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工资多少,诸葛亮打工

三国时候刘备对诸葛亮怎么样?用现在的话说诸葛亮的工资高吗?

其实,诸葛亮与刘备父子的关系并非如小说中所说的,他的忠也要打上折扣。为何这样说?首先谈谈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很多人认为:自从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就成为刘备身边的第一号人物。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观念,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并非如此紧密。三顾茅庐后到白帝托孤前,诸葛亮与刘备并非如小说写的那样如胶似漆,在蜀的地位也非第一人。如在重大的夺取西川的战争中,刘备让诸葛亮守荆州,而带庞统;法正辅佐刘备西取巴蜀,北征汉中,为刘备建立帝业奠定了基础;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法正排名也在诸葛亮前。再看关键的刘备东征。刘备称帝后,发兵征东吴为关羽雪耻,无数大臣都上表劝阻,只有一向主张孙刘联合的诸葛亮一言不发。刘备败回,诸葛亮才仰天长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当时的地位并不是刘备下面的第一把交椅,他自认为对刘备的影响力不如法正。诸葛亮在蜀的地位提高要提到白帝托孤。但就是白帝托孤时,刘对诸也并非真正放心。白帝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一段话和诸葛亮后来的“鞠躬尽瘁”,既不是刘备首创,也不是仅仅只发生在诸葛亮身上。远的不说,在三国早期,东吴奠基人孙策在临终时就已经上演过这样一出戏文。《三国志》《吴书》《张昭传》:“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张昭)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对诸葛亮并不是完全信任和没有顾虑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既然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那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的态度,来明确地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一途了。不管怎么样,在那个年代里,他是不可能爽快地答应一声”好“的。但是如此一来,倘若日后刘禅昏庸而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舆论以及民心上都将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并因此导致师出无名而居于劣势。所以刘备这话与其说是信任与托孤,不如说是一种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另外刘备在白帝托孤之时,并非只找了一个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在侧。刘备将这样一个快速提升起来、以前从未进入过权利中心的新秀李严,列为两名托孤重臣之一,并且命其“统内外军事”,再联系“君可自取”的言语,显然说明刘备要防备、制衡的目标是诸葛亮无疑。诸葛亮忠于刘备么?刘备一死( 事实上自从诸葛亮扶刘备灵柩回成都之日起),辅佐大臣李严就被已经撇在了一边。作为仅次于诸葛亮的尚书令,又是两名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只被授了一个光禄勋的虚衔,并被弃于远离权利中心成都的江州,这样实际产生的后果,就是导致象北伐这样大的军事行动,完全没有他这个被刘备遗命“统内外军事”的托孤大臣说话和发表意见的份。我觉得,还是要正确看待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不能让《三国演义》给糊弄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故事有三件第一件是三顾茅庐;第二件是劝刘备乘乱取荆州。曹操南下的时候,刘表已死,刘琮继任荆州之主。刘备向南撤退,诸葛亮劝刘备在路过襄阳的时候袭取刘琮,夺取荆州。但刘备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于是才有了当阳之败,也才有了赤壁之战。第三件是劝刘备称帝。刘备取得益州和汉中之后,称帝建国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群臣劝刘备称帝,但刘备没有立即答应。这时,诸葛亮以汉光武帝为例,语重心长地劝说刘备,使刘备很快放下了思想包袱,建立了蜀汉政权。第四件是白帝托孤

像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人,不创业,却打工,为什么?

很多人的人生规划就是,先打几年工攒点钱,然后开家店做点小生意,努力经营,生意越做越大,最终致富。很少有人想过靠打工出人头地,在很多人看来,打工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唯有自己当老板才有前途。

所以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姜子牙、张良、诸葛亮这些能力超群的人,不自己创业反而跑去给别人打工,这不是惜才了吗?

有些成功学家就总结到:这些人没有冒险精神,所以即便能力再高,也只能给别人打工;那些有冒险精神和魄力的人,才是天生的老板。

很多人听他们一蛊惑,就觉得只要自己有冒险精神和进取的勇气,将来就一定能赚大钱。

那么创业这回事,难道真的就像那些张口就来的“成功学家”所说的那么简单吗?

诸葛亮祖上最显赫者诸葛丰是司隶校尉,算是很大的官了;他的父亲诸葛珪是泰山郡的军事长官,官位也不低。诸葛亮本来有美好的前途,奈何父亲早逝,家道随之衰落,一家人只能去依靠堂伯父诸葛玄。

诸葛玄当过一小段时间的豫章郡太守,没当几天就被朝廷罢免,之后只能去投奔荆州牧刘表,从此诸葛家族就生活在了荆州。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的诸葛亮,拿什么去创业呢?创业的本钱从哪里来呢?

