦在西北,而我国西北高原是高山,艮卦是代表山,由艮卦一直下来,到东南是兑卦,而我国的东南,正是海洋。西南是巽卦,代表风。 >> 但是西南多风,东南多河川及海洋,东北多震雷,西北多高山,这个八卦的图案,代表了宇宙的一切现象,平面的现象,代表了中国的地形,因为这是以中国为本位的。 >> 这是初步介绍“先天八卦”,亦即“伏羲八卦”图案的大概,获得一个基本的概念,接下来介绍“后天八卦”,亦即是“文王八卦”的方位。 ◆ 后天八卦 >> 后天八卦 >> “后天八卦”的卦,还是乾、坤、离、坎、震、艮、巽、兑八个卦,可是图案上摆的位置完全不同了。 >> 假使对《易经》学到需要在某一方面应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别研究后天八卦了。“先天八卦”等于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 >> 从前面的图可以看到,后天八卦的位置,坎卦在北方,离卦在南方,震卦在东方,震卦对面的西方是兑卦,东南是巽卦,东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 >> 说到这里,先讲一点八卦的运用,现在大家把这个后天八卦,放到左手的手指上,排的位置是这样的: >> 无名指的根节上放乾卦,中指的根节上放坎卦,食指的根节放艮卦,食指的中节放震卦,食指的尖节放巽卦,中指的尖节放离卦,无名指的尖节放坤卦,无名指的中节放兑卦。 >> 记住了这个手指上的后天八卦,要注意同时记住几个数字,记忆的方法,可以用下面四句歌词背诵下来,更容易记住: >>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插图] >> 从图上看数字,好像很乱,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一点也不乱,试把这个八卦圆图,加几条线,改成方图:[插图] >> 从这个图的位置上看,凡是相对的两个卦加起来,都得十的和数,如果连中心的五亦计进去,则无论任何一行,横的、直的、斜的三格总和都是十五,而两卦相加,都合而为十。 ◆ 监本《易经》 >> 监本《易经》 >> 《易经》为什么不容易看懂?因为对象、数方面没有基本的认识,所以必须把《易经》的象(这个“象”我们不妨轻松点,以现代语来说它是图案画)认识清楚。 >> 而且宋朝以后的《易经》注解,多数是走物理的路线,就是用儒家的学术思想来解释《易经》,而我们手边的这本《易经》,过去叫做监本,就是明朝以后的国子监——近乎现代的国立大学的课本 >> 这个监本是明朝儒家采用了朱熹的思想而定的。 >> 。明朝之所以捧朱熹,等于唐太宗捧道教,因为老子姓李,唐太宗也姓李。明朝的皇帝姓朱,所以也找出一个姓朱的人来捧。 >> 譬如对于乾卦,朱熹认为是那样,我们亦可以认为是这样,各有各的理,正理只有一条,歪理可有千条。而《易》的象与数,却是科学的,没有办法讲歪的,就非要学会它的规矩、法则,才能懂得《易经》。 ◆ 六十四卦的来源 >> 六十四卦的来源 >> 《易》的象、数,该如何开始学起?大家要先把八卦、六十四卦默诵熟了,不过这很困难,但是每天如果能够抽出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坐在公共汽车上背诵,三个星期就默诵熟了。 >> 八卦的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个卦,是韵文,也还易默诵。至于八八六十四卦,就难了。 gou四声 >这个次序的排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由每一卦变出了八个卦,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如乾卦的变:[插图]乾为天,乾是卦名,接下来天风姤,为什么接下来就是天风姤?是什么道理? >> 这个次序的排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由每一卦变出了八个卦,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如乾卦的变:[插图]乾为天,乾是卦名,接下来天风姤,为什么接下来就是天风姤?是什么道理? >> 像这个[插图]乾卦,从下数到上,有三爻,名三爻卦,这是先天卦的画法,是伏羲画的卦,亦是中国有文字的开始。这八个图案,是中国文字的始源,亦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来源。后来人类社会越发展,人事越复杂,三爻卦已经不够用,就变成了六爻卦,如[插图]乾为天,便是六爻卦。 >> 为什么要用六爻?因为一直到现代的科学时代为止,宇宙间的事情、物理,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一切的变,只能变到第六个阶段,第七个变是另外一个局面开始。以现代科学证明,物理上、化学上、电子、原子的变,都是六个阶段,只有化学的变有七个阶段,可是化学的第七个阶段是死的,没有用的。 >> 古代的解释,孔子在《系传》中说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什么是“三极”?就是天地人三才。人文文化中是人就有男有女,亦即有阳有阴,三才有阴阳相对,三二就得六,这是孔老夫子的心得报告,几千年来没有脱离他的范围。 >> 要注意的,画八卦是从下面画起,不像写字是从上面写起,如[插图]既济卦,第一爻是阳爻,第二爻是阴爻,第三爻是阳爻,第四爻是阴爻,第五爻是阳爻,第六爻是阴爻,这样一路往上画的。学《易经》是学哲学,亦是学科学 >> 第一个道理,天下的事情发生变动,都是从下面开始变,换言之是从基层变起;第二个道理,《易经》的卦,原来只是三爻,后来变成六爻,名称上就有了分别:下面的三爻卦为内卦,上面的三爻卦为外卦,内外两卦相连起来,自下面开始画卦,亦说明了宇宙事物的变,是内在开始变,如人的变,是内在的思想先变,一个公司机构出问题,必然是内部先出了问题,亦是我们中国人说的:“物必自腐,然后虫生。”一切东西都是从内变开始,所以画卦是由下往上,由内而外。 >> 分宫卦象次序[插图]乾坎艮震为阳四宫,巽离坤兑为阴四宫,每宫阴阳八卦 >> 我们先看分宫卦象次序的头八个卦: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 [插图]先看乾卦。我们说过,《易经》是讲天地间的变道。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随地,在时、空以内没有不变的。现在,这个乾卦,第一爻开始变了,阳极阴生,一件事物到了极点,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中国的人生哲学,任何事物都留一点余地,一到了极点就完了。 >> 这个[插图]乾卦是阳极了,第一爻变了,阳极就变阴,是由内开始变,于是外卦还是乾[插图],内卦第一爻变作阴,就成为[插图]巽卦,巽为风,所以成为[插图]天风姤。 >> 接着第二爻变了,外卦还是[插图]乾,内卦第二爻变为[插图]艮卦,艮代表山,所以成为[插图]天山遁。继续变下去,外卦还是不动,内卦第三爻变为[插图]坤卦,坤代表地,于是成为[插图]天地否。这样一看便次序井然,懂了这个道理,就容易默诵了。 >> [插图]天风姤,外卦乾就是代表太空,内卦巽代表风——气流 >> 最妙的是到了第三爻一变,外卦还是乾代表天,内卦完全变成坤卦,坤卦代表地,天地否,就是倒霉了 pi三声 >否 >> ,如果没有宇宙,亦没有人生,大家免得烦恼,都空空洞洞的,蛮好。一有了天地宇宙,便倒霉了。犹如一个穷小子,身上只有一个明天吃的馒头,晚上睡觉一定安逸,假使袋里忽然有了一百万,夜里反而失眠。 >> 内在开始变,变到第三爻,等于我们内在思想中动一个念头,想做一件事,一步步地思想成熟了,可以发展到外面去了,内卦影响到外卦,从内变影响到外变,外面环境亦受到影响了,于是外卦的第一爻亦开始变了,就变成为[插图]风地观,再第五爻变了,成为[插图]山地剥,现在外卦只剩下了一点阳,所谓“硕果仅存”,阳能被一点一滴剥削完了,只剩最后一点唯一的生机,所以是剥。试看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最大,陆地最少,高山又占了很多面积,剥削了可供人类生存的大地。 >> 从乾卦的本卦开始,到剥卦已经出现了六个卦了,再变下去,则产生第七个卦了,那么这一次变,我们祖先的法则,不能再往上变了,如果再往上变,则很简单,变成[插图]坤卦,阳极就是阴。 >> 现在说乾卦的变,由一、乾为天,二、天风姤,三、天山遁,四、天地否,五、风地观,六、山地剥,到了第七变不能再往上变了,于是改为外卦的初爻再变,即第七卦:[插图]山地剥的外卦即[插图]艮卦的初爻,亦即是[插图]剥卦的第四爻变,又是阴极阳生,成为[插图]火地晋,晋就是进步的进。这第七个卦名为游魂之卦,这是表示由内在的思想变成行动,由行动影响到外在的环境,现在又是外在的环境,又压迫自己内在的思想发生了变,游魂就是这样回来的。到了第八变,名归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内卦变成原位,于是成为[插图]火天大有。 >> 简单地说,分宫卦象次序的变是这样的:一、本体卦,二、初爻变,三、第二爻变,四、第三爻变,五、第四爻变,六、第五爻变,七、第四爻变回原爻,八、内卦变回本体卦,知道了这个道理,发现原来有如此好的组织,就容易默诵了。 >> 再举[插图]坎卦:[插图]坎为水,第一爻开始变,内卦成为[插图],兑卦为泽。[插图]水泽节,第二爻再变,阳爻变为阴爻,内卦变成[插图]震卦,震为雷,于是成为[插图]水雷屯。照同样法则依次是[插图]水火既济,[插图]泽火革,[插图]雷火丰,[插图]地火明夷,[插图]地水师。
想学易经,用南怀瑾的书,《易经系传别讲》和《易经杂说》2本,先看哪...