曹操能散尽家财招募五千士兵,诸葛亮家族的财富能招几个兵?恐怕那点财富连维持体面的生活都不够。

刘备的家庭情况和诸葛亮差不太多,可是刘备遇见了机遇,诸葛亮却没有。

卢植最初是朝廷大臣,退休之后在老家开个了学堂,恰好刘备的老家离那里很近,就去上了学。

很多家世显赫的人慕卢植的大名而来,把儿子送到学堂里上学。

在学堂里,刘备和同学公孙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东汉末年,公孙瓒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刘备那时只是个无家可归的落魄人物。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时,刘备去投奔了他,被任命为一支非主力军队的最高长官。从此以后,刘备才真正拥有了一支军队,在帮助公孙瓒战斗的过程中,刘备也在自己扩充实力,他收纳了一千多名胡人骑兵与数千名无家可归的难民,后续收纳的军队是忠于他自己的。

后来曹操攻打徐州,此时的刘备正带兵屯驻在齐县,应陶谦的邀请,带兵入徐,从此也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成为天下诸侯之一。

刘备虽然在与吕布、曹操等人的对抗中百战百殆,名气却越来越高,袁绍落败后,刘备又跑去投奔刘表,得到的待遇远远超过了诸葛家族,直接获得了刘表划分的一支军队和几座城池,刚到荆州,就成为了荆州的一股重要。

诸葛亮在荆州,郁郁不得志,一直都没谋到个一官半职,刘备一到荆州,就立即被重用,这是因为两人起点不同。

刘备是什么身份?朝廷认可的“刘皇叔”和“豫州牧”。诸葛亮是什么身份?一个无名小卒罢了!

刘备手下有兵又有人才,诸葛亮呢?孤家寡人一个。

如果诸葛亮的起点不是一个落魄书生,而是堂堂荆州牧,或是能结识到公孙瓒那样的贵人,他不仅不会去给别人打工,反而有统一天下的可能,可诸葛亮有那个起点吗?

有些人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别人的起跑线。

蜀汉的五虎上将工资分别有多少,谁的工资最高?