学易入门先读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了解基本的易经知识。然后读易经原文,最好图文注解版。对易经有了全面的了解以后,可以读南怀瑾的这两本书,我觉南怀瑾的这两本书对我的启发不大。易经杂谈(南怀瑾)首版是1975年?
不是,1975年并未出版,首版是是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南怀瑾教授的讲课记录,时间是一九七五年的冬季,因系随兴而讲,并未准备出版。台海外华人,研究《易经》的风气越来越盛,而来函询问南师《易经》讲记的人士,更是越来越多。为此之故,本社即着手将讲《易经》的录音带加以整理,出版成书。但因南师游方海外,本书出版前,未能经其过目。又因时间关系,初版匆匆,其中或有错误及不畅之处,值此再版机缘,虽加修订,仍嫌未能详尽,却再因读者催促,又匆匆付印。这样一本书,受着需求的影响,虽欲求其完美尚不能如愿。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故而,只好趁再版机缘,敬请读者原谅并高明指教了。《易经》杂谈(南怀瑾)
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洁静精微,易教也”,洁静:学了易经,人会变的宁静。精微:内容无比细密精确。 三易:《连山易》神农时代,艮卦开始。《归藏易》黄帝时代,坤卦开始。这两易在民间用于医药和堪与。《周易》周文王的读书笔记,乾卦开始。三易中最出名。 易经三原则:1.变易,变化万端,同佛教的无常。2.简易,学会后很简单,掐指一算就好。3.不易,不变,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本体。 易经三法则:万事万物都有的,理:原则,道理。象:现象,表象。数:量?。 《易经》就是仿生学,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八卦就是宇宙间的八个现象,八个事物:乾卦:天。坤卦:地。离卦:太阳。坎卦:月亮。震卦:雷。巽卦:风。艮卦:山,陆地。兑卦:水。 “爻”就是交,在易经中代表“笔画”。不断“—”阳爻。断“——”阴爻。八卦的方位和顺逆与现在的正好相反:太阳在西 ,逆时针是顺时针。 “对宫卦”指八卦图中相对位置的两个卦。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归纳,由繁到简,西方的是演绎,由简到繁。 “先天八卦”是宇宙形成的八大现象:天,地,日,月,风,雷,山,水。“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算卦)。区别见P013。后天八卦记忆口诀: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后天八卦横,竖,斜三卦加起来都是15,两个卦加起来都是10。易经的象和数是科学的,理被朱熹讲歪了(各说各有理,理不能统一)。 八卦图背诵: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图由三爻变六爻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数也复杂,三爻不够用了。现在用的都是六爻。原因:孔子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指天地人三才,人分阴阳,3*2得6。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变易来的,画卦从下开始,下叫内,上叫外,任何事情的变化都是内因起作用,卦名是从上到下,变的规律是:1.本体卦。2.初爻变。3.二爻变。4.三爻变。5.四爻变。6.五爻变。7.四爻复原。8.内卦复原。八八就64卦。 京房十六卦:是孔子弟子商瞿的一脉, 传给汉的京房,他创了京焦易。他是一个基础卦变革16次,并且卦名也与64卦的名字有所不同。 秦统一之前中国文化属于上古文化,各地不同:易经属于中原文化(山西,河南);楚国文化(华中,华南);孔子文化(鲁国);道家文化(齐国);阴阳五行文化可能更早(河北,北京)。 五行(金水木火土)与易经不是同时产生的,“行”指运动,这个运动包括:生,克。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克:隔一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方位(易经方位):东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 天干:意思是在这个太阳系,天体间互相干扰,相互吸引。它的出现比周易早,因为五行不能解释世界了,才创造出天干来描述世界。天干是五行的阴阳变化。 中国古代医学分两大派,在养生之道上,一派重视养脾胃(南方)。一派重视养肾(北方)。 地支是地球的运行,它指的是天文上黄道十二宫的名称,宫指位置,黄道指太阳从东方起来,向西方落下,所绕的一圈,叫黄道面。黄道面和赤道有区别。古人将黄道周围的星空分为四个区,每个区有金,木,水,火,土,日,月七个星座,共28个星座,所以称二十八星宿(宿通宫,指休息的地方)。每个星座在黄道面上每个月位置都不同,用地支表示这十二个部位。 六十花甲是天干与地支结合出来的名称与天文学中的躔度(太阳与地球一天走一度,走完一年是365度)相似。?? 十二生肖可能是汉时候从印度传过来的。 冲:相对就是冲,是指地支中的6个对立的位置。合:立场相同就是合,在地支圆圈中,横平就是合。如:辰和申合?? 把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归纳到一起就是纳甲。与八卦伏羲画连接就是乾纳甲,坤纳已,艮纳丙,兑纳丁,戊己在中间,震…纳甲是指天上的星座和地面的配合,也就是天生星宿的变异状况会反应它所管辖的区域的人事变化。 数分阴:2.4.6.8.10。中数是六,所以阴爻也用6表示。阳:1.3.5.7.9。最大的是九,所以阳爻也用9来表示。如:初九,六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画出来就是噬嗑卦。 易经用于卜卦有两个:《周易》,《京焦易》,金钱卦(用三个铜钱卜卦,秦)。用于堪舆术是晋朝的郭璞。用于人文文化是孔子。 卜卦讲究心诚则灵,就说明人自身就具备先知的本能,所以道教,佛教要修身。佛教要修报通,修通,鬼通,妖通,依通(卜卦)。 数字卜卦法(p066)? 《河图》《洛书》。中国文化大方向是从西北到东南变迁。文化统一在秦后,尧舜禹三代文化各不同,最早的文化在河北北边的黄帝,晋朝往南迁移,到南宋时南方文化大盛。 在方位上:西方是东南西北,中国是,东南西北上下,印度是十方。 《洛书》图中的数字和文王的卦图数字一样。 《系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分上下两传,共24篇。 易的解释以汉朝的道人魏伯阳为最好,易字上日下月,易就是日月运行的大法则。 是依赖,卜卦是寻求心灵的宁静 ,因为无论物质世界还是人的精神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不平衡中。第三圈是地支对月份,子月是十一月。这个历是夏禹历法又叫夏历又叫阴历是以月亮为标准的历法。 第四圈是中国音乐的名词,通称律吕。在陕西和河南的边界古人在地下埋一种“吕管”,里面放芦灰,共十二支,不同的节气吕管发不同的声音,这就是中国音乐的来历。 “三阳开泰”就是地天泰卦,因为下面是三个阳爻,对应的月份是正月。冬眠中国叫蛰伏。 第五圈是节气,如大雪是节,冬至是气 十二辟卦可以推算天气和历史命运,邵康节—邵雍的《皇极经世》和流传的烧饼歌,推背图都是推算国家命运的书,是易经象和数的部分,《系传》是理的部分是哲学。 对于生命的起源:哲学上称本体,家称主宰,神,上帝,佛,道,中国人叫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易经》称乾,指宇宙未形成以前的阶段,坤造成了万物。《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上的使用。 卜卦的结果四个字“吉凶悔吝”,悔吝指忧烦愁虑,“无咎”指没有毛病,不等于好。古人讲“一动不如一静”的原因是一动就是吉一凶三,悔吝也属于凶。这个道理和现在用的“舒适区”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世界的都在谈生死问题,基督教的上帝,天堂,佛教的轮回,西方极乐世界,佛教认为生命是两种东西,有灵性,感情,思想的叫命,所以只有人有生命,植物是有生没命,佛教认为人的身体是正报,山河等是依报。中国最看淡生死,认为死不过就是天黑了,睡觉了,中国道家认为生命是可以长久的,道家的修炼精,气,神就是对西方灵魂是“超电磁波的一种解释”。所以禹王(治水)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中国人对生命是乐观的,西方哲学是悲观的。 “三极”指天地人,分阴阳就是六爻。 筮是三种方法,占是用数理推定结果。卜古代用骨头,还可以用其它。筮是用筮草的一定数字卜卦,现在的抽签就是这个道理。 彖辞是断语的意思,说现象,爻辞说每一爻,讲变化的道理,卦辞说整个卦,说卦德和卦情。彖辞和象辞都是孔子写的,是对卦辞和爻辞的解释。系辞:除卦图外所有的文字都叫系辞,主要指周文王,周公,孔子做的文字说明。《易经》的彖辞,爻辞,象辞都是以天地法则的观念,拉到人事上来讲,就是《周易》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开始。《文言》也是孔子写的,是孔子研究乾坤两卦的心得体会,是现在的“思想体系”。 中国人不,只相信自己,“天人合一”的天指人心。我理解就是“身心合一”,超我,本我合一。 庄子《齐物论》的观念:万物是平等的,从起点说是平等的,比如,我们都是人,但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努力不同。“吹万不同”中“吹万”指“万有”就是万事万物,比如吹来的风是一样的,当时遇到不同的事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易经的三个重要观念:化:造化,宇宙的来源是变化而来的,用现代科学的解释就是有元素,原子等不断的转化而来的。曲:认识到宇宙运行的轨道都是“圆”的,只有“曲而全”(老子说)。神:是中国人的宇宙的本体,就是“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也叫“道”,是西方人的“本体”,也就是宇宙起源的功能。