说起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相信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毕竟他们在三国时期撑起了一片天。特别是,关,张,赵,更是帮助刘备打下了大片天下,他们形似君臣,但是在背后却是恩犹父子。在五虎上将之中,关羽,张飞更是跟刘备结拜为兄弟。不言而喻,关羽、张飞,跟刘备的关系更为亲近,其次,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最长,可以说仅在关张之后。然而,黄忠、马超,他们跟随刘备的时间相对较短,特别是马超。马超,乃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才投靠的刘备。不过,马超这个中年男人,能力是非常出众的,当年在潼关一战,险些结果了曹操的老命。用他来对付曹操是最佳的人选。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刘备所封赐的五虎上将之中,关羽,张飞,赵云,皆是他刘备自己的哥们。也是刘备最可信的三个人,而黄忠,虽然忠勇,但是毕竟如二弟关羽所说,年纪太大!马超呢,更不用多说,虽然能力强,但是他的人品却不行,完全与自己“仁义之君”的宣传口号,还有匡扶天下的信仰,不符合!说到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来,收留马超也只是刘备的权宜之计。更多的不是为了马超着想,而是想着要让马超给他打天下!因为马超与曹操有着家仇,而刘备又与曹操有着私仇、国恨!如此来看,马超与他刘备有着一样的目标,因此刘备才决定收留马超。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当然将更不可能不吃饭!不吃饭,哪里来的力气打仗?哪里来的力气攻城?又有哪里来的钱买衣服,打兵器呢?在刘备汉中称王之后,他给手下最能打的五虎上将,都发了多少工资?说到工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敏感话题。不过在古代,皇帝给臣子的工资不像现今社会一样。现在你出去工作、上班,公司不会把你的工资给公开,整个公司除了高层领导,还有就是财务知道你的工资之外,其他人是不知道的。不过,在古代来说,作为重要的将领,又或者是重要的官员,你的工资就是透明的。不过,在古代呢,官员们的工资,不叫“工资”,而是称为“食邑”,什么是食邑呢?说简单一点,这个就是皇帝或者是主公,给予臣子,或者是官员们工资。当然了,这里的工资不是从皇帝,或者是主公手上直接发送到臣子之手!在古代,特别是像关羽、张飞,这样的大将,他们都有管辖的区域。例如,关羽一生基本上都在帮助刘备镇守荆州,而张飞呢,是在帮助刘备守阆中,以策应关羽。总体来说,关羽张飞二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关羽距离成都也最远,加上古代本来交通都不发达,如果骑马连续不断地跑,估计都要跑上好几天。这么远的距离,刘备不可能派人给关羽每个月送去工钱?如何解决薪水问题呢?很简单,也就是上文所提到过的,“食邑”二字。“食邑”,意思就是让官员享受,在其辖区内的家庭户数所上缴的税费。如果在辖区内有一万户人家,平均一年上缴2两银子,那么,关羽的工资就是20000两一年。《中国史稿》记载:“立大功的可以享受数百家直到万家以上的食邑,衣食其租税。”,从这个记录来看,在古代,对于有大功的人,确实是按照食邑来发放工资的。说到工资问题,不得不提到曹操,曹操他给他手下最能征善战的将军,都是享受多少食邑呢?大将张郃在曹魏是享受3300户的食邑,也就是张郃可以拿3300户的税收。张郃,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擅长打硬仗,而且善于利用地形摆开阵势,让敌人占不了便宜,诸葛亮、刘备都曾经吃过他的亏!《三国志》,诏曰:“贼亮以巴蜀之众,当虓虎之师。将军被坚执锐,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户,并前四千三百户。”,从这个资料记载便可以看出,张郃在退诸葛亮以前一直是拿着3300的食邑,在打退诸葛亮之后,曹叡又给张郃加了1000食邑,加上赏赐一共就是4300户的食邑啊。张郃的薪资水平在当时算是比较丰厚的了,毕竟能力摆在那里嘛,给少了张郃他也不会干的!同样的张郃的其他同事,徐晃他是3100户,于禁这个打酱油的是1200户,乐进也是1200户,而张辽呢,也和张郃相差不多,大概是5000户。从上文可以了解到啊,在曹魏的武将,张郃,张辽,徐晃,乐进等人,他们都是享受数千的食邑啊。把这些钱,拿过来,个人使用、全家周转,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甚至,自己都可以看个小当铺,做做小生意。那么,在世人面前自称为“仁义之君的刘备”,他会给自己的爱将发多少工资呢?会高于曹魏大将们的薪水吗?说到这里不得不科普一下,其实在古代官员们的收入来源,食邑是一部分。(食邑,是有大功劳,或者能力非常突出的人,才会享受。),除了食邑,还有平时的赏赐。再者就是奉银和禄米,其次就是将领或者是官员们在某一次大战之中,立了大功,再给予其额外的金银,钱财赏赐。刘备给关羽发了多少工资?够一年的开销用度吗?在历史上,有关关羽薪水的记载,确实不多。唯一的是在刘备取得成都之后,对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有都有一些赏赐。《三国志》: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当时,刘备打了胜仗,给关羽,诸葛亮,张飞,法正,都赏赐了500斤大米,还有银钱千斤,锦布等物品。这些东西,也就是给关羽的赏赐而已。那么,关羽真实的工资又是多少呢?是不是享受荆州所统治的区域百姓的食邑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史料记载,在刘备时期,包括诸葛亮在内,没有哪一位大臣是享受过食邑的待遇的。为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刘备他也很穷的,当时为了稳定军心,刘备还不得不向刘巴请教,如何解决成都府库问题。金钱,快要支撑不下去了。《零陵先贤传》: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你看看,刘备自己当时还不能解决财务问题,他又怎么可能会去考虑到手下人的薪水问题呢?再者,蜀中只占有,荆州3郡,加上益州,总人口在当时也只有7、8十万。刘备他不会太过大方,也没有那么大的腰包,会给关羽来个上万食邑。只要你不被饿死就行。当然了,如果关羽当时没有出意外,以他荆州3郡之百姓,他的收入来源也应该是不少的。至少,养家糊口、招兵买马的钱,他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是现代,估计有个小10年,就可以在一线城市买一套3居室了。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他们又能拿多少钱呢?很尴尬,他们的收入远没有关羽多。当然,张飞地位不错,而且刘备当时封张飞为“右将军”,但是仅仅是一个官职而已。什么意思呢?很简单,你跟着我干,反正我暂时没有钱,等匡扶天下之后,我再算给你工资,加倍补偿给你都行。要知道,刘备当年起事时,张飞还倒贴了自己的钱财进来。赵云,黄忠、他们就更是如此了。只要你们跟随我刘备有口饭吃就OK了,平时可能会有一点点小的赏赐。对于马超来说,他就非常尴尬了,刘备当时给他一个封地叫,“临沮”,但是这个地方,住的蜀人基本没有,而且还是遥领,意思就是让你住在成都,给你一个遥领在重庆,或者是上海的官职,你觉得这样还会不会有报酬?

诸葛亮那么大的本事为什么不自己干而要给刘备打工?

亮虽然智商惊天!可其一没背景,二没领导人格魅力,难以在乱世建业!最重要一点,通过亮在天下大乱时,还过着茅庐生活,就可见他根本就没成帝业的霸心!而反观备,身世是刘皇叔,从张,关与其结义,出生入死,就可看出备是个会收买人心的领导者!霸心,刘一直就有,否则操也不会对刮目相看!!这三点都注定了亮只能做个打工仔!备是老板

三国志11俸禄是按月算吗

对啊 !是按月的 !在游戏中,我们会发现武将的官职越高,每个月都要支付不菲的俸禄,比如在三国志11的很多中后期剧本中,曹刘孙三家君主的爵位都很高,甚至都已经称王称帝,所以这三家里的很多武将都默认有很高的官职。比如225年的《南蛮征伐》剧本中,蜀汉整个开局的金钱收益才2532,但蜀汉由于有不少高官厚禄的武将,比如丞相诸葛亮每个月的俸禄高达60,这样造成了蜀汉开局每个月的俸禄支出就高达1525金。无疑在开局情况下,这个支出数量对的财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对此,如果我们全解除所有武将的官职,这样蜀汉每个月只会支出280金,每个月能省下1245金,这个节省下来的数字对于开局的一个来说还是非常可观的!

三国时期的工资水平是多少?

现代社会,工资是一个人赚取生存资本的东西,不管是微薄还是丰厚,都是每个人努力的目标。当然,工作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属,古人同样也是有工作的,有工作自然就会有工资,这样才能养家糊口,好一点的才能过上好一些的日子。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一看战乱年代三国时期的工资,那时候的人们不单单是建功立业,同样也是在生活。 在一些影视剧里,我们可能会看到士兵拿工资的场景,但事实在三国中,根本就没有工资系统。你听过有哪个将领谋士因为工资待遇问题倒戈叛变的吗?在那个乱世,选择当兵大多都是因为当兵有饭吃,偶尔在打了胜仗的时候,会有赏赐酒肉和女人。但当兵的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洗劫老百姓的财物,当然以前当兵没有那么多的细节规矩,打家劫舍算是比较常见的事了。 东汉末年,当兵大致有三个理由:一是服兵役,这和我国现在的征兵制度不同,古代有义务服兵役的制度,只要在户籍上,到了年龄就要被迫去服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二是出于建功立业的出发点,乱世是最容易出英雄的,谁不希望能够改变任人欺凌的现状,实现自己的抱负呢?三是纯粹是为了生存下去,当兵虽然艰苦,但至少不会饿死。所以说,三国士兵没有工资也是相当正常的事。 士兵是作为统治阶层最低的一级没有工资是正常的事,那作为一个国家的将军或者国相呢?他们会不会有所不同呢?史料记载,在汉朝,职位称得上“大将军”的有两个等级:一品大将军每月350斛谷物,二品如:车骑将军,抚军将军,骠骑将军等每月180斛。 如若三国时期遵照汉朝的规定,由于蜀国国力稍弱,像关羽,诸葛亮的工资相比于魏、吴两国,就会更低一点了。而像诸葛亮这样算是位列三公的,可以达到一年三千石。不过像之前说的那样,三国时期就没有听说过那个将领谋士是因为工资太低而选择叛逃的,就算是有,也是赏赐一些宝物,这和工资有明显的差别。 总的来说,三国时期的士兵事实上是没有工资的,所以三国的士兵大多都是抱着有去无回的心情去服兵役的。能够安全回来的话,自己可以另寻出路,假如战死沙场的话,可能家里也不会知道,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而像关羽,诸葛亮这样的高官的工资基本是承袭汉朝的制度来配给的,当然也要综合考虑国家实力有些许差别。这样看来,相比于古代,现代士兵制度以及待遇方面,最突出的转变是民主化,可见士兵作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极大尊重。

返回顶部