“神无方而易无体”是中国哲学的顶点,就是一切都在变,在易。 《周易》是周文王对六十四卦的注解,是心得体会。任何民族的文字都是从图画开始的,中国文化是从八卦开始的。周文王做了卦的卦辞(整个卦的图案或叫现象)和爻辞(每一个爻的解释)。 龙是中国的文化图腾,在黄帝时就用龙给官员起名。 九五至尊: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五是阳数中的中间,所以意思是至中至正,就是九五至尊。蒋介石字中正就来源于此。中国哲学重视“中”,认为中是大吉大利的,可上可下的,所以有了“中庸之道”一词。 性命:性是精神的生命,命是肉体的生命。中医对应的八卦,乾为首,坤为腹,艮为背,离为眼,坎为耳,巽为鼻,兑为口。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周易》对卦的解释分五个阶段:1.卦辞。2.爻辞。3.彖辞。4.象辞。5.文言(就是以文化的观念研究易经)。 性情:性是本体,情是情绪。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是佛家的观念。 西方哲学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中国易经哲学讲究心物一元也就是“精”。易经中出现“大人”一词,它是《大学》(从乾卦来)中的大人,是马斯洛认为的自我实现的人,超越的人,是圣人,是佛,是上帝。但是人人都是佛,是大人,只要做到“知行合一”,“身心合一。”《中庸》(从坤卦来)。 《参同芪》是道家的丹经鼻祖,为东汉魏伯阳真人所著,所谓“参同”是就《易经》,《老子》,《庄子》三本书的道理和方法,与人修炼成仙的科学是相通的。 坤卦是地,是月亮,是母亲,厚德载物。乾卦是天,是太阳,是父亲。是人们的引深意,中国文化是把宇宙的知识全部拉到人文方面,强调“天人合一”。 《易经》就是远古人画了世界的简笔画,后人写画的象征义,人文方面的象征义,所以易经是代代古人的共同智慧。对易经的崇拜也许有名人效应,是孔子最早研究的。 敲木鱼是因为鱼睡觉是不闭眼的,强调人要时刻警醒。 古人把太阳叫金乌,月亮叫玉兔。章是光明和美丽的意思。乾卦谈龙,坤卦谈月亮。 衣裳:衣是外罩,裳是里面的裙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是孔子在《系传》中的话,说明中国也是讲因果报应的,与佛教不同的是,佛教讲前生,现在和后世,儒家讲祖宗,本身,子孙。 蒙卦是谈教育的,中国政教不分,最高领导人,实际上是大家长。 孔子的《易传》也叫“十翼”,就是十篇文章,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故称“十翼”。 中国没有,因为中国人不需要创造一个造物主,中国人本来就知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且古人对物的认识是不分唯物和唯心的,“心物一元”就说明思想也是物质的。 几个古字的意思:师是众,比是相随,履可以解释为路,豫是优越,蛊是一种虫子,临是扩大,噬嗑是啃,贲是饰,咸是都,夷是伤,乖是乖张,蹇是跛脚是受伤,夬(guai)是决,姤是遇,萃是聚,艮是止,巽是入,兑是悦,介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站着。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指三坟指三易,五典指五经(尚书),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 一等人领导变化(开天辟地),二等人把握变化(见风使舵),三等人适应变化(随波逐流)。 看风水就是要避开风避开水。 先天八卦(伏羲)相对相加9是八卦的体,后天八卦(周文王)相对相加是十是八卦的用,可以卜筮。 女大十八变也是从易经而来,因为蓍草卜卦需要十八次分草才可以成一卦。 我们现在用的阳历是西方的,是从民国开始的。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阴阳历之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卜卦就用的阳历(太阳历)。现在用的阴历是根据每月十五月圆来订定的。 天有三义:1.天空。2.道。3.人的良心。 老子的:道(太极是圆圈,是空)生一,一生二(阴阳,男女),二生三(儿子),三生万物(生生不息,万物成)。老子的道理从人的现象而来。哈哈!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自助天助,自助人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以没有信仰的必要。
南怀瑾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区别
区别。南怀瑾的易经杂说是对易经进行社会学、道德、家教、励志等方面分类进行演讲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是对易经的产生过程从头开始到终的进